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语文中考复习之九上第二单元复习课件(4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语文中考复习之九上第二单元复习课件(48张ppt)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复习目标
1、掌握作家作品,能够识记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准确读准字音。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
3、学习并体会不同语言风格和特点。
文学常识
1.《敬业与乐业》作者是
,选自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作者
,国籍
,代表作有


,都是
(体裁)
3《论教养》作者

学者、作家。
4《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

基础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亵dú
?pián进
教huì?
jiǎn择
chóu缎??
晨xī
箱qiè
惊hài?
旁骛??
佝偻
??
解剖
瞥见
赃物
???缀满
珐琅
自吹自擂
恪守
允诺
汲取
尴尬
箴言
矫揉造作
宽宥
游弋
轻觑
广袤

絮絮叨叨
麾下
窗棂
坍塌
要诀
困厄
俯拾即是
襟怀
憎恶
驰骋
秘诀
汲取
自惭形秽
箴言

2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______。”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根据解释说出下面的词语或解释词语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形容非常疲乏。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旁骛
理至易明
强聒不舍
自惭形秽
不知所措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广袤
濡养
形销骨立
间不容发
相得益彰
矫揉造作
议论文常识简介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③比喻论证:
④对比论证:
3、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
典型事例。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打比方。
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作者简介
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的基本知识
体裁:演讲(议论文)
要求: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字注音
旁骛(????
)???
惟其(???
)
衔着(????
)???
佝偻(??????
)(
)
骈进(????
)???
亵渎(??????
)(
)
强聒不舍(
)
承蜩



wéi
xián
ɡōu
lóu
pián
xiè

qiǎnɡ
ɡuō
tiáo
   亵渎:
   骈进:
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
强聒不舍: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
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
轻慢,不尊重。
并进,一起前进。
词语解释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礼记》:敬业乐群
《老子》:安其居,乐其业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中心论点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1
敬业与乐业
提出论点
分析论点
得出结论
(1)
(2—8)
(9)
揭示全文论述中心——敬业乐业
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4.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再读第二部分,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
要有业
1.作者为何提出“有业之必要”?为了证明这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
“有业之必要”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
论据
引用孔子的话
举出百丈禅师的故事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2)有业是做人之本。
(1)无业是不可教诲的。
反面论证
正面论证
对比论证
2
3
4
要敬业
2.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逐层提出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论据?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要敬业?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6
7
引用

论据。
朱子的话
道理
列举

论据。
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
事实
(当大总统、当车夫)
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
列举

论据。
佝偻丈人承蜩、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
事实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名言
道理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要乐业
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做工苦”
做任何事都淘神费力
与其厌恶本业,不如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四点原因
身入其中,最为有味;
奋斗前去,加增快乐;
比较骈进,竞胜而乐;
杜绝妄想,省却闲愁。
苦乐全在主观的心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敬业
乐业
即是
责任心
趣味
有业、敬业、乐业
人类合理的生活?
有业

敬业

乐业
不局限于狭义的谋生职业,它同样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
业:
文章思路
1《敬业与乐业》
首先借用“
”和“
”引出话题,并提出
的中心论点。
然后集中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分论点,分别是



最后总结指出敬业与乐业其实就是


三个方面的分论点,分别是



其中论述第一分论点的时候,引用

的话,属于从
角度的
论证,
又用
的例子论证,属于
论证;第二分论点从什么是
,怎么样去
,和为什么要
依次进行了分析。什么是?
,属于
论证。为什么?因为
,通过列举

得出的,属于
论证。怎样做到?通过
的例子进行举例论证,并引用三人的话


,属于

论证的方法;第三分论点由一句
说起,属于
论证,从
角度谈起。最终得出
,并从四个方面具体解释。
null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null
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箱箧(qiè)
 
制裁(cái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zhuì)满
绸(chóu)缎
null
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感知内容
null
?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null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null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探究情怀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1.生难字
贸然(mào)
疲惫不堪(kān)
大发雷霆(tínɡ)
涵养(hán)
恕我直言(shù)
自吹自擂(léi)
恪守(kè)
允诺(nuò)
自持(chí)
汲取(jí)
矫揉造作(jiǎo)
扭捏(nie)
箴言(zhēn)
嚼东西(jiáo)
絮絮叨叨(xù)
尴尬(ɡān)
检查预习
3.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的样子。
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就决定做法。
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
整体感知
作者认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2.一个人有教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3.作者由“教养”转向“风度”的论述,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体现形式。
4.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
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
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
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
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
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5.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6.一个人的“优雅风度”是怎样做到的?
一个人的“优雅风度”
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字词扫障:
宽宥      
游弋
轻觑       
麾下
广袤     
赘余
窗棂     
坍塌
要诀      
困厄
鸠占鹊巢
自惭形秽
(yòu)
(yì)
(qù)
(huī)
(mào) 
(zhuì)
(líng)
(tān)
(jué)
(è)
(jiū)
(huì)
成语解释
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间不容发:(jiān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3.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4.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5.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6.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一部分
(第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答:1-3段是全文的引子,由两句名言引出精神空间的概念.
4-6段由身体的活动空间引出人心灵活动空间的思考。
第1自然段里的"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三个短语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它们对应
上文的"大地,海洋,天空"。
任务二:学习话题引入
2、作者认为第一间精神小屋应该怎样布置才是美的?是怎样的美?试用课文原文回答。
答: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如果这样,"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的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会"祥和",就会"充满希望"。
3、从欣赏的角度,你怎样评价课文第8自然段?
答: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一系列的排比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精神里的情感林林总总、复杂对立;将小屋喻为有红色鲤鱼游弋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爱比恨多时人的精神的美好。
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新奇感,使文章变得文采飞扬。
4.为什么要建第二间精神小屋?作者认为要怎样去建?第二间小屋的理想效果是什么?
(1)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即事业的重要性)。
(2)人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规划好自己的事业。
(3)使人生和事业缤纷和谐相得益彰,小屋坚固优雅。
6、作者要在第三间小屋里安放我们自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常常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呢?这样做对吗?课文原话回答。
答:"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找不到自己生存的证据"。    这样做不对。   
7、作者认为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怎样的后果?用原话回答。
答:18自然段."我们的精神小屋....在风雨中飘零"。
8、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
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9.文章结尾“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你打算在精神大厦里安放些什么呢?
诸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课堂小结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前半部分写
,后半部分写
。中间用
过渡,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全文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表明了自己

的立场。
3《论教养》开门见山,引出
。主要通过

的方法论证。然后由
转入对
的论述,并指出两者的关系是

4《精神的三间小屋》中三间小屋分别是盛放


。通篇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
1《敬业与乐业》是一篇
,体现的语言特点是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对圆明园的赞美多用

来表现,对联军的讽刺多用
来实现。
3《论教养》语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行文活泼灵动,自然晓畅。
4《精神的三间小屋》是典型的毕淑敏风格,既富含哲理又有很强的文学性,语言极具表现力,准确优雅,引人入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