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5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藏匿nì 贮蓄chǔ 莅临lì B.脑髓suí 锡箔pó 盔甲kuī
C.憔悴qiáo 豌豆wān 咄咄逼人duō D.粗犷kuàng 祷告dǎo 收敛liǎ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膝盖 淅沥 栖息 B.星宿 整宿 宿儒
C.分歧 菜畦 攲斜 D.着急 着火 着凉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小心冀冀 诀别 急燥 B.狭窄 人声鼎沸 吝啬
C.静谧 翻来复去 浆汁 D.不求胜解 鉴赏 荫蔽
4.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终不愿意。
②古筝课上,老师弹奏完《高山流水》后,给我们讲述了伯牙与子期的 的感人故事。
A.①各得其所 ②知音之交 B.①各行其是 ②刎颈之交
C.①各得其所 ②刎颈之交 D.①各行其是 ②知音之交
5.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如果你天亮就去上班,天黑了才回家,而且喜欢到户外过周末,那么你就不该养鸣禽,
你不会从鸣禽那里得到什么乐趣。
A.尽管 B.因为 C.所以 D.但是
6.下面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
②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
③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的。
④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⑤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
⑥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③①④⑥⑤ C.③⑤⑥④①② D.②③①⑤⑥④
7.《朝花夕拾》中,“我”得到了一位长辈赠送的《二十四孝图》,在这些关于孝道的故事里,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两件事是 ( ▲ )(2分) 
A.“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B.“郭巨埋儿”和“哭竹生笋”  
C.“卧冰求鲤”和“哭竹生笋”  D.“老莱娱亲”和“卧冰求鲤”
8.《朝花夕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我”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是在长妈妈给我买了《山海经》之后,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B.在日本留学时,鲁迅看到留学生在火车上揖让座位以致跌倒,不由得摇了摇头。范爱农就因为这件事而认为鲁迅看不起他们。
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父亲的病》一文中记述了“我”在父亲临终前被衍太太催促着呼唤父亲,扰了父亲临终前的安宁,“我”觉得这是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9.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他好像看见了他那临河的小村庄,和他那两间用土甓垒起的向阳的小屋,那里面居住着他的母亲。”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贵庚”是询问对方年龄的敬辞,“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C.“树叶鼓着浆汁”的“鼓”是动词,“旧鼓皮”的“鼓”是名词。
D.“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和“妈妈为我熬了粥”两句中的“熬”都表示煮很久的意思。
10.诗句默写。(6分)
(1)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 ,
▲ , ▲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 ▲ , ▲ ,六十而耳顺。(《<论语>十二章》)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共5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1.诗中“ ▲ ”三个字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 ▲ ”三个字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暗示了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2分)
12.“秋山又几重”中的“秋山”,可否改为“青山”?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共13分)
王子敬①自会稽②经吴,闻顾辟疆③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宴,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④,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⑤!”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⑥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诸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②会稽,地名。③顾辟疆:人名。④指麾好恶:指点评论。麾,通“挥”。⑤伧:粗野,鄙陋。⑥舆:轿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自会稽经吴( ▲ ) (2)值顾方集宾友酣宴( ▲ )
(3)顾勃然不堪( ▲ ) (4)移时不至( ▲ )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2分)

(2)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2分)

(3)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2分)

15.选文出自《世说新语·简傲》,“简傲”的意思是傲慢,请简要说说文中王子敬的简傲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3分)
曹雪芹玩转风筝
阿坤
①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制、放风筝的能手。曹雪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红楼梦》里,有不少章节写到风筝。在第七十回里,有一大段文字描写了宝玉、黛玉及一班丫鬟在大观园内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在这一回里,作者提到风筝品类有彩蝶、蝙蝠、凤凰、大鱼、螃蟹、美人儿、沙雁等不下十几种,还提到了“剪子股”等放风筝的工具。在第二十二回里,曹雪芹又通过探春这个人物制了一条风筝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②现实生活中的曹雪芹,是个玩转风筝的达人,有很高的造诣。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三年腊月廿十四,曹雪芹在北京宣武门里的冰湖上,曾兴致勃勃地为朋辈表演放风鸢,他那“心手相应,变化万千,风筝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的放飞技术,使在场的观赏者乍惊乍喜,赞叹不已。曹雪芹还能扎糊风筝。他的朋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说:“芹圃所扎风鸢,罗列一室,四隅皆满,致无隙地,五光十色,蔚为大观。”曹雪芹在一篇文章里曾记叙了这样一件趣事:一年年关,有个叫于景廉的朋友来访,说他家中儿女已经断炊三天,啼饥号寒。曹雪芹听闻之后,对友人的处境十分同情,可自己经济也很困难,无力接济。但听说某邸公子喜好风筝,曹雪芹就连夜动手赶制了五架“扎燕”风筝,连同身上所有的零碎银子,一并交给了友人。除夕那天,老友牵着驮满鸡鸭鲜蔬的毛驴冒雪来到曹家,一进门便兴奋地对曹雪芹说:“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特地来和你共享,完全可以过个肥年了!”
③更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还“旁搜远绍,以集前人之成”,写成了一部阐述风筝的著作《南鹞北鸢考工志》。此书详尽地记载了几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的技艺,每种风筝均绘有彩图,并配有两首歌诀,一首讲扎法,一首讲画法,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部有关风筝的专著。
④因此,在《红楼梦》里,凡写到放风筝的情节和场面,曹雪芹总是信手拈来、写得活灵活现。
(选自2018年5月15日《扬子晚报》)
16.文中写曹雪芹与风筝有关的事共有几件?请简要概括。(4分)

17.结合加点的文字,赏析下列句子。(3分)
曹雪芹就连夜动手赶制了五架“扎燕”风筝,连同身上所有的零碎银子,一并交给了友人。

18.第①段列举《红楼梦》中写风筝的内容,其作用是什么?(3分)

19.文章结尾说:“凡写到放风筝的情节和场面,曹雪芹总是信手拈来、写得活灵活现。”这句话对你写作有什么启发?(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共15分)
夏天
汪曾祺
⑴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⑵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⑶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⑷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⑸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⑹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⑺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⑻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⑼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⑽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⑾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⑿蝈蝈,我的家乡叫作“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⒀乘凉。
⒁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⒂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⒃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汪曾祺散文·难得最是得从容》,有删改)
20.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
文章依次写到了夏天的早晨、 ▲ 、野草、 ▲ 、 ▲ 和晚上(乘凉)。
2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汪曾祺笔下的夏天的特点。(2分)

22.“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着重号标出了应该读重音的词语,请简述这样读的理由。(4分)
第一次: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理由: ▲
第二次: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理由: ▲
2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4分)
①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②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24.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三个“了”字收尾,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三、写作(共5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捕捉生活细节,抒发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24分)
1.C 2.D 3.B 4.A 5.B 6.D 7.A 8.B 9.C
10.(6分)(1)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顺序颠倒算错,一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阅读理解(46分)
11.“沧海事” “暮天钟”(2分,每空1分)
12. “秋”字既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离的时令(1分),又烘托悲凉的气氛,表现作者伤别的情怀(1分)。而“青山”生机勃勃,与诗人抒发的情感背离。(1分)。
13.(1)自:从 (2)集:聚集 (3)堪:能忍受 (4)至:到 (4分,每空1分)
14.(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 译错“惭”和“引”,各扣1分)(2分)
(2)王子敬先前并不认识主人,就直接去到他家。(意对即可)(2分)
(3)对主人傲慢,是不礼貌的;因为地位高贵而盛气凌人,是不道义的。(意对即可)(2分)
15.①与主人不相识,却不打招呼就直接登门。②主人宴请宾客,王子敬却毫不避忌。③当着主人的面,旁若无人地评论主人家的园子。④被主人驱赶,仍然悠然自得,毫不在乎。(共3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3分)
【译文】
王子敬(王献之)从会稽出来,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家有很好的园林。王子敬先前并不认识主人,也没打招呼,就直接来到他家。正赶上顾家在大会宾客,王子敬游览完毕,对园林指指点点地加以评价,旁若无人。顾辟疆受不了他的指手画脚,勃然大怒说:“对主人傲慢,是不礼貌的;因为地位高贵而盛气凌人,是不道义的。失去这两点,就是不足挂齿的粗人!”于是就把他的随从赶出大门。王子敬独自坐在轿上,左顾右盼,顾辟疆见他的随从很久也不来,就让人把他送到门外,王子敬依旧悠然自得,毫不在乎。
16.(4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多次写风筝,曹雪芹为朋辈表演放风筝,曹雪芹制作风筝赠给贫困的友人帮他渡过年关,曹雪芹写成关于风筝的专著。(答出一点得1分)
17.(3分)本句表现了曹雪芹能急人之困、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对待朋友真诚无私,同时刻画了曹雪芹风筝制作技艺的精湛。(意思对即可)
18.(3分)紧扣题目,开门见山;表明曹雪芹精通风筝技艺;引出现实中曹雪芹玩转风筝的造诣,交代曹雪芹文学水平之高的原因;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3分)
19.(3分)示例: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有熟悉生活,有切身的感受,才能丰富写作的积累。(言之有理即可)
20.(3分)花朵、瓜果、昆虫
21.示例:从己所好自在舒适;万物丰茂赏心悦目;纳凉望月心旷神怡。(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如果具体列举,如“花朵繁多、瓜香甜美、草木旺盛、虫鸣声悠、纳凉赏月”,答出任意两点得1分,任意三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2.第一次:因为下文紧接着具体展现了夏天令人舒服的原因;第二次:对前文所述的夏天令人舒服的感觉加以强调。
23.①拟人,突出栀子花香气浓郁的特点,使栀子花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②引用童谣,写出“巴根草”的生命力顽强,写出儿童在草地上天真烂漫的生活,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24.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对家乡的迷恋、对时光易逝的怅然。(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三、作文(50分)
25.建议切入分为3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