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半期升学模拟联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7·重庆模拟)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门框(kuāng) 嫉妒(jì) 引吭高歌(káng)B.教诲(huì) 俘虏(fǔ) 气氛严肃(fēn)C.青睐(lài) 关隘(ài) 濒临灭绝(bīn)D.霹雳(pì) 倔强(juè) 惟吾德馨(xīn)2.(2017·重庆模拟)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头颅 擦拭 毫不懈殆B.殉难 赎罪 贪赃枉法C.震憾 天崖 勤能补茁D.针灸 帐蓬 一拍既合3.(2017·重庆模拟)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忍俊不禁。B.对于他的观点,我不以为然。C.杨老师妙手回春,使他改邪归正了。D.他总是吹毛求疵,我不是很喜欢他。4.(2017·重庆模拟)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将芬芳献给世间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用宽大承载生活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5.(2017·重庆模拟)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香菱学诗》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B.契诃夫的《变色龙》反映了沙俄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C.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二、语言表达6.(2017九下·重庆期中)请仿照例句,从“平凡”“挫折”“苦难”“伤害”“困难”这5个词语中任选两个各写一句话,使它们与例句构成排比句。例句:失败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7.(2017·重庆模拟)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江津网3月30日讯(记者 曹琴)今日上午,江津区委“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转型”专题报告会在区行政中心102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朱岩应邀就“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转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全区各镇街、区级各部门、在津上级管理单位、金融单位、区直属学校、在津高校及有关工业企业等近500人到场聆听。三、综合性学习8.(2017九下·重庆期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无论是充满辛酸与坎坷的过去,还是繁荣富强的今天,爱国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某班计划举行“永恒的爱国情”主题班会。(1)为了营造氛围,请你拟写一条爱国标语。(也可借用名人爱国名言)(2)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时代,无须用牺牲生命的方式来爱国。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表达爱国之情呢?(至少写3点)(3)韩国乐天集团将一个高尔夫球场提供给美国,用于部署针对中国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因此,中国民众齐心抵制“乐天”。近日,一女子疑似在乐天玛特超市直播毁坏商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该女子“捏碎方便面”、“拆开零食”、“打开饮料瓶喝完放回”,并洋洋得意。视频全程播放《中国人》的背景音乐。据称是为了表示对乐天集团支持“萨德”的强烈抗议。你对这名女子的做法有何看法?四、默写9.(2017九下·重庆期中)古诗文默写 诗词默写填空。(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表达了“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2)我们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语句来表达这层意思: , 。(3)客路青山外, 。(王湾《次北固山下》)(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5)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7)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8)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五、文言文阅读10.(2017九下·重庆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朝服衣冠 ②明日,徐公来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④时时而间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多用排比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战国策》整本书的语言特色。仔细体会第②段邹忌对齐威王说的话,从排比的角度谈谈表达效果。(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也爽快地接受了。那么,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六、现代文阅读11.(2017九下·重庆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写给母亲贾平凹①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④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⑤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⑥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丢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21期,略有改动)(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仿照示例,再举一例。前文: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后文: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前文: 后文: (3)母亲去世已经三年,可“我”“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4)文末作者“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他的泪水里包含了哪些情感呢?(5)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都能打动人心,请任选一个能感动你的细节,作简要赏析。12.(2017九下·重庆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谨防数字化痴呆症刘戟锋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选自《人民日报》)(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4)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5)针对“谨防数字化痴呆症”,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联系实际生活,具体谈谈你打算如何避免“数字化痴呆症”(至少谈3点具体做法)。七、材料作文13.(2017九下·重庆期中)以下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一)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了,春天的景,春天的情,春天里的那些事或那个人,是不是又在拨动你的心弦?请以“又是一年春来到”为题,写一篇作文。(二)星星羡慕太阳的耀眼,太阳欣赏星星的柔和。是的,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分析】A.门框(kuàng) 嫉妒(jí) 引吭高歌(háng);B.俘虏(fú);D.霹雳(pī)倔强(jué)。故选C。2.【答案】B【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B (A毫不懈怠;C震撼,天涯,勤能补拙;D帐篷 ,一拍即合)3.【答案】C【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解析】【分析】妙手回春:形容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适用对象错误。4.【答案】A【知识点】句子排序;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找到题干与要排序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轻松地正确排序。我们可以采用对应法解答此题。对应法:“②将芬芳献给世间”与“莲花”对应;“④用宽大承载生活”与“莲叶”对应;“③以苦心孕育未来”与“莲子”对应;“①把寂寞留给自己”与“莲藕”对应。故选:A。5.【答案】D【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解析】【分析】《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非孔子所写。6.【答案】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挫折是细石,孕育着巍峨,只要你肯积累;苦难是阶梯,孕育着成功,只要你肯攀登;伤害是浓雾,孕育着晴朗,只要你肯等待;困难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汇聚。【知识点】续写式仿写【解析】【分析】首先确定被仿写句的结构及修辞,确定仿写点;然后从题目中选取两个来仿写即可,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挫折是细石,孕育着巍峨,只要你肯积累;苦难是阶梯,孕育着成功,只要你肯攀登;伤害是浓雾,孕育着晴朗,只要你肯等待;困难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汇聚。【点评】仿写要做到:①分析结构找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仿点。 ②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紧扣观点,事例典型合理。③研究例句仿修辞。④确定句式仿格调。7.【答案】示例1:清华大学教授来江津作“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转型”报告,近500人聆听。示例2:区委“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转型”专题报告会邀清华大学教授主讲。【知识点】新闻概括【解析】【分析】概括新闻内容,可采用这样的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 + 做了什么 + 结果怎样”或者是“什么(事物) + 怎么样”,对其内容进行概括即可。8.【答案】(1)标语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繁荣富强,小家幸福安康(2)①在升旗仪式上庄重严肃;②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③支持民族品牌;④学好祖国的传统文化;⑤学好甚至精通汉语汉字;⑥出国旅游要文明,自觉维护国家形象;⑦见到外国人要有礼貌;⑧传播正能量,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3)可从两方面解答。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大即可。【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简明【解析】【分析】(1)题解答要注意围绕主题来写。一般采用对偶的修辞,语言要通俗易懂。标语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繁荣富强,小家幸福安康。(2)爱国的方式多种多样,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作为平常人,要心存国家,要在具体的生活中表现。如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缅怀苦命先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抵制歪风邪气等等。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思想内容积极向上。(3)围绕怎样去做才是“真正爱国、理性爱国”来谈,语言通顺,条理清晰,采用“1+2或1+3”的为表述,即一个观点,二三个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标语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繁荣富强,小家幸福安康。(2)①在升旗仪式上庄重严肃;②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③支持民族品牌;④学好祖国的传统文化;⑤学好甚至精通汉语汉字;⑥出国旅游要文明,自觉维护国家形象;⑦见到外国人要有礼貌;⑧传播正能量,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3)可从两方面解答。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大即可。【点评】宣传标语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语言简洁要做到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9.【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行舟绿水前(4)无可奈何花落去(5)病树前头万木春(6)芳草萋萋鹦鹉洲(7)折戟沉沙铁未销(8)不舍昼夜【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现代诗文和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试题(1)——(2)题为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3)——(8)题直接默写,难度不大;注意背记准确,理解到位,书写正确。“汗青、自缘、洲、戟、销”等为易错字。故答案为:(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行舟绿水前(4)无可奈何花落去(5)病树前头万木春(6)芳草萋萋鹦鹉洲(7)折戟沉沙铁未销(8)不舍昼夜【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背诵、理解及书写能力。10.【答案】(1)穿戴;第二天;确实;偶然(2)①从这一点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啊。②(邹忌)照着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城北徐公美。(3)邹忌运用两组排比句劝谏齐威王,增强了语势,从各个方面讲明道理,增强了说服力,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4)那句俗语没有错。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必须逆耳之言才起作用。我们要讲究劝诫的方式,既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又要被人接受,能让人愉快当然更好,忠言未必逆耳。【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解析】【分析】选自《战国策》。作者:刘向。年代:西汉。(1)此题考查了重点实词的理解。学习时要注意:1古今差异词,如诚:确实,实在;间:偶然。2词类的活用 如服:穿戴;平时还要注意通假字、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词汇的掌握。(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本题中重点词语有:“蔽”:受蒙蔽;“窥”:偷看;(3)排比的作用一般来说有增强文章气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使说明的内容更全面,更有气魄。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4)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文章中的人物在处理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来分析。之所以邹忌劝谏成功,主要是邹忌善于用委婉的方法来劝谏,由此展开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穿戴;第二天;确实;偶然(2)①从这一点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啊。②(邹忌)照着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城北徐公美。(3)邹忌运用两组排比句劝谏齐威王,增强了语势,从各个方面讲明道理,增强了说服力,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4)那句俗语没有错。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必须逆耳之言才起作用。我们要讲究劝诫的方式,既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又要被人接受,能让人愉快当然更好,忠言未必逆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修辞手法的理解、开放性试题的解答等能力。11.【答案】(1)插叙,回忆了母亲在时的生活点滴和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纪念,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我对母亲的爱与怀念。(2)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或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3)“我”与母亲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母子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我”与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她,她一直活在“我”的心里。(4)①想起母亲对自己关心的点点滴滴,心中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或感激之情);②再也无法给母亲送好吃的好喝的,心中怀有不能尽孝的愧疚之情;③母亲已逝,阴阳相隔,永不能相见的悲痛之情。(5)“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借“打喷嚏”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我”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母亲 ,表达出了母子之间相互牵挂的真挚情感。【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记叙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态度【解析】【分析】(1)首先,要判断文章所用的记叙的顺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其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解答。(2)从文章中筛选相关内容,也就是在文章中找上文与下文有相似之处或上文设的悬念在下文中进行了解答的句子,抄写在答题位置即可。(3)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此题的解答要紧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回答。并要结合文章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4)文末作者写到“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作者的哭泣的原因,要结合全文来分析。这正是作者在加快母亲后内心真实感受的外在表现,所以去揣摩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便可找到哭泣的原因。从全文看,因回忆母亲,想起过去朝夕相处,想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自然产生思念之情;不能不能尽孝的愧疚的心情;与母亲再不能相见的悲痛之情。概括文章内容分析可得答案。(5)所选细节感人且紧贴文本赏析准确即可。注意题目的要求,是要找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故答案为:(1)插叙,回忆了母亲在时的生活点滴和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纪念,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我对母亲的爱与怀念。(2)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或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3)“我”与母亲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母子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我”与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她,她一直活在“我”的心里。(4)①想起母亲对自己关心的点点滴滴,心中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或感激之情);②再也无法给母亲送好吃的好喝的,心中怀有不能尽孝的愧疚之情;③母亲已逝,阴阳相隔,永不能相见的悲痛之情。(5)“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借“打喷嚏”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我”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母亲 ,表达出了母子之间相互牵挂的真挚情感。【点评】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作用: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2.【答案】(1)中心论点:(我们要)谨防数字化痴呆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2)举例论证。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种种具体表现来论证“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这一论点,这些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有说服力。(3)①“创造力下降”;②“注意力分散”;③“亲情淡薄”。(4)①想戒掉“电子瘾”;②可遇不可求;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5)本文作者建议“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防止“数字化痴呆症”避免“数字化痴呆症”的打算示例:①合理安排好上网、看电视的时间,不沉迷;②要读纸质书,读经典名著,不读或少读电子书;③少上网聊天,多和家人交流,感受亲情的温暖;④多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⑤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而不是上网搜索;⑥学习上遇到难题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不上网查答案;⑦不关注或少关注网络八卦消息……【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论证过程;中心论点;举例论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中心论点和理解论证思路.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者文首或者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仔细分析本文的内容,结合题目,论点应该是题目“谨防数字化痴呆症”.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阅读全文,了解内容,论证思路为: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即可.结合这句话的意思,从中可知,这句话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表现来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确定是否正确.结合上文的内容,要紧扣“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三个要点作答。(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主要意思,边读边思考.第一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来了解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的原因是:想戒掉“电子瘾”;可遇不可求.第二问: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5)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用第一人称来写,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故答案为:(1)中心论点:(我们要)谨防数字化痴呆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2)举例论证。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种种具体表现来论证“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这一论点,这些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有说服力。(3)①“创造力下降”;②“注意力分散”;③“亲情淡薄”。(4)①想戒掉“电子瘾”;②可遇不可求;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5)本文作者建议“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防止“数字化痴呆症”避免“数字化痴呆症”的打算示例:①合理安排好上网、看电视的时间,不沉迷;②要读纸质书,读经典名著,不读或少读电子书;③少上网聊天,多和家人交流,感受亲情的温暖;④多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⑤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而不是上网搜索;⑥学习上遇到难题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不上网查答案;⑦不关注或少关注网络八卦消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论点的归纳、论证方法的辨析、论证过程及开放性实体的解答等。13.【答案】【参考例文】又是一年春来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啊,转眼之间。新一年的春天来到了,这美丽的春天也不禁使我回忆起曾经的一段美好的回忆。那也是一风和日丽的春日,我与家人商量了一番,便“翻箱倒柜”地找到了爸爸买的风筝。不错的,春天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迎面吹来的春风抚摸着你的脸,嫩暖的阳光照耀在身上,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再配上天空中五彩斑斓的风筝,怎能不勾起你美好的回忆而使你蠢蠢欲动呢?父母和我也是如此,拿出风筝,来到空地上,准备好好享受一番春天带给他们的欢乐的时光。到了空地,爸爸二话没说,直接拿起线拐对我说:“来,拿好,爸爸去举风筝,你在这里等我,听到我喊‘1,2,3’你就开始拿着线拐跑。”他的这一番嘱咐也着实让我见识到了爸爸对放风筝有着多么多的经验。只见爸爸拾起风筝,用两只手托住风筝底部轻放在胸前,又慢慢地举过头顶,生怕出了什么闪失。我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只听爸爸“1,2,3”,“唰”的一声,风筝从他的手中“挣脱束缚”终于“展翅高飞”,我也开始动起来。我按照爸爸的指示一个劲儿地向前跑,生怕这“小东西”栽倒地上。少顷,这风筝许是倦了,怎么也不听使唤,任凭我拉拽着风筝线,也还是一个劲儿地要跟我对着干,硬是要栽倒地上。妈妈一见情况不妙,便从我手中夺来线拐,一只手拿线拐,一只手不停地收线,这风筝像是认人似的,到了妈妈手里便开始一点点地向上盘旋,在一点点地上升……终于,在妈妈的一番“整顿”之后,这风筝“重整旗鼓”,再次起飞。再一次回到了天空中,回到天空中去自由地飞翔。也再一次把新一年的快乐与希望带到天空,又再一次洒向了大地,传给其他人,让人们共同分享着一份喜悦,这份新一年的希望!回首过去,展望为了,新的一年又已经到来,我们又多了些新的希望,所以,请你让风筝替你传达,让风筝替你实现,让风筝为你祝福,让风筝给你动力!又是一年春来到,新的一年你又有什么愿望呢?新的一年,你的愿望实现了吗?【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解析】【分析】(一)本篇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关键在于审题。“又是一年春来到”这里的春,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春”,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春天”,因而这篇文章的写作范围是宽泛的,我们可以把这篇作文转化为以“春”为话题的作文的方式进行构思。在构思文章时一定要做到正确地审题,确定题目中的“春”的意义,在选材上要突出其独特的视角,这样才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的、有自己特色的文章。1、构思示例:历史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贤才终遇明君,大展宏图——可以写历史人物;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怀的动作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写曾经给自己帮助的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要学会克服生活的重重困难,迎接生命里的春天,满怀希望迎接挑战——可以写自己的心路历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不知不觉地来到人间,滋润万物,默默无言,无私奉献,让我想到了伟大而平凡的母亲——母亲的赞歌;冬去春来这是自然轮回,给人感悟——可以写感慨时光的流逝;春天里的生机生机勃勃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赞美春天等等。运用这种方法确定文章的立意。2、立意构思立意要高远,构思要巧妙,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作文新形式,比如:小标题构建全文、题记、小说、寓言、书信、剧本、调查报告、故事新编等。本文写记叙类文章相对容易。(二)本题是材料作文,首先理解材料,明确材料的启示,然后围绕材料,布局谋篇”.材料中,“星星”、“太阳”等既可以是实指,又可以是虚指,可以有多种寓意的理解,可以思考对应生活实际中的人、事、物,包括一切的真善美、自然的风光、淳朴的民风等等,写作范围是很广的.材料中明确了不管是“星星”“太阳”都是值得“羡慕”、“欣赏”的,写作的人、事、物应该是“能引动诗情”的,是美好的,传递正能量的,也就是要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欣赏、接受、追求这种美好.这种美好可以是太阳般高大,让人仰慕,也可以如一点星光一般,如此柔和,透着一丝的温馨.因此立意当在这个主旨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文章立意的重点是关注美好人性,追求本真,颂扬真善美、成长、青春、奋斗、心灵、诚信、公德等。【点评】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2、立意求准,力求新颖。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3、使用材料,恰当巧妙。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1 / 1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半期升学模拟联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7·重庆模拟)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门框(kuāng) 嫉妒(jì) 引吭高歌(káng)B.教诲(huì) 俘虏(fǔ) 气氛严肃(fēn)C.青睐(lài) 关隘(ài) 濒临灭绝(bīn)D.霹雳(pì) 倔强(juè) 惟吾德馨(xīn)【答案】C【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分析】A.门框(kuàng) 嫉妒(jí) 引吭高歌(háng);B.俘虏(fú);D.霹雳(pī)倔强(jué)。故选C。2.(2017·重庆模拟)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头颅 擦拭 毫不懈殆B.殉难 赎罪 贪赃枉法C.震憾 天崖 勤能补茁D.针灸 帐蓬 一拍既合【答案】B【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B (A毫不懈怠;C震撼,天涯,勤能补拙;D帐篷 ,一拍即合)3.(2017·重庆模拟)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忍俊不禁。B.对于他的观点,我不以为然。C.杨老师妙手回春,使他改邪归正了。D.他总是吹毛求疵,我不是很喜欢他。【答案】C【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解析】【分析】妙手回春:形容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适用对象错误。4.(2017·重庆模拟)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将芬芳献给世间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用宽大承载生活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答案】A【知识点】句子排序;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找到题干与要排序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轻松地正确排序。我们可以采用对应法解答此题。对应法:“②将芬芳献给世间”与“莲花”对应;“④用宽大承载生活”与“莲叶”对应;“③以苦心孕育未来”与“莲子”对应;“①把寂寞留给自己”与“莲藕”对应。故选:A。5.(2017·重庆模拟)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香菱学诗》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B.契诃夫的《变色龙》反映了沙俄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C.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他最重要的著作。【答案】D【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解析】【分析】《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非孔子所写。二、语言表达6.(2017九下·重庆期中)请仿照例句,从“平凡”“挫折”“苦难”“伤害”“困难”这5个词语中任选两个各写一句话,使它们与例句构成排比句。例句:失败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答案】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挫折是细石,孕育着巍峨,只要你肯积累;苦难是阶梯,孕育着成功,只要你肯攀登;伤害是浓雾,孕育着晴朗,只要你肯等待;困难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汇聚。【知识点】续写式仿写【解析】【分析】首先确定被仿写句的结构及修辞,确定仿写点;然后从题目中选取两个来仿写即可,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挫折是细石,孕育着巍峨,只要你肯积累;苦难是阶梯,孕育着成功,只要你肯攀登;伤害是浓雾,孕育着晴朗,只要你肯等待;困难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汇聚。【点评】仿写要做到:①分析结构找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仿点。 ②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紧扣观点,事例典型合理。③研究例句仿修辞。④确定句式仿格调。7.(2017·重庆模拟)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江津网3月30日讯(记者 曹琴)今日上午,江津区委“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转型”专题报告会在区行政中心102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朱岩应邀就“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转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全区各镇街、区级各部门、在津上级管理单位、金融单位、区直属学校、在津高校及有关工业企业等近500人到场聆听。【答案】示例1:清华大学教授来江津作“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转型”报告,近500人聆听。示例2:区委“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转型”专题报告会邀清华大学教授主讲。【知识点】新闻概括【解析】【分析】概括新闻内容,可采用这样的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 + 做了什么 + 结果怎样”或者是“什么(事物) + 怎么样”,对其内容进行概括即可。三、综合性学习8.(2017九下·重庆期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无论是充满辛酸与坎坷的过去,还是繁荣富强的今天,爱国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某班计划举行“永恒的爱国情”主题班会。(1)为了营造氛围,请你拟写一条爱国标语。(也可借用名人爱国名言)(2)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时代,无须用牺牲生命的方式来爱国。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表达爱国之情呢?(至少写3点)(3)韩国乐天集团将一个高尔夫球场提供给美国,用于部署针对中国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因此,中国民众齐心抵制“乐天”。近日,一女子疑似在乐天玛特超市直播毁坏商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该女子“捏碎方便面”、“拆开零食”、“打开饮料瓶喝完放回”,并洋洋得意。视频全程播放《中国人》的背景音乐。据称是为了表示对乐天集团支持“萨德”的强烈抗议。你对这名女子的做法有何看法?【答案】(1)标语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繁荣富强,小家幸福安康(2)①在升旗仪式上庄重严肃;②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③支持民族品牌;④学好祖国的传统文化;⑤学好甚至精通汉语汉字;⑥出国旅游要文明,自觉维护国家形象;⑦见到外国人要有礼貌;⑧传播正能量,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3)可从两方面解答。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大即可。【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简明【解析】【分析】(1)题解答要注意围绕主题来写。一般采用对偶的修辞,语言要通俗易懂。标语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繁荣富强,小家幸福安康。(2)爱国的方式多种多样,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作为平常人,要心存国家,要在具体的生活中表现。如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缅怀苦命先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抵制歪风邪气等等。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思想内容积极向上。(3)围绕怎样去做才是“真正爱国、理性爱国”来谈,语言通顺,条理清晰,采用“1+2或1+3”的为表述,即一个观点,二三个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标语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繁荣富强,小家幸福安康。(2)①在升旗仪式上庄重严肃;②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③支持民族品牌;④学好祖国的传统文化;⑤学好甚至精通汉语汉字;⑥出国旅游要文明,自觉维护国家形象;⑦见到外国人要有礼貌;⑧传播正能量,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3)可从两方面解答。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大即可。【点评】宣传标语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语言简洁要做到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四、默写9.(2017九下·重庆期中)古诗文默写 诗词默写填空。(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表达了“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2)我们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语句来表达这层意思: , 。(3)客路青山外, 。(王湾《次北固山下》)(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5)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7)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8)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行舟绿水前(4)无可奈何花落去(5)病树前头万木春(6)芳草萋萋鹦鹉洲(7)折戟沉沙铁未销(8)不舍昼夜【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现代诗文和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试题(1)——(2)题为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3)——(8)题直接默写,难度不大;注意背记准确,理解到位,书写正确。“汗青、自缘、洲、戟、销”等为易错字。故答案为:(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行舟绿水前(4)无可奈何花落去(5)病树前头万木春(6)芳草萋萋鹦鹉洲(7)折戟沉沙铁未销(8)不舍昼夜【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背诵、理解及书写能力。五、文言文阅读10.(2017九下·重庆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朝服衣冠 ②明日,徐公来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④时时而间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多用排比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战国策》整本书的语言特色。仔细体会第②段邹忌对齐威王说的话,从排比的角度谈谈表达效果。(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也爽快地接受了。那么,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答案】(1)穿戴;第二天;确实;偶然(2)①从这一点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啊。②(邹忌)照着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城北徐公美。(3)邹忌运用两组排比句劝谏齐威王,增强了语势,从各个方面讲明道理,增强了说服力,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4)那句俗语没有错。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必须逆耳之言才起作用。我们要讲究劝诫的方式,既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又要被人接受,能让人愉快当然更好,忠言未必逆耳。【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解析】【分析】选自《战国策》。作者:刘向。年代:西汉。(1)此题考查了重点实词的理解。学习时要注意:1古今差异词,如诚:确实,实在;间:偶然。2词类的活用 如服:穿戴;平时还要注意通假字、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词汇的掌握。(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本题中重点词语有:“蔽”:受蒙蔽;“窥”:偷看;(3)排比的作用一般来说有增强文章气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使说明的内容更全面,更有气魄。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4)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文章中的人物在处理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来分析。之所以邹忌劝谏成功,主要是邹忌善于用委婉的方法来劝谏,由此展开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穿戴;第二天;确实;偶然(2)①从这一点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啊。②(邹忌)照着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城北徐公美。(3)邹忌运用两组排比句劝谏齐威王,增强了语势,从各个方面讲明道理,增强了说服力,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4)那句俗语没有错。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必须逆耳之言才起作用。我们要讲究劝诫的方式,既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又要被人接受,能让人愉快当然更好,忠言未必逆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修辞手法的理解、开放性试题的解答等能力。六、现代文阅读11.(2017九下·重庆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写给母亲贾平凹①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④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⑤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⑥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丢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21期,略有改动)(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仿照示例,再举一例。前文: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后文: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前文: 后文: (3)母亲去世已经三年,可“我”“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4)文末作者“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他的泪水里包含了哪些情感呢?(5)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都能打动人心,请任选一个能感动你的细节,作简要赏析。【答案】(1)插叙,回忆了母亲在时的生活点滴和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纪念,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我对母亲的爱与怀念。(2)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或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3)“我”与母亲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母子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我”与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她,她一直活在“我”的心里。(4)①想起母亲对自己关心的点点滴滴,心中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或感激之情);②再也无法给母亲送好吃的好喝的,心中怀有不能尽孝的愧疚之情;③母亲已逝,阴阳相隔,永不能相见的悲痛之情。(5)“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借“打喷嚏”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我”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母亲 ,表达出了母子之间相互牵挂的真挚情感。【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记叙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态度【解析】【分析】(1)首先,要判断文章所用的记叙的顺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其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解答。(2)从文章中筛选相关内容,也就是在文章中找上文与下文有相似之处或上文设的悬念在下文中进行了解答的句子,抄写在答题位置即可。(3)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此题的解答要紧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回答。并要结合文章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4)文末作者写到“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作者的哭泣的原因,要结合全文来分析。这正是作者在加快母亲后内心真实感受的外在表现,所以去揣摩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便可找到哭泣的原因。从全文看,因回忆母亲,想起过去朝夕相处,想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自然产生思念之情;不能不能尽孝的愧疚的心情;与母亲再不能相见的悲痛之情。概括文章内容分析可得答案。(5)所选细节感人且紧贴文本赏析准确即可。注意题目的要求,是要找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故答案为:(1)插叙,回忆了母亲在时的生活点滴和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纪念,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我对母亲的爱与怀念。(2)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或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3)“我”与母亲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母子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我”与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她,她一直活在“我”的心里。(4)①想起母亲对自己关心的点点滴滴,心中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或感激之情);②再也无法给母亲送好吃的好喝的,心中怀有不能尽孝的愧疚之情;③母亲已逝,阴阳相隔,永不能相见的悲痛之情。(5)“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借“打喷嚏”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我”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母亲 ,表达出了母子之间相互牵挂的真挚情感。【点评】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作用: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2.(2017九下·重庆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谨防数字化痴呆症刘戟锋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选自《人民日报》)(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4)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5)针对“谨防数字化痴呆症”,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联系实际生活,具体谈谈你打算如何避免“数字化痴呆症”(至少谈3点具体做法)。【答案】(1)中心论点:(我们要)谨防数字化痴呆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2)举例论证。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种种具体表现来论证“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这一论点,这些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有说服力。(3)①“创造力下降”;②“注意力分散”;③“亲情淡薄”。(4)①想戒掉“电子瘾”;②可遇不可求;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5)本文作者建议“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防止“数字化痴呆症”避免“数字化痴呆症”的打算示例:①合理安排好上网、看电视的时间,不沉迷;②要读纸质书,读经典名著,不读或少读电子书;③少上网聊天,多和家人交流,感受亲情的温暖;④多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⑤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而不是上网搜索;⑥学习上遇到难题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不上网查答案;⑦不关注或少关注网络八卦消息……【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论证过程;中心论点;举例论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中心论点和理解论证思路.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者文首或者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仔细分析本文的内容,结合题目,论点应该是题目“谨防数字化痴呆症”.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阅读全文,了解内容,论证思路为: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即可.结合这句话的意思,从中可知,这句话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表现来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确定是否正确.结合上文的内容,要紧扣“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三个要点作答。(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主要意思,边读边思考.第一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来了解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的原因是:想戒掉“电子瘾”;可遇不可求.第二问: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5)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用第一人称来写,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故答案为:(1)中心论点:(我们要)谨防数字化痴呆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2)举例论证。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种种具体表现来论证“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这一论点,这些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有说服力。(3)①“创造力下降”;②“注意力分散”;③“亲情淡薄”。(4)①想戒掉“电子瘾”;②可遇不可求;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5)本文作者建议“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防止“数字化痴呆症”避免“数字化痴呆症”的打算示例:①合理安排好上网、看电视的时间,不沉迷;②要读纸质书,读经典名著,不读或少读电子书;③少上网聊天,多和家人交流,感受亲情的温暖;④多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⑤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而不是上网搜索;⑥学习上遇到难题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不上网查答案;⑦不关注或少关注网络八卦消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论点的归纳、论证方法的辨析、论证过程及开放性实体的解答等。七、材料作文13.(2017九下·重庆期中)以下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一)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了,春天的景,春天的情,春天里的那些事或那个人,是不是又在拨动你的心弦?请以“又是一年春来到”为题,写一篇作文。(二)星星羡慕太阳的耀眼,太阳欣赏星星的柔和。是的,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答案】【参考例文】又是一年春来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啊,转眼之间。新一年的春天来到了,这美丽的春天也不禁使我回忆起曾经的一段美好的回忆。那也是一风和日丽的春日,我与家人商量了一番,便“翻箱倒柜”地找到了爸爸买的风筝。不错的,春天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迎面吹来的春风抚摸着你的脸,嫩暖的阳光照耀在身上,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再配上天空中五彩斑斓的风筝,怎能不勾起你美好的回忆而使你蠢蠢欲动呢?父母和我也是如此,拿出风筝,来到空地上,准备好好享受一番春天带给他们的欢乐的时光。到了空地,爸爸二话没说,直接拿起线拐对我说:“来,拿好,爸爸去举风筝,你在这里等我,听到我喊‘1,2,3’你就开始拿着线拐跑。”他的这一番嘱咐也着实让我见识到了爸爸对放风筝有着多么多的经验。只见爸爸拾起风筝,用两只手托住风筝底部轻放在胸前,又慢慢地举过头顶,生怕出了什么闪失。我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只听爸爸“1,2,3”,“唰”的一声,风筝从他的手中“挣脱束缚”终于“展翅高飞”,我也开始动起来。我按照爸爸的指示一个劲儿地向前跑,生怕这“小东西”栽倒地上。少顷,这风筝许是倦了,怎么也不听使唤,任凭我拉拽着风筝线,也还是一个劲儿地要跟我对着干,硬是要栽倒地上。妈妈一见情况不妙,便从我手中夺来线拐,一只手拿线拐,一只手不停地收线,这风筝像是认人似的,到了妈妈手里便开始一点点地向上盘旋,在一点点地上升……终于,在妈妈的一番“整顿”之后,这风筝“重整旗鼓”,再次起飞。再一次回到了天空中,回到天空中去自由地飞翔。也再一次把新一年的快乐与希望带到天空,又再一次洒向了大地,传给其他人,让人们共同分享着一份喜悦,这份新一年的希望!回首过去,展望为了,新的一年又已经到来,我们又多了些新的希望,所以,请你让风筝替你传达,让风筝替你实现,让风筝为你祝福,让风筝给你动力!又是一年春来到,新的一年你又有什么愿望呢?新的一年,你的愿望实现了吗?【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解析】【分析】(一)本篇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关键在于审题。“又是一年春来到”这里的春,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春”,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春天”,因而这篇文章的写作范围是宽泛的,我们可以把这篇作文转化为以“春”为话题的作文的方式进行构思。在构思文章时一定要做到正确地审题,确定题目中的“春”的意义,在选材上要突出其独特的视角,这样才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的、有自己特色的文章。1、构思示例:历史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贤才终遇明君,大展宏图——可以写历史人物;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怀的动作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写曾经给自己帮助的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要学会克服生活的重重困难,迎接生命里的春天,满怀希望迎接挑战——可以写自己的心路历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不知不觉地来到人间,滋润万物,默默无言,无私奉献,让我想到了伟大而平凡的母亲——母亲的赞歌;冬去春来这是自然轮回,给人感悟——可以写感慨时光的流逝;春天里的生机生机勃勃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赞美春天等等。运用这种方法确定文章的立意。2、立意构思立意要高远,构思要巧妙,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作文新形式,比如:小标题构建全文、题记、小说、寓言、书信、剧本、调查报告、故事新编等。本文写记叙类文章相对容易。(二)本题是材料作文,首先理解材料,明确材料的启示,然后围绕材料,布局谋篇”.材料中,“星星”、“太阳”等既可以是实指,又可以是虚指,可以有多种寓意的理解,可以思考对应生活实际中的人、事、物,包括一切的真善美、自然的风光、淳朴的民风等等,写作范围是很广的.材料中明确了不管是“星星”“太阳”都是值得“羡慕”、“欣赏”的,写作的人、事、物应该是“能引动诗情”的,是美好的,传递正能量的,也就是要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欣赏、接受、追求这种美好.这种美好可以是太阳般高大,让人仰慕,也可以如一点星光一般,如此柔和,透着一丝的温馨.因此立意当在这个主旨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文章立意的重点是关注美好人性,追求本真,颂扬真善美、成长、青春、奋斗、心灵、诚信、公德等。【点评】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2、立意求准,力求新颖。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3、使用材料,恰当巧妙。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半期升学模拟联考试卷(学生版).docx 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半期升学模拟联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