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链接《世说新语》,又名《世说》,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一部聪明人的故事集人物介绍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3、读通每个句子,试着翻译。自读课文字词学习尝诸竞唯戎chánɡzhūjìnɡwéirónɡ生字组词róng竞zhūjìngwéi戎马诸位竞争唯一cháng尝试尝戎诸唯注释理解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尝:曾经。诸:众多。游:嬉戏玩耍。子:李子。折枝:压弯树枝。注释理解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唯:只有。信然:确实如此。朗读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新知讲解诸:众,一些,许多。尝:?曾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游:嬉戏,玩耍。新知讲解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道边:路边。子:果实。李:?李子。折枝:压弯树枝。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翻译:他们看见路边的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新知讲解李子树新知讲解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此必苦李王戎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新知讲解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之:他(指王戎)。此:这。曰:?说。必:一定。信然:的确如此。新知讲解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这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新知讲解李树长在路边,如果这李子好吃的话,早就被人摘光了,没人摘的话,就一定是苦的,不好吃。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这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全文译文小组讨论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王戎是个有主见不盲从、聪明的人。从“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可以看出他不随主流,有自己主见;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以看出他很聪明。理解感悟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盲目的跟从,遇事要有主见。新知讲解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主题归纳本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和伙伴玩,在看到李树果实累累后,小伙伴们争着去摘,而王戎却在思考后断定路边李苦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细心琢磨,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板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和朋友去游玩看见道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朋友跑着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苦李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