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写作专题 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打交道、做朋友,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 ③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一篇随笔。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解析】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属于言论型材料,它摘自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心得文章,材料摘自原文中末尾两段。前者谈论自己扶贫工作积淀的“泥土味道”,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让他形成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了坚忍、从容,收获了家国情怀。后者谈自己对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奔小康工作进程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小结与反思。 材料的关键词主要有“家国情怀”“脱贫攻坚”“奔小康”“创业致富”“乡村生机/乡村活力”等。审读材料,立意构思,须整体感知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围绕其中的关键词及其相互内在联系,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或者抒写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理想。 题干给出三个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演讲稿、书信、随笔。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写作情境,明 确了写作者的身份角色,也提示了读者对象。考生须依据给定的写作交际情境与文体类别来完成写作。 写作“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的一篇演讲稿,重点须从当下乡村现实与青年的担当、使命的关系来立意,可以论说当代青年如何去关注乡村的进步与问题,思考乡土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也可以就老百姓思维、村民立场等视角,来阐发当代青年如何去触摸乡村,从而激发自己热爱家乡、改造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情怀与使命担当。 写作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则须着眼于对学长姚自强志向选择的评价,结合材料中扶贫干部的心得体会,赞赏姚学长的勇于下基层去磨炼自我的自强精神,肯定其家国情怀,从而论析自己对当代青年如何培养自己的担当意识的思考。 写作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随笔,在视角、立意、结构、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则更具灵活性,可以抒写乡村的乐与忧,写对乡村发展的感触,对乡村问题的反思等,可以通过对乡村场景、人事、物象、风情民俗等的叙写,来表达自己触摸乡村的体悟,以及对家国情怀、青年责任等终极问题的思考。 参考立意: (1)当代青年要学会触摸乡村的喜与悲,体会乡民的爱与痛,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2)乡村是脱贫奔小康的基点,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去扎根、改造、发展。 (3)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时代热潮中,当代青年大有可为。 (4)热爱祖国,从热爱乡土开始;热爱乡土,从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美化家乡开始。 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12月)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与时代节奏同频共振的人会留下坚实的印迹。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不朽。”艾青说:“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每个人都不是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个人的坚守自我都是时代的独特风景。苏州爷爷潘玉麟,做的糖粥又甜又糯,每天雷打不动12点出摊,卖完就回去休息,绝不多做一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光顾多次却都没有口福。潘爷爷周围的很多摊贩都开了连锁店,顺带卖凉粉、芙蓉糕等各种美食;但潘爷爷坚持只卖糖粥,把一碗糖粥做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举行主题为“自我与时代的节奏”的座谈会,安排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让青春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让青春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五四青年节前夕,领袖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青年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青年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与国家的沉浮兴衰紧密相关。当前,“中国号”巨轮驶入新的辽阔水域,广大青年应当把握机遇、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置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追梦逐梦、筑梦圆梦成为激荡人心的高频词,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百年前,一代有志青年还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苦苦求索;百年后,当代青年有幸生活在一个信仰奋斗、鼓励拼搏的和平时期,有幸融入到波澜壮阔、春潮滚滚的改革进程,不仅充分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更积淀起为梦想执着奋斗的深厚底气与信心。白驹过隙、韶华易逝,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正在热切呼唤一切奋进者、开拓者、搏击者。所谓“诗酒趁年华”,广大青年当乘势而上,珍惜大好时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书写出不负时代馈赠、不负历史青睐的青春答卷。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面对纷繁多变的世情国情、多元思潮的交融激荡、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初出茅庐的青年人要学会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但确定无疑的是,个人的理想志愿、信念追求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才富有意义,只有与社会需要、人民利益相一致才得见真章。广大青年应勇挑时代重担,多为人民做奉献,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从而留下最为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蔓蔓日茂,芝成灵华。青年人正处于学习进步的黄金时期,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要敢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成就非凡业绩、创造美好生活。要善于创新创造,保持敢闯敢拼的劲头,在孕育无限生机的新时代,主动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以青春之名,把鲜活、欢跃而顽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腾、浩荡而宏大的奋进潮流,让青春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交相辉映,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大放华彩。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1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创文”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该称号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人们普遍认为借助“创文”这一活动的推动,能极大地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有人担心“创文”只是短期活动,且可能更注重形式,会造成一定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浪费,对市民素质的提升不能起到长久的根本的推动作用。 也有人认为市民素质的提升既需要借助“创文”这一外在推动,也需要市民自已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素质提升的必要性、重要性,并自觉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才能有长久的成效。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材料解读]本则作文材料分为三小段。第--段首先对“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及该称号的价值作了介绍,并由此引出人们对“创文”普遍的较为正面的评价。评价中侧重讲“创文”对于“市民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第二段讲出“有些人”对“创文”所怀的担忧,倾向于负面性的评价。评价最后归结到“创文”对“市民素质提升”的推动作用有限。第三段提出对于“创文”对“市民素质提升”作用的另一种思考,承认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看到其作用的有限性,提出将“创文”的外力推动和市民提升认识的内驱推动相结合以提升市民素养的思路。综合来看,本次作文材料大的材料情境是“创文”活动,讨论的话题聚焦于如何看待“创文"对于“市民素养提升”的作用。 [参考立意] ①认真做好“创文”活动,借助“创文”的契机,推动市民素质的提升。 ②“创文"活动因其自身特点,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市民素质的提升。 ③“创文”的活动方式、评选方式还应不断地改进完善,使其更能从根本上推动市民素养的提升。 ④将外力推动和市民自身的内因驱动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市民的素养。 河南省十所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12月)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自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新职业已有38个。有报告显示,预计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对于今天的求职者来说,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进入就业视野,丰富了选择空间,拓展了人生舞台。 材料二: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首场直播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深情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袁隆平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材料三:湖南耒阳留守女生钟芳蓉2020年高考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她选择了被称为“冷门”的北大考古专业,因为她喜欢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同年考进北大考古专业的董思奇说:“我喜欢历史,也喜欢逛博物馆。”她期待这种“既在书斋又在田野”的生活,“愿意去过一种物质上普通的生活”。 职业选择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社会进步、民族未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略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家界,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纵横,林海莽莽,山花燃漫;苏州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长城,保家卫国的智慧结晶,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绵延万里,雄伟壮观;金字塔,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规模巨大,技艺精巧…… 美丽星球,大美世界。假如你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大美世界行”的一名导游,请你从大美世界中自选一处景观,给游客写一篇有关此景观的解说词。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苏州园林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我代表苏州欢乐旅行社对你们来到苏州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你们的导游小黄。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游览苏州园林,那里是世界著名遗产,请大家注意,不要随地吐痰,制造垃圾,还有一点就是进去时必须脚步轻轻哟!希望今天大家能玩得愉快! 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有一句话说得好“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苏州园林和要去的园子:苏州古典园林建于16世纪至18世纪,房子都是精雕细琢而成的,大家待会儿去细细游览。 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据记载,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说了这么多题外话,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已经了解了一些吧!我们现在书归正传讲正题了。我们要去的园林是世界四大名园中的两个园子,知道是哪两个吗?嘻嘻!就是沧浪亭,建于宋朝,狮子林,建于元朝。听了这些,大家也不妨跟我去玩玩吧,走!我们出发。我们先去沧浪亭吧,去沧浪亭不会太远,一两分钟就到了。 好了,这就是沧浪亭,怎么样?不错吧!沧浪亭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1至1048年),是苏舜钦所筑,可以说是苏州最最古老的园林。南宋初期曾为名将韩世忠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不信你们看!前面有一泓绿包围着园子,下前面有一座桥,大家可以从桥内进入沧浪亭。各位请跟我一起进入沧浪亭。大家都进来了吗?好!大家向正前面远眺,有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有个宝贝叫沧浪石。大家可以上山,看一看这个在山顶上奇特的宝贝。 游客朋友们,集合了!集合了!我们要去狮子林了,我来说一下狮子林,待会儿,大家可以去狮子林玩,还可以去宾馆休息,现在我来说说狮子林吧! 狮子林占地十五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狮子湖是水景观主要景点,那里的石假山别有特色,相当的精美。狮子林的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有一个精美的小方厅。像燕誉堂之类的建筑在狮子林几乎随处可见,有名的有立雪堂。 大家再见了,以后请你们的亲朋好友来苏州古典园林。现在清大家自由解散,最后祝大家玩的愉快。 河南省焦作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防汛形势严峻。在抗洪一线,有许多年轻的身影:湖北咸宁的杨添豪高考完第二天就取消所有放松计划,主动请缨到长江干堤防汛,他与父亲约定最少坚持7天,但上堤6天后,杨添豪主动将这个约定改为无期限。他说:“家乡要有人守,年轻一代要去担当责任。”19岁的火箭军某部导弹发射号手花猛参加抗洪救灾,天气闷热再加上严重脱水,中暑晕倒,被安排休息。但第二天他就申请返回参加抗洪战斗,他说:“不想因为这点小问题,就不上一线!”在江苏的大二学生徐欣,看到家乡发生严重洪灾时,主动联系村委会,要求到一线参加抗洪抢险工作,铲土、填装、搬运沙袋、巡堤……徐欣说:“爸爸参与过1998年的抗洪,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如今,这个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 同为“00后”的你,读了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受? 请你写一篇演讲稿,为这些抗洪救灾中涌现的青年人发声,也为“00后”的自己发声。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