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语文九上《任务二 自由朗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2.学习朗诵技巧,提升朗诵能力,增强对诗歌朗诵的兴趣。 3.通过朗诵的训练,加深对诗作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2.学习朗诵技巧,提升朗诵能力,增强对诗歌朗诵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诵的训练,加深对诗作的理解。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法 第一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属于“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自主欣赏”围绕“诗歌”编排了《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五首诗作,任务二是自由朗诵,任务三是尝试创作。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读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本单元几首诗作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任务二 自由朗诵 解析 人文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语文要素:从诗歌内容的把握、诗歌风格和背景的了解等方面做好诗歌朗诵准备,并恰当标注朗诵节奏、停连、重音,反复练习。能与他人配合,制订朗诵活动方案,组织排演。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课前准备 教师语言:同学们已经在课外查找了一些诗集,如《毛泽东诗词中小学生选读本》《新诗三百首》《流沙河诗歌》等,相信同学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几个任务,为我们这节课的诗歌朗诵表演做准备。 学生活动: 1. ? 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1)制作节目单 (2)推选评委,制定评分细则 (3)推选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 (4)确定奖励方案,准备小奖品 2. ? 朗诵比赛。朗读者应该注意表情、语气、动作等;评委应把握评分标准,做到客观、公正;观众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适时给予掌声鼓励。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诗歌是什么?诗歌是一盏路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诗歌是辽阔无垠的大海,从中可以挖到“宝藏”;诗歌是一把钥匙,它能够帮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请同学们踊跃参加吧! (给学生听一小段《唐宋名篇诗歌音乐朗诵会》中的《序幕--童声朗诵 29 首》,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氛围。) 【设计意图】 ?由名篇诗歌音乐朗诵会引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朗读范例,掌握朗读技能 教师语言:接下来,我们以本单元的一篇课文《沁园春?雪》为例,回顾诗歌朗诵的方法和技巧。 (课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 学生活动:按照范例分角色朗读。 女领 ??沁园春 雪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女 ????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 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慢) 女 ?????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 男 ?????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 江山如此多娇,↗(高昂)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 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高昂)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拉长)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教师再次总结朗诵的基本方法【课件出示】 1. ? 语调 (1)平调——全句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或叙述等语气。 (2)升调——调子由平升高,句末明显上扬。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3)降调——调子先平后降,句末明显下抑。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或请求等语气。 (4)曲调——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常用来表示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等语气。 2. ? 重音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重读;? ⑥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需要重读的部分。 3. ? ?节奏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4. ? 眼神? 在朗诵时辅以恰当的态势语有利于朗诵者情感的抒发。朗诵者应首先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并进而反应在自己的表情尤其是眼神上,以做到声情并茂。 朗诵前可以想一想诗歌的内容,诚于中而形于外,当朗诵者内心真诚漫溢时,眼神自然就会变得深沉。开始时目光不妨平视全场,随着情感的逐步深化,眼神也会越发深沉。在读到倒数第二句时,可以稍稍环视一下场中听众,以形成问与答的呼应,也使得朗诵更有感染力。 5. ? 手势 手势的运用也很重要。在朗读开始时双手可以自然下垂,随着情感的逐步强烈,可以单手自然挥动,配合诗句内容,或上或下,或开或合。这里没有定规,总之要自如。最后结束时不妨双手打开,自然向外,以配合抒发的情感。 【设计意图】 示范引领,方法指导。 把握诗歌情感、标注重音停连 教师语言:同学们已经在课外查找了一些诗集,如《毛泽东诗词中小学生选读本》《新诗三百首》《流沙河诗歌》等,相信同学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几个任务,为我们这节课的诗歌朗诵表演做准备。 学生活动: 1. ? 小组内每人自选一首诗,先进行朗诵准备,标出重音、停练、节奏,注明语气、语调、语速等。 2. ? 组内朗诵,互相评价、交流;然后再朗诵,看看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3. ? 在小组内朗诵的基础上,确定朗诵篇目、朗诵形式(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或多人轮诵,也可以配乐、陪视频朗诵),推选参赛选手,进行排练。 教师提示:如果没有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没有对重音停连等的分析,是无法充分表达诗歌情感的。 示例:????????理想(节选)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分析诗作:这首诗每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节与节之间并不孤立。句式整齐,每节都是四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句式一致、节奏一致时,朗诵起来极具表现力。在朗诵第一节时,“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语调从低缓缓上扬,到第二句的时候语速开始加快,语调继续上扬,气息贯通。第三句紧推达到高潮,最后一句速度慢下来,语调下降,为下一节做铺垫。第二节内容有很多对比词,比如“饥寒一温饱,温饱一文明”“离乱一安定,安定—繁荣”,这些都是重音,朗诵对应的句子时应变换语调,强调二者的差异。第三节“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和“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中,不能因为有逗号就停顿,要一口气贯通到底。朗诵第四节时语调要下抑,表达可悲可叹的情感态度。第五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因此要变换语气,提高音量,体现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最后一句话语速要放慢,字字加重,把阳光、春色的美好表现出来,把作者的殷殷嘱托、期盼之情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活动,确定朗诵篇目和朗诵形式,通过示例,学习如何把握诗歌情感,标注重音停连,更好地进行朗诵。 举办班级朗诵比赛 教师语言: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开始朗诵比赛吧! 学生活动: 1. ? 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1)制作节目单 (2)推选评委,制定评分细则 (3)推选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 (4)确定奖励方案,准备小奖品 2. ? 朗诵比赛。朗读者应该注意表情、语气、动作等;评委应把握评分标准,做到客观、公正;观众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适时给予掌声鼓励。 附:评分标准(百分制) 1. ? 遵守记录,上下场迅速有序,精神饱满,表情自然,着装整齐。(20 分) 2. ? 声音洪亮、饱满,能准确表达所选文章内涵,做到声情并茂,整体效果好,有艺术感染力。(30 分) 3. ? 能正确把握语速、语调、顿挫节奏、轻重音节奏。(30 分) 4. ? 表现形式活泼、新颖,富有创意。(20 分) 小结:朗诵绝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朗诵的魅力。 【设计意图】 ?通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朗诵技能。 课后活动 任选一首诗歌,根据内容理解,标注重音停连,并写一写这样标注的理由。 【设计意图】 在迁移运用中巩固课上所学技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