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走近作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背景链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降职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细节探究 写“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 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1)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2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首句点出?????????????????????,第二句传达出???????????????????????????????????。(2分) 闻讯的时节——暮春。??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3、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4.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答: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从修辞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做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语近情遥”意思是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是深远的。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 1.诗人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1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3分) 答:???????????????????????????? ? 1、离别伤感的愁绪。(1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 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2分)。共(3分) 3.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2分) 答:???????????????????????????????????? 4.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几层意思?(2分) 答:???????????????????????????????????? 3、杨花、子规、明月。 4、(1)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 (2)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 看到高照的明月。(3)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选答两层,每层1分)。 ? 5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示例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6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6、(2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7、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同时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艺术手法 主 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写景 叙事 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随君:时刻相伴 直:不停留——急切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板书设计 练习 1、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2、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3、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 ????????????????????,????????????????????。 4、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 ????????????????????,????????????????????。 5、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 ??????????????????,????????????????????。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