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19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新课导入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感知文章意蕴,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难点)3.掌握作者行踪,体会文中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重点)4.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重点)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与王子》等。走近作者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诙谐幽默。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社提供了一次前往地中海地区进行轮船旅游的机会。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大量的旅行信件,1869年收集成《傻子旅行》一书。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中的一篇。知识链接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西北坡法国一侧有著名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翌日隧道俯瞰穹顶巍峨皑皑蔓延颠簸沟壑旷野纷至沓来yìsuìkànqióngwēiéáimàndiānbǒhèkuàngtà字词积累翌日:次日。霓裳羽衣:指仙人的衣服。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拾级:逐步登阶。巉峻:险峻陡峭。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1.本文是一篇游记,请理清文章结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6段)】写登勃朗峰的经过及沿途见到的山中奇景。【第二部分(7—11段)】写下山遇到的奇人奇事。游览路线马蒂尼取道黑首阿冉提村沙蒙尼途径勃朗峰2.找一找地名,看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精读课文,体会探究目标导学一:品味山中奇景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速读2-6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精读课文,体会探究【第一处景物】美不胜收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出景物的美。【第二处景物】威严,独踞苍穹【第三处景物】奇特运用比喻,把山峰的形状比作“美女的纤指”“形如塔糖”,写出了山峰形状的奇特。【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如梦似幻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3.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提示:读7-10段,标出描写车夫的句子。)精读课文,体会探究目标导学二:欣赏奇人奇事语言描写“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直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架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神态描写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行车情景“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架车技术的高超。4.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作为“勃朗队长”朋友,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5、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1)作者上山时,是以写景散文的笔法,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美不胜收,引出无限感慨。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2)作者下山时,是以叙述小说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车夫之王,以及他们惊险而又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传奇色彩。表现旅途处处有惊喜,为旅行增添趣味。本文记述了一次愉悦的旅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神奇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趣味横生。课堂小结品析语言感受智慧1.“天气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象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2.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比喻,足见勃朗峰周围山峰石头的奇形怪状,富有画面感。3.“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4.“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旅行感受?这是一种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的旅行感受。5.“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作者认为,车王能超过游客车队,我们住进上等的房间,一是因为车王车技非常敏捷,二是因为“喝得酒气醺醺”,借着酒的力量,车才驾驶得又快又好,而这些冥冥之中,仿佛又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语言幽默诙谐。1.层次分明,善于简笔勾勒。作者分别写了自己上山与下山的经历,各有侧重,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以整体的和谐感,层次分明;描述车夫之王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不加任何修饰,体现了语言的简单美。?2.抓住特征,细节展示充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山峰的陡峭挺拔,水流的湍急,天空的五彩斑斓,展示了主要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3.语言幽默,富有传奇色彩。文中叙述了奇人奇事,描写了车夫之王的传奇怪异,让读者感受到了文章别样的幽默,带给读者感彩上的变化。深入研读探究方法赏山中奇景登勃朗峰遇奇人奇事思人生哲理大自然是奇妙的旅途处处有惊喜板书设计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四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杭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2)目前杭州的文化遗存并不多。3)文化遗存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4)在运河的历史文化建设中,最应该保护文化遗存。随堂练习答案:①,但是②,因此④,因为③1)杭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2)目前杭州的文化遗存并不多。3)文化遗存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4)在运河的历史文化建设中,最应该保护文化遗存。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感受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课后作业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