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班级:____姓名:____学号:____
一、积累与运用(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晶莹(yīn)
太阳寨(zhài)
简陋(lóu)
如释重负(shì)
B.
累赘(zhui)
商酌(zhuò)
譬如(pì)
悲天悯人(mǐn)
C.
包揽
(lǎn)
别扭
(niù)
拖沓
(tà)
颠沛流离
(fèi)
  D.
契约(qiè)
淤泥(yū)
修葺(qì)
诲人不倦(hu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草率
撵走
垦切
学而不厌
B.
生疏
恍惚
陡峭
不耻下问
C.
亵玩
竹篾
朦胧
南腔北调
D.
拖沓
循环
妥帖
香气四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B.“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做出了很大贡献。
B.作为班干部,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同学们的榜样。
C.去乡下的姥姥家要走一段土,坐在车上的感觉真是颠沛流离。
D.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我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这两种过人的品行。
B.《驿路梨花》一文的题目一语双关,既写自然界中洁白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以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C.《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是近代学者。文章开头连用几个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也引出了自己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苦。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常用排比、对偶句,一般都是用韵的。
7.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
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②当然要观察。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8.
(1)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2)
,赚得行人错喜欢。
,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3)
,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4)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岑参)
(5)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6)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7)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独爱莲”的情感,原因之一是莲“

”,即莲虽经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共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惟吾德馨
(2)淡笑有鸿儒
(3)可爱者甚蕃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分)
11.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分)
12.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甲】文:
【乙】文:
四、记叙文阅读(一)(13-15题,共10分)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3.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4分)
14.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15.文章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作用?(4分)
五、记叙文阅读(二)(16-19题,共15分)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
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轶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
方形的细枢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舉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
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
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
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领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修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
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
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題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竞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
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著.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
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6.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别一边去
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17.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3分)
答: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事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8.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4分)
优点:

缺点:


19.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两点)(2分)
答:
八、作文(50分)
20.只有亲身经历、感受过,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但是想要真正地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题目:我品尝到了
的滋味
【答案】
1.
B
2. A
3.
B
4.
C
5.
C
6.
B
7.
D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8.
(1)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2)莫言下岭便无难
政入万山围子里
(3)可怜夜半虚前席
(4)凭君传语报平安
(5)博学而笃志
(6)非淡泊无以明志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共14分)
9.(1)德行美好
(2)学识渊博的人
(3)多
(4)亲近而不庄重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却不沾染污秽,被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11.
托物言志
赞美莲的高洁品质
12.【甲】文: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乙】文:表达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阅读(一)
13.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过夜淋了雨,他们思及自身经历,于是为过路人盖了一间避风雨的小茅屋。解放军走后,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和妹妹经常照料这间小茅屋。(2分)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2分)。
14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激之情。
15.引用诗句点题,使“梨花”语义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16.(3
分)①中年妇女把零食摊放在桌上,嗑的瓜子壳扔了一地(中年妇女在车厢里嗑瓜子吃零食)②
中年妇女热心照顾发病的老编辑
③内心感激,连声道谢(愧疚)
17.(6
分)(1)(3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令人
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意思对即可)
(2)
(3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
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意思对即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18.(4分)优点:开朗大度
心地善良
热情体贴
乐于助人
不计前嫌等(2分)缺点:不句小节
粗心大意
丢三落四(做事马虎)
举止粗俗等(2分)
19.示例:①不中“以貌相人”。②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③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④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⑤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