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堂检测(四) 册(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课堂检测(四) 册(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堂检测(四)
测试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
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将这两个词语正确、规范的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zhèn( )耳欲聋 接?zhǒng( )而至
2.下列四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1)抉择 茁劣 平易近人 名副其实 改为
(2)恬静 冗杂 轻歌蔓舞 不修边幅 改为
(4)退色 棱角 怒不可遏 不知所措 改为
(5)懈怠 辐射 大彻大悟 穿流不息 改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5题。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 ;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一声声铿锵入耳的旋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
3.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赋予( ) (2)蕴含( ) (3)浸润( ) (4)铿锵( )
4.第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2分)

5.请仿照前后句子,将第②段空白处再写一句语意连贯及句式相同的句子。(2分)

6.背诵积累。(每空1分,共10分)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3) ,不必藏于己。(礼记《大道之行也》)
(4)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 ,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6)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白居易同情百姓,在《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 , ? 来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他的艰辛。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山必有水,山水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水”字的连续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含7~13题,共18分)
(一)古诗赏析。
品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按要求回答问题。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7.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3分)



(二)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3题。(15分)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结《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8.用“/”为文【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段三处。(2分)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两岸悉皆怪石(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道州城西百余步 B.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潭西南而望 / 执策而临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画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译文:
12.【甲】文中,小石潭水清鱼乐、环境优美,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而柳宗元却说“不可久居”。请结合你对柳宗元的了解谈一谈看法(2分)



13.【甲】和【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



统编版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堂检测(四)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震耳欲聋 接踵而至
2.(1)“茁”改为“拙” (2)“蔓”改为“曼”
(3)“退”改为“褪” (4)“穿”改为“川”
3.(1)fù (2)yùn (3)jìn (4)qiāng
4.①改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或“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改为“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5.示例:诗歌里饱含的深情,能让人身临其境。
6.(1)窈窕淑女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飘渺孤鸿影 (5)存者且偷生 (6)但余钟磬音
(7)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8)示例一: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示例二: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阅读理解
7.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8.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9.(1)表示约数 (2)像狗的牙齿一样 (3)使…凄凉 (4)全、都
10.D
11.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拉,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
12.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欢快,但是小石潭幽静寂寥的景色,无人欣赏的命运,让他想起了自己被贬谪到地方,孤独寂寞的悲苦。
13.两文在写法上都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如甲文借小石潭的清幽、凄寒表达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则借溪水景色奇异,而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