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 猎人海力布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珍宝、叮嘱、崩塌、发誓、谎话、迟延、后悔”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 收集有关猎人海力布的背景资料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1.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人民群众美好的愿望。《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一位猎人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猎人海力布的背景资料。 3.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那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体会。 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交流认识的生字。 2.课件出示预习检查方案。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课文结构——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 经过: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3.教师小结预习情况。 三、小组合作研讨 1.教师: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读给大家听。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全班交流。 教师: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海力布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 四、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开火车”认读字词。 2.小组汇报识记生字,交流词语并选词造句。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酬”“嘱” “塌”“谎”“延”。 4.独立书写生字,投影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二、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再想想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 三、重点突破,理解全文 1.想一想: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海力布为什么只要龙王口里的宝石? (2)小白蛇是怎么叮嘱海力布的?海力布听懂了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3)海力布明明知道,如果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他还要说? 2.全班交流: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 (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家”告诉大家。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可见海力布十分担忧乡亲们的安全。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所有事情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动心,只要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一颗宝石。从这里又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3.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四、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1.思考: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听课文朗读录音,深化学生情感。 3.海力布的故事这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4.教师指导讲故事。 (1)叙事要清楚,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课本中的词句。 (3)讲故事时要有表情、有感情。 5.同桌互讲互评。 6.指名讲故事。 7.分角色讲故事。(可以把文中叙述的话改为对话。) (1)小组内进行准备。 (2)抽签指定小组到台前表演。 五、延伸拓展,布置作业 1.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同学们听。 2.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努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他们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明这些句子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原因,对课文的理解便可水到渠成!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的复述展示环节,因为时间的原因,只有一名学生进行了展示,对学生是否掌握复述的方法了解不够。 教学建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本课故事简单,语言接近生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所以可以透过文字进行想象,对课文进行再加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