资源简介 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B.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都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2017·丰县模拟)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知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3.(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可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B.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通过核孔实现的C.线粒体内膜通过形成大量堆叠的类囊体以增大膜面积D.生物膜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4.(2017·丰县模拟)将一个噬菌体的DNA分子两条链用32P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比例以及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A. , n B. , C. , D. , n5.(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水解酶存在于细胞的多个部位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有机化合物的酶C.酶的活性与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有密切关系D.RNA聚合酶能够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6.(2017·丰县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可以流向生产者B.农田弃耕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稳定性提高C.测定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应计数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D.高山不同海拔地区所分布的动植物种类不同,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7.(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杀”现象,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分化意味着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等假说D.肿瘤的形成与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与细胞凋亡受阻无关8.(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一定相同B.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C.细胞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一定相等D.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二、解答题9.(2017·丰县模拟)研究人员将光照突然转换为黑暗条件,测得某植物CO2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曲线所示.(1)光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ADP转移方向是 ,光反应的产物是 ,暗反应的能量变化是 .(2)t时刻光照转入黑暗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NADP+含量分别发生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3)t时刻后植物迅速由吸收CO2转变为释放CO2的状态,短时间内CO2释放速率达到 μmol m﹣2 s﹣1,随后逐渐减慢并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可以推测,该植物可能存在一个与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CO2的速率是 μmol m﹣2 s﹣1.10.(2017·丰县模拟)某种蛱蝶翅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野生型翅色为褐色,研究人员筛选出甲、乙、丙三个不同隐性突变(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品系,翅色分别是甲为黑色、乙为黄色、丙为白色.三个品系杂交结果如下:杂交实验 亲本 F1翅色 F1雌雄交配→F2翅色1 甲×乙 褐色 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3:3:12 甲×丙 黑色 黑色:白色=9:73 乙×丙 黄色 黄色:白色=9:7(1)上述三对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 .(2)亲本中丙的基因型为 ,实验2和3的亲本杂交在遗传学上称为 实验.(3)杂交实验2中F2中白色翅蛱蝶中纯合子占 .(4)若杂交实验3的F2自由交配,其后代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 (填“会”或“不会”)出现褐色蛱蝶.11.(2017·丰县模拟)航天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英雄,进驻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 (填“促进”或“抑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3)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 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4)失重会引起T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 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浆细胞分泌的 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12.(2017·丰县模拟)某草原生活着黑线姬鼠、鹰等种类繁多的动物.(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140hm2)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只/hm2).进一步调查发现了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上述估计的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2)若年初时黑线姬鼠有10000只,年末时有11000只,其中新出生的2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另外1000只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3)鹰大量繁殖会导致黑线姬鼠的数量减少,该草原群落物种的丰富度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三、解选做题13.(2017·乌鲁木齐模拟)番木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但极易感染番木瓜环斑病毒(PRV).科研人员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大量培育抗病毒番木瓜并获得其中的有效成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PRV是一种RNA病毒,科研人员提取该病毒的核酸,经反转录得到PRVCP基因(目的基因),利用目的基因构建 ,其中的终止子能使 过程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将目的基因导入番木瓜细胞时,常用 法,该方法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的T﹣DNA上,目的基因在番木瓜细胞中表达后,使受体细胞能有效抵抗PRV的侵染.(2)要获得抗PRV番木瓜植株,需在 的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受体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条件,诱导其产生 、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3)为了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需从转基因番木瓜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检测,该方法称为 法.(4)上述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解析】【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细胞,A错误;B、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为细胞,C错误;D、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故选:B.【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2.【答案】C【知识点】酶的特性【解析】【解答】解: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底物数量的限制,A错误;B、丙组产物浓度达不到平衡点,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不能使酶的活性提高,B错误;C、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正确;D、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组温度,D错误.故选:C.【分析】分析题图:本实验是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甲组和乙组最终都达到平衡点,且甲组需要时间短,说明甲组对应温度最接近最适温度.丙组没达到平衡点,说明在高温调节下,酶变性失活.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答案】C【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的结构【解析】【解答】解:A、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可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A正确;B、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通过核孔实现的,B正确;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而增大线粒体内的膜面积,而叶绿体通过形成大量堆叠的类囊体以增大膜面积,C错误;D、生物膜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D正确.故选:C.【分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过出芽形式形成囊泡,细胞膜的内吞和外排过程中也形成囊泡,囊泡的形成与融合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2、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4.【答案】C【知识点】DNA分子的复制【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噬菌体的亲代DNA分子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为2个,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为2条,因此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及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为 = .故选:C.【分析】DNA分子的复制相关计算: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③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③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3)如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为m个,复制n次后,需要游离的A为(2n﹣1)m个.5.【答案】D【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ATP的相关综合【解析】【解答】解:A、ATP水解酶能水解ATP释放能量,因此存在于细胞的多个部位,A正确;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B正确;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因此酶的活性与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有密切关系,C正确;D、RNA聚合酶能够识别基因上的启动子,D错误.故选:D.【分析】1、ATP的水解: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能启动转录过程.6.【答案】B【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A错误;B、农田弃耕后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C、蒲公英总数除了计数样方内的,还要计数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的数量,C错误;D、高山不同海拔地区所分布的动植物种类不同,反映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B.【分析】1、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2、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7.【答案】D【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凋亡;细胞癌变的原因【解析】【解答】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杀”现象,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细胞分化意味着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C、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等假说,C正确;D、肿瘤细胞能无限增殖,成为不死性的细胞和细胞凋亡不足有关,D错误.故选:D.【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8.【答案】B【知识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分子的结构;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因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B、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B正确;C、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一定相等,但R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因此细胞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也不一定相等,C错误;D、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如性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D错误.故选:B.【分析】1、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9.【答案】(1)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ATP、[H]和氧气;由(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上升和上升(3)7;12【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解:(1)光照条件下,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因此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ADP转移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光反应的产物是ATP、[H]和氧气,暗反应的能量变化是由(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t时刻光照转入黑暗后,光反应立即停止,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NADP+含量均上升.(3)曲线图中看出,t时刻后植物迅速由吸收CO2转变为释放CO2的状态,短时间内CO2释放速率达到7μmol m﹣2 s﹣1,随后逐渐减慢并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可以推测,该植物可能存在一个与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CO2的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由于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5+7=12μmol m﹣2 s﹣1.故答案为:(1)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 ATP、[H]和氧气 由(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上升和上升 (3)7 12【分析】分析曲线图,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t时间点之前,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此时的曲线中的5μmol m﹣2 s﹣1表示净光合速率;而t时刻后植物迅速由吸收CO2转变为释放CO2的状态,说明转换为黑暗条件,此时植物进行能够呼吸作用.10.【答案】(1)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aabbcc;杂交(3)(4)不会【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析】【解答】解:(1)由于甲、乙、丙三个不同隐性突变(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品系,实验1中:甲×乙→F1翅色:褐色 F2翅色: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说明有一对基因是纯合子,假设: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即实验1:甲(AABBcc)×乙(aaBBCC)→F1(AaBBCc)(褐色) F2:A_BBC_(褐色):A_BBcc(黑色):aaBBC_(黄色):aaBBcc(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2中:甲(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黑色 F2:A_B_cc(黑色):(A_bbcc:aaB_cc:aabb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3中:乙(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黄色 F2:(aaB_C_)黄色:(aaB_cc:aabbC_:aabbc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考虑这三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互不干扰,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发现翅色显示褐色时,三对基因没有1对隐性基因;翅色显现黑色或黄色时,只含有1对显隐性基因;白色需要2对或3对隐性基因.(2)由题(1)分析可推知:亲本中丙的基因型为aabbcc,实验2和3的亲本杂交在遗传学上称为杂交实验.(3)由题(1)分析,杂交实验2中F2中白色翅蛱蝶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bcc:aaB_cc:aabbcc=3:3:1,并每一类基因型都有1个是纯合子,即 .(4)由题(1)分析,翅色显示褐色时,三对基因没有1对隐性基因.若杂交实验3的F2:(aaB_C_、aaB_cc、aabbC_、aabbccc)自由交配,其后代三对基因没有1对隐性基因,因此不可能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会出现褐色蛱蝶.故答案为:(1)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aabbcc 杂交(3) (4)不会【分析】由于甲、乙、丙三个不同隐性突变(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品系,实验1中:甲×乙→F1翅色:褐色 F2翅色: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说明有一对基因是纯合子,假设: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即实验1:甲(AABBcc)×乙(aaBBCC)→F1(AaBBCc)(褐色) F2:A_BBC_(褐色):A_BBcc(黑色):aaBBC_(黄色):aaBBcc(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2中:甲(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黑色 F2:A_B_cc(黑色):(A_bbcc:aaB_cc:aabb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3中:乙(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黄色 F2:(aaB_C_)黄色:(aaB_cc:aabbC_:aabbc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考虑这三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互不干扰,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1.【答案】(1)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抑制(3)小脑(4)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水盐平衡调节;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解答】解:(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3)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4)T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故答案为:(1)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抑制(3)小脑(4)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抗体【分析】1、水平衡调节,大量流水,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促使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12.【答案】(1)100;偏大(2)20%;死亡和迁出(3)不变【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解析】【解答】解:(1)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100×280÷2=14000只,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只/hm2).进一步调查发现了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上述估计的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2)若年初时黑线姬鼠有10000只,年末时有11000只,其中新出生的2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00÷10000=20%,另外1000只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死亡和迁出.(3)物种的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鹰大量繁殖会导致黑线姬鼠的数量减少,但种类没变,故该草原群落物种的丰富度不变.故答案为:(1)100 偏大(2)20% 死亡和迁出(3)不变【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13.【答案】(1)基因表达载体;转录;农杆菌转化;Ti质粒(2)无菌;愈伤组织(3)抗原﹣抗体杂交(4)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解析】【解答】解:(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需要利用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中的终止子能使转录过程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目的基因在番木瓜细胞中表达后,使受体细胞能有效抵抗PRV的侵染.(2)要获得抗PRV番木瓜植株,需要将番木瓜细胞培养成植株,即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该技术需在无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受体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3)为了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需从转基因番木瓜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检测,该方法称抗原﹣抗体杂交法.(4)上述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答案为:(1)基因表达载体 转录 农杆菌转化 Ti质粒(2)无菌 愈伤组织(3)抗原﹣抗体杂交(4)植物组织培养【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1 / 1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B.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都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答案】B【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解析】【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细胞,A错误;B、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为细胞,C错误;D、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故选:B.【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2.(2017·丰县模拟)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知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答案】C【知识点】酶的特性【解析】【解答】解: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底物数量的限制,A错误;B、丙组产物浓度达不到平衡点,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不能使酶的活性提高,B错误;C、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正确;D、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组温度,D错误.故选:C.【分析】分析题图:本实验是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甲组和乙组最终都达到平衡点,且甲组需要时间短,说明甲组对应温度最接近最适温度.丙组没达到平衡点,说明在高温调节下,酶变性失活.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可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B.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通过核孔实现的C.线粒体内膜通过形成大量堆叠的类囊体以增大膜面积D.生物膜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答案】C【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的结构【解析】【解答】解:A、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可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A正确;B、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通过核孔实现的,B正确;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而增大线粒体内的膜面积,而叶绿体通过形成大量堆叠的类囊体以增大膜面积,C错误;D、生物膜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D正确.故选:C.【分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过出芽形式形成囊泡,细胞膜的内吞和外排过程中也形成囊泡,囊泡的形成与融合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2、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4.(2017·丰县模拟)将一个噬菌体的DNA分子两条链用32P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比例以及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A. , n B. , C. , D. , n【答案】C【知识点】DNA分子的复制【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噬菌体的亲代DNA分子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为2个,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为2条,因此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及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比例为 = .故选:C.【分析】DNA分子的复制相关计算: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③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③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3)如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为m个,复制n次后,需要游离的A为(2n﹣1)m个.5.(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水解酶存在于细胞的多个部位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有机化合物的酶C.酶的活性与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有密切关系D.RNA聚合酶能够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答案】D【知识点】酶的相关综合;ATP的相关综合【解析】【解答】解:A、ATP水解酶能水解ATP释放能量,因此存在于细胞的多个部位,A正确;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B正确;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因此酶的活性与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有密切关系,C正确;D、RNA聚合酶能够识别基因上的启动子,D错误.故选:D.【分析】1、ATP的水解: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能启动转录过程.6.(2017·丰县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可以流向生产者B.农田弃耕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稳定性提高C.测定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应计数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D.高山不同海拔地区所分布的动植物种类不同,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A错误;B、农田弃耕后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C、蒲公英总数除了计数样方内的,还要计数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的数量,C错误;D、高山不同海拔地区所分布的动植物种类不同,反映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B.【分析】1、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2、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7.(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杀”现象,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分化意味着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等假说D.肿瘤的形成与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与细胞凋亡受阻无关【答案】D【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凋亡;细胞癌变的原因【解析】【解答】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杀”现象,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细胞分化意味着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C、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等假说,C正确;D、肿瘤细胞能无限增殖,成为不死性的细胞和细胞凋亡不足有关,D错误.故选:D.【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8.(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一定相同B.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C.细胞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一定相等D.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答案】B【知识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分子的结构;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因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B、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B正确;C、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一定相等,但R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因此细胞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也不一定相等,C错误;D、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如性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D错误.故选:B.【分析】1、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解答题9.(2017·丰县模拟)研究人员将光照突然转换为黑暗条件,测得某植物CO2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曲线所示.(1)光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ADP转移方向是 ,光反应的产物是 ,暗反应的能量变化是 .(2)t时刻光照转入黑暗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NADP+含量分别发生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3)t时刻后植物迅速由吸收CO2转变为释放CO2的状态,短时间内CO2释放速率达到 μmol m﹣2 s﹣1,随后逐渐减慢并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可以推测,该植物可能存在一个与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CO2的速率是 μmol m﹣2 s﹣1.【答案】(1)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ATP、[H]和氧气;由(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上升和上升(3)7;12【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解:(1)光照条件下,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因此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ADP转移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光反应的产物是ATP、[H]和氧气,暗反应的能量变化是由(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t时刻光照转入黑暗后,光反应立即停止,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NADP+含量均上升.(3)曲线图中看出,t时刻后植物迅速由吸收CO2转变为释放CO2的状态,短时间内CO2释放速率达到7μmol m﹣2 s﹣1,随后逐渐减慢并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可以推测,该植物可能存在一个与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CO2的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由于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5+7=12μmol m﹣2 s﹣1.故答案为:(1)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 ATP、[H]和氧气 由(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上升和上升 (3)7 12【分析】分析曲线图,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t时间点之前,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此时的曲线中的5μmol m﹣2 s﹣1表示净光合速率;而t时刻后植物迅速由吸收CO2转变为释放CO2的状态,说明转换为黑暗条件,此时植物进行能够呼吸作用.10.(2017·丰县模拟)某种蛱蝶翅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野生型翅色为褐色,研究人员筛选出甲、乙、丙三个不同隐性突变(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品系,翅色分别是甲为黑色、乙为黄色、丙为白色.三个品系杂交结果如下:杂交实验 亲本 F1翅色 F1雌雄交配→F2翅色1 甲×乙 褐色 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3:3:12 甲×丙 黑色 黑色:白色=9:73 乙×丙 黄色 黄色:白色=9:7(1)上述三对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 .(2)亲本中丙的基因型为 ,实验2和3的亲本杂交在遗传学上称为 实验.(3)杂交实验2中F2中白色翅蛱蝶中纯合子占 .(4)若杂交实验3的F2自由交配,其后代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 (填“会”或“不会”)出现褐色蛱蝶.【答案】(1)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aabbcc;杂交(3)(4)不会【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析】【解答】解:(1)由于甲、乙、丙三个不同隐性突变(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品系,实验1中:甲×乙→F1翅色:褐色 F2翅色: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说明有一对基因是纯合子,假设: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即实验1:甲(AABBcc)×乙(aaBBCC)→F1(AaBBCc)(褐色) F2:A_BBC_(褐色):A_BBcc(黑色):aaBBC_(黄色):aaBBcc(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2中:甲(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黑色 F2:A_B_cc(黑色):(A_bbcc:aaB_cc:aabb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3中:乙(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黄色 F2:(aaB_C_)黄色:(aaB_cc:aabbC_:aabbc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考虑这三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互不干扰,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发现翅色显示褐色时,三对基因没有1对隐性基因;翅色显现黑色或黄色时,只含有1对显隐性基因;白色需要2对或3对隐性基因.(2)由题(1)分析可推知:亲本中丙的基因型为aabbcc,实验2和3的亲本杂交在遗传学上称为杂交实验.(3)由题(1)分析,杂交实验2中F2中白色翅蛱蝶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bcc:aaB_cc:aabbcc=3:3:1,并每一类基因型都有1个是纯合子,即 .(4)由题(1)分析,翅色显示褐色时,三对基因没有1对隐性基因.若杂交实验3的F2:(aaB_C_、aaB_cc、aabbC_、aabbccc)自由交配,其后代三对基因没有1对隐性基因,因此不可能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会出现褐色蛱蝶.故答案为:(1)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aabbcc 杂交(3) (4)不会【分析】由于甲、乙、丙三个不同隐性突变(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品系,实验1中:甲×乙→F1翅色:褐色 F2翅色:褐色:黄色:黑色: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说明有一对基因是纯合子,假设:甲为AABBcc,乙为aaBBCC,即实验1:甲(AABBcc)×乙(aaBBCC)→F1(AaBBCc)(褐色) F2:A_BBC_(褐色):A_BBcc(黑色):aaBBC_(黄色):aaBBcc(白色)=9:3:3:1,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2中:甲(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黑色 F2:A_B_cc(黑色):(A_bbcc:aaB_cc:aabb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3中:乙(aaBBCC)×丙(aabbcc)→F1:(aaBbCc)黄色 F2:(aaB_C_)黄色:(aaB_cc:aabbC_:aabbccc)白色=9:(3:3:1)=9:7,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考虑这三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互不干扰,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1.(2017·丰县模拟)航天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英雄,进驻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 (填“促进”或“抑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3)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 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4)失重会引起T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 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浆细胞分泌的 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答案】(1)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抑制(3)小脑(4)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水盐平衡调节;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解答】解:(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3)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4)T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故答案为:(1)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抑制(3)小脑(4)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抗体【分析】1、水平衡调节,大量流水,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促使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12.(2017·丰县模拟)某草原生活着黑线姬鼠、鹰等种类繁多的动物.(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140hm2)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只/hm2).进一步调查发现了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上述估计的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2)若年初时黑线姬鼠有10000只,年末时有11000只,其中新出生的2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另外1000只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3)鹰大量繁殖会导致黑线姬鼠的数量减少,该草原群落物种的丰富度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1)100;偏大(2)20%;死亡和迁出(3)不变【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解析】【解答】解:(1)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100×280÷2=14000只,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只/hm2).进一步调查发现了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上述估计的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2)若年初时黑线姬鼠有10000只,年末时有11000只,其中新出生的2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00÷10000=20%,另外1000只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死亡和迁出.(3)物种的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鹰大量繁殖会导致黑线姬鼠的数量减少,但种类没变,故该草原群落物种的丰富度不变.故答案为:(1)100 偏大(2)20% 死亡和迁出(3)不变【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三、解选做题13.(2017·乌鲁木齐模拟)番木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但极易感染番木瓜环斑病毒(PRV).科研人员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大量培育抗病毒番木瓜并获得其中的有效成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PRV是一种RNA病毒,科研人员提取该病毒的核酸,经反转录得到PRVCP基因(目的基因),利用目的基因构建 ,其中的终止子能使 过程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将目的基因导入番木瓜细胞时,常用 法,该方法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的T﹣DNA上,目的基因在番木瓜细胞中表达后,使受体细胞能有效抵抗PRV的侵染.(2)要获得抗PRV番木瓜植株,需在 的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受体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条件,诱导其产生 、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3)为了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需从转基因番木瓜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检测,该方法称为 法.(4)上述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答案】(1)基因表达载体;转录;农杆菌转化;Ti质粒(2)无菌;愈伤组织(3)抗原﹣抗体杂交(4)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解析】【解答】解:(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需要利用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中的终止子能使转录过程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目的基因在番木瓜细胞中表达后,使受体细胞能有效抵抗PRV的侵染.(2)要获得抗PRV番木瓜植株,需要将番木瓜细胞培养成植株,即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该技术需在无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受体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3)为了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需从转基因番木瓜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检测,该方法称抗原﹣抗体杂交法.(4)上述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答案为:(1)基因表达载体 转录 农杆菌转化 Ti质粒(2)无菌 愈伤组织(3)抗原﹣抗体杂交(4)植物组织培养【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学生版).docx 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一中高考生物二模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