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爱莲说》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周敦颐,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他是宋代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太极图说》《通书》。二、词语解释:1.爱莲说说: 2.水陆草木之花:3.可爱者甚蕃可:者:甚:蕃:4.独爱菊:5.自李唐来自:李唐: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之:淤泥: 而:染:7.濯清涟而不妖濯:涟:妖:8.中通外直通:直:9.不蔓不枝 蔓:枝:10.香远益清益:11.亭亭净植亭亭:植: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亵:玩:焉:13.予谓菊:14.隐逸者:指。15.君子:指。16.噫:17.鲜有闻鲜:闻:19.同予者何人:20.宜乎众矣宜乎:宜:众: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四、文意理解: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理解填空。①第①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③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④作者把莲比做君子,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⑤“淤泥”和“清涟”写出了莲花的。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⑦“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⑧“亭亭净植”写出了莲花的。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3.本文题目是《爱莲说》意在表达对莲的喜爱,但除了写莲花外,还提到了菊和牡丹,这对写莲有何作用? 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 不同点: 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7.《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 ;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对对联:刘禹锡喜陋室安贫乐道,周敦颐。10.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1.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五、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联系课文,完成后面习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①任:推荐。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蕃:多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译: (2)如此尚可仕乎! 译: 4.本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的特点。《爱莲说》过关练习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太极图说》《通书》。二、词语解释:1.爱莲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水陆草木之花:的。3.可爱者甚蕃可:值得。者:……的花。甚:很蕃:多。4.独爱菊:只。5.自李唐来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独:唯独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却染:沾染。7.濯清涟而不妖濯(zhuó):洗。涟(lián):水波。妖:艳丽。8.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贯通。直:笔直。9.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10.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益:更,更加。11.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只能。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玩:赏玩。焉: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13.予谓菊:认为。 14.隐逸者:指隐居的人。1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16.噫:叹词,表示感慨。1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18.鲜有闻(xiǎn)鲜:少。闻:听说。1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0.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 乎:语气助词,无实义 宜:应当 众:多。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香气远播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赏玩它。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四、文意理解: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理解填空。①第①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③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④作者把莲比做君子,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⑤“淤泥”和“清涟”写出了莲花的生长环境;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体态;⑦“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香味;⑧“亭亭净植”写出了莲花的形体姿态;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清高风度;3.本文题目是《爱莲说》意在表达对莲的喜爱,但除了写莲花外,还三次提到了菊和牡丹,这对写莲有何作用?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5.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6.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7.《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恶浊世风。9.对对联:刘禹锡喜陋室安贫乐道,周敦颐爱莲花洁身自好。10.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11.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12.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作答。示例:作者心日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五、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联系课文,完成后面习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①任:推荐。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可爱者甚蕃蕃:多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译: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2)如此尚可仕乎! 译:像这样还能做官吗?4.本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与王逵争辩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富有才能、为官正直的特点。(4分)【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讳英宗旧讳而改了名字。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六、《爱莲说》的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七、《爱莲说》的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