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冯骥才《绝盗》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绝? 盗 >>>小说题为“绝盗”,十分恰切。“绝”字体现了这些盗贼及其行为的哪些特点?让我们一起细读,体会其深刻含义吧。 作者: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交代当地社会环境特点,为下文这个邪乎的“绝盗”故事埋下伏笔。)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开篇营造了一派新婚的喜庆气象,为事过三天盗贼上门抢劫埋下了伏笔;并与后文家中被盗贼抢劫,锁毁杯碎、财物尽失的狼藉形成对比,突出盗贼的凶悍和恶劣。)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交代邻居不了解小两口情况,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交代平板三轮到来的时间和速度,说明盗贼们一定事先踩过点,一定早已将小两口的住处锁定为盗劫目标,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突出盗贼计划周全,为下文大肆行窃做铺垫。)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运用肖像描写,写出了老头子的老辣凶悍。运用比喻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使人物如在目前。“两个铁球”这一喻体形象生动,贴近生活。)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写三个盗贼气势汹汹,来者不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确”字用得好,与前文小两口锁门的情节相照应。说明这伙盗贼来“侦查”过,突出“老头子”的狡猾。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运用神态、语言描写,表现老头子的高超演技,突出他的狡猾多端。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运用排比及词语的重复叠加,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形象可感,表现出人物的气愤之情,写出了老头子的狡诈。)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这一通大骂,情真意切,俨然真是老子在骂儿子。行盗劫之事,不仅计划周密,而且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对不孝之子的厌恶。真是狡诈多端!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用不明真相的邻居们的心理描写侧面衬托老头子的虚伪。打着维护道德的幌子和惩罚逆子的旗号,以卫道者、受害者自居,实质上,品行极其恶劣,所作所为伤天害理。)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再次运用比喻手法刻画人物,表现出老头子的怒不可遏。“过年放的火炮”这一喻体形象生动,贴近生活。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胆大妄为,嚣张无比。竟敢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破坏。“怒气难消”,真乃表演天才,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邻居们觉得有戏看,不是他们贪图热闹,实际上他们内心都觉得这样的不孝之子该受到惩罚,侧面突出盗贼的狡猾!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写邻居们的反应和大爷的话,反映人们对不孝行为的憎恶,从侧面突出盗贼们此次行动谋划之“绝”。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故事情节反转,颇有戏剧性,极具幽默讽刺意味。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 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故事大结局。突出这确是个“绝”案。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运用歇后语,体现语言的生动风趣、活泼自然、情趣盎然。)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作者的评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发人深思的。结尾的排比句,辛辣地讽刺和批判了盗贼的恶劣品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照应开头,首尾圆合。几个“多”字句,诙谐幽默,具有天津方言的地域特征。 ? ? ? ? ? ?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知 识 建 构 //巧置三要素? 凸显主题// 盗贼应该如同老鼠,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偷盗,而小说中这伙盗贼却大张旗鼓、当着众人面明拿。盗案本应该同情受害者,而文中邻居或袖手旁观或谴责受害者,恐怕还想架秧起火,一同去帮着小偷惩罚受害者。 为什么读完小说,读者会觉得这故事发人深省?因为作家冯骥才在故事中巧妙设置了故事三要素,从而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一、巧妙构筑社会背景。作家以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凸显故事的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性。 二、巧妙设计故事的情节。作家以“绝”字巧 妙构筑情节。一绝是盗贼设计了自己受害的剧本去演出,在实施时诉说辛酸。二绝是盗贼营造了自己理应受同情的氛围。三绝是盗贼合理嵌进观众,让观众充当义愤填膺的谴责者,情节环环相扣,让人不辨真伪。 三、巧妙设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必须有生活感,描写得形象逼真。盗贼面上显露的是“凶”,嘴里说的是“孝”,行动暴露的是“狂”。作者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凶悍恶毒、诡计多端的盗贼形象。 试 题 解 析 1 请结合本小说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头子”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6分) 【答案】 “老头子”的思想性格:①狡诈。行盗劫之事,不仅计划周密,而且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对不孝之子的厌恶。②虚伪。打着维护道德的幌子和惩罚逆子的旗号,以卫道者、受害者自居,实质上,品行极其恶劣,所作所为伤天害理。③凶悍,胆大妄为。竟敢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破坏。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分析和概括。要依据小说中对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答题时,每指出一个特征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得2分。 2 伏笔,是小说构思的重要手段。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小说是怎样运用伏笔这一技法的。(6分) 【答案】 ①小说开头即交代当地社会环境特点——“人头极杂,邪事横生”,为下文这个邪乎的“绝盗”故事伏笔。 ②第一段写小两口刚搬来,邻居还不了解他们,为下文邻居们不明就里、袖手旁观伏笔。 ③第二段写小两口刚出门不久,那三人便气势汹汹地到来,为下文揭示三人的真实身份伏笔。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前后照应。答题时,应纵观全文,找到相照应的内容,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答题时,须指出什么内容是后文什么内容的伏笔。每点2分。 3 三个盗贼盗劫得逞,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8分) 【答案】 例:我认为盗贼盗劫得逞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非常狡诈,打着维护道德、惩罚逆子的旗号,利用了人们的道德良知,利用了人们对老人的同情和对逆子的厌恶,极具欺骗性。 感想:①相比于盗劫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利用他人道德良知、以正义之名行邪恶之事的行径更可恶,对社会的破坏力更大。②实际上,无论古今中外,都不乏这种以崇高、正义、良知的名义作恶的人或事。③作恶却打着崇高、正义、良知的旗号,是极具欺骗性的,善良的人们很容易被它所迷惑,对此,我们应擦亮眼睛,保持高度警惕。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答题时,需要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明确而深刻的理解,要准确理解盗贼盗窃得逞的真正原因。答题时要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能脱离文本的主题思想随意发挥。指出最主要原因2分,感想每点2分。 反 馈 检 测 1.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2.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4分) 相 关 链 接 骗子 徐常愉 寒风凛冽的大街上,我架着双拐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步子。 此时的我身无分文,肚子咕咕直叫,身体瑟瑟发抖。不过我的脑子还算清醒,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弄到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否则,我恐怕熬不过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了。 怎样弄到食物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乞讨的手。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可我又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不能使用这个方法。这是不是我心里仅存的一点儿自尊在作怪?我一时还无暇思考这个问题。而除此之外,我惟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卖掉我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皮大衣。别看我身上这件皮大衣看上去肮脏不堪,可它是山羊皮做的。我想它至少值20美元,不过为了尽快出手,我决定10美元就卖了它。 于是,我停下来,脱下皮大衣。寒风立刻刺透我的脊背,我狠狠地打了一个寒战。没办法,我只能暂且忍受寒冷了。我撤出一条拐杖,把皮大衣挂在上面,开始向过往的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 开始的时候,我在叫卖,而且声音还算洪亮:“卖皮大衣啦,只要10美元!”可是没过多久,我意识到,必须保存自己仅存的一点点体力了。我环顾四周,找来了一块硬纸板和一根炭木棍,制作了一个广告牌挂在了皮大衣上。做完这一切,我已经抖作一团。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幸好,一位先生在我面前停住了。那位先生看了看广告牌和皮大衣,又看了看我的脸,从兜里掏出10美元,递给了我。我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急忙伸手接过了钱,正要把皮大衣从拐杖上摘下来给他,那位先生却转身走了。我急忙喊道,先生,您的皮大衣!那位先生边走边回过头来冲我摆了摆手。我明白了,他并不屑于要我的皮大衣。虽然,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对那个人的感激。我发誓,我一定会在上帝面前替他祈祷的。 10美元,足够让我三天不挨饿了。我重新穿上皮大衣,向一家食品店走去…… 然而,因了那10美元,时间似乎突然变快了。我还没有做好迎接第四天的准备,三天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当我再次饥肠辘辘地流浪在大街上时,我不得不再次脱下我的皮大衣,向过往的行人出售。 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当又一位先生给了我10美元而且仍然没有拿走我的皮大衣时,我不得不这样认为。 然而,没想到,我的好运气三天后却离我而去了。当我第三次向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时,我遇到了麻烦。我发现许多人远远地瞅着我,一边指点着我,一边匆匆地走开,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愤怒。 人们这是怎么了?我正迷惑,见两个年轻人向我走过来,我暗自庆幸终于有人来买我的皮大衣了。没想到,他们却让我好失望。这两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头两位先生那样从兜里掏出10美元给我,他们其中的一位一把揪住了我的脖领子,大声呵斥我是一个骗子。我很害怕,但又觉得委屈,便小心地申辩道,我不是骗子。那人恶狠狠地说,你还敢说你不是骗子?我明明看见你在这里卖了一个星期皮大衣了,怎么至今没有卖掉?怕是在用皮大衣做诱饵来骗取人们的同情心和钱财吧! 我幡然醒悟。虽然自己被误会了,但是,我觉得他们是有权利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样想的。于是,我没有继续申辩下去。那个揪我脖领子的年轻人以为戳穿了我肮脏的伎俩,摆出一副大义凛然为民除害的姿态,恶狠狠地从嘴里吐出一个字——滚!其实,他不这样说,我也是要离开这里的。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寻找生机了。 于是,整个冬天,我辗转于整个城市的各条街道。然而,每一条街道,我最多只能待上一个星期,因为人们的洞察力似乎越来越敏锐了,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判断成一个骗子。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运气一直是不错的。因为我总能在饥肠辘轆时得到10美元,而且不失去我的皮大衣。 哦,或许这样说对于那些掏钱的人不够公平,应该说,是那些掏了钱的好心人又把他们的皮大衣施舍给了我。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真的变成骗子。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曾不止一次试图让那些掏了钱的人把我的皮大衣拿走,可是,我一直是个失败者。无奈,我只得采取另外一个办法:我坚持三天才卖一次皮大衣,而且只接受一位好心人的钱。 尽管如此,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还是被迫要到另外一座城市去了。因为几乎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了我——用皮大衣来骗钱的骗子。他们已经把戳穿我骗人的把戏当作十足的乐趣了。 (节选自《天池小小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