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谋篇布局特点(技巧)、构思技巧 1、基本(总体)写作方式(记叙顺序、结构方式):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结构方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2、特殊形式 课堂拓展 名称 名称解释 艺术效果 赏析方法 1.开门 见山 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地”。 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 ②总领全文; ③总起下文; 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说明开头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开头好处。 2.卒章 显志 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 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说明结尾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 3.过度 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 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引出过渡文句,说明承上启下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谋篇布局特点(技巧)、构思技巧---特殊形式 名称 名称解释 艺术效果 赏析方法 4.照应 题目 文章正文与题目照应。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 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指出点扣题目之文句,分析反复点扣的作甩 5.首尾 呼应 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找出首尾呼应文句,分析其作用、好处。 6.前后 照应 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续密,结构圆合严密。 找出伏笔应笔,分析其作用、好处。 名称 名称解释 艺术效果 赏析方法 7.伏笔 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昧;③结构圆合严密。 由应笔上溯,找出伏笔,从意料之外发现情理之中,分析作用好处。 8.起承 转合 文章基本结构方式,即开头、展开、转折、结尾 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 ②章法井然,结构清晰; ③环环相扣,结构连贯; ④接应自然,结构严密。 概括段落大意,说明段间关系,分析结构特征。 名称 名称解释 艺术效果 赏析方法 9.文眼 诗文中体现主旨的词句。 ①提纲掣领,画龙点睛,凸现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总摄全篇,使结构更加圆合。 引出文眼同句,说明总摄作用,分析巧设文眼的好处。 10.以小见大 用具体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用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 ①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将抽象事理表现得具体实在;②避免空泛,使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概括重大主题,说明小的材料,分析以小见大的好处。 11.线索 贯穿文章,始终起组织材料作用的人物、事物或情感。 一线串珠,将零散材料组成有机整体,条理井然,结构严谨;显示思路,突出中心。 概括材料,找出线索,说明具体表现,分析效用。 名称 名称解释 艺术效果 赏析方法 12.点面结合 概括事实与典型事例结合的选材、组材技巧。 ①有点有面,全面而深人地反映事物,突出特征,更具感染力;②材料多样,富于变化,更具感染力;③便于读者形成全而完整的印象。增强说服力。 概括点、面材料,说明结合方式,分析作用、好处。 13.设置悬念 通过倒叙、夸张、中断等方式造成的对情节的期待心理。 造成悬念,引人注意、突出有关内容,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增加行文的起伏之美。 找出造成悬念方式,揭示撼念内容,分析其好处。 14.出人意料 在情节结局时突现逆转,出人意料。又称“欧·亨利笔法”。 打破常规,异峰突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高潮迭现,波澜再兴,耐人寻味,令人叫绝。 概说意外情节,分析其合情合理处,略说其好处。 写作 布局谋篇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 2、明确布局谋篇的要求,学习如何布局谋篇; 3、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 4、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理清在一定程度上的写作思路。 “布局谋篇”的定义 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布局谋篇”的要求 文章的布局谋篇应做到:结构完整,逻辑严谨,文脉通畅,灵活多变而富有创造性,有利于突出中心。 “列提纲”及其意义 如果将谋划的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就是列提纲。列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把握全局,避免写作时信马由缰,偏离文章的主题。完善的提纲有助于我们一气呵成写完全文,避免出现边写边改以致文气不畅的情况。 链接中考:明确中考作文“结构”评分的标准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结构严谨:分段合理 有头有尾,衔接紧凑, 过渡自然,前后一致,首尾呼应。 条理清晰:文章脉络清楚,叙事、说理有层次。 常见中考中运用的文体: 记叙文体! 常见记叙文体结构布局方式特点 1、先抑后扬式:文章前部分写人、事、景、物时,先用曲解或嘲讽、冷漠的态度去表现它和否定它,最后达到褒扬它的效果(如《阿长与山海经》) 2、 画面组合式(片段组合式):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也叫“镜头组合法”(如《春》) 3、整体叙述式:完整地把一件事情叙述完。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4、时空承接式: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和描写某件事情或某个主题,表达某种情感。(如《乡愁》) 学习画面组合法1.看例文,说说画面组合法结构布局的优点。 温暖就在生活中 心灵的冷暖关系着你、我、他。体味心灵温暖,用热诚对待生活,便能闻到生活的芳香。 温暖的灯光 每天放学回家总有些晚,从教室楼梯口到家门口还有一段又黑又窄的路。每次,我总能看到母亲专门为我安装的那盏灯准时亮着,这明亮的灯光,仿佛在告诉我家人在等我回家。从此,我不再害怕那又黑又长的路。因为,有母亲的一盏灯为我亮着。看到母亲为我拉亮的温暖的灯光,我的眼睛湿润了,那是母亲温暖的爱啊! 温暖的微笑 她是仅教了我们两个月物理课的老师。虽不美丽,也不高大,但她有一颗热诚的爱心,她用这颗心温暖了我们。一次小测验,我不小心错了一道应用题。课间,她走到我的课桌前,微笑着指正我的错误。从此,我不再讨厌物理课,不再讨厌去她的办公室。 因为,那里有一位热诚的老师,她总会给我一个温暖的微笑。 温暖的泪水 一个初冬的早上,我一人走在昏暗的路上。一个软软的东西,垫在我的脚下。我捡起来,一看是个小包,便揣进怀里。到了学校,打开小包,让我大吃一惊:5000元人民币!我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我急忙来到老师的办公室,郑重地交给了老师。当天下午,一个乡村老爷爷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学校办公室。老师叫我去见他们,老人一把拉着我,含着满眼泪水说:“孩子,俺太感谢你了,太感谢你了!”原来,这是老人家一年的收入,来城里想买一辆三轮车,不小心丢了,急得从县城到家里,找了三遍,也没有找到。我一个小小的举动,使得老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我心里也充满了阳光。 父母的悉心关照,师长的亲切关怀,陌生人的真诚感谢,使我的心里热乎乎的,让我更热爱生活。 例文点评:结构方式:画面组合法(小标题式) (1)化大为小。 (2)开头总提,结尾总结。总分总,层次 清晰。 (3)三件事由近到远,“温暖”两字统揽 全文,点明主旨。都撷取了具体细节(灯 光、微笑、泪水)表现主题“温暖”。每 个片段末尾扣题点题。(让我收获了什么, 感受了什么。 ) 布局谋篇的方法 一、梳理材料,拟定框架 首先,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 材料的安排要各得其所,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层次结构要清楚,即所谓“言之有序”。某个材料放在什么位置,是详写还是略写,要依据与主题的契合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等来安排。这时可利用一些形象化的图示帮助构思,拟出合理的框架。 《家乡的名片》写作图示 《家乡的名片》图示说明: 可以用并列的结构,依次写家乡的街区、建筑、风俗、名人、历史等。可以就其中某个方面进行详写,比如,将家乡的建筑作为重点,从建筑的外形、内涵、历史等角度详加介绍,其他方面则一笔带过。这样有详有略,繁简得当,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依据框架,列出提纲 在拟定框架之后列出写作提纲。写作提纲是在简单的框架图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要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等,要尽可能考虑清楚。 在材料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详细的写作提纲,进一步用简要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 列提纲的要求 1.清晰地表现文体特点 记叙文重在列出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议论文重在列出论点是什么,如何引出论点,如何进行论证,如何作出结论;说明文重在列出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哪些特点,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说明等。 2.清晰地标示出文章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其作用在于将全部材料统整成一个有机整体。 记叙文,或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或以地点转换为线索,或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或以事情发展为线索。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线索,都要使之一贯到底,把零散的材料串联起来,以保证思路通畅。议论文、说明文,其文体本身的逻辑线索就是文章的线索。 3.清楚标示内容的先后、详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标示出层次与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各方面的设计安排。 4.写作提纲,语言是简明的,但所标示的内容应该是清楚的。特别关键的部分,可以把构想的语句直接写出来,例如中心句,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中的关键语句等。 开篇技法: 1.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2.曲折入题:借诗词歌赋渲染气氛或借故事、道理等引出主题。 3.创境导入、巧用题记、巧用修辞、巧设悬念、自然入题、 结尾技法: 首尾呼应、呼唤号召、发问引思 引用佳句、景物烘托 1.可直抒情怀,深化主题; 2.可出人意料,不落窠臼; 3.可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母爱》结构示意: 开头 (总起): 母爱不老 30岁--朦胧的母爱 40岁--火热的母爱 50岁--浓浓的母爱 结尾 (呼应开头) 主 体 母 爱? 母亲已近50。 “唉,妈妈老了。”母亲对着镜子挑出了几丝白发。 “嗯,母爱可不会老啊!”我回答。 母亲的手停住了,眼睛注视着我,猛然间我发现母亲的眼睛湿润了。是啊,这记忆中的母爱又何曾老过呢? 30岁——朦胧的母爱。 我来到这个世界,母亲30出头。记忆中的母爱已不太清晰,只是朦胧记得灯光下她哄我入睡的身影。对了,印象中有这样一张照片。 照片是在江边拍的。有人为了我与江面合个影,竟把年幼的我放在堤坝上。危险,母亲不顾三七二十一,冲了上来,这时正好按下了快门。于是照片上就有了母亲紧张的身影。我觉得这张照片是母爱真实的写照,儿时的母爱,有了这张照片,朦胧中清晰了些 40岁——火热的母爱。 母亲40了,我也已经懂事。母爱的篝火烧得更旺了。“当!”出事了!我把电视机从五斗橱上撞下来了。我一下慌了。刚才只不过想爬上床给电视机套上罩子,可这下……当时我只想恢复原样,就一个人从地上抱起电视机。人到了紧张的时候力气特别大,才上小学的我竟把电视机搬回了原处。这时才发现一块调节板断了。 母亲回来了,问我怎么了。我谎称盖板时不小心拉断了。可母亲发现了地上的砸印。我只好承认 母亲严肃地要我伸出手,打起了我的手心,我又疼又怕,吓哭了。也许这是我挨得最重的打吧!可是母亲打着打着自己也哭了,哭得那么伤心。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场面。母亲说:“我心疼得不时电视机,我痛心的是你竟会撒谎……”这时我才感觉到母亲眼泪的分量,我愧对这份母爱。我从此记住:永不撒谎。这份火热的母爱,我怎能忘怀呢? 50岁——浓浓的母爱。 我长大了,母亲也快50了。母亲不再扶着我干这干那了。可母爱却像陈年老酒,越来越浓了。 “妈,今天8点开考。”我说。母亲走到即将出门的我的身边,望着我的眼睛,双手扶在我肩头,没有说一句话。啊,母亲,这浓浓的爱,女儿收下了,您放心吧!“母爱不会老……”母亲喃喃地重复着 《老师的目光》结构示例: 三、当我做错事挨 批评的时候,老师 的目光让人伤心 结尾:老师的目 光时刻教育着我 们 一、当我考试中帮同 学作弊的时候,老师 的目光让人害怕 二、当我考试得高 分的时候,老师的 目光让人高兴 四、当我劳动出色 的时候,老师的目 光让人充满力量 开头:老师有一 双会说话的眼睛 布局谋篇的原则 (一)一篇好文章,既要结构匀称稳当,又要文气贯通。这就需要注意过渡、呼应。 如“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场景转换时的过渡。 (二)谋篇布局要紧扣主题,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体,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狗是谁的→错是谁的”这一荒诞的“责任推定”为轴心对称展开,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将主人公“善变”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文题一例文:家乡的名片 故事中,那朵美丽、娇嫩的小黄花,从我出生到这个美丽的城市那年就飘着。十四年像一粒粒沙子,每天的生活,随风而逝,但终究会堆积在一起,成为土丘。而九江,这座依靠在庐山旁的城市,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关注着她的变迁。家乡——九江,在我眼中也有一张属于她的名片。 水是家乡的名片。甘棠湖,南门湖座落在城市的中央,相映成趣。一条长约五百米的小坝,两旁高耸的梧桐,像擎天的巨人,与周围的树木,一同把两湖抱在怀中,免受周遭的侵害。 水,是最有活力的有灵性的物品,湖面上泛着涟漪,在落日的余辉斜射下波光粼粼。水底却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鱼儿们正在那儿嬉戏。九江也正是这样一个城市,人们生活平淡质朴,内心却有着一股向上的激情。用水来作名片的开端,既体现了水的重要性,也说出了九江人民的心声。 山也是家乡的名片。庐山是九江东南角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险峻的弯道也被人们称做九十九道弯。山,它不懂世间万物的冷暖,但未必不能体会。她在春天里赋予树木的生机,夏季送上阵阵清风,深秋红了枫叶,寒冬里那满山的白雪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四季不同的景观,让身处亚热带地区的九江人,能够欣赏南北不同的景色,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啊!正如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诗句,庐山的雄奇与蜿蜒,足以让人叹服。 而情,是家乡的第三张名片。淳朴的民风,热情爽朗的九江人更让这座魅力城市增添了风采。有时候,人们在忙碌中难免出现烦躁、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也很快就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掩盖。山水赋予了九江人拥有陶渊明般的悠闲,让我们能够留心世间万物,留心身边的一切。 山水无情,却令人难以忘怀;草木无声,却让人寄情于此。心是热的,是滚烫的。手的温度,一旦给予,就能掌心化雪,滴滴晶莹。家乡的名片,已贴上了最完美的图画,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也保留着最真挚的温度。 文题二例文:付出与分享 要懂得付出和分享,人生才有意义。 我们不应该对身 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倘若你认为我们身边有些人只是和我们毫不相于的陌路人,那你错了.实际上,这些人跟我们是一样的,并且和我们关系最密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命的真谛是:人类本是同根生,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属于搏大的生命之树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枝而已.而我们身边的人就是那些和我们有共同根源的分枝。 因此,当身边的人陷于困境时,我们要懂得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并不是说让你不顾一切地盲目付出.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必须清楚,只有对他人有意义的付出,才会使我们的人格变得高尚,从而也使得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当我们自己也陷于困境,要怎么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所有呢?这岂不是难为人吗?但是超越自我的困境,超越自我的痛苦,而以真诚的心去帮助别人,真的是一件美好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我的好友向我倾吐一段心声,很温馨、很感人,她说:“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不断告诉自己的,要先付出才有收获。以前的我以为收获是来自于对方的给予,现在我才明白其实并不是如此,收获是来自于付出当下我的心情,其实我在做的时候内心所感觉到的愉悦就是我的收获了。” 虽然我和这位好友认识的时间很短,但从她的言谈中,我感受到这小女孩的善良及聪颖。当今社会,大部份的人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与人争争斗斗、伤害别人、损害别人,只想收获,更别提是为别人付出。我的好友是一位刚出社会的新鲜人,小小年纪就懂得付出的人生哲理,真是乱世中的一股清流,无怪乎我称她是一个有教养的好女孩。 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荣获最佳产品奖,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冠军种籽,毫不吝啬地分赠给其他农友。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他说:“我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籽,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品质。因此,我很乐意其他农友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 确实如此,当你不吝把自己最爱的事物与人分享时,当下,内心所感觉到的愉悦就是收获了。因为无私的奉献,相对的你的心情是愉悦的,在你周遭空间场的一切事物也会随心而化,感受到你的慈悲祥和,你所得到的回馈也会是良善的。 就如同我的好友向我诉说这段温馨感人的话,我也沐浴在那种慈善、关怀的乐园中。古谚云:“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种。”“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收获的喜悦系来自于你先前的付出,而当你在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内心的善就足以让自己感到很愉悦了! 文题例文三:在路上 我们正在成长路上奋然前行,虽然有辛酸挫折,但一路撒下更多的是欢声笑语。 ——题记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才刚刚起程,或许是年幼无知,曾经耗费了光阴,只为欣赏那路边的花花草草,扑蝶嬉戏。当道路不再平坦笔直时,我开始明白旅途的艰辛。 还记得那年夏天的军训。 骄阳似火,知了在被烤得发烫的枝干上聒噪。我们正在训练站姿,一排排的同学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小白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庄重和肃穆——我们正在学会远离父母的搀扶,独自接受恒心和毅力的挑战。看,每个同学的脸上虽然布满了细小的汗珠,但它依然是充满自信地向上仰起,纵然汗水早已浸透了闷热难耐的军装,但我们依然屹立不动,即使有小飞虫爬到了身上,让我们痛痒难忍,我们也始终如一地坚持着。 四周安静得只听得见蝉鸣,半个小时的时间似乎变得比三个小时还长。我的鞋底像被烤红的铁板,烫得我直想跳起来,但是我不能!我甚至不能挪动一下自己早已站得麻木的双腿,更不能伸手揩去脸上淌下的汗水。因为我正在进行军训,正在接受成长发下的挑战书。 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当教官严肃地喊道:“时间到”时,我竟还恍惚如在梦中,一个机灵回过神来,双腿却似灌了铅一般沉重,半天还迈不出脚步。同学拽了我一下,我竟吃痛地瘫坐在地上,差点哭出来。 环顾周围,几乎没有一个同学嘴里不喊叫着“累!”但是脸上却都挂着幸福的微笑,鼻翼上的汗水闪耀着光芒——我们为自己感到自豪,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自己接受了磨砺,通过了考验,学会了成长! 成长路上,我们一路走来,逐渐褪去无知,学会自立,走向成熟。在路上,我们哭过,我们笑过。眼泪洗去的是幼稚,汗水见证的是成长。 我们正在路上奋然前行…… 文无定法,而始于文有定法; 盲目多练,莫若有规可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