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6.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明确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感。3、合作鉴赏,体会用词之妙。【教学重点】深情朗诵,感受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合作鉴赏,体会用词之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初期都能励精图治,中晚期开始下滑,于是涌现出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一批批文人,他们空怀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于是借诗歌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2、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读准字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视频朗读3、读准节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读出感情5、抽生朗读6、全班齐读四、译读,感知意境美1、结合课文注释,解释词语僵卧: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僵直。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夜阑:夜深。卧听:躺着听。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2、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画面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五、赏读,感知情感美1、诗的前两句表现诗人的生活境况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明确:“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2、诗人的境遇为何如此悲惨?补充资料: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当时诗人已68岁,当时,金人南侵,南宋已丢失半壁江山。面对强敌入侵,国土沦丧,诗人却被罢官归隐,只能将满腔爱国热情和悲愤之情融入诗中。3、诗人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了吗?他在想些什么?明确:“不自哀”:不为艰辛的现实而悲伤;“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心系疆场,在为国家的命运担忧。4、为什么年近七旬的老人还想着要去戍边关呢?明确:陆游出身的第二年,”靖康之难”就发生了。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的灭亡。陆游父亲陆宰原在京城做官,只得带着家人跟着百姓开始流浪逃亡的生活。“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经历,在陆游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庭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收复失地一直是陆游的理想。5、诗人的理想实现了吗?发挥想象,诗的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夜阑”,夜已将近,诗人优思难眠。风吹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指国家的风雨飘摇;如梦来:窗外寒风呼啸,如战马嘶鸣;雨打柴扉,似万箭齐发。在梦里,他终于踏上金戈铁马的战场。这是一个多么豪壮的梦啊!然而,这只是一个梦呀!而这个梦,陆游一做就是几十年!三岁时:金兵的铁骑就踏破了中原,攻占了北宋都城汴梁,他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被金兵侵占,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他从小就立志杀退金兵,收复中原。?十几岁: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二十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三十岁: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四十岁: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五十岁: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临死前:???????????????????????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生从未得到重用,多次遭到打击,晚年更是落魄困窘,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生都在想着江山社稷。陆游的一生就像一本书,一边是冰冷残酷的现实,一边却是热血沸腾的理想。在这本书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爱国。孩子们,时间跨越了千年,但这种爱国的情感早已融入了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让世界听一听我们每一个爱国者的声音!(师生齐读)六、延读,拓展思维美由这首诗,你还能想到那些名人的爱国情怀?明确: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背读,再享意境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八、中考链接1、“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2、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3、诗中第一句中一僵一孤写出诗人当时什么处境?第二句中的一个思字又集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答:凄凉;赤诚的爱国思想。4、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答:写出了诗人日夜渴望恢复国土、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心愿。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6、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课外古诗词诵读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初期都能励精图治,中晚期开始下滑,于是涌现出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一批批文人,他们空怀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于是借诗歌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1、作者简介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2、背景介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读准字音(shù)(lán)2、视频朗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3、读准节奏4、读出感情5、抽生朗读6、全班齐读1、结合课文注释,解释词语僵卧:僵:孤村:不自哀: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硬,僵直。孤寂荒凉的村庄。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戍轮台:夜阑:卧听:铁马:冰河:(shù)夜深。躺着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在新疆一带防守。戍,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2、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画面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1、诗的前两句表现诗人的生活境况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明确:“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2、诗人的境遇为何如此悲惨?补充资料: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当时诗人已68岁,当时,金人南侵,南宋已丢失半壁江山。面对强敌入侵,国土沦丧,诗人却被罢官归隐,只能将满腔爱国热情和悲愤之情融入诗中。3、诗人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了吗?他在想些什么?明确:“不自哀”:不为艰辛的现实而悲伤;“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心系疆场,在为国家的命运担忧。4、为什么年近七旬的老人还想着要去戍边关呢?明确:陆游出身的第二年,”靖康之难”就发生了。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的灭亡。陆游父亲陆宰原在京城做官,只得带着家人跟着百姓开始流浪逃亡的生活。“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经历,在陆游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庭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收复失地一直是陆游的理想。5、诗人的理想实现了吗?发挥想象,诗的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夜阑”,夜已将近,诗人优思难眠。风吹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指国家的风雨飘摇;如梦来:窗外寒风呼啸,如战马嘶鸣;雨打柴扉,似万箭齐发。在梦里,他终于踏上金戈铁马的战场。这是一个多么豪壮的梦啊!然而,这只是一个梦呀!而这个梦,陆游一做就是几十年!三岁时:金兵的铁骑就踏破了中原,攻占了北宋都城汴梁,他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被金兵侵占,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他从小就立志杀退金兵,收复中原。?十几岁: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二十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三十岁: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四十岁: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五十岁: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临死前:陆游一生从未得到重用,多次遭到打击,晚年更是落魄困窘,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生都在想着江山社稷。陆游的一生就像一本书,一边是冰冷残酷的现实,一边却是热血沸腾的理想。在这本书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爱国。孩子们,时间跨越了千年,但这种爱国的情感早已融入了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让世界听一听我们每一个爱国者的声音!(师生齐读)由这首诗,你还能想到那些名人的爱国情怀?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勤努奋力1、“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2、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3、诗中第一句中一僵一孤写出诗人当时什么处境?第二句中的一个思字又集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答:凄凉;赤诚的爱国思想。4、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答:写出了诗人日夜渴望恢复国土、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心愿。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A6、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doc 6.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精品课件.ppt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视频朗读.mp4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