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诗中“芦芽、河豚”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夏的美好。感受诗中蕴藏的情趣,并能结合诗意,说说春、夏的不同景象。教学重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2.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中蕴藏的情趣。教学准备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春天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在我们听一曲音乐,听完,你会想到什么呢?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吧!2.板书课题,补充知识。(1)板书课题,指名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介绍作者。(3)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绝句》这首短小的五绝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读、正音。2.指名朗读诗句,检查自学情况。3.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5.学生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教师导言:杜甫的诗“诗中有画”,请大家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找一找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想一想这到底是怎样一幅“鸟语花香”的画面。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诗中有迟日、江山、春风、花草、融泥、燕子、暖沙、鸳鸯。3.结合注释,指导学生理解诗意。(1)注释:①迟日:春日。②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教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春日下的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清风拂面,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多么美好。泥土湿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暖和的沙滩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4.教师: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道: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请大家展开想象,说说你从诗中感受到的春景是什么样的。5.根据问题思考、想象: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6.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江山、春风、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2.指名背诵。3.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诗句。4.集体背诵古诗。5.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绝句》诗中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指名再次认读,口头组词。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后临写。5.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六、课堂小结,拓展知识1.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后两句选取两种极富春天特点的景物——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2.教师:我们今天学的是一首五绝。其实杜甫住在浣花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你们看: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七绝)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五绝)3.其实,杜甫所写的绝句还有很多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再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咱们大家共同分享吧!七、布置作业,巩固所学1.练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绝句》。第二课时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春江晚景》图,引导学生欣赏。2.简介惠崇。3.简介诗人苏轼。4.《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鸭戏图”题写的,因此是一首题画诗。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首诗吧!二、自读诗句,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组内“开火车”读诗,交流学习,扫除障碍。3.出示生字,指导读准字音。惠崇 苏轼 蒌蒿 芦芽 河豚4.指名读诗,相机正音。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指导学生理解诗中的词语,降低想象难度。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上:这里指河豚逆江而上。(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绽放,鸭子在水中欢快地戏耍,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此时正是河豚逆江而上的好时候啊!3.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提问:诗中哪几句描写了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四、质疑解惑,课堂小结1.“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芽,也就是河豚逆江而上产卵繁殖的季节。)2.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的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五、指导朗读,背诵古诗1.对照画面朗读古诗。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2.抄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第三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曾几写的古诗,看看在他眼中、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2.强调“曾”是多音字。3.板书课题,指名读并正音。解释课题。(三衢道中:在去衢州的道路上。)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1.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板书:补 换 查 看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3.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读诗句。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生交流对词语的了解情况,教师适当点拨。三衢道中:在去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流。泛,乘船。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绿阴:苍绿的树荫。阴,树荫。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生机。四、指导朗读,感受心情1.“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第1、2句,体会诗人的心情。2.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又兴致盎然地沿山路前行,陶醉于绿荫之中,又听到树上的黄鹂啼叫,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第3、4句。3.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4.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五、总结全诗,拓展延伸1.《三衢道中》是宋朝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茶山集》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生活韵味。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荫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的叫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这首诗展现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全诗明快自然,极富生活韵味。2.播放视频,欣赏美丽的春色。3.读一读描写春色的古诗:《咏柳》《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渔歌子》。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1.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2.练写生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结合古诗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方式,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引导其读懂诗意,理解诗中的情感。不足之处:“百闻不如一见”,真实的画面会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感受,但由于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加之生活体验少,因此,引导学生从诗句的描述中想象画面不是很有成效。教学建议:对古诗的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才能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