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______) 衾(______) 嗜学(______) 硕师(______) 媵人(______) 容臭(______) 绮绣(______) 耄老(______) 冻něi(______) 遇其chì duō(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敢稍逾约 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礼愈至 至则无可用 3.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凭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 4.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 材料三 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各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积极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各校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乙]要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的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 (1)以一句诗作为材料一的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你同意材料二中网友的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3)材料三中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加“______”。 二、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9.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10.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三、中考演练 (一) 【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卒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垆:酒家的代称。 11. 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手不释书 (3)岂他人之过哉 (4)以一骡二马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14.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二) 【2019年中考甘肃兰州卷】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5.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①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②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____之意。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18.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三) 【2018年贵阳安顺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复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 (4)略无慕艳意(_________)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1.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22.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23.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 1.【答案】sì qīn shì shuò yìng xiù qǐ mào 馁 叱咄 2.A 3.B 4.D 5.D 6.【答案】(1)A(2)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人除了追求物质的享受之外,更要有精神方面的追求。雷海为在送外卖之余刻苦背诵古诗词,他所获得的精神享受是物质享受无法替代的。(3)①建设 营造②消费 的行为 7.【答案】(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8.【答案】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 9.【答案】(1)刻苦好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 10.【答案】因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 11.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12.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 (2)手不释书 (放下) (3)岂他人之过哉 (难道) (4)以一骡二马 (用) 13. (1)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2)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14. 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不能心有杂念和别人在生活方面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15.(1)①完成,结束;②询问,质疑。(2)⑤;(3)客居。 16.B 17.(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 18.第一问: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第二问:宋濂:①到百里外“执经叩问”;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郑玄:①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②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 19.【答案】(1)汤:热水。 (2)被,通“披”,穿着。 (3)敝:破旧。 (4)略无:毫无。 20.【答案】(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21.【答案】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 22.【答案】(1)刻苦好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 23.【答案】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