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 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修辞立其诚》关注的是“真”, 《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是“善”。 修 辞 立 其 诚 ——张岱年 1 2 学习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 能够简述本文的行文脉络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文章观点,体悟该观点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知人论世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 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 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 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 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本文写于1992年4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 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 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 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 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渠”即张载,“山”乃王夫之), 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 冯友兰评价说:“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辞立其诚’, 立身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写作背景 快速地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自读深思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请画出本文的思维导图。 合作探究 1.简述本文的行文脉络。 2.简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归纳总结1——主要观点 本文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 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 由修辞到为人, 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 进而运用唯物主义观点, 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 强调做人要“端正学风”、“说真话、讲实话”,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归纳总结2——思维导图 归纳总结3——行文脉络 本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主体部分运用递进式结构,也有少部分并列结构的运用。 ①首先,通过引用名言来引出中心论点: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②其次,运用并列式阐明写文章坚持真实性的三层含义: 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③接着,由写文章递进到做人,阐明做人也要坚持真实性: 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 ⑤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立其诚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4——论证特点 ①论证结构清晰严谨。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主体部分是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由浅入深的思路; 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含义。 ②论证手法综合多样。 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的手法,文中引用了《易传·文言》《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③引论部分新颖巧妙, 通过引用《易传·文言》里的名言来引出中心论点。 ④论证语言理性严谨、深刻中富含理趣,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归纳总结5——层进式论证结构 层进式论证结构是指阐释、分析和论证论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 逐步深入的关系,俗称“剥笋法”。 层进式结构这种剥笋式的分析、挖井式的论证, 非常适合于需要寻根究底的论述文,常用于这样几种情况: 从现象挖掘本质、从行为推究动机、用结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论证必然。 层进式结构一般有两种样式: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即围绕中心论点问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简称为“是为怎”的论证结构。这也是层进式论证最常用的方法。2.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 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 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课堂检测 《修辞立其诚》中作者把“诚”解释为“真”,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一观点对你的启发意义。 再 见 怜 悯 是 人 的 天 性 ——卢梭 1 2 学习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本文破立结合手法的运用,并体会立论、驳论的区别。 文化传承与理解: 准确理解“善”的含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知人论世 卢梭(1712—1778), 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 在性质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 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而在思想体系上,其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在“第一部分”中,卢梭进行了一个自然人的假设, 认为自然的最初的人,是感知优先于理性的, “自爱之心”与对他人的“怜悯之心”都是人天生就有的, 其观点体现了“性善论”的哲学思想。 快速地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自读深思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请画出本文的思维导图。 合作探究 1.试以第二段为例,说说议论文写作时应如何做到破立结合。 2.完成表格。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议论文类型 立论文 中心论点 论证结构 论证手法 论证思路 归纳总结1——主要观点 本文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 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 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 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归纳总结2——思维导图 归纳总结3——破立结合 在写作议论文时,作者常常对某种错误言论进行反驳,进而提出论点,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①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对霍布斯理论进行批评,“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唯一的主人”;进而指出其错误认识的实质,“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然后进行逐级批驳,“霍布斯没有看出…”“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这是“破”。②最后,在这些批评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这是“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议论文类型 立论文 有破有立 中心论点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怜悯是人的天性 论证结构 总——分——总 层进式 论证手法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论证思路 ①首先,运用引用名言的手法引出中心论点:“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②其次,阐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③然后,阐释“立其诚”的原因:因为“立其诚”符合唯物主义原则。 ④接着,阐明“立其诚”的具体做法: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 ⑤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立其诚”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①首先,通过分析自然状态下人性的种种表现,并在对霍布斯观点的否定中得出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 ②接着列举实例论证观点:动物、《蜜蜂的寓言》中的事例、剧院上演的悲剧等等。 ③最后阐述怜悯心的重要性: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和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检测 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锄一恶,长十善。——《宋史·毕士安传》3.善之端而止之也。——王安石《礼乐论》4.人而好善, 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5.善恶不可以同道。——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6.无伐善,无施劳。——孔子《论语·公冶长》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8.惩恶而劝善。——《左传》 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10.善人者,人亦之。——管仲 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12.为富不仁,行善则不富。——泽庵 13.一言之善,重于千金。——晋·葛洪 14.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杨万里 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