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不 尊君在不 不亦乐乎?
B.属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女 女有归 往之女家
D.冠 丈夫之冠 既加冠
【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中词语拼音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
A fǒu —— bù
B zhǔ —— zhǔ
C nǚ —— rǔ
D guān—— guà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读音的识记和积累。考生要在平时注意对文言词语的正确读法,注意辨析异读字、通假字的读音,做好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2.(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但手熟尔
C.乘奔御风 D.窥谷忘反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曾通“增”
B“尔”通“而”
D“反”通“返”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平时对通假字的认识和积累。
3.(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 B.一狼洞其中 C.任意东西 D.可以调素琴
【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B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C东西:名词活用为介词,向东,向西。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汉语词语活用情况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注意常见词语的意思及其在语句中的变化,结合语句进行辨析。
4.(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 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
B.意 目似瞑,意暇甚 意与日去
C.闻 一老河兵闻之 闻之于宋君
D.师 可以为师矣 齐师伐我
【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或:有时
B神态——志愿
C听说——听见
D老师——军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掌握常用词语的意思,要结合句子的含义进行理解。
5.(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之”不属于代词用法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求之地中
C.已而之细柳军 D.以我酌油知之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BD都是属于代词用法;C之:到,动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掌握“之”的常用用法,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分析。
6.(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答案】D
【知识点】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ABC都是倒装句。D被动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明确各种句式的特点,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
7.(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写的。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志”指的是记载、记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阅读辨析。
8.(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C.《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D.《河中石兽》给我们一个启示: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矣。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B中“舍生取义”出自于《孟子》,不是《论语》故选择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注意对所学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把握,对选项要逐项仔细审读,认真辨析。
9.(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尧咨:善射、恃才傲物、盛气凌人。
B.老河兵:实事求是,有生活经验,目中无人。
C.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侵犯。
D.愚公:胸怀大志、见识高远、敢于斗争。
【答案】B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辨析。B中老河兵并没有“目中无人”的表现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学习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描写和事例进行理解。
10.(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对文章写作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运用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自己的情趣。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用六个排比,气势铺排,据此事实得出结论,令人信服。
C.《愚公移山》生动的细节描写,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周亚夫军细柳》一文运用正面描写,通过文帝和群臣的反应正面塑造周亚夫的形象。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辨析。D中运用的是对比,通过文帝在霸上和棘门,与细柳营遇到的情景进行比较来塑造周亚夫的形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意,注意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11.(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   。
(2)   ,我言秋日胜春朝。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5)《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
(6)《望岳》中表达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和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    。
【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
(2)自古逢秋悲寂寥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默写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 识记和积累,不写错别字,不漏字,不添字。注意易错字,如:殆、寂 ,园、朔、柝、绝等字
故答案为:⑴思而不学则殆⑵自古逢秋悲寂寥⑶何人不起故园情⑷自缘身在最高层⑸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题干的理解,结合题干的要求准确书写,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注意平时的积累。
三、文言文阅读题。
12.(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2)下列句中指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 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 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 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2)C
(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②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4)湍急;纡回(深);侧面
(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吧他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和辨析。ABC都正确,犹:还。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理解和辨析。A在,介词——与“非”构成,表示假设,如果B极——没有C即使D所以——原来、当初。故选C
⑶本题考查读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句顺的调整。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②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句可以理解出1.侧重于对水流湍急的描写。2.侧重于对水的深几许描写,在写法上都是属于侧面描写。
⑸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读懂文章的内容,从抒情的语句中国网作者的思想情感。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⑴D⑵C
⑶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②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⑷ 1、湍急 2、纡回(深) 3、侧面
⑸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提示作答。
⑸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中抒情的语句,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13.(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标注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 惩:    
②以残年余力 以:    
③甚矣,汝之不惠
惠:    
④虎亦卒去 卒:    
(2)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答案】(1)苦于;凭;通“慧”,聪明;终于
(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3)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4)B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句意进行分析。 ① 苦于山北叫他堵塞。惩:苦于。 ② 凭你残年的余力。以:凭借。 ③ 你太不聪明了。惠:聪明 ④ 老虎最终也离开了。卒:终于、最终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语句意思的理解。结合现代汉语的要求就是停顿。原句意思是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急忙在水下面躲避,但两个小孩像原来一样在沙上玩耍。据此断句为: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作答词语的理解和句子顺序的调整。“如......何”:把.....怎么样;熟:仔细;首:头。译文: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仔细阅读选项,逐项进行审读。ACD正确,B从文中“ 而儿痴,竟不知怪 ”可知,两小儿并不是胆大,而是无知,对老虎并不觉得奇怪。
故答案为:⑴ 1、苦于 2、凭 3、通“慧”,聪明 4、终于
⑵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⑶ 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⑷B
【点评】⑴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14.(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 创 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
断 有无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末:粉末。愈:痊愈,愈合。旋:不久
(1)给下列字注音。
①啮    
②戕    
(2)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转转不已 已 :    
②但 知其一 但 :    
③其 创 果不出血 创:   
(3)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之 至石之半 定非我所见之理
B.其 如其言 一盗拽其妻起
C.得 果得于数里外 不得其所以然
D.而 而又戕其耳 人不知而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答案】(1)nie(_四声);qiang(一声)
(2)停止。;只,仅仅。;伤口,创伤。
(3)C
(4)①在河底(原地)寻找石兽(它),不是更颠倒吗
②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5)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啮 : nie(_四声) ;戕: qiang(一声)
⑵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① :不停的翻转。已:停止; ② 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只; ③ 他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创:伤口,创伤。
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ABD的用法和意义都 一样。C:得到——知道。故选C
⑷本题考查读文言语句的发你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注意句顺的流畅。颠:颠倒;愿:希望;乞:乞求;勿:不要。 ①在河底(原地)寻找石兽(它),不是更颠倒吗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比较阅读能力。注意读懂文章,结合题干的意思,找准关键语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⑴ nie(_四声) 、qiang(一声)
⑵ 停止。 只,仅仅。 伤口,创伤。
⑶C
⑷ ①在河底(原地)寻找石兽(它),不是更颠倒吗 ②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⑸ 1、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语句,注意对文章概括性语句的把握和运用。
四、作文(50分)
15.(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作文
慧眼识“疫”
材料一:疫情下的中国速度
只用10天时间,7000余名建设者日夜鏖战,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容纳16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中国速度”,疫情之下再一次充分展现。
……
材料二:疫情中的人性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我们都希望生活是充满爱和善的。但似乎随便哪一天点开新闻,事实就会告诉我们绝非如此。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而最深的“人性之善恶”,往往存在于你平静的生活。
……
材料三:疫情中的你我
师生们都说,多少年后,再回望这个2020年初的寒假,一定会发现,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程。小小的肩膀,自此懂得了担当、收获了成长。
……
……
面对疫情,谁都不是旁观者。参考材料,现在请你把在这次疫情中“看”到的最深刻的东西写下来。
写作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②题目自拟。字数600左右。
③不能引用材料内容,卷面整洁,禁用涂改用品。
④写出自己的心声。
【答案】
【知识点】材料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考生都经历了2019年的新冠疫情,应该说感触很深,所以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的事情或者从不同的渠道了解的事情进行作文。在写作时体裁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或者散文,重点是要体现自己的心声,不能作无病呻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不 尊君在不 不亦乐乎?
B.属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女 女有归 往之女家
D.冠 丈夫之冠 既加冠
2.(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但手熟尔
C.乘奔御风 D.窥谷忘反
3.(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 B.一狼洞其中 C.任意东西 D.可以调素琴
4.(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 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
B.意 目似瞑,意暇甚 意与日去
C.闻 一老河兵闻之 闻之于宋君
D.师 可以为师矣 齐师伐我
5.(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之”不属于代词用法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求之地中
C.已而之细柳军 D.以我酌油知之
6.(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7.(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写的。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8.(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C.《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D.《河中石兽》给我们一个启示: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矣。
9.(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尧咨:善射、恃才傲物、盛气凌人。
B.老河兵:实事求是,有生活经验,目中无人。
C.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侵犯。
D.愚公:胸怀大志、见识高远、敢于斗争。
10.(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下列句子对文章写作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运用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自己的情趣。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用六个排比,气势铺排,据此事实得出结论,令人信服。
C.《愚公移山》生动的细节描写,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周亚夫军细柳》一文运用正面描写,通过文帝和群臣的反应正面塑造周亚夫的形象。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11.(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   。
(2)   ,我言秋日胜春朝。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5)《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
(6)《望岳》中表达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和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    。
三、文言文阅读题。
12.(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2)下列句中指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 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 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 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标注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 惩:    
②以残年余力 以:    
③甚矣,汝之不惠
惠:    
④虎亦卒去 卒:    
(2)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14.(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 创 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
断 有无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末:粉末。愈:痊愈,愈合。旋:不久
(1)给下列字注音。
①啮    
②戕    
(2)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转转不已 已 :    
②但 知其一 但 :    
③其 创 果不出血 创:   
(3)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之 至石之半 定非我所见之理
B.其 如其言 一盗拽其妻起
C.得 果得于数里外 不得其所以然
D.而 而又戕其耳 人不知而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四、作文(50分)
15.(2020九下·霍林郭勒月考)作文
慧眼识“疫”
材料一:疫情下的中国速度
只用10天时间,7000余名建设者日夜鏖战,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容纳16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中国速度”,疫情之下再一次充分展现。
……
材料二:疫情中的人性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我们都希望生活是充满爱和善的。但似乎随便哪一天点开新闻,事实就会告诉我们绝非如此。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而最深的“人性之善恶”,往往存在于你平静的生活。
……
材料三:疫情中的你我
师生们都说,多少年后,再回望这个2020年初的寒假,一定会发现,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程。小小的肩膀,自此懂得了担当、收获了成长。
……
……
面对疫情,谁都不是旁观者。参考材料,现在请你把在这次疫情中“看”到的最深刻的东西写下来。
写作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②题目自拟。字数600左右。
③不能引用材料内容,卷面整洁,禁用涂改用品。
④写出自己的心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中词语拼音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
A fǒu —— bù
B zhǔ —— zhǔ
C nǚ —— rǔ
D guān—— guà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读音的识记和积累。考生要在平时注意对文言词语的正确读法,注意辨析异读字、通假字的读音,做好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2.【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曾通“增”
B“尔”通“而”
D“反”通“返”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平时对通假字的认识和积累。
3.【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B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C东西:名词活用为介词,向东,向西。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汉语词语活用情况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注意常见词语的意思及其在语句中的变化,结合语句进行辨析。
4.【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或:有时
B神态——志愿
C听说——听见
D老师——军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掌握常用词语的意思,要结合句子的含义进行理解。
5.【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BD都是属于代词用法;C之:到,动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掌握“之”的常用用法,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ABC都是倒装句。D被动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明确各种句式的特点,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
7.【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志”指的是记载、记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阅读辨析。
8.【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B中“舍生取义”出自于《孟子》,不是《论语》故选择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注意对所学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把握,对选项要逐项仔细审读,认真辨析。
9.【答案】B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辨析。B中老河兵并没有“目中无人”的表现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学习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描写和事例进行理解。
10.【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辨析。D中运用的是对比,通过文帝在霸上和棘门,与细柳营遇到的情景进行比较来塑造周亚夫的形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意,注意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11.【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
(2)自古逢秋悲寂寥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默写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 识记和积累,不写错别字,不漏字,不添字。注意易错字,如:殆、寂 ,园、朔、柝、绝等字
故答案为:⑴思而不学则殆⑵自古逢秋悲寂寥⑶何人不起故园情⑷自缘身在最高层⑸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题干的理解,结合题干的要求准确书写,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注意平时的积累。
12.【答案】(1)D
(2)C
(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②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4)湍急;纡回(深);侧面
(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吧他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和辨析。ABC都正确,犹:还。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理解和辨析。A在,介词——与“非”构成,表示假设,如果B极——没有C即使D所以——原来、当初。故选C
⑶本题考查读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句顺的调整。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②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句可以理解出1.侧重于对水流湍急的描写。2.侧重于对水的深几许描写,在写法上都是属于侧面描写。
⑸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读懂文章的内容,从抒情的语句中国网作者的思想情感。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⑴D⑵C
⑶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②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⑷ 1、湍急 2、纡回(深) 3、侧面
⑸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提示作答。
⑸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中抒情的语句,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13.【答案】(1)苦于;凭;通“慧”,聪明;终于
(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3)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4)B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句意进行分析。 ① 苦于山北叫他堵塞。惩:苦于。 ② 凭你残年的余力。以:凭借。 ③ 你太不聪明了。惠:聪明 ④ 老虎最终也离开了。卒:终于、最终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语句意思的理解。结合现代汉语的要求就是停顿。原句意思是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急忙在水下面躲避,但两个小孩像原来一样在沙上玩耍。据此断句为: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作答词语的理解和句子顺序的调整。“如......何”:把.....怎么样;熟:仔细;首:头。译文: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仔细阅读选项,逐项进行审读。ACD正确,B从文中“ 而儿痴,竟不知怪 ”可知,两小儿并不是胆大,而是无知,对老虎并不觉得奇怪。
故答案为:⑴ 1、苦于 2、凭 3、通“慧”,聪明 4、终于
⑵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⑶ 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⑷B
【点评】⑴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14.【答案】(1)nie(_四声);qiang(一声)
(2)停止。;只,仅仅。;伤口,创伤。
(3)C
(4)①在河底(原地)寻找石兽(它),不是更颠倒吗
②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5)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啮 : nie(_四声) ;戕: qiang(一声)
⑵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① :不停的翻转。已:停止; ② 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只; ③ 他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创:伤口,创伤。
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ABD的用法和意义都 一样。C:得到——知道。故选C
⑷本题考查读文言语句的发你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注意句顺的流畅。颠:颠倒;愿:希望;乞:乞求;勿:不要。 ①在河底(原地)寻找石兽(它),不是更颠倒吗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比较阅读能力。注意读懂文章,结合题干的意思,找准关键语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⑴ nie(_四声) 、qiang(一声)
⑵ 停止。 只,仅仅。 伤口,创伤。
⑶C
⑷ ①在河底(原地)寻找石兽(它),不是更颠倒吗 ②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⑸ 1、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语句,注意对文章概括性语句的把握和运用。
15.【答案】
【知识点】材料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考生都经历了2019年的新冠疫情,应该说感触很深,所以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的事情或者从不同的渠道了解的事情进行作文。在写作时体裁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或者散文,重点是要体现自己的心声,不能作无病呻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