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60分)1.(2016七上·会宁期中)如果在载玻片上写“→”那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 )A.→ B.↑ C.← D.↓2.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于( )A.实验条件下 B.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C.养殖条件下 D.自然状态下3.(2019九上·揭西期末)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 )A.所有变量都相同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C.除了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4.(2016七上·东莞期中)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 D.组织5.(2019九上·揭西期末)构成肾单位的结构是(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体和肾小管?C.肾小球和肾小管 D.肾皮质和肾髓质6.(2019九上·揭西期末)某显微镜两目镜放大倍数分别为5×、15×,两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45×,为了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能看到更多的白细胞,选用最好的一组镜头是( )A.5×与10× B.5×与45× C.15×与10× D.15×与45×7.(2019九上·揭西期末)如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 )A.用酒精除去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叶B.有白斑的叶C.不含叶绿体的叶D.全绿色的叶8.(2018七上·昭阳期中)西瓜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其中细胞数目增多是由于(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成熟9.(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面有关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表面积以及物质交换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越小,表面积则相对越大B.细胞较大时,与外界交换的物质相对较少C.细胞越大,表面积则相对越小D.细胞的大小与表面积没有直接的关系10.(2017七下·望都期中)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11.(2016·华蓥模拟)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雨露滋润禾苗壮”12.(2019九上·揭西期末)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 )A.叶片黄白色,酒精绿色 B.叶片黄白色,酒精无色C.叶片绿色,酒精绿色 D.叶片绿色,酒精无色13.(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C.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14.(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列地点中,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量最多的是( )A.森林 B.农村 C.市郊 D.城市15.(2019九上·揭西期末)一朵花中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 )A.雄蕊 B.雌蕊 C.花瓣 D.花托16.(2019九上·揭西期末)古代有用斧子狠砸枣树树干来增加枣树产量的做法,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破坏导管,果实获得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B.破坏导管,果实获得更多的有机物C.破坏筛管,果实获得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D.破坏筛管,果实获得更多的有机物17.(2019九上·揭西期末)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A.子宫内膜 B.输卵管 C.胎盘 D.羊水18.(2019九上·揭西期末)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A.① B.② C.③ D.④19.(2019九上·揭西期末)以下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生儿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起点B.人体的性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形成C.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受性激素的影响D.体重突增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20.(2019九上·揭西期末)青春期的同学们,由于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异性同学间建立真诚的友谊B.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C.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心情愉快D.自行处理心理矛盾,绝不打扰他人21.(2019九上·揭西期末)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的食物是( )A.甜食B.含蛋白质、钙、磷多的食物C.谷类食物D.含脂肪多的食物22.(2018·广元)小强同学得了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这是由于他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23.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24.(2019九上·揭西期末)肉粽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关于肉粽在消化系统内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在③处分解为葡萄糖B.猪肉中的蛋白质在④处被消化成氨基酸C.肉粽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主要在②处被吸收D.猪肉中的脂肪被①处分泌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消化25.(2019九上·揭西期末)小美准备了一顿午餐,有胡萝卜炖牛肉、手撕鸡、煎豆腐、米饭,从营养搭配的角度看,你认为还需要有( )A.牛奶 B.面包 C.青菜 D.排骨汤26.(2019九上·揭西期末)某工地的李某因事故受伤,急需进行输血,经检查李某的血型为A型,而在一群献血者中,已知甲的血型为O型,乙为A型,丙为B型,丁为AB型,医生首先考虑的献血者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27.(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肢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送到肺部时,不需要经过的结构是( )A.右心房 B.下腔静脉 C.肺动脉 D.主动脉28.(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出尿液 B.呼出二氧化碳C.排出汗液 D.排出粪便29.(2019九上·揭西期末)正常人的尿液和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 )A.血细胞 B.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 D.无机盐30.(2019九上·揭西期末)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末稍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神经组织二、解答题(40分)31.(2019九上·揭西期末)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发育成胚泡后移到 进一步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胚胎通过 、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32.(2015七下·三台期中)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能最先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 .33.(2019九上·揭西期末)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 、 、 的酶。34.(2019九上·揭西期末)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突起,叫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小肠的表面积,所以小肠是人体 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35.(2019九上·揭西期末)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中的 进入肺泡;肺泡内的 进入血液。36.(2017七下·望都期中)提倡用鼻呼吸是因为鼻腔的入口处有鼻毛,而且鼻粘膜内分布着丰富的 ,对吸入的空气具有过滤、湿润和温暖的作用.37.(2019九上·揭西期末)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之间的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扁平的 构成,这样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 交换.38.(2017七下·望都期中)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以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具有核的是 ,双面凹圆饼状的是 ,最小的是 .39.(2019九上·揭西期末)小周既能给O型血的人输血,又能给AB型的人输血,小周的血型是 .40.(2019九上·揭西期末)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41.(2019九上·揭西期末)观察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② ,③ ,④ ,⑦ 。(2)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3)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 ,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 。(4)能反射光线的是[ ] ,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42.(2019九上·揭西期末)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 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 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 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 作用逐渐减弱,原因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请完成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 。43.(2017七下·麦积期末)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图中标号所示血管名称:① ,② ,③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了.故选:C【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中物像的特点有关知识点.2.【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解析】【解答】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故答案为:D.【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3.【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解:A、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A不符合题意;B、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时应该只存在阳光这一差异,其他变量都相同,B符合题意;C、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C不符合题意;D、在A、B、C中B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4.【答案】C【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解析】【解答】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故选:C.【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5.【答案】B【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解析】【解答】解: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故答案为:B【分析】肾单位的组成可总结如下:6.【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据此可知,为了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能看到更多的白细胞,应该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镜头,即选最小的目镜:5×,最小的物镜:10×。故答案为:A【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物象越大,光线越暗。7.【答案】B【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析】【解答】解:此题验证的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中。因而设计对照实验时,变量应该是有无叶绿体,其他条件都相同。边缘不含叶绿体的绿叶,中间部分有叶绿体,边缘部分没有叶绿体,这就形成了对照,变量是有无叶绿体。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8.【答案】A【知识点】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解析】【分析】A、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故符合题意。B、细胞的分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的体积不断地长大,D、细胞的成熟是细胞细胞吸收营养逐渐成熟的过程,如植物成熟的细胞只有一个大液泡,未成熟的细胞液泡较多,故B、C、D都不符合题意。【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只需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便可。9.【答案】D【知识点】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解析】【解答】解:据分析可见:A、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A不符合题意;B、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较大时,表面积则相对较小,与外界交换的物质相对较少,B不符合题意;C、细胞较大时,表面积则相对较小,C不符合题意;D、细胞的大小与表面积有直接的关系,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活细胞必须要有合适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才能从环境中获得充足的营养。 细胞的表面积与细胞体积之比,叫做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则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是制约细胞体积大小的因素之一。10.【答案】B【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解析】【解答】解:人体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食物中的糖类供给.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人体所需的能量70%都来自于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修复以及更新有重要作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有三类能够供给人体能量即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据此作答.11.【答案】B【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解析】【解答】A、“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该选项正确.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D“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12.【答案】A【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析】【解答】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 叶绿素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据此答题。13.【答案】B【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解:A、汽油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烟属于粉尘污染,气体有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A不符合题意;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污染,B符合题意;C、煤燃烧产生的烟尘中有一氧化碳等气体,污染空气,C不符合题意;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 1、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自然界的绝大多数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14.【答案】A【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在森林、农村、市郊、城市这四个地点中,只有森林中含有的绿色植物最多,故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最多的地方。故答案为:A【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故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最多的地点是含有绿色植物最多的地方。15.【答案】A【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解答】解:一朵完整花由花托、花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其中花药里面含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故答案为:A【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内有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许多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唯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16.【答案】D【知识点】茎的结构【解析】【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农技师将树皮环隔了半周,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一部分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所以,第二年,枣树上结满果实。故答案为:D【分析】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四个部分构成。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木质部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髓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17.【答案】C【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血液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故答案为:C【分析】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是人类妊娠期间由胚胎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组织结合器官。 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18.【答案】B【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解析】【解答】解: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②输卵管。故答案为:B【分析】识图: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受精:卵细胞由卵巢排出以后,进入输卵管,这时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就可能受精。受精以后的卵细胞叫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19.【答案】C【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解:A、受精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起点,A不符合题意。B、人体的性器官在出生前就形成了,而在青春期发育迅速,B不符合题意。C、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出现喉结、腋毛、阴毛以及声音变粗等,女孩乳房增大,脂肪积累增多,身体丰满,臀部变圆等,C符合题意。D、身高增加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受精卵到婴儿是胚胎发育,婴儿到成人是胚后发育。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2、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等现象,即出现了第二性征。20.【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解:A、男、女同学互相帮助,同学间建立真诚的友谊,不符合题意。B、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不符合题意。C、集中精力学习,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不符合题意。D、青少年思想发育不成熟,生活经验少,有了心理矛盾,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不能闷在心理,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应当注意的是,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精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21.【答案】B【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解析】【解答】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建议应适当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多的丰富的食物。故答案为:B【分析】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如下: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也能提供能量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都是糖类提供的脂肪 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维生素 是人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物质,人体缺乏维生素就会生病水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60%-70%。水能溶解和运输物质,能调节体温,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22.【答案】A【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可见,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和干眼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因此应服维生素A或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故答案为:A【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23.【答案】C【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解析】【解答】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A正确;B、小肠长约5﹣6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B正确;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故C错误;D、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个D正确.故选:C【分析】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24.【答案】B【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解析】【解答】解:A、糯米中的淀粉在④小肠处分解为葡萄糖,不符合题意。B、猪肉中的蛋白质在④处被消化成氨基酸,符合题意;C、粽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主要在④小肠处被吸收,不符合题意;D、猪肉中的脂肪被④小肠处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消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识图: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小肠。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2、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吸收。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起始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三大有机物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和脂肪酸。25.【答案】C【知识点】合理营养【解析】【解答】解:小美准备了一顿午餐,从营养搭配的角度看,该食谱中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增加的食物是青菜故答案为:C【分析】 人体生活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素不同:动物性食物、豆类含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含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谷类、薯类和糖类含碳水化合物;食用油含脂肪;肝、奶、蛋含维生素A;肝、瘦肉和动物血含铁。26.【答案】B【知识点】血型与输血【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李某因事故受伤,急需进行输血,经检查李某的血型为A型,而在一群献血者中,已知甲的血型为O型,乙为A型,丙为B型,丁为AB型,医生首先考虑的献血者应是乙,因为乙的血型为A型。故答案为:B【分析】人类的血型系统有许多种,其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血型系统。它包括A型、B型、AB型、O型4种血型。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聚成团,堵塞毛细血管,阻碍血液循环,从而危及生命。27.【答案】D【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解: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根据血液循环图可知:下肢骨骼肌活动时产出的二氧化碳随血液循环流动到肺部所经过的途径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因此下肢骨骼肌活动时产出的二氧化碳被运送到肺部时,不需要经过的部分是主动脉。故答案为:D【分析】掌握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据此答题。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28.【答案】D【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解析】【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所以此题答案为D。【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能够区分排遗和排泄的区别,即可解题。29.【答案】B【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解: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不含葡萄糖。故答案为:B【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30.【答案】B【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解析】【解答】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答案为:B【分析】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如下:31.【答案】子宫;胎盘【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解: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并且埋入子宫内膜。胚胎继续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脐带、胎盘排到母体,由母体排出体外。故答案为:子宫;胎盘。【分析】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受精卵到婴儿是胚胎发育,婴儿到成人是胚后发育。人体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就会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产生许许多多的细胞,这些细胞就是胚胎,胚胎进而形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到母体的血液中由母体排出体外。32.【答案】肝脏;胃【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解析】【解答】解: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胃中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故答案为:肝脏;胃.【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肝脏分泌胆汁,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33.【答案】肝脏;糖类;蛋白质;脂肪【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解:人体的消化腺有肠腺、胃腺、唾液腺、胰腺和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胆汁的作用对脂肪的消化有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是胰腺,它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故答案为:肝脏; 糖类;蛋白质;脂肪【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34.【答案】小肠绒毛;消化和吸收【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解: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突起,叫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食物的面积;小肠内具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这些消化液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酶;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故答案为:小肠绒毛;消化和吸收【分析】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1)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全长5 -7米 。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适于消化食物。35.【答案】二氧化碳;氧气【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36.【答案】毛细血管【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故答案为:毛细血管【分析】此题考查鼻腔在呼吸道中的作用.呼吸道的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保证气体畅通的结构;二、起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的结构.鼻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这与其内部的鼻粘膜、鼻毛和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有关.37.【答案】上皮细胞;物质【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解: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样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答案为:上皮细胞;物质.【分析】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下: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内径极小,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38.【答案】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解析】【解答】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容积的50%,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故答案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9.【答案】O型【知识点】血型与输血【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O型血既可以输给O型血的人,也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结合题意可知小周的血型是O型.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故答案为:O型【分析】人类的血型系统有许多种,其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输血时凝集情况(第一行为供体,第一列为受体)如下:受体/供体 A型 B型 AB型 O型A型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B型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AB型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O型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40.【答案】运输氧【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解析】【解答】解: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答案为:运输氧【分析】 血红蛋白英文缩写为Hb,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 血红蛋白含量能很好地反映贫血程度。正常范围:男性 130~175g/L(13.0-17.5g/dl);女性 115~150g/L(11.5-15.0g/dl);新生儿 170~200g/L(17.0-20.0g/dl)。41.【答案】(1)镜柱;镜臂;镜筒;物镜(2)⑤;目镜;⑦;物镜(3)⑧;粗准焦螺旋;⑨;细准焦螺旋(4) ;反光镜; ;遮光器【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解:(1)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②是镜柱,③是镜臂,④是镜筒,⑤是目镜,⑦是物镜。(2)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是镜头,包括物镜和目镜,对物像有放大作用。(3)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4)反光镜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可以调节进入镜筒内的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故答案为:(1)镜柱;镜臂;镜筒;物镜(2)[⑤]目镜;[⑦]物镜(3)[⑧]粗准焦螺旋;[⑨]细准焦螺旋(4)[ ]反光镜;[ ]遮光器【分析】识图:①-镜座,②镜柱,③-镜臂,④-镜筒,⑤-目镜,⑥-转换器,⑦-物镜,⑧-粗准焦螺旋,⑨-细准焦螺旋,⑩-压片夹,⑾-通光孔, -遮光器,(13)-载物台, -反光镜。熟记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反光镜有两个面,分别称为平面镜和凹面镜,是用来调节进入镜头内光线的强弱的,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上有许多小孔,称为光圈,也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42.【答案】(1)呼吸;二氧化碳;光合;微热(2)光合;二氧化碳浓度降低(3)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解析】【解答】解:(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致使玻璃瓶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因此“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微热。(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进入玻璃罩,因此导致幼苗的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原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3)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故答案为:(1)呼吸;二氧化碳;光合;微热(2)光合;二氧化碳浓度降低(3)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43.【答案】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血管输送血液的方向可以判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故答案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图示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1 / 1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60分)1.(2016七上·会宁期中)如果在载玻片上写“→”那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 )A.→ B.↑ C.← D.↓【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了.故选:C【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中物像的特点有关知识点.2.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于( )A.实验条件下 B.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C.养殖条件下 D.自然状态下【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解析】【解答】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故答案为:D.【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3.(2019九上·揭西期末)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 )A.所有变量都相同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C.除了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解:A、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A不符合题意;B、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时应该只存在阳光这一差异,其他变量都相同,B符合题意;C、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C不符合题意;D、在A、B、C中B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4.(2016七上·东莞期中)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 D.组织【答案】C【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解析】【解答】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故选:C.【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5.(2019九上·揭西期末)构成肾单位的结构是(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体和肾小管?C.肾小球和肾小管 D.肾皮质和肾髓质【答案】B【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解析】【解答】解: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故答案为:B【分析】肾单位的组成可总结如下:6.(2019九上·揭西期末)某显微镜两目镜放大倍数分别为5×、15×,两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45×,为了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能看到更多的白细胞,选用最好的一组镜头是( )A.5×与10× B.5×与45× C.15×与10× D.15×与45×【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据此可知,为了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能看到更多的白细胞,应该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镜头,即选最小的目镜:5×,最小的物镜:10×。故答案为:A【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物象越大,光线越暗。7.(2019九上·揭西期末)如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 )A.用酒精除去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叶B.有白斑的叶C.不含叶绿体的叶D.全绿色的叶【答案】B【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析】【解答】解:此题验证的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中。因而设计对照实验时,变量应该是有无叶绿体,其他条件都相同。边缘不含叶绿体的绿叶,中间部分有叶绿体,边缘部分没有叶绿体,这就形成了对照,变量是有无叶绿体。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8.(2018七上·昭阳期中)西瓜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其中细胞数目增多是由于(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成熟【答案】A【知识点】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解析】【分析】A、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故符合题意。B、细胞的分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的体积不断地长大,D、细胞的成熟是细胞细胞吸收营养逐渐成熟的过程,如植物成熟的细胞只有一个大液泡,未成熟的细胞液泡较多,故B、C、D都不符合题意。【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只需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便可。9.(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面有关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表面积以及物质交换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越小,表面积则相对越大B.细胞较大时,与外界交换的物质相对较少C.细胞越大,表面积则相对越小D.细胞的大小与表面积没有直接的关系【答案】D【知识点】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解析】【解答】解:据分析可见:A、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A不符合题意;B、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较大时,表面积则相对较小,与外界交换的物质相对较少,B不符合题意;C、细胞较大时,表面积则相对较小,C不符合题意;D、细胞的大小与表面积有直接的关系,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活细胞必须要有合适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才能从环境中获得充足的营养。 细胞的表面积与细胞体积之比,叫做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则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是制约细胞体积大小的因素之一。10.(2017七下·望都期中)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答案】B【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解析】【解答】解:人体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食物中的糖类供给.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人体所需的能量70%都来自于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修复以及更新有重要作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有三类能够供给人体能量即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据此作答.11.(2016·华蓥模拟)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雨露滋润禾苗壮”【答案】B【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解析】【解答】A、“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该选项正确.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D“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12.(2019九上·揭西期末)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 )A.叶片黄白色,酒精绿色 B.叶片黄白色,酒精无色C.叶片绿色,酒精绿色 D.叶片绿色,酒精无色【答案】A【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析】【解答】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故答案为:A【分析】 叶绿素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据此答题。13.(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C.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答案】B【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解:A、汽油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烟属于粉尘污染,气体有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A不符合题意;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污染,B符合题意;C、煤燃烧产生的烟尘中有一氧化碳等气体,污染空气,C不符合题意;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 1、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自然界的绝大多数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14.(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列地点中,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量最多的是( )A.森林 B.农村 C.市郊 D.城市【答案】A【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在森林、农村、市郊、城市这四个地点中,只有森林中含有的绿色植物最多,故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最多的地方。故答案为:A【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故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最多的地点是含有绿色植物最多的地方。15.(2019九上·揭西期末)一朵花中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 )A.雄蕊 B.雌蕊 C.花瓣 D.花托【答案】A【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解答】解:一朵完整花由花托、花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其中花药里面含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故答案为:A【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内有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许多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唯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16.(2019九上·揭西期末)古代有用斧子狠砸枣树树干来增加枣树产量的做法,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破坏导管,果实获得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B.破坏导管,果实获得更多的有机物C.破坏筛管,果实获得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D.破坏筛管,果实获得更多的有机物【答案】D【知识点】茎的结构【解析】【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农技师将树皮环隔了半周,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一部分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所以,第二年,枣树上结满果实。故答案为:D【分析】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四个部分构成。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木质部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髓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17.(2019九上·揭西期末)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A.子宫内膜 B.输卵管 C.胎盘 D.羊水【答案】C【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血液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故答案为:C【分析】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是人类妊娠期间由胚胎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组织结合器官。 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18.(2019九上·揭西期末)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解析】【解答】解: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②输卵管。故答案为:B【分析】识图: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受精:卵细胞由卵巢排出以后,进入输卵管,这时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就可能受精。受精以后的卵细胞叫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19.(2019九上·揭西期末)以下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生儿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起点B.人体的性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形成C.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受性激素的影响D.体重突增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答案】C【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解:A、受精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起点,A不符合题意。B、人体的性器官在出生前就形成了,而在青春期发育迅速,B不符合题意。C、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出现喉结、腋毛、阴毛以及声音变粗等,女孩乳房增大,脂肪积累增多,身体丰满,臀部变圆等,C符合题意。D、身高增加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受精卵到婴儿是胚胎发育,婴儿到成人是胚后发育。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2、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等现象,即出现了第二性征。20.(2019九上·揭西期末)青春期的同学们,由于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异性同学间建立真诚的友谊B.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C.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心情愉快D.自行处理心理矛盾,绝不打扰他人【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解:A、男、女同学互相帮助,同学间建立真诚的友谊,不符合题意。B、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不符合题意。C、集中精力学习,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不符合题意。D、青少年思想发育不成熟,生活经验少,有了心理矛盾,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不能闷在心理,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应当注意的是,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精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21.(2019九上·揭西期末)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的食物是( )A.甜食B.含蛋白质、钙、磷多的食物C.谷类食物D.含脂肪多的食物【答案】B【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解析】【解答】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建议应适当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多的丰富的食物。故答案为:B【分析】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如下: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也能提供能量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都是糖类提供的脂肪 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维生素 是人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物质,人体缺乏维生素就会生病水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60%-70%。水能溶解和运输物质,能调节体温,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22.(2018·广元)小强同学得了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这是由于他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答案】A【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可见,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和干眼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因此应服维生素A或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故答案为:A【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23.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答案】C【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解析】【解答】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A正确;B、小肠长约5﹣6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B正确;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故C错误;D、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个D正确.故选:C【分析】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24.(2019九上·揭西期末)肉粽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关于肉粽在消化系统内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在③处分解为葡萄糖B.猪肉中的蛋白质在④处被消化成氨基酸C.肉粽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主要在②处被吸收D.猪肉中的脂肪被①处分泌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消化【答案】B【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解析】【解答】解:A、糯米中的淀粉在④小肠处分解为葡萄糖,不符合题意。B、猪肉中的蛋白质在④处被消化成氨基酸,符合题意;C、粽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主要在④小肠处被吸收,不符合题意;D、猪肉中的脂肪被④小肠处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消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识图: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小肠。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2、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吸收。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起始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三大有机物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和脂肪酸。25.(2019九上·揭西期末)小美准备了一顿午餐,有胡萝卜炖牛肉、手撕鸡、煎豆腐、米饭,从营养搭配的角度看,你认为还需要有( )A.牛奶 B.面包 C.青菜 D.排骨汤【答案】C【知识点】合理营养【解析】【解答】解:小美准备了一顿午餐,从营养搭配的角度看,该食谱中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增加的食物是青菜故答案为:C【分析】 人体生活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素不同:动物性食物、豆类含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含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谷类、薯类和糖类含碳水化合物;食用油含脂肪;肝、奶、蛋含维生素A;肝、瘦肉和动物血含铁。26.(2019九上·揭西期末)某工地的李某因事故受伤,急需进行输血,经检查李某的血型为A型,而在一群献血者中,已知甲的血型为O型,乙为A型,丙为B型,丁为AB型,医生首先考虑的献血者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知识点】血型与输血【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李某因事故受伤,急需进行输血,经检查李某的血型为A型,而在一群献血者中,已知甲的血型为O型,乙为A型,丙为B型,丁为AB型,医生首先考虑的献血者应是乙,因为乙的血型为A型。故答案为:B【分析】人类的血型系统有许多种,其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血型系统。它包括A型、B型、AB型、O型4种血型。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聚成团,堵塞毛细血管,阻碍血液循环,从而危及生命。27.(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肢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送到肺部时,不需要经过的结构是( )A.右心房 B.下腔静脉 C.肺动脉 D.主动脉【答案】D【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解: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根据血液循环图可知:下肢骨骼肌活动时产出的二氧化碳随血液循环流动到肺部所经过的途径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因此下肢骨骼肌活动时产出的二氧化碳被运送到肺部时,不需要经过的部分是主动脉。故答案为:D【分析】掌握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据此答题。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28.(2019九上·揭西期末)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出尿液 B.呼出二氧化碳C.排出汗液 D.排出粪便【答案】D【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解析】【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所以此题答案为D。【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能够区分排遗和排泄的区别,即可解题。29.(2019九上·揭西期末)正常人的尿液和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 )A.血细胞 B.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 D.无机盐【答案】B【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解析】【解答】解: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不含葡萄糖。故答案为:B【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30.(2019九上·揭西期末)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末稍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神经组织【答案】B【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解析】【解答】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答案为:B【分析】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如下:二、解答题(40分)31.(2019九上·揭西期末)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发育成胚泡后移到 进一步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胚胎通过 、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答案】子宫;胎盘【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解: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并且埋入子宫内膜。胚胎继续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脐带、胎盘排到母体,由母体排出体外。故答案为:子宫;胎盘。【分析】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受精卵到婴儿是胚胎发育,婴儿到成人是胚后发育。人体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就会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产生许许多多的细胞,这些细胞就是胚胎,胚胎进而形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到母体的血液中由母体排出体外。32.(2015七下·三台期中)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能最先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 .【答案】肝脏;胃【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解析】【解答】解: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胃中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故答案为:肝脏;胃.【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肝脏分泌胆汁,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33.(2019九上·揭西期末)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 、 、 的酶。【答案】肝脏;糖类;蛋白质;脂肪【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解:人体的消化腺有肠腺、胃腺、唾液腺、胰腺和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胆汁的作用对脂肪的消化有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是胰腺,它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故答案为:肝脏; 糖类;蛋白质;脂肪【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小肠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②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胰腺和肠腺(胰液和肠液都能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34.(2019九上·揭西期末)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突起,叫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小肠的表面积,所以小肠是人体 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答案】小肠绒毛;消化和吸收【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解: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突起,叫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食物的面积;小肠内具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这些消化液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酶;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故答案为:小肠绒毛;消化和吸收【分析】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1)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全长5 -7米 。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适于消化食物。35.(2019九上·揭西期末)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中的 进入肺泡;肺泡内的 进入血液。【答案】二氧化碳;氧气【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解答】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36.(2017七下·望都期中)提倡用鼻呼吸是因为鼻腔的入口处有鼻毛,而且鼻粘膜内分布着丰富的 ,对吸入的空气具有过滤、湿润和温暖的作用.【答案】毛细血管【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解析】【解答】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故答案为:毛细血管【分析】此题考查鼻腔在呼吸道中的作用.呼吸道的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保证气体畅通的结构;二、起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的结构.鼻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这与其内部的鼻粘膜、鼻毛和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有关.37.(2019九上·揭西期末)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之间的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扁平的 构成,这样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 交换.【答案】上皮细胞;物质【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解: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样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答案为:上皮细胞;物质.【分析】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下: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内径极小,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38.(2017七下·望都期中)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以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具有核的是 ,双面凹圆饼状的是 ,最小的是 .【答案】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解析】【解答】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容积的50%,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故答案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9.(2019九上·揭西期末)小周既能给O型血的人输血,又能给AB型的人输血,小周的血型是 .【答案】O型【知识点】血型与输血【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O型血既可以输给O型血的人,也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结合题意可知小周的血型是O型.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故答案为:O型【分析】人类的血型系统有许多种,其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输血时凝集情况(第一行为供体,第一列为受体)如下:受体/供体 A型 B型 AB型 O型A型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B型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AB型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O型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40.(2019九上·揭西期末)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答案】运输氧【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解析】【解答】解: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答案为:运输氧【分析】 血红蛋白英文缩写为Hb,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 血红蛋白含量能很好地反映贫血程度。正常范围:男性 130~175g/L(13.0-17.5g/dl);女性 115~150g/L(11.5-15.0g/dl);新生儿 170~200g/L(17.0-20.0g/dl)。41.(2019九上·揭西期末)观察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② ,③ ,④ ,⑦ 。(2)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3)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 ,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 。(4)能反射光线的是[ ] ,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答案】(1)镜柱;镜臂;镜筒;物镜(2)⑤;目镜;⑦;物镜(3)⑧;粗准焦螺旋;⑨;细准焦螺旋(4) ;反光镜; ;遮光器【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解:(1)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②是镜柱,③是镜臂,④是镜筒,⑤是目镜,⑦是物镜。(2)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是镜头,包括物镜和目镜,对物像有放大作用。(3)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4)反光镜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可以调节进入镜筒内的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故答案为:(1)镜柱;镜臂;镜筒;物镜(2)[⑤]目镜;[⑦]物镜(3)[⑧]粗准焦螺旋;[⑨]细准焦螺旋(4)[ ]反光镜;[ ]遮光器【分析】识图:①-镜座,②镜柱,③-镜臂,④-镜筒,⑤-目镜,⑥-转换器,⑦-物镜,⑧-粗准焦螺旋,⑨-细准焦螺旋,⑩-压片夹,⑾-通光孔, -遮光器,(13)-载物台, -反光镜。熟记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反光镜有两个面,分别称为平面镜和凹面镜,是用来调节进入镜头内光线的强弱的,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上有许多小孔,称为光圈,也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42.(2019九上·揭西期末)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 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 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 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 作用逐渐减弱,原因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请完成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 。【答案】(1)呼吸;二氧化碳;光合;微热(2)光合;二氧化碳浓度降低(3)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解析】【解答】解:(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致使玻璃瓶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因此“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会感到微热。(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进入玻璃罩,因此导致幼苗的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原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3)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故答案为:(1)呼吸;二氧化碳;光合;微热(2)光合;二氧化碳浓度降低(3)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43.(2017七下·麦积期末)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图中标号所示血管名称:① ,② ,③ .【答案】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知识点】血管【解析】【解答】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血管输送血液的方向可以判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故答案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图示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