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联考试卷一、单选题1.(2021八下·淮南期中)少年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就会变形,原因是( )A.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B.骨中有机物少,无机物多C.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相等D.骨中有机物的含量多于1/3,骨弹性大【答案】D【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解析】【解答】骨的成分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在儿童少年期,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少年儿童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在成年期,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在老年期,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骨弹性小,易骨折。故答案为:D。【分析】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无机物 有机物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2.(2017·德州)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1、2、4]B.结构[2]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C.结构[1]及其内外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D.结构[6]使关节具有灵活性【答案】C【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解析】【解答】解: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6关节面、1关节囊和2关节腔.A错误;B、1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B错误;C、②关节囊周围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C正确.D、6是关节面,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D错误.故选:C【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如上图所示,关节的结构为:1关节囊;2关节腔;3关节头;4关节软骨;5关节窝;6关节面.3.(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B.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C.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D.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答案】B【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A不符合题意。B.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B符合题意。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不符合题意。D.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故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4.(2021八下·淮南期中)关于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极广B.微生物数量众多,对人类既有害也有益C.微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D.微生物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答案】C【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微生物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A不符合题意。B.微生物的数量众多,有的对人类有益,如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馒头、酿酒等,有的对人类有害,如结核杆菌使人患病,B不符合题意。C.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具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C符合题意。D.生殖是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微生物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复制)5.(2019八上·榆次期中)柑橘皮上很容易长出“绿色”的霉菌,下列关于这些霉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叶绿素 B.用孢子繁殖C.由细胞构成 D.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答案】A【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解析】【解答】柑橘皮上很容易长出“绿色”的霉菌,这是青霉,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可见A错误。【分析】霉菌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青霉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6.(2021八下·淮南期中)酸甜可口的葡萄常常用扦插繁殖,下列有关扦插葡萄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用葡萄的茎进行扦插 B.扦插的茎上要有叶和芽C.扦插属于无性生殖 D.扦插可以产生新的优良品种【答案】D【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解析】【解答】A. 月季、葡萄等植物,可以剪取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属于扦插,A不符合题意。B.扦插注意事项:剪取茎段时,要保留两个节,带有芽和叶;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B不符合题意。CD.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不会产生新品种。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等繁殖方式,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扦插是剪取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植物有甘薯、葡萄、菊、月季等。7.(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B.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只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D.病毒通过侵染细胞复制个体的方式繁殖,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答案】C【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性状和相对性状【解析】【解答】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生物的普遍现象,A不符合题意。B.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B不符合题意。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只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而不是遗传现象,C符合题意。D.病毒在活细胞内,通过复制方式繁殖,体现了生物的遗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8.(2021八下·淮南期中)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组成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蛋白质分子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与基因数相等【答案】D【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解析】【解答】A、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B、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有多个蛋白质分子,B不符合题意;C、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一个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C不符合题意;D、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一条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与染色体数不相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9.(2021八下·淮南期中)能正确表示男性正常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A.22条+XX B.44条+XC.22条+X D.22条+X或22条+Y【答案】D【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 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因此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即22条+X或22条+Y。故答案为:D。【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22条常色体+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常色体+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常色体+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条常色体+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常色体+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10.(2019八上·磴口期末)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相同的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D.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种类决定的【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析】【解答】解: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故答案为:B【分析】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是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11.(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B.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少D.亲缘关系远近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答案】C【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解析】【解答】A.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不符合题意。B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12.(2021八下·淮南期中)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猿猴 B.森林古猿 C.南方古猿 D.类人猿【答案】B【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答案为:B。【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13.(2021八下·淮南期中)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可进化成鸟类【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不符合题意C.生物变异的特点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却是定向的,在环境的选择下生物总是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C不符合题意。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古代代爬行动物经可进化成鸟类,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14.(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有关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带属于原生生物,没有明显的器官出现B.葫芦鲜属于苔藓植物,可以通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D.银杏产生的“白果”属于果实【答案】A【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解析】【解答】A.海带属于原生生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符合题意。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B不符合题意。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中出现了输导组织,利用孢子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大器官,种子裸露,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没有果实,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孢子植物 藻 类 植 物(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苔 藓 植 物(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蕨 类 植 物(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种子植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15.(2019·郴州)小丽一家人去踏春,她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蝴蝶,发现蝴蝶的身体和足都分节。下列和蝴蝶是同一类群的生物是( )A.海蜇、蜈蚣、蚯蚓 B.蝎子、蜘蛛、蜻蜓C.蛔虫、蝌蚪、苍蝇 D.蝉、河蚌、蜂鸟【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解析】【解答】解:A.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蜈蚣属于节肢动物,A不符合题意;B.蝎子、蜘蛛、蜻蜓的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B符合题意;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蝌蚪属于两栖动物,苍蝇属于节肢动物,C不符合题意;D.蝉属于节肢动物,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蜂鸟属于鸟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熟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可分为甲壳纲(如虾、蟹),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多足纲(如马陆、蜈蚣),昆虫纲(如蝗虫、蝶、蚊、蝇)等,另外还有三叶虫纲(如三叶虫)、肢口纲(如鲎)等。16.(2019·济宁)果蝇作为模式动物(研究材料)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先后5次帮助10位科学家赢得诺贝尔奖。以下关于果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果蝇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B.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蜕皮现象C.果蝇的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别D.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答案】B【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节肢动物【解析】【解答】解:A.果蝇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和2对翅,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A不符合题意;B.果蝇是昆虫,体外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故有蜕皮现象,B符合题意;C.果蝇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差别明显,C不符合题意;D.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如蝗虫、蝶、蚊、蝇等。2、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3、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1)完全变态发育:蜜蜂、家蚕、蝇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2)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17.(2015八上·临清期末)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A.正是河豚欲上时 B.儿童急走追黄蝶C.蝉噪林逾静 D.早有蜻蜓立上头【答案】A【知识点】节肢动物【解析】【解答】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属于节肢动物,蝴蝶、蝉、蜻蜓等都属于节肢动物.A、河豚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具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A错误.B、蝴蝶身体分部,而且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B正确.C、蝉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C正确.D、蜻蜓属于昆虫,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D正确.故选:A【分析】节肢动物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18.(2021八下·淮南期中)“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特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无脊椎动物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D.生长发育与细胞分裂、生长、分化有关【答案】D【知识点】两栖动物【解析】【解答】A.“义乌小鲵”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B.“义乌小鲵”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C.受精卵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的细胞群构成组织,C不符合题意。D.“义乌小鲵”的生长发育都要经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细胞通过生长,细胞体积增大,通过细胞分裂,细胞数量增多,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外鳃,再长出内鳃,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所以青蛙的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水中完成,变态发育。19.(2017·呼和浩特)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C.鸟的气囊,是飞行时气体交换的场所D.兔的牙齿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答案】C【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A正确;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B正确;C、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C错误;D、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D正确.故选:C【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2)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4)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20.(2021八下·淮南期中)有关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使肉汤腐败的生物是微生物B.实验的变量是空气C.实验推翻了生生论D.实验证明了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答案】A【知识点】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解析】【解答】巴斯德 “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A.导致肉汤腐败的原因是空气中微生物进入瓶中繁殖,A符合题意。B.开口瓶细菌容易进入,而鹅颈瓶细菌不容易进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B不符合题意。C.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生生论认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实验推翻的是自然发生论,C不符合题意。D.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此实验不能证明,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细菌产生的。二、综合题21.(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以上生物,C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它必须 (填生活方式)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2)A与D的结构相比,A的特征是 。(3)酿酒、做面包时,离不开[B] (填名称)。(4)在日常生活中,制酸奶、泡菜要用到 (填字母)类生物。【答案】(1)遗传物质;寄生(2)无成形细胞核(3)酵母菌(4)A【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图片中C属于病毒,它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A细菌与D青霉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是通过 孢子来繁殖后代的。(3)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B酵母菌,酿酒时必需设置无氧环境。(4)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复制)22.(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图是青蛙、家蚕、蝗虫发育过程示意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青蛙、家蚕、蝗虫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它们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蝌蚪用 呼吸、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主要用 呼吸、能够在陆地生活。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3)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它们的发育过程也称为变态发育,但两者发育过程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有 这个阶段。【答案】(1)受精卵;有性生殖(2)鳃;肺(3)蛹【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1)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家蚕的发育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成虫,则青蛙、家蚕、蝗虫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青蛙、家蚕、蝗虫都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则都属于有性生殖。(2)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3)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有蛹期这个阶段,而蝗虫没有这个阶段。【分析】(1)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2)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23.(2021八下·淮南期中)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再通过生长发育成长为今天青春洋溢的初中生,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请据图回答:.(1)新生命形成的起始场所是 ,其生长发育为胎儿后,与母体交换营养物质的场所是 。(2)爸爸为单眼皮,妈妈和女儿为双眼皮,遗传学上把单眼皮和双眼皮称为一对 。若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aa则表现为单眼皮;则妈妈的基因型为 。(3)计生政策调整后,爸妈准备再生一胎,这一胎是男孩的概率是 。【答案】(1)输卵管;胎盘(2)相对性状;Aa或AA(3)1/2(或50%)【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受精过程;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1)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內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可见受精卵形成的场所为输卵管,胎儿着床的场所在子宫内膜,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场所是胎盘。(2)单眼皮、双眼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遗传学上,把单眼皮双眼皮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已知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则表现为双眼皮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爸爸为单眼皮(基因组成是aa),妈妈为双眼皮(基因组成是AA或Aa),则其后代为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如图所示:(3)从性别遗传图解(见下图)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若他父母亲再生育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50%。【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4.(2021八下·淮南期中)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其中储存着能量,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循环。(2)正常情况下,当有机物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甲、乙、丙三类动物中得到有机物量最少的是 ;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3)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4)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 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答案】(1)有机物(2)甲;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3)分解者(4)二氧化碳【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三个去路,一个是被植物体自身利用,用来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产生的热量;第二个是储存在自己体内的有机物中;第三个是被其它动物等消费者消耗。当绿色植物被植食性动物如牛马等取食后,那么这些有机物转变成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被这些动物的生命活动所消耗,同时也产生热量。当然这些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中的能量也被分解者分解。植食性的动物又会被肉食性的动物所捕食,那么有机物又转变成这些动物的体内的有机物,又会被消耗。这样由原来从太阳所获得的光能,在一级一级的营养级中,能量就变成有机物的形式、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消耗能量和热能三种形式存在。而在这三种形式中每一种的形式都是不能够回收的。所以能量只能从第一级向最后一级迁移,并且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逆转,即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在图中食物链:植物→丙→乙→甲进行流动中,得到碳量最少的是甲。(3)图中④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细菌、真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4)工厂和汽车利用的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过度燃烧煤和石油会增加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1 / 1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联考试卷一、单选题1.(2021八下·淮南期中)少年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就会变形,原因是( )A.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B.骨中有机物少,无机物多C.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含量相等D.骨中有机物的含量多于1/3,骨弹性大2.(2017·德州)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1、2、4]B.结构[2]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C.结构[1]及其内外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D.结构[6]使关节具有灵活性3.(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B.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C.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D.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4.(2021八下·淮南期中)关于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极广B.微生物数量众多,对人类既有害也有益C.微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D.微生物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5.(2019八上·榆次期中)柑橘皮上很容易长出“绿色”的霉菌,下列关于这些霉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叶绿素 B.用孢子繁殖C.由细胞构成 D.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6.(2021八下·淮南期中)酸甜可口的葡萄常常用扦插繁殖,下列有关扦插葡萄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用葡萄的茎进行扦插 B.扦插的茎上要有叶和芽C.扦插属于无性生殖 D.扦插可以产生新的优良品种7.(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B.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只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D.病毒通过侵染细胞复制个体的方式繁殖,体现了生物的遗传8.(2021八下·淮南期中)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组成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蛋白质分子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与基因数相等9.(2021八下·淮南期中)能正确表示男性正常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A.22条+XX B.44条+XC.22条+X D.22条+X或22条+Y10.(2019八上·磴口期末)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相同的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D.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种类决定的11.(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B.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少D.亲缘关系远近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12.(2021八下·淮南期中)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猿猴 B.森林古猿 C.南方古猿 D.类人猿13.(2021八下·淮南期中)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可进化成鸟类14.(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有关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带属于原生生物,没有明显的器官出现B.葫芦鲜属于苔藓植物,可以通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D.银杏产生的“白果”属于果实15.(2019·郴州)小丽一家人去踏春,她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蝴蝶,发现蝴蝶的身体和足都分节。下列和蝴蝶是同一类群的生物是( )A.海蜇、蜈蚣、蚯蚓 B.蝎子、蜘蛛、蜻蜓C.蛔虫、蝌蚪、苍蝇 D.蝉、河蚌、蜂鸟16.(2019·济宁)果蝇作为模式动物(研究材料)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先后5次帮助10位科学家赢得诺贝尔奖。以下关于果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果蝇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B.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蜕皮现象C.果蝇的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别D.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17.(2015八上·临清期末)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A.正是河豚欲上时 B.儿童急走追黄蝶C.蝉噪林逾静 D.早有蜻蜓立上头18.(2021八下·淮南期中)“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特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无脊椎动物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D.生长发育与细胞分裂、生长、分化有关19.(2017·呼和浩特)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C.鸟的气囊,是飞行时气体交换的场所D.兔的牙齿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20.(2021八下·淮南期中)有关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使肉汤腐败的生物是微生物B.实验的变量是空气C.实验推翻了生生论D.实验证明了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二、综合题21.(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以上生物,C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它必须 (填生活方式)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2)A与D的结构相比,A的特征是 。(3)酿酒、做面包时,离不开[B] (填名称)。(4)在日常生活中,制酸奶、泡菜要用到 (填字母)类生物。22.(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图是青蛙、家蚕、蝗虫发育过程示意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青蛙、家蚕、蝗虫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它们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蝌蚪用 呼吸、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主要用 呼吸、能够在陆地生活。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3)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它们的发育过程也称为变态发育,但两者发育过程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有 这个阶段。23.(2021八下·淮南期中)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再通过生长发育成长为今天青春洋溢的初中生,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请据图回答:.(1)新生命形成的起始场所是 ,其生长发育为胎儿后,与母体交换营养物质的场所是 。(2)爸爸为单眼皮,妈妈和女儿为双眼皮,遗传学上把单眼皮和双眼皮称为一对 。若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aa则表现为单眼皮;则妈妈的基因型为 。(3)计生政策调整后,爸妈准备再生一胎,这一胎是男孩的概率是 。24.(2021八下·淮南期中)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其中储存着能量,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循环。(2)正常情况下,当有机物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甲、乙、丙三类动物中得到有机物量最少的是 ;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3)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4)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 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解析】【解答】骨的成分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在儿童少年期,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少年儿童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在成年期,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在老年期,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骨弹性小,易骨折。故答案为:D。【分析】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无机物 有机物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2.【答案】C【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解析】【解答】解: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6关节面、1关节囊和2关节腔.A错误;B、1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B错误;C、②关节囊周围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C正确.D、6是关节面,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D错误.故选:C【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如上图所示,关节的结构为:1关节囊;2关节腔;3关节头;4关节软骨;5关节窝;6关节面.3.【答案】B【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A不符合题意。B.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B符合题意。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不符合题意。D.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故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4.【答案】C【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微生物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A不符合题意。B.微生物的数量众多,有的对人类有益,如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馒头、酿酒等,有的对人类有害,如结核杆菌使人患病,B不符合题意。C.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具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C符合题意。D.生殖是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微生物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复制)5.【答案】A【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解析】【解答】柑橘皮上很容易长出“绿色”的霉菌,这是青霉,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可见A错误。【分析】霉菌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青霉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6.【答案】D【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解析】【解答】A. 月季、葡萄等植物,可以剪取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属于扦插,A不符合题意。B.扦插注意事项:剪取茎段时,要保留两个节,带有芽和叶;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B不符合题意。CD.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不会产生新品种。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等繁殖方式,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扦插是剪取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植物有甘薯、葡萄、菊、月季等。7.【答案】C【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性状和相对性状【解析】【解答】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生物的普遍现象,A不符合题意。B.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B不符合题意。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只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而不是遗传现象,C符合题意。D.病毒在活细胞内,通过复制方式繁殖,体现了生物的遗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8.【答案】D【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解析】【解答】A、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B、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有多个蛋白质分子,B不符合题意;C、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一个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C不符合题意;D、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一条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与染色体数不相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9.【答案】D【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 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因此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即22条+X或22条+Y。故答案为:D。【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22条常色体+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常色体+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常色体+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条常色体+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常色体+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10.【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析】【解答】解: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故答案为:B【分析】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是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11.【答案】C【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解析】【解答】A.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不符合题意。B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主要根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12.【答案】B【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答案为:B。【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13.【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不符合题意C.生物变异的特点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却是定向的,在环境的选择下生物总是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C不符合题意。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古代代爬行动物经可进化成鸟类,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14.【答案】A【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解析】【解答】A.海带属于原生生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符合题意。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B不符合题意。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中出现了输导组织,利用孢子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大器官,种子裸露,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没有果实,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孢子植物 藻 类 植 物(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苔 藓 植 物(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蕨 类 植 物(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种子植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15.【答案】B【知识点】节肢动物【解析】【解答】解:A.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蜈蚣属于节肢动物,A不符合题意;B.蝎子、蜘蛛、蜻蜓的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B符合题意;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蝌蚪属于两栖动物,苍蝇属于节肢动物,C不符合题意;D.蝉属于节肢动物,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蜂鸟属于鸟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熟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可分为甲壳纲(如虾、蟹),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多足纲(如马陆、蜈蚣),昆虫纲(如蝗虫、蝶、蚊、蝇)等,另外还有三叶虫纲(如三叶虫)、肢口纲(如鲎)等。16.【答案】B【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节肢动物【解析】【解答】解:A.果蝇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和2对翅,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A不符合题意;B.果蝇是昆虫,体外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故有蜕皮现象,B符合题意;C.果蝇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差别明显,C不符合题意;D.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如蝗虫、蝶、蚊、蝇等。2、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3、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1)完全变态发育:蜜蜂、家蚕、蝇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2)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17.【答案】A【知识点】节肢动物【解析】【解答】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属于节肢动物,蝴蝶、蝉、蜻蜓等都属于节肢动物.A、河豚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具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A错误.B、蝴蝶身体分部,而且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B正确.C、蝉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C正确.D、蜻蜓属于昆虫,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D正确.故选:A【分析】节肢动物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18.【答案】D【知识点】两栖动物【解析】【解答】A.“义乌小鲵”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B.“义乌小鲵”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C.受精卵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的细胞群构成组织,C不符合题意。D.“义乌小鲵”的生长发育都要经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细胞通过生长,细胞体积增大,通过细胞分裂,细胞数量增多,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外鳃,再长出内鳃,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所以青蛙的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水中完成,变态发育。19.【答案】C【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A正确;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B正确;C、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C错误;D、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D正确.故选:C【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2)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4)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20.【答案】A【知识点】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解析】【解答】巴斯德 “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A.导致肉汤腐败的原因是空气中微生物进入瓶中繁殖,A符合题意。B.开口瓶细菌容易进入,而鹅颈瓶细菌不容易进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B不符合题意。C.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生生论认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实验推翻的是自然发生论,C不符合题意。D.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此实验不能证明,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细菌产生的。21.【答案】(1)遗传物质;寄生(2)无成形细胞核(3)酵母菌(4)A【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1)图片中C属于病毒,它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A细菌与D青霉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是通过 孢子来繁殖后代的。(3)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B酵母菌,酿酒时必需设置无氧环境。(4)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复制)22.【答案】(1)受精卵;有性生殖(2)鳃;肺(3)蛹【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1)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家蚕的发育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成虫,则青蛙、家蚕、蝗虫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青蛙、家蚕、蝗虫都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则都属于有性生殖。(2)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3)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有蛹期这个阶段,而蝗虫没有这个阶段。【分析】(1)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2)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23.【答案】(1)输卵管;胎盘(2)相对性状;Aa或AA(3)1/2(或50%)【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受精过程;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1)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內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可见受精卵形成的场所为输卵管,胎儿着床的场所在子宫内膜,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场所是胎盘。(2)单眼皮、双眼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遗传学上,把单眼皮双眼皮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已知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则表现为双眼皮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爸爸为单眼皮(基因组成是aa),妈妈为双眼皮(基因组成是AA或Aa),则其后代为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如图所示:(3)从性别遗传图解(见下图)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若他父母亲再生育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50%。【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4.【答案】(1)有机物(2)甲;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3)分解者(4)二氧化碳【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三个去路,一个是被植物体自身利用,用来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产生的热量;第二个是储存在自己体内的有机物中;第三个是被其它动物等消费者消耗。当绿色植物被植食性动物如牛马等取食后,那么这些有机物转变成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被这些动物的生命活动所消耗,同时也产生热量。当然这些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中的能量也被分解者分解。植食性的动物又会被肉食性的动物所捕食,那么有机物又转变成这些动物的体内的有机物,又会被消耗。这样由原来从太阳所获得的光能,在一级一级的营养级中,能量就变成有机物的形式、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消耗能量和热能三种形式存在。而在这三种形式中每一种的形式都是不能够回收的。所以能量只能从第一级向最后一级迁移,并且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逆转,即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在图中食物链:植物→丙→乙→甲进行流动中,得到碳量最少的是甲。(3)图中④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细菌、真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4)工厂和汽车利用的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过度燃烧煤和石油会增加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联考试卷(学生版).docx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联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