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预习导学案14.文言文二则【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句子,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4.体会并学习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背景资料】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援()俱()弗()辩()鸿()沧()(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将()(3)指导朗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4)弈秋:通国:惟弈秋之为听:援:缴:之:弗若:为:与:然:辩斗:以:日中:车盖:及: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知:2.再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学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4)《学弈》这个故事,写了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表现不同,一个(),另一个(),所以学习结果也不相同。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不可的道理。《两小儿辩日》(5)两小儿争辩什么?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6)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孔子不能决也。②孰为汝多知乎?(7)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摘抄积累】4.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片段赏析】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弈秋,通国之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之矣。这是其智弗若与?日:。(1)按原文填空。(2)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什么道理,请选择最合适的答案。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4)你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又有怎样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链接】《孟子》的经典名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参考答案】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援yuán(援助)俱jù(恐惧)弗fú(弗莱)辩biàn(辩论)鸿hóng(鸿鹄)沧cāng(苍凉)(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jiāng(将来)将jiàng(将士)(3)略(4)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援:引,拉。缴:系在箭上的丝绳,文中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弗若:不如。为:因为。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然:这样。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日中:正午。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及:到,到了。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沧沧凉凉:寒凉。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孰:谁。为:同“谓”,说。汝:你。知:同“智”,智慧。2.《学弈》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但因为他们各有依据,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边、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2)C(3)只听弈秋的教导。(4)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儿射之专心致志三心二意(5)答:观点①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②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6)①孔子不能做出判断。②谁说你智慧多呢?(7)①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应不断学习。②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③我们要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④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4.(略)5.(1)善弈者专心致志弗若非然也(2)前一人专心致志,而后一人却三心二意。(3)B(4)有过曾经上课的时候没好好听课,导致课后作业都不会写,从此我明白了做事情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14.文言文二则一、给加点字注音。????????盂()沧()孰()汝()多知()乎二、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三、解释下列加点词。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四、翻译下列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五、文学常识填空。1.《学弈》这篇课文选自《》。孟子是我国古代的()、()。2.《学弈》这篇课文通过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其学习的结果()。从中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3.《两小儿辩日》选自《》,据说是____朝____所作,但可能是后人假托的。4.《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的可贵精神。六、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文的意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注:①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②熊掌: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③亦:也。④二者:指鱼和熊掌。⑤兼:同时都得到。⑥會:舍弃。⑦取:选择。⑧生:生命。⑨义:正义参考答案:一、盂(yú)沧(cāng)孰(shú)汝(rǔ)多知(zhī)乎二、1、的2、弈秋的教导;鸿鹄3、他,指前一个人三、1.争辩,争论2.认为距离3.到热水4.判断5.谁通”智”四、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五、1、孟子·告子思想家、教育家。2、态度、截然不同、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决不能三心二意。3.《列子·汤问》周列御寇4.视觉触觉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独立思考探索真理六、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不能同时都得到时,我选择熊掌而舍弃鱼。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生命和正义不能同时都得到时,我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文言文二则同步导学案.doc 14.文言文二则课时练习(含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