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训练 修辞方法 考点解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一、常见修辞方法 1.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仿佛(喻词)石像(喻体)。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2)隐喻(又称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本体)成了喧腾的大海(喻体)。(袁鹰《十月长安街》) (3)借喻: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2.比拟: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例: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例:敌人夹着尾巴跑了;二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2.拟人:使事物人格化,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引起联想。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整齐匀称,高度概括,富于音乐的节奏美。 6.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加节奏感。 7.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 8.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9.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比喻、对偶、排比三种修辞格是综合运用考查的重点,对它们的语言特点及应用规则,要牢固掌握。 三、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较的。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列举。例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例如: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区分设问和反间。 设问和反间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3.借喻和借代不同。 (1)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2)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4.排比和反复的不同。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例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5.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拟:直接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来写。 例:小鸟在树上唱歌。(拟人) 比喻: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例:她像只受伤的小鸟瑟缩地偎依在他的身旁。(比喻) 妙题解说 一、辨识修辞类型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对是否运用修辞方法进行选择,或辨识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从近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来看,辨识类题目相对较少,并逐渐弱化。 1.(四川中考)下列句子没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指津] 本题是对是否使用修辞方法进行判断选择,解答时须逐项进行判断,通过比较分析,很容易发现,ABC项分别使用对偶、拟人、反问的修辞方法。D项没有使用修辞方法。这个句子虽有比喻词“似乎”,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答案]D 2.(丹东中考)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1)有一种爱,它不张扬;有一种爱,它不善表达;有一种爱,它不能轻易被人读懂。 (2)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3)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 (4)海笑了,海羞了,朝着沙滩探出冰凉而又晶润的手。 A.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B.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 C.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D.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 [指津] 解答这道题,应逐一对各句的修辞方法进行辨识。如果个别句难以判断,则要运用排除法加以排除。(1)句中三个分句“有一种爱,它……是排比;(2)句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是比喻;(3)句把“困难”说成“天大”属于夸张,(4)句写海“笑”“羞”等,则是拟人。 [答案] A 技法归纳: 解答修辞手法辨识型题目,前提是熟练掌握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方法是先A寻找句子的特征,然后进行辨识,根据题目要求A直接选出答案或利用排除法选定答案。 二、运用修辞表达 这类题型要求恰当运用八种修辞方法拟写各种句子,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在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突出的特点是将修辞与句子及语境结合起来,强调了它的实际运用。 1.(巴中中考)仿写句子。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方法,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语意连贯。 例句:信念如同一把宝剑,能激发人的豪气;信念如同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的心灵。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津] 这是一道将修辞方法放在仿写句子中来考查的题目。分析所给的例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叙述对象相同,句式一致;每个分句都是由“对象+比喻词+作用”构成。在仿写时应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做到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语意连贯。 [答案] 人生如同一幅画卷,等待我们精心描绘;人生如同一曲乐章,等待我们去用心演奏。 2.(临沂中考)扩展语句。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绘某种情景的话。要求语言生动、形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春风 鲜花 笑脸 [指津] 此题考查修辞方法在句中的运用,目的是在扩展语句时灵活运用修辞方法,做到语义清晰、生动形象、亲切动人。当然,做题时应首先设想好要描写的某种情景,这样写起来内容才更集中,情景更鲜明。 [答案] 和煦的春风唤醒了沉寂的大地,吹开了冰封的河流。朵朵鲜花争奇斗艳,仿佛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多么美好的春天! 体验中考 1.(2019·朝阳)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正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比喻) B.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排比) C.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拟人) D.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诚信我做到了吗?”(反问) 2.(2019·吉林)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安徒生《海的女儿》) A.一丝苍白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牡丹,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张抗抗散文》)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么生物也没有。(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 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柯灵散文》) 3.(2019·湘西)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4.(2020·甘肃模拟)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B.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C.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D.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5.(2020·衡水模拟)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高山上,这滴水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6.(2020·吉林模拟)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夸张) B.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拟人) C.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 D.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7.(2020·淄川模拟)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B.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C.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 D.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 8.(2020·泰山模拟)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B.“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C.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 D.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一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9.(2019·怀化模拟)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 B.秋天来了,它(石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C.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D.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 10.(2019·盘锦)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带给我们希望;梦想是成长中的阶梯,帮助我们攀登;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心怀梦想,奔向未来。 11.(2019·瑞安)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丽江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总令人流连忘返。 B.我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C.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 D.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12.(2020·江西模拟)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B.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C.清国留学生头顶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D.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13.(2019·高安市三模)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自由和平等的爽朗金秋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D.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14.(2019·天水模拟)下列语句中只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风一样,像那海一样。 B.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15.(2019·乐至县期末)下列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 A.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B.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D.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参考答案 1.D 解析:D.这句话并非无疑而问,而是有疑而问,所以并不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2.C 解析:例句: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比喻)A.不同,拟人;B不同,排比;C.相同,比喻;D.不同,引用。 3.B 解析:A.把树根比作巨蟒、草蛇、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连续用了四个“它是……”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D.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4.A 解析:①比喻。把“鸟窝”比作“黑色蘑菇”。②拟人:“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这些词语把丝瓜人格化了。③对偶。“新荷初露”对“垂柳始曳”;“田田叶”对“丝丝烟”。④排比句式:看到……听到……闻到…… 5.B 解析:ACD将水拟人化,运用的都是拟人的手法;B.“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将他们的心比作是“水”,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 6.A 解析:A.有误,句子中的“台阶”指代家庭的地位,是借代。7.B解析:A.运用拟人的修辞;B.运用比喻的修辞,同时两句间形成对偶;C.运用拟人的修辞;D.运用拟人的修辞。 8.A 解析:A.没使用修辞手法。B.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9.D解析:A.把“家”比作“温暖的港湾”,是比喻。B.“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用来指石榴,是拟人修辞。C.句子答案暗含在疑问中是反问。 10.示例一:梦想是迷雾中的灯塔,指引我们方向。 示例二:梦想是夜空中的星星,照亮我们前程。 解析:做好本题要审好题,明确需要围绕什么来写,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还要注意语言的通顺。 11.C 解析:A.句子将丽江比作是画卷,是比喻的修辞;B.句子将绿的翡翠比作水,是比喻的修辞;C.句中的“好像”表示猜测、推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D.句子将月亮比作银盘,是比喻的修辞; 12.B 解析:A.比喻;B.没有使用修辞;C.比喻;D.比喻。 13.D 解析:A.“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赋予杜鹃花以人的情感,是拟人的修辞;B.句子将“景色”比作“秋日风情画”,是比喻的修辞;C.将“自由和平等”比作“爽朗金秋”,“黑义愤填膺”比作“酷暑”,是比喻的修辞;D.句子没有使修辞。 14.B 解析:A.“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风一样,像一样。”一句可以看出“赤条条”一词,将火当人来写,拟入修辞;“像风一样,像那海一样”一处是比喻的修辞。 “圆月”比喻成“明镜”,只有比喻的修辞。C.把“急湍”比喻成“箭”;把“猛浪”比喻成“奔”,句子既是比喻句,也是对偶句。D.“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一句,既有比喻,也有排比。 15.A 解析:“倒映在水中的石桥、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A.“潇洒”拟人的修辞手法;B.比喻;C.比喻;D.反复。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