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与朱元思书富春江山居图情景导入富春江 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上游。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人们把它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光游览线。PPT模板:www.1ppt.com/moban/ PPT素材:www.1ppt.com/sucai/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 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PPT课件:www.1ppt.com/kejian/ 语文课件:www.1ppt.com/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1ppt.com/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 富春江是钱塘江从桐庐至萧山县闻堰段的别称,七里泷也包括在内。两岸重山复岭,环抱屏峙,或奇峰插云,或岩石峥嵘;江水清洁澄绿,云影岚光,上下一色,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誉称。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等,惜皆已亡佚。作者简介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所“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背景介绍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话,可看作是一篇独立的写景小品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工整,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对偶句为主,两两相对,句式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文体介绍◆生难字缥碧( ) 急湍( )轩邈( ) 泠泠( )嘤嘤( ) 鸢飞( )戾天( ) 经纶( ) 窥谷( )piǎotuānxuān miǎolínɡyīnɡyuānlìlúnkuī识文辨字文章感知听音频,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婵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都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跟、随。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表示约数。绝好的,独一无二的。结合课下注释翻译。①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①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青白色。一直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甚,超过。② 译文: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沿江两岸。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冲击,撞击。③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丝凉意 。山峦凭依地势,争着向上,好像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向上,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鸟声嘤嘤,和谐动听。③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树木的枝干。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互相掩映。④指平息名利之心。 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④◆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通“返”,返回文言文积累◆古今异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例句:一百许里古义:今义:许应允,或者,可能。至,到达。 例句:鸢飞戾天者古义:今义:戾罪过,乖张。筹划,治理。 例句:经纶世务者古义:今义:经纶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一词多义绝上猿则百叫无绝( )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动词,穷尽、断绝形容词,绝妙动词,向上生长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视无碍( )猿则百叫无绝( )直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形容词,一直形容词,笔直百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数词,指十个十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无副词,没有副词,不◆词类活用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任意东西( )风烟俱净( )横柯上蔽( )猛浪若奔( )望峰息心(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文言句式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第一部分(第①段):第二部分(②③):总述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异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划分文章结构,理清全文思路。文章感知总 说:“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分 说: 奇山 异水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夸张 静(详)分说:水之异——秀美壮美水色—水皆缥碧水深—千丈见底水中—游鱼细石, 111111直视无碍清澈异(夸张比喻)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 动(略)分说:山之奇树:竞长成峰(视觉)奇音:悦耳和谐(听觉)(生机盎然,令人神往)意:诱人力量(侧面衬托、虚写)树枝:——峻峭繁多以动写静以静写动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文章解析2.这一层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3.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 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①静态:A 水色 ——水皆缥碧; B 水清 水深——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 ②动态: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中也有通过“游鱼”来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5.《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朱元思书》是直接描写,《三峡》是间接描写。 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 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6.“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产生“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不同的“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7.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以景结情,使人回味无穷。8.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美吗?请简要分析。美在脉络清晰.美在景情交融。美在音韵和谐。美在对江水的描写美在对山峦的描绘。美在直抒胸臆。奇山异水高山寒树——树奇负势轩邈——山势泉流鸟鸣——音韵横柯疏条——林密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写水之色水之深水之清水之急视觉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爱慕美好自然摈弃名利向往自然厌倦仕途寄情山水由景生情 因情明志板书设计由 近 及 远与朱元思书(略)(详) 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文总结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拓展提升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课后练习相同之处内容: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不同之处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写作目的:《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与朱元思书.mp3 12《与朱元思书》.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