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莲叶青青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会认“玄、雇、肘、蔫、疮”5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雇、藕、肘、疮、萧”等9个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雇人、种藕、胳膊肘、欣喜、生疮、萧条、不以为然”等词语。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前准备:课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莲叶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进行资料展示。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欣喜:欢喜快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6.组词语:斑() 玄() 疮() 啸()潇()班() 弦() 创() 萧()箫()三、质疑解难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萧:“肃”的笔顺是横折,长横,横,竖,小撇,点,竖撇,竖缸:部首“缶”,字形左高右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五、作业: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出示荷叶图。这就是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板书:莲叶]到了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色泽碧绿,青翠清凉[板书:青青]齐读课题。二、学文探究: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对祖母的回忆,为什么会感动?2.一年又一年,“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祖母下了什么功夫“让人吃惊”?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3.学习小组内,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4.学生汇报:(1)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2)当种下挑好的种藕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4)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得像看到了新生的孙子。(5)当莲叶长大,有人夸奖荷叶时,祖母会倒贴茶水请人观赏。5.读到这儿,感动我的是什么?——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6.选择第二至四自然段中感动自己的句子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看插图,祖母种荷花的表情,体会“一脸欣喜”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指名读课文。[品味词句,引导学生感受祖母对莲叶的特殊喜爱,为下文理解课文作铺垫]7.祖母非常喜爱荷叶。为什么却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阅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祖母怎么说的?怎么做的?8.学生汇报:(1)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为人善良的老人,富有同情心。看插图,祖母像往常一样,热情地与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打招呼。祖母想到的是孩子的病痛。这句话怎样读?指导朗读。“丝丝地”语速慢,替孩子忍受痛苦。(2)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理解词语“醒过神来”,“赶紧拿……“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明白女人的来意,毫不犹疑地剪下莲叶,很痛快地剪莲叶,挑最好的莲叶给孩子治病用。此时,感动你的是什么?——快点剪,早些用上,孩子的病快点好。一心为他人着想。怎样朗读?——想象祖母剪莲叶时的情景。“醒过神来”,“赶紧拿”,“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语速快,语气坚定、不迟疑。(3)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萧条。——隔几天就剪一枝,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一点不后悔。可一缸的莲叶能有多少,剪的比长的快,荷叶自然越来越稀疏,没有了生气。指导朗读:“每隔几天,她就要……”(4)“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荷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此时,感动你的又是什么?——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读出祖母的语气,体会祖母的心情:“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9.祖母对莲叶有特殊的喜爱。她自己种莲自己欣赏,不送人泡茶、治病行不行?——祖母一心想到的是给别人治病。自己精心种的荷花派上了大用场,更有价值。10.你想对祖母说些什么?11.练习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情。组内每人选择一段话朗读,再推荐给全班同学听。12.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你猜想祖母会做什么?——观赏、泡茶、治病、蒸荷叶饭、做菜“叫化鸡”……真是一池清凉,众人分享三、总结升华: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首尾呼应。表达对祖母深切的怀念,由衷的赞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心生感动 祖母善良十分喜莲 送人治疮第三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听写词语:一望无边 念念有词 左邻右舍 斑驳陆离 不以为然三、《语文百花园五》积少成多:读读背背《送孟浩然之广陵》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写的是友情,表达了诗人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依依不舍之情。第一、二句: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事件(送别)第三、四句:诗人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直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的尽头。感情深沉,意境深远。无限惆怅、留念四、独立阅读:《语文百花园五》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自读文章,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史密斯太太失去了女儿很悲痛。妈妈使她难过得心都碎了,苏茜见妈妈很关照她,自己送了一片创可贴给史密斯太太,令史密斯太太十分感动。再读文章,理解思考。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这创可贴当然不能贴在心上。但苏茜真诚的爱心打动了史密斯太太,使她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提醒自己让心灵的伤口快些愈合。所以说苏茜的创可贴很管用。你觉得苏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她想办法帮助别人,充满爱心,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五、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愧疚》:体会奶奶对孙女的爱,以及孙女感情的变化。《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体会小麦克表达对爸爸的爱。[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板书设计: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教学反思有效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永恒话题,以“有效”来反思这堂课结构,无疑它是有许多是人受益匪浅的地方。课堂上老师能够抓住文章情感这条主线,抓住莲叶和奶奶之间的关系,展开教学并培养了学生能力,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从这堂课可以很好的诠释教无定法。将朗读语言积累落到实处,引领学生品读、咀嚼、领悟文本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通过推波助澜的朗读,课文内容的补白,引领学生走进祖母的内心世界;最后跳出文本,回归心灵,让学生书写爱的真谛。莲叶青青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欣赏师: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美丽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俗话说,花红需要绿叶扶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喜欢莲叶”、“剪叶治疮”。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3、感受喜爱莲叶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2)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4)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看图理解“一脸欣喜”。)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祖母高兴的一脸欣喜?在这作者运用一个比喻句,体现祖母对荷叶的喜爱。④当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呱呱落地时,她会有怎么样的表现?自由再把祖母的这股高兴劲读出来.⑤谁愿意跟大家读读这一句?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5)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你觉得他们好吗?小结:把一份快乐分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4、(配乐)引读2―4自然段。请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把刚才大家找出来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读一读. 5、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确实是十分喜爱莲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1)仔细阅读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认为同桌读的好给他点点头或者竖个大拇指表扬他。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随机交流。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1)请生读。(2)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这个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凉气?(减轻痛苦)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凉气,她痛吗?(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3)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评价学生读时可以说你让我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的感觉)(4)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咔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最大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2)师: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小孩剪荷的这种干脆的感觉读出来?(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还不够坚决还不够干脆。如果把那两个词读的再突出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请再读,就像他那样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3)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1——2组读,第二次由1——4组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4)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a 想象一下当荷叶一枝枝被剪走,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出示一片萧条的荷叶图片,理解萧条。b 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演示:①家里人会怎样说?(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后悔吗?)②假如你是老太太,你会怎么说?③生疮的孩子母亲会怎么说?c 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盛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做叫花鸡……)这真是一缸清凉,众人分享。过渡:而此刻,面对这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念念有词地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d、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1)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也可以了)(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2)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不在乎的感觉,“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师指着板书: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板书: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师: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板书:感动] 5、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多么像那青青的,美丽的、对人类浑身是宝的荷叶呀!在作者心中,祖母就是那青青莲叶,看到青青莲叶就仿佛看见了祖母。)这种写法在协作方法上叫睹物思人。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1、体会写法:“看到景色,产生了感情,作者说——”男生齐读第1自然段。“回忆了那些事情,又回到这景色中,抒发这样的情感,作者说——”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2、拓展延伸: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生说自己的事,谈感受)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出示一些图片)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的支架”伟大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这位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煤翁陆松芳……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课后,孩子们可以去调查采访,然后以《爱就在身边》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3、小结: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板书设计莲叶青青感动喜欢莲叶 剪叶治疮(祖母)心地善良 关爱他人 (勾画莲叶)教学反思这堂课的特点是,虽然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问题,但教师主要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在读中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气氛和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