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质量检测习题一、单项选择1.血液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A.红细胞B.血红蛋白C.白细胞D.血小板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白细胞不同于红细胞最明显的特征是()A.细胞数量较多B.细胞内有明显的细胞核C.细胞呈乳白色D.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3.血液是人体内的液体组织,其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①运输养料和废物②促进止血、加速凝血③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④运载血细胞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下列关于血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白细胞内有细胞核,细胞较大B.人体内红细胞内无细胞核,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C.红细胞均比白细胞大D.血小板比红细胞、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5.最近很多运动员被查出服用新型兴奋剂药物,因此被取消竞赛成绩。这种新型兴奋剂能够持续促进红细胞的运输氧的能力,从而大幅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服用该药后,在一定时间内,体内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变化的曲线图应该是()6.如图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体内有了炎症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D.细胞①和③都不含细胞核7.关于血液中各种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B.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白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8.DNA亲子鉴定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位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比对得出被鉴定者之间是否有亲缘关系,其准确率高达9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你认为应选何种细胞进行鉴定()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红蛋白9.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观察工具是()A.放大镜B.低倍显微镜C.高倍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10.为观察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同学们做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尽可能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小鱼进行观察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滴水,目的是给小鱼提供饮水C.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D.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11.在手腕部可以触摸到“脉搏”,这是桡动脉的搏动。与手腕处同等大小的静脉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A.弹性较大B.血流速度慢C.管壁较薄D.送血回心脏1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动脉B.丙是静脉C.乙是毛细血管D.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13.在前臂输血或输液时,医生要先用胶皮管将上臂捆扎起来。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捆扎后有利于针刺入隆起的动脉B.要在针刺入部位的远心端捆扎C.捆扎后有利于针刺入隆起的静脉D.捆扎后远心端静脉变扁平14.如图为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能正确表示血流速度关系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②>③>①15.如图为人的胃部血液循环示意图,若A、B、C为对应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则下列血液流速关系式表述正确的是()A.A>B=CB.A=C>BC.B>A>CD.A>C>B16.如图为人的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①为左心房B.③为右心室C.④为主动脉D.①与②间有房室瓣17.下面有关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B.动脉血就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C.静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D.静脉血就是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18.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何处的毛细血管中()A.肺泡B.肝脏C.大脑D.全身组织细胞19.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C.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20.从人体手臂两根不同的血管中抽取血液(甲和乙),测定其中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动脉血B.乙呈鲜红色C.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D.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21.下列关于心率和脉搏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B.一分钟内心率与脉搏的次数是一致的C.测量心率用完整的陈述性语言记录更便于分析D.正常情况下,运动越剧烈,心率越高22.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B.当血液流经①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右心房是肺循环的起点D.体循环是指血液流经“左心室→②→右心房”的过程23.对猪的心脏进行灌流,如果将水从肺静脉灌入,水一定会从流出。()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上、下腔静脉24.ABO血型的发现者是()A.列文虎克B.普利斯特利C.兰德斯坦纳D.达尔文25.正常情况下,一位体重55千克的成年人的最大血量应为()A.4400mLB.4950mLC.3850mLD.5500mL26.当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200~300毫升时,会出现的症状是()A.发生生命危险B.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C.不会影响健康D.立即死亡27.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对于这样的伤员来说,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A.股骨复位固定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D.注射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28.甲、乙、丙三人同行,丙受重伤急需大量输血,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甲为O型,乙为B型,可以给丙输血的是()A.甲B.乙C.甲、乙都可以D.甲、乙都不可以29.抽取少量甲、乙、丙、丁四人的血液,分别与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混合,观察其血液凝集情况如表所示(“+”表示凝集,“-”表示不凝集),则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是()A.AB、A、O、BB.AB、B、O、AC.O、A、AB、BD.O、B、AB、A30.2018年1月15日,某市一油罐车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多人重伤,重伤员需要进行紧急输血治疗。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不影响健康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医生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动脉D.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根本原则31.奉献一份爱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每一位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初中生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能力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人类的ABO血型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32.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首先考虑给病人输同型血B.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C.AB型血的病人可以少量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D.病人情况危急、找不到合适血型的血时,可先少量输入其他血型的血二、综合填空1.图中甲是加入了抗凝剂的人体血液,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请据图回答:(1)甲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现象,C部分对应乙中的[]。(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通常看不到血细胞中的。(3)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4)如果某人体内有炎症,血常规化验时,乙中[]的测定值有可能会偏高。2.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a.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b.要保证被观察的尾鳍(透明的部分)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先将物镜接近标本,再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因尾鳍上有色素,当接近焦距时白亮的视野中会出现颜色,这时一定要尽量缓慢上升,否则必须重新调焦。c.看到比较清晰的物像后再使用细准焦螺旋使其更清晰,适当调节培养皿的位置,寻找合适的毛细血管。根据血液流动特点,判断血管类型。(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常往湿棉絮上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2)通常情况下,使用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3)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根据血流方向标记,请你判断:A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C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3.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②③④指的是心脏各腔,字母A、B、C、D、E、F指的是各血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图中的编号和字母写出肺循环途径:。(2)在图中,与A血管具有相同结构特点的血管是(填字母)。(3)当血液从D血管流到F血管后,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4)当人体注射了某种药物后,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中,药物在进入心脏后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填编号)。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所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4.为了让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从而阻塞血液循环,甚至引起死亡,北雅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表一:模拟血型的鉴定表二: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的凝集现象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清水碘液无沉淀蓝色沉淀蓝色沉淀无沉淀鲜橙汁橙色沉淀无沉淀橙色沉淀无沉淀(1)该兴趣小组用豆浆、淀粉等材料来做此实验,这是一种实验。(2)表一中的淀粉溶液模拟型血液,①处应填写。(3)从表二可知,A型血可以接受的血型有。(4)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应以输为原则。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B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血红蛋白。2.答案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显微镜下看到的个体较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3.答案C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促进止血、加速凝血是血小板的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是红细胞的功能。4.答案C白细胞均比红细胞大。5.答案D图D表示服用新型兴奋剂后,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增强,新型兴奋剂失去作用后,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又会下降。6.答案D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A错误;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③血小板,B错误;①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C错误。7.答案C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防御疾病;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能运输氧气,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8.答案B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血细胞中的白细胞具有细胞核。9.答案B放大镜一般用于蚂蚁、跳蚤等小型动物的观察;低倍显微镜常用于草履虫、变形虫、毛细血管、组织等的观察;高倍显微镜常用于细胞等显微结构的观察;电子显微镜常用于病毒、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的观察。10.答案C若小鱼尾鳍的色素较深,则不易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A错误;实验过程中用湿棉絮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并时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错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D错误。11.答案A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与同级静脉相比,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12.答案C根据图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丙是动脉,乙是毛细血管,甲是静脉。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13.答案C在静脉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用胶皮管捆扎上臂后,在捆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聚积而膨胀。14.答案C③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①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内血流速度较慢;因此血流速度关系可表示为:③动脉>①静脉>②毛细血管。15.答案D由图可知,血液由A流向B,再由B流向C,所以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动脉内血液流速最快,毛细血管内血液流速最慢,静脉内血液流速介于二者之间。16.答案D图示为心脏结构示意图,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室,④是与右心室相连的肺动脉,①右心房与②右心室间存在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17.答案A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后,含二氧化碳较多,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18.答案A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肺泡内氧气较多,血液流经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时,氧与血红蛋白结合。19.答案A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低,血液中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20.答案A分析柱形图可知,甲含氧量比乙多,甲含二氧化碳量比乙少,因此甲为动脉血,A的叙述正确。21.答案C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一分钟内心率与脉搏的次数是一致的;测量心率时用表格记录比用完整的陈述性语言记录更便于分析;正常情况下,运动越剧烈,心率越高。22.答案D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A错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①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血液流经①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错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C错误。23.答案A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心脏中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因此若将水从肺静脉灌入猪的心脏,水一定会从主动脉流出。24.答案CABO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25.答案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因此,正常情况下,体重为55千克的成年人,他的最大血量应为4400mL。26.答案C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对健康没有影响;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27.答案B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失血200毫升,没必要输血。28.答案B安全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输血前还要做交叉配血试验。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需大量输血时,应输B型血,因此可以给丙输血的是乙。29.答案B从表中可看出,甲的血液与A、B型标准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故甲的血型为AB型;乙的血液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与B型标准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故乙的血型为B型;丙的血液与A、B型标准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故丙的血型为O型;丁的血液与A型标准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故丁的血型为A型。30.答案C动脉压力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静脉一般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体表的静脉。31.答案A大多数初中生还不到献血的年龄。32.答案DAB血型的人可以少量接受其他血型的血,其他三种血型的人不可以。二、综合填空1.答案(1)分层①(2)血小板(3)运输(4)②解析(1)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甲中C是红细胞,乙中①是红细胞。(2)用低倍显微镜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血液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等功能。(4)当人体内因病菌侵入等因素而发生炎症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有炎症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当某人体内有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含量可能会偏高。2.答案(1)清水保证小鱼正常的呼吸(2)低(3)毛细血管其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静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动脉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解析(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要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并时常往湿棉絮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证小鱼正常的呼吸。(2)通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3)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如图中的C;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如图中的B;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如图中的A。3.答案(1)④→A→B→C→②(2)D(3)增加(4)①右心房①→④→②→③(5)红细胞解析(1)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图示中④→A→B→C→②是肺循环。(2)图示中,A是肺动脉,与A血管具有相同结构特点的血管是D主动脉。(3)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即血液从图示中D血管流到F血管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4)当人体注射某种药物后血液中的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①右心房,药物在进入心脏后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4.答案(1)模拟(2)B清水(3)A型和O型(4)同型血解析(1)题述兴趣小组用豆浆、淀粉等材料来做此实验,这是一种模拟实验。(2)表一中的粉液溶液模拟B型血液,①处应填写清水。(3)(4)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的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少量接受其他的血型的血,但输的时候要慢。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甲乙丙丁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血液模拟血液血清模拟血清A型豆浆A型碘液B型淀粉溶液B型鲜橙汁AB型豆浆和淀粉溶液O型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