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志江专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志江专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陈志江专练
补鞋匠老谢
陈志江
小区门口有棵长得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树下面有个补鞋的小摊子,那是补鞋匠老谢的地盘,多少年了,几乎都是他这一个小摊子独占了这一带的补鞋生意。
曾经也有过一个补鞋匠眼红老谢的生意好,心痒难耐,就在老谢旁边摆起了摊,但顾客都是奔着老谢去了,新来的那位同行门可罗雀,两天之后,就自动消失了。后来逢人就说,老谢这人有邪术,说不定是在顾客身上下了蛊呢,不然怎么那些顾客都只帮衬他的摊子呢?
这话传到老谢耳中,老谢只是摇摇头,淡然地一笑。
其实,老谢哪会下什么蛊?只是手艺好一些,经他手修补过的鞋子,美观,耐穿,价格又比别人便宜些,所以老顾客都愿意帮衬他。
老谢不但手艺出名,他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身上长年穿的是那一两套灰不溜丢的衣服,吃的喝的,都是从出租屋带来的,舍不得掏钱去买那些十几元一份的快餐。菜很简单,通常是一只煎鸡蛋,一点青菜,或者一点咸菜,偶尔出现几片肉,那一定是过什么节日了。
“老谢,你一天挣的也不少,就不要太难为自己了,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吧。钱财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熬坏了身子。”退休已几年的老校长邓伯跟老谢是老熟人了,说话就很直接,也不怕伤了他的自尊。
“嘿嘿,吃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要拉到茅坑里去!我们这种手艺人,没那么多穷讲究,能混个肚儿圆就不错喽。”老谢憨厚地笑着,摇着头,一头花白的头发随着脑袋在晃动。
邓伯就摇头叹气,这个老谢,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说归说,不远处大排档里飘出的炒菜香味还是会常常勾起老谢肚子里的馋虫,但老谢忍得住,他的钱,要留着有大用处呢。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下大雨的时候,到处漏水。老谢做梦都想把那破屋拆掉,建一幢两层的小楼房,住着舒坦,在乡亲面前也倍有面子。
每天收了摊子,回到出租屋点算一天收入的时候,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在他面前仿佛就是一块块青砖、一包包水泥。
到了年底,就攒够钱建房子了。他喜滋滋地盘算着。三年没回家过年了,总是舍不得花钱买车票回去,老伴在电话里都抱怨好几回了,说七十多岁的老娘天天念叨他。老谢决定了,今年一定回去过年,顺便把房子建起来。
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这里摆摊呢,或许就不再来了,在家耕地种田也不错,老伴一个人侍弄家里那几亩田地也挺不容易的。
心里有盼头,日子就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年关了。邓伯今天经过老谢小摊子的时候,看见老谢嘴角含笑,很惬意的样子,就在他身边的马扎上坐下来,问:“老谢啊,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呀?见人就笑眯眯的,捡到钱了?”
老谢一张核桃样的老脸舒展开了,说:“我心里乐和呀,比捡到钱还高兴呢,明天就坐车回老家过年了。哎呀,都三年没回去了,家里都不知道变成啥样喽!呵呵,小孙女都六岁了,三年没见,不知道还认不认得我这个糟老头子呢?真想听她脆脆地叫我一声爷爷呀!”
“那啥时候再来呢?习惯了每天找你唠嗑,你这一走,日子就寡淡无趣了。”
“说不准呢,这次回去把新房子建起来,或许就不再来喽。”老谢的语气里有自豪,也有发自内心的留恋。
邓伯比他还要高兴,这些年总是听老谢念叨房子的事情,现在终于快梦想成真了,真替他开心。
第二天,邓伯送他到了高铁站,分别的时候,邓伯紧紧地握着老谢的手,说:“新房子建好后,记得多拍几张照片发给我,让我也乐和乐和。”
老谢鸡啄米一样点着头。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老谢的补鞋小摊又悄然出现在大榕树下。
“咦,老谢,新房子建好了?”邓伯很意外。
“没建成哪。”老谢有些难为情,那模样,好像谎言被戳穿了一般。
邓伯的脸上写满了问号。
“村小学破得不成样子,我把钱拿去修学校了。我的小孙女在村小学读一年级呢。”老谢依然是带着那样憨厚的笑容,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原载2020年第4期《小小说家》)
相关链接:
小小说,也称微型小说。微型小说是重叙述的,篇幅的限制使其无法像中、长篇小说那样多描写、多旁逸斜出之笔,它更加倚重的是一个镜头、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心灵感悟的一个瞬间。因此,它必须精粹地叙述一个片段、精巧地雕琢小物件、小道具,精心演绎其间获得的旨趣与感悟,以求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瞬间照亮思想。这是微型小说文体的规定性。
——卢翎,中国小说协会秘书长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老谢能独占附近的补鞋生意,实质上是因为他的手艺、价格所体现出的服务讲诚信、收费讲分寸的经营态度受到老顾客们认可。
B. 将画横线句的感叹号改为问号,能增强戏谑的轻松语气,也能细致、含蓄地表现老谢不舍得“犒劳自己”的想法与憨厚的性格。
C. “村小学破得不成样子”照应前文“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的伏笔,这种情节上的含蓄关联增强了小说叙事的艺术性。
D. “骆驼祥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补鞋匠老谢”三个小说标题,不都能表明主人公身份和特征,但前两者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8. 老谢当初“做梦都想”的是“回去把新房子建起来”,回去后却放弃梦想而“把钱拿去修学校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简析小说写老谢“做梦都想”和“放弃梦想”的作用。(6分)
9. 结合“相关链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简要分析小说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是如何“精心演绎其
间获得的旨趣与感悟”的。(6分)
【答案】
7. C 学习探究情境。伏笔和照应之间需隐含因果。“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和“村小学破得不成样子”都表现了“老谢”家乡的贫穷和落后,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
8. (1)做梦都想:①表现了进城自谋生计的农民老谢,希望以节俭和辛勤劳动致富,进而改变贫困生活的朴素愿望,(1分)②肯定农民通过艰辛努力消除生活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美好追求。(2分)
(2)放弃梦想:①表现了农民老谢希望后辈子孙凭借好好读书摆脱贫困(困境)的美好愿望;(1分)②突出了老谢作为家乡的老一辈,助力家乡小学校条件得以改善、家乡小学生能得到良好教育的奉献情怀与担当精神;歌颂了农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美好追求。(2分)
9. ①展示了故事中的“一个片段”;(1分) ②通过对邓伯动作、细节、语言的描述,(1分)表现了他看重情义、乐于助人、善良诚恳的特点;(1分) ③用邓伯正衬了老谢的质朴(都是好人);(1分) ④“高铁站”,暗示出城乡生活水平存在差异(社会环境特点),使老谢打工致富后回家的愿望合情合理;(1分) ⑤有助于表现小说主题“人好、事好、未来才好”的内涵。(1分)(“感悟”应集中在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两方面;对主题内涵的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算计
陈志江???
①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早上还是万里晴空呢,中午时天色就变了。小镇的上空阴云密布,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①?吴老头蹲在巷口,身边的纸箱上面横放着一把雨伞,纸箱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大字:雨伞,三十五元。他抬头望望天,精瘦的脸上露出喜色.
??? ②哎,这伞是新的吗?一个男青年在小摊子前停下了脚步,手里抓起雨伞问道。吴老头抬头瞅了他一眼,只见这男青年穿戴时尚,脖子上挂着一条粗大的金项链,黄灿灿的光晃得他眼睛都眯缝起来。
??? ③当然是新的,你看看,包装还是完好的,洋货,好用。吴老头用手点了点雨伞包装上的那两行洋文,夸道,这雨伞特好卖,一箱子只剩下这一把了。
??? ④骗鬼呢,随便印上两个洋文就冒充洋货。男青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屑地说,你以为我没上过学吗?这几个汉语拼音我还认得出来。三十五太贵了,顶多给你二十,卖不?
??? ⑤不卖!老吴头斩钉截铁地摇了摇头。
??? ⑥二十五。男青年抬头看了看天,眉头皱了皱。
??? ⑦三十五,少一分钱也不卖!吴老头气定神闲地说,反正只剩下这一把了,我不愁卖不出去。
??? ⑧好,三十五就三十五!男青年咬了咬牙,恨恨道,你这是趁火打劫呢,一把破伞也卖得那么贵。
??? ⑨大叔,这雨伞四十元卖给我吧。忽然一阵香风袭来,摊子前多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一上来就抬高了价钱,声音妖媚地说,快下雨了,不要淋湿了我这身高档的连衣裙,香港买回来的呢。
??? ⑩行,你给四十元把雨伞拿走吧。财神爷从天而降,吴老头不由得喜形于色.③少妇也很爽脆,从香肩上取下小坤包,拉开拉链就要付钱。
??? ?慢!男青年一声大喝,制止了他们的交易,愤愤地说,这雨伞是我先看上的,做事总要讲究先来后到吧?懂不懂规矩?少妇不屑地撇了撇嘴,哟,你这小伙子这是不讲理呀,买东西都是价高者得,这规矩你又懂不?
??? ?哼,你以为自己有几个臭钱就很了不起吗?本大爷最看不惯的就是拿钱砸我!好吧,我出五十,这雨伞我要定了。男青年寸步不让。
??? ?七十!少妇白了他一眼,说,好男不与女斗,给点风度好不好?
??? ?一百!奶奶的,我出一百!男青年似乎是豁出去了,铁了心要争到底。他从身上摸出一张百元大钞,神气地说,大爷我有的是钱。吴老头急不可耐地从男青年手上抢过钞票,一把揣进口袋,高兴地说,哈哈,你们俩也不用争了,④这事情我可以做主,这雨伞毕竟是小伙子先谈价的,小伙子,一百元成交了。
??? ?有毛病!男青年的顽固,似乎也让少妇偃旗息鼓了,狠狠地瞪了男青年一眼,扭着屁股走了。男青年抓起雨伞,抬头看看阴沉沉的天色,也急匆匆向另外一个方向走了。
??? ?吴老头掏出一根烟点上,脸上带着狡黠的笑,从纸箱里再掏出一把雨伞放在箱面上。少妇一阵风似的从巷口闪出来,笑嘻嘻地问,爹,女儿这招是不是挺管用?
??? ?管用,管用,嘿嘿,就你鬼点子多。吴老头笑吟吟地说。伸手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少妇,喜滋滋地吩咐道,去打一斤酒买半只烧鸡,我今晚要喝上两盅。
??? ?少妇接过钱,摸了摸手感不对,又举到眼前看了看,忽然脸色都变了,爹,你怎么不仔细看看,这张是假钱!
???? ?两人追出巷口,可是哪里还有男青年的影子?狂风呼啸着,宛如嘲弄的笑声。
(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
(2)小说第①处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②③两句,揣摩句中吴老头“露出喜色”和“喜形于色”两处的“喜”的原因是否相同。
(4)品读小说第④处画线句子,请加以赏析。
(5)通读全文思考,小说的结局有何妙处?
分析?本文描述了在一个即将下雨的中午在巷口吴老头高价买一把伞,他和女儿假扮买卖关系抬高伞价对男青年进行了算计,一百元的价格卖给了男青年,结果那一百元是假的,吴老头反被男青年算计了.文章结尾极富讽刺意味.
解答?(1)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这就要结合它在文章的内容以及主题的作用上去分析.对于分析题目的小题,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一是看标题是以物件,事物为标题的,往往就是点明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线索;二看标题是以有深意的短语做题目的,往往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即:①指吴老头父女假扮买卖关系抬高伞价对男青年的算计;②指买伞男青年用百元假钞买伞算计了吴老头.
(2)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即:①环境描写,②写出了天气的突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③为下文男青年急于买伞等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3)本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不相同.②处的“喜”,是因为吴老头看到天要下雨,自己将要迎来买伞的生意而高兴;③处的“喜”,是因为吴老头看到女儿假扮顾客高价买伞,自己和女儿先前设计好的“算计”即将得逞内心非常得意.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考虑运用了描写,还是使用了修辞,或者词语运用准确.然后结合句子的含义内容进行赏析.①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急不可耐”、“抢”、“揣进”、“高兴”等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吴老头在计谋得逞后的激动和得意忘形之态;②为下文吴老头未能发觉这是一张假钞埋下了伏笔.
(5)此题考察了结尾的作用.结尾的作用一般为: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此文结尾作用为:①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富含讽刺意味,突显文章主旨.小说中的吴老头父女本想算计买伞男青年,结果反被男青年所骗,充满讽刺意味,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假丑恶的批判和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答案:
(1)①指吴老头父女假扮买卖关系抬高伞价对男青年的算计;②指买伞男青年用百元假钞买伞算计了吴老头.
(2)①环境描写,②写出了天气的突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③为下文男青年急于买伞等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3)不相同.②处的“喜”,是因为吴老头看到天要下雨,自己将要迎来买伞的生意而高兴;③处的“喜”,是因为吴老头看到女儿假扮顾客高价买伞,自己和女儿先前设计好的“算计”即将得逞内心非常得意.
(4)①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急不可耐”、“抢”、“揣进”、“高兴”等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吴老头在计谋得逞后的激动和得意忘形之态;②为下文吴老头未能发觉这是一张假钞埋下了伏笔.
(5)①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富含讽刺意味,突显文章主旨.小说中的吴老头父女本想算计买伞男青年,结果反被男青年所骗,充满讽刺意味,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假丑恶的批判和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