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诗经》二首测试时间:30 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jiān jiā) 窈窕..(yǎo tiǎo)B.好逑..(hǎo qiú) 寤寐..(wù mèi)C.雎鸠..(jū jiū) 伊.人(yī)D.溯洄..(sù huí) 荇.菜(xīng)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为使动用法,使……快乐。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译文:美丽又善良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译文: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不能安睡。C.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译文:河中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有点稀。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二、填空题4.(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三、阅读理解(一)阅读《关雎》,完成 5—6题。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5.本诗除了写出采荇菜的女子的窈窕之外,还表现了她的什么品质?你是从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二章写的是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蒹葭》,完成 7—8题。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7.请翻译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三)(2019 浙江瑞安直属联盟学校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①[唐]柳宗元无限居人送独醒②,可怜寂寞到长亭。荆州不遇高阳③侣,一夜春寒满下厅。己酉端午④[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注]①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被贬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时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他们。②独醒: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③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使刘邦未经一战而得齐地七十馀城。④此诗作于公元 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夏历五月初。9.两首诗都有使用 “独醒”这一词,但抒发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答案 B 奇 jī。2.答案 C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3.答案 A 衡,同“横”。4.答案 C C 项中的“之”为助词,其他三项中的“之”是代词。5.答案 B 《虞初新志》是张潮编的。二、填空题6.答案 大苏泛赤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赤壁赋》《后赤壁赋》 罔不因势象形 技亦灵怪矣哉解析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取主要信息,积累并理解其中的重要语句。避免写错别字,如“罔”不要写成“惘”。7.答案 实物 清 虞初新志 魏学洢 子敬 明末解析 平时注意积累文学常识。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不要把“洢”写成“伊”、“末”写成“未”。三、阅读理解8.答案 (1)高 (2)靠近解析 “峨”修饰“冠”,用作形容词;“比”属于古今异义词。9.答案 (佛印)抬头仰望,神情和苏(轼)、黄(庭坚)不相类似。解析 注意“矫”意为“举”,“属”意为“类似”。10.答案 ①修狭(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能开闭的窗 ④技艺精湛解析 作答前应留意题干括号内提示的内容,这可帮你打开思路。原文中语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对桃核这个原材料特点的说明;“各具情态”总述了船上人物的特点;核舟的中间部分除了刻有船篷、栏杆,还有“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可“启窗而观”;从原材料如此小,雕刻内容不但多而且形象逼真、各具情态,可看出雕刻者技艺精湛,原文中“技亦灵怪矣哉”也是对雕刻者精湛技艺的赞叹。11.答案 (1)(示例)摹泛舟人悠闲神情 (2)(示例)美髯公怡情泛赤壁解析 结合文章内容和对主旨的理解,根据对联要求作答。12.答案 (1)有的人 (2)斜着眼看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或”的常见义项有两个,即“有时”“有的人”,这里结合上下文可知为“有的人”之意。“睨”字可以联系《卖油翁》中“睨之久而不去”,结合语句,可判断为“斜着眼看”的意思。13.答案 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此句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此句为判断句。其次,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如“遗”指“赠送”,“义”指“合乎道义”。最后,逐字逐词翻译,语意要连贯。14.答案 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惑。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把握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分析事件入手,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还可以分析各种描写,因为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抓住文中直接评价性的语句。选文讲述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许衡是一个诚实、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能抵挡得住诱惑的人。[参考译文]许衡曾经在酷暑的时候路过河阳,当时非常口渴,道路旁有一棵梨树,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正襟而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毫不动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去拿,是不可以的。”那人说:“现在世道这么乱,这梨树没有主人了。”(许衡)回答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那是因为他家人的教化是这样的。后来,许衡病重去世,四方有学之士都来(灵前)聚集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在墓下痛哭的人。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