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惆怅(chóuchàng) 荆棘(jīngjí) 满载(zǎi) 万户候(hóu)B.彷徨(pánghuáng) 彳亍(chìchù) 遒劲(qiú) 岁月稠(chóu)C.沧茫(cāngmāng) 典押(diǎnyā) 尽管(jìn) 竟自由(jìng)D.寥廓(liàokuò) 忸怩(niǔniè) 漫溯(sùo) 桔子洲(jú)【答案】B【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A项,“满载”的“载”字音为“zài”;“万户候”的“候”字形应为“侯”;C项,“沧茫”字音为“cāngmáng”,字形应为“苍茫”;“尽管”的“尽”字音应为“jǐn”;“竟自由”的“竟”字形应为“竞”。D项,“寥廓”字音应为“liáokuò”;“忸怩”字音应为“niǔní”;“漫溯”的“溯”字音应为“sù”;“桔子洲”的“桔”字形应为“橘”。故答案为:B【点评】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对于汉字字形题平时要适当拓宽阅读面,要辨明字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正确答题。2.(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悠长 風子 斐然成章 榆荫 另辟蹊径B.叱骂 刍议 天伦叙乐 砥砺 风雨如晦C.有尝 徇私 自怨自艾 笙萧 矫枉过正D.浮藻 迷盲 焚膏继晷 编纂 拭目以待【答案】D【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这类题只能多写多记。注意一些形近字和生僻字。A项 “風子”改为“虱子”;“榆荫”改为“ 榆阴”;C项 “有尝”改为“有偿”;“笙萧”改为“笙箫”;D项 “迷盲”改为“迷茫”。故答案为:D【点评】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3.(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答案】B【知识点】近义词辨析【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翔”如解释为“飞翔在空中”,则与语境“鱼翔浅底”不合,“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能力,注意做题的方法。做此类题,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再阅读文句,根据句意判断答案。4.(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答案】D【知识点】文学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考生要结合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D项,“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错误,“古典诗词”一说错误,毛泽东是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沁园春 长沙》应为现代诗歌。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平时的背诵。文学常识是基础,平时要多背诵多积累。5.(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受益匪浅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B.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C.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答案】C【知识点】成语的使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选项A,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使用正确。选项B,力透纸背:书法有力或文章深刻。选项C,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语境的意思是轻视百姓,属于错用对象,望文生义。选项D,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辨析能力,注意辨析成语的含义。成语含义是基础,所以只有牢记成语的含义,才能分析成语的正误,再结合语境推断答案。6.(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 亲附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原谅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考虑【答案】D【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D项,句意为: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注意积累课本文言实词。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7.(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群臣侍殿上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C.燕王拜送于庭 D.以其无礼于晋【答案】A【知识点】文言句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A项,定语后置句。B项,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故答案为:A【点评】文言句式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8.(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敢以烦执事。(胆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了)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围墙)⑤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⑥吾其还也。(还是)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⑧失其所与,不知。(结交;同“智”)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⑩何厌之有?(满足)A.①⑤⑦⑧⑨ B.②③④⑦⑧ C.⑤⑥⑦⑧⑩ D.①③⑤⑧⑩【答案】C【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①敢:冒昧;②陪:增加……的实力;③为:给予;④济:筑墙用的夹板,是工具;⑨行李:使者。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注意翻译文句。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9.(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A.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答案】A【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①连词,表原因;②介词,用,拿;③动词,成为疆界;④名词,疆界。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注意平时的积累。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二、文言文阅读10.(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示被动。C.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D.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功(2)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②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答案】(1)B(2)C(3)A(4)①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②秦王正在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筛选信息;课文理解【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B项,句意为: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被:受。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①“秦武阳色变振恐”,这是武阳的表现;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这是间接表现;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这是秦王的行为。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A项,“荆轲屈于权势”错误,无中生有,荆轲并未屈于权势,荆轲是为了义而迁去行刺,并非“屈于权势”。故选A。(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①中“引”,挣着;“绝”,断了。②中“方”,正;“还”,绕着;“卒惶”,惊惶失措。故答案为:⑴B⑵C⑶A⑷ ①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②秦王正在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实词的辨析能力,注意总结词语的含义。平时要总结文言实词的含义,做题时,通过分析语境判断实词的含义。(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注意阅读选项内容。先阅读选项的内容,根据选项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文本原句,通过翻译判断选项。(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文段内容。根据题干,翻译相关文段,掌握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句,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翻译的能力,注意翻译关键词。文言翻译要先把关键词翻译出来,然后再翻译整个句子,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保证句子的通畅性。【参考译文】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野蛮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扎着站起来,扯断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在殿上的臣子们都被惊吓到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臣子们,不能带兵器;那些持有武器的侍卫,都在宫殿的台阶下面列队站好,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因此导致荆轲追逐秦王,秦王仓促间惊惶失措,拔不出剑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士兵们惊惶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负剑于背!”“大王负剑于背!”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簸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三、现代文阅读11.(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三节诗歌,回答问题。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A.排比 夸张 反复 B.对比 反复 拟人C.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2)第一节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C(2)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根据文本诗句“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和语句“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可以看出作者运用“在……之后”和“我……”句式进行排比,表明诗人不舍的离开大堰河;根据第一诗节开头语句和结尾诗句重复“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表明大堰河对诗人的爱;根据第一诗节诗人在大堰河家和到自家的感觉形成对比,表明诗人对大堰河的思念;所以诗句运用了排比、反复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根据诗句“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可以看出诗人运用“在……之后”主要描写了大堰河劳动的场景,根据词语“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尝到饭已煮熟了”可以看出大堰河劳动辛苦,词语“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可以看出大堰河仁慈善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诗人运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堰河的辛苦操劳、仁慈善良的性格特点故答案为:⑴C⑵ 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做此题,先要弄清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确定表达技巧,结合诗句的含义判断答案。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作者的的思想背景。通过翻译全面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背景和诗句的具体内容组织答案。12.(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一边落叶 一边开花——怀念诗人雷抒雁周 明抒雁走了,走得从容,走得平静,走得让人难以接受。一个朝气蓬勃、激情满怀、有说有笑的抒雁怎么会突然离我们而去?初五的当晚我还打通他的手机,不料家人说:他接不成电话了。我以为他正在治疗,一点都没意识到他此时正处在病危期间,当晚后半夜他就安详地走了。抒雁的去世,无疑是文坛不可弥补的损失。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以及近年来又有一批极富特色的散文、随笔结集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应有的重要地位。1979年他书写出震惊文坛的长诗《小草在歌唱》,感动了一代人!再后来,他的创作倾向于短小抒情诗,在内容上更注重观照人生的现实。在诗风上,他追求深沉、凝重而又不失飘逸。他始终认为“诗篇不过是诗人心灵的脚印”。他的随笔和散文,有往事的回顾,有对现实的关注,还有针砭时弊、思想深刻的锐利篇章;故乡八百里秦川,许多风土人情的记忆,也时常出现在他散文的字里行间。2003年,正当他创作力旺盛之时,不幸患了癌症。虽病魔缠身,他却坦然面对!手术后很快恢复了常人的生活,常人的心态。他说:“除了兢兢业业地劳动之外,哪怕一丝沾沾自喜和夸耀,都将是轻浮和无知的。”他真是文坛兢兢业业的耕耘者,他几乎是以带病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坚持写作。此刻,我想起抒雁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诗刊》副主编时,在1994年为《诗刊》写的一期卷首语中,曾以自拟问答的形式提问:“没有诗的日子将如之何?”我们说:无诗的日子如同无盐。“没有好诗的诗坛将如之何?”我们说:平庸的诗坛如同灾年。于是,我们总在向社会呐喊:不可忘记诗!于是,我们总在催逼诗人,拿出力作!这岂不是诗人“催逼”自己,要求自己“拿出力作”的最好诉说吗?!抒雁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他不幸患上重症,仍能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然后战胜它”的乐观态度。从来没和我们谈论他的病、他的痛,总是泰然处之、一切如常。实际上他一直在默默地同病魔作斗争。他幽默,有时候甚至还有点淘气。他常常在某些会议上用张信纸或纸条写诗、写感言,这种幽默其实是智慧的表现。2009年8月,我同他在烟台参加中国残联征文活动评委会时,他在会场的休会片刻,利用宾馆的一张信纸,即兴写了一首标题为“送周明兄”的小诗给我。诗里写道:“胡子一刮,精神焕发。说过七十,好像十八。一边落叶,一边开花。人生至此,值啦,值啦……”我和在场的同志看了捧腹大笑。现在看来,这“一边落叶,一边开花”,不也正是他本人的最好写照吗?想想看,他生病的10年,居然写了那么多的诗和文章。他一定还有满腹文章要写呢!雷抒雁为人处世很阳光,他热爱生活、怜悯百姓、眷恋家乡。他对于生养他的故乡陕西充满赤子之情,对那片黄土地心里一直充溢着感念之情。其实,我们对家乡的情结同样很浓。在北京的我们这伙“老陕”到了一起,就说家乡的变化,家乡的新事物,家乡又出了什么好作品……只要家乡文艺界有会议,有活动需要我们,我们都会结伴而行。去年《西安晚报》的纪念活动邀请我们回去,都和抒雁说好了,大家一起返乡。后因与另一个要紧会议时间上有冲突,没回成。阎纲、何西来、雷抒雁和我又约定:今年春暖花开时一同回陕西,去感受家乡的新变化。然而,这一计划无法再实现了。几十年来,我们如兄如弟,生活上相互温暖,事业上互相支持,万万没想到,过早地失去了这样一位好朋友、好兄弟!你说,我如何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一个从黄土地、从八百里秦川农家走出的诗人、歌手,激情地歌唱了一生。如今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小草”仍在歌唱,他的抒情歌声会永远在读者心中回荡。(1)文中说“现在看来,这‘一边落叶,一边开花’,不也正是他本人的最好写照吗?”如何理解?(2)作者笔下的雷抒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事例加以说明。【答案】(1)“一边落叶”是指雷抒雁健康状况欠佳,生命走向死亡,“一边开花”是指他坚持创作释放才华。作者用一边落叶一边开花的树木来比喻雷抒雁,赞扬他直面生死笔耕不辍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老友的尊敬与追忆。(2)①关注现实。他写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文章。②意志坚韧。抱病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③不骄傲自矜。对于所获得的荣誉始终保持平静。④勤奋、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⑤责任感和自我要求。题词中自叙“催逼诗人,拿出力作”。⑥积极乐观。始终能积极面对病魔。⑦幽默。在会议期间写诗打趣我。⑧热爱家系乡。关注故乡且愿意为故乡出力。【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散文【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从“正当他创作力旺盛之时,不幸患了癌症。虽病魔缠身,他却坦然面对”“他几乎是以带病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坚持写作”“他一直在默默地同病魔作斗争”等句中可看出,“落叶”其实就是比喻象征他一直病魔缠身,生命正如落叶一般凋零。而“开花”从“想想看,他生病的10年,居然写了那么多的诗和文章。他一定还有满腹文章要写呢”“诗人‘催逼’自己,要求自己‘拿出力作’”可见,“开花”是指他在病中仍旧坚持创作。这是赞扬雷抒雁笔耕不辍的精神,体现出作者对雷抒雁的尊敬。(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审准题干,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景物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他的创作倾向于短小抒情诗,在内容上更注重观照人生的现实”“他的随笔和散文,有往事的回顾,有对现实的关注,还有针砭时弊、思想深刻的锐利篇章”可见,他是个关注现实的作家;“故乡八百里秦川,许多风土人情的记忆,也时常出现在他散文的字里行间”“热爱生活、怜悯百姓、眷恋家乡。他对于生养他的故乡陕西充满赤子之情,对那片黄土地心里一直充溢着感念之情。……到了一起,就说家乡的变化,家乡的新事物,家乡又出了什么好作品……只要家乡文艺界有会议,有活动需要我们,我们都会结伴而行”可见,他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一切变化;“他几乎是以带病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坚持写作”可见,他意志坚强,抱病创作;“他生病的10年,居然写了那么多的诗和文章”可见,他笔耕不辍,勤奋努力;“雁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诗刊》副主编时,在1994年为《诗刊》写的一期卷首语中,曾以自拟问答的形式提问……诗人‘催逼’自己,要求自己‘拿出力作’”可见,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有高要求;“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他不幸患上重症,仍能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然后战胜它’的乐观态度。从来没和我们谈论他的病、他的痛,总是泰然处之、一切如常。实际上他一直在默默地同病魔作斗争”可见他积极乐观;“他幽默,有时候甚至还有点淘气。他常常在某些会议上用张信纸或纸条写诗、写感言,这种幽默其实是智慧的表现”,可知性格幽默。故答案为:⑴ “一边落叶”是指雷抒雁健康状况欠佳,生命走向死亡,“一边开花”是指他坚持创作释放才华。作者用一边落叶一边开花的树木来比喻雷抒雁,赞扬他直面生死笔耕不辍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老友的尊敬与追忆。⑵ ①关注现实。他写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文章。②意志坚韧。抱病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③不骄傲自矜。对于所获得的荣誉始终保持平静。④勤奋、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⑤责任感和自我要求。题词中自叙“催逼诗人,拿出力作”。⑥积极乐观。始终能积极面对病魔。⑦幽默。在会议期间写诗打趣我。⑧热爱家系乡。关注故乡且愿意为故乡出力。【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四、句子默写13.(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默写(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4)软泥上的青荇,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满载一船星辉,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答案】(1)粪土当年万户侯(2)浪遏飞舟(3)到了颓圮的篱墙(4)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5)在星辉斑斓里放歌(6)风萧萧兮易水寒;复为慷慨羽声【知识点】名句;名篇【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遏”“颓圮”“篱”“斑斓”“萧”“慷慨”的书写。故答案为:⑴ 1、粪土当年万户侯⑵ 1、浪遏飞舟⑶ 到了颓圮的篱墙⑷1、油油的在水底招摇2、在康河的柔波里⑸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⑹1、风萧萧兮易水寒2、复为慷慨羽声【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注意多积累多背诵。此类题,积累背诵是重点。平时背诵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五、语言表达14.(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字数大致相等。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 , , ; , , , 。【答案】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蓬勃;才多了些丰腴;少了些贫瘠;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芬芳;才多了些生机;少了些冷寂。【知识点】仿写句式【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仿写的时候要注意仿句式,为“……因……而……,而……也因有了……才多了些……少了些……”的形式,每句前后要关联,依次写秋和冬,注意季节特点。故答案为: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蓬勃;才多了些丰腴;少了些贫瘠;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芬芳;才多了些生机;少了些冷寂。【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注意分析材料的特点。仿句的原则是形似质新、形神兼备。所谓“形似”重在模仿,涉及到句式的特点、修辞的运用等。所谓“质新”意在创新,由考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营造新的意象,创造新的意境。形神兼备即仿句要体现文字表达与语言语境的和谐统一,要做到修辞运用正确,使之前后连贯流畅六、命题作文15.(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这样的故事,可以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与识见,也可以以各不相同的方式教育我们,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与为人处事进行反思。请以《生活中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字数800字以上;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参考例文】生活中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少时青春的我,和一个少时青春的他。悠悠记得当天笑,又带一种惘然。在这三两天的背后有着一段8年的记忆。这个故事,名叫寻找。初一那年,和他是同桌,一个调皮捣蛋的毛头小子。而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第一次考试过后,成绩优秀的我向老师说,我不要和他坐,我要换位置。于是,我们第一次分开。自此以后,我们之间的交集似乎越来越少。不知道这是不是寻找的开始,这寻了八年的故事。世界好幽默,不大不小的城市我们都进了同一所高中,却彼此不知。若不是那炎炎八月军训时偶然的相见,或许我们还要彼此不知很久。汗渍浸泡泛白的军衫,晒得黝黑的皮肤,所有人都几乎长得一样,唯有那眼神,是人最独特的表情。8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国防教育基地度过。高中三年,我们不在一个班,不在同一楼层,偶尔路上相遇,总是会心一笑,心头总有淡淡的情愫萌生。总觉得,他还是当年那个调皮的孩子,自己也总还是那个配合着他调皮的孩子。有时会有夸张的动作,夸张的音量,夸张地旁若无人的叫喧。这是两个孩子夸张的与世隔绝的纯真年代。有一天,他去了高二,我还是高三,而有一天当他是高三的时候,我又将高三的时光重新踏了一遍。他说,这是我在等他一起考大学,我说都是他这个阴魂不散的小子害得我再痛苦地经历一遍生命的轮回。然而,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了。各自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看各自的花开花落。各自在暗夜中细数回忆。在相识过了6年之后,失散。突然发现,我们居然谁也没有谁的电话,就这样走散。我以为在这偌大的世界,走散了,再相遇的机会是渺茫,就算彼此重新站在原点,也许也是朝着不同的方向,望不见彼此视线里的光。寻找故事的主角,八年前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9月的一天,我离开了原来的高中,去了许多地方听课,从原先生活学习的地方消失了,没有告诉除了家人外的任何人。他找不到我了。10月的一天,他去了英国,也消失了。偶尔我会和妈妈问道,那一起用放大镜烤着蚂蚁,一起比身高从十几比到二十几,一起去烧烤的男生,他去了哪儿。可是,不光是妈妈,所有人都不知道答案。当我们失踪了将近一年之后,神奇般的找到了彼此。继续着停留在十几岁时光的对白,停留在互相怄气互相打压的话题,继续着有一搭没一搭的故事。走过了8年,这寻找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寻到了彼此,是不是只是现在的事,是不是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是不是只是繁星的碎片,骤然滑落一地,我只是拾到一小缕光明。寻找了8年的故事,是不是到了现在,才刚刚开始 【知识点】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特指义等。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审题】命题“生活中的故事”中的“生活”与“故事”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同等重要。“故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二是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生活”限定故事中绝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生活”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可以是故事的旁观者,同时“故事”也可以对我产生影响。可谓“生活”中有“故事”,“故事”中有“生活”,二者缺一不可。【立意】生活中温暖的故事;生活中令人感动的故事;生活中触目惊心的事件等等。【结构】命题作文《生活中的故事》,讲述了青春时光中一段纯真的感情。从“初一那年,和他是同桌,一个调皮捣蛋的毛头小子。而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到“不大不小的城市我们都进了同一所高中”;从高中三年远远相望到后来的走散;从我出国留学又一次失散到“当我们失踪了将近一年之后,神奇般的找到了彼此”。青春时代的美好是不是仅仅才开始,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点评】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注意要认真审题。作文审题一 要审读词语含义二要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三要大题小作、小题大作法。二审好了题,再确定文体,然后再写。1 / 1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惆怅(chóuchàng) 荆棘(jīngjí) 满载(zǎi) 万户候(hóu)B.彷徨(pánghuáng) 彳亍(chìchù) 遒劲(qiú) 岁月稠(chóu)C.沧茫(cāngmāng) 典押(diǎnyā) 尽管(jìn) 竟自由(jìng)D.寥廓(liàokuò) 忸怩(niǔniè) 漫溯(sùo) 桔子洲(jú)2.(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悠长 風子 斐然成章 榆荫 另辟蹊径B.叱骂 刍议 天伦叙乐 砥砺 风雨如晦C.有尝 徇私 自怨自艾 笙萧 矫枉过正D.浮藻 迷盲 焚膏继晷 编纂 拭目以待3.(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4.(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5.(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受益匪浅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B.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C.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6.(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 亲附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原谅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考虑7.(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群臣侍殿上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C.燕王拜送于庭 D.以其无礼于晋8.(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敢以烦执事。(胆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了)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围墙)⑤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⑥吾其还也。(还是)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⑧失其所与,不知。(结交;同“智”)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⑩何厌之有?(满足)A.①⑤⑦⑧⑨ B.②③④⑦⑧ C.⑤⑥⑦⑧⑩ D.①③⑤⑧⑩9.(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A.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二、文言文阅读10.(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示被动。C.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D.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功(2)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②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三、现代文阅读11.(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三节诗歌,回答问题。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A.排比 夸张 反复 B.对比 反复 拟人C.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2)第一节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2.(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一边落叶 一边开花——怀念诗人雷抒雁周 明抒雁走了,走得从容,走得平静,走得让人难以接受。一个朝气蓬勃、激情满怀、有说有笑的抒雁怎么会突然离我们而去?初五的当晚我还打通他的手机,不料家人说:他接不成电话了。我以为他正在治疗,一点都没意识到他此时正处在病危期间,当晚后半夜他就安详地走了。抒雁的去世,无疑是文坛不可弥补的损失。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以及近年来又有一批极富特色的散文、随笔结集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应有的重要地位。1979年他书写出震惊文坛的长诗《小草在歌唱》,感动了一代人!再后来,他的创作倾向于短小抒情诗,在内容上更注重观照人生的现实。在诗风上,他追求深沉、凝重而又不失飘逸。他始终认为“诗篇不过是诗人心灵的脚印”。他的随笔和散文,有往事的回顾,有对现实的关注,还有针砭时弊、思想深刻的锐利篇章;故乡八百里秦川,许多风土人情的记忆,也时常出现在他散文的字里行间。2003年,正当他创作力旺盛之时,不幸患了癌症。虽病魔缠身,他却坦然面对!手术后很快恢复了常人的生活,常人的心态。他说:“除了兢兢业业地劳动之外,哪怕一丝沾沾自喜和夸耀,都将是轻浮和无知的。”他真是文坛兢兢业业的耕耘者,他几乎是以带病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坚持写作。此刻,我想起抒雁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诗刊》副主编时,在1994年为《诗刊》写的一期卷首语中,曾以自拟问答的形式提问:“没有诗的日子将如之何?”我们说:无诗的日子如同无盐。“没有好诗的诗坛将如之何?”我们说:平庸的诗坛如同灾年。于是,我们总在向社会呐喊:不可忘记诗!于是,我们总在催逼诗人,拿出力作!这岂不是诗人“催逼”自己,要求自己“拿出力作”的最好诉说吗?!抒雁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他不幸患上重症,仍能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然后战胜它”的乐观态度。从来没和我们谈论他的病、他的痛,总是泰然处之、一切如常。实际上他一直在默默地同病魔作斗争。他幽默,有时候甚至还有点淘气。他常常在某些会议上用张信纸或纸条写诗、写感言,这种幽默其实是智慧的表现。2009年8月,我同他在烟台参加中国残联征文活动评委会时,他在会场的休会片刻,利用宾馆的一张信纸,即兴写了一首标题为“送周明兄”的小诗给我。诗里写道:“胡子一刮,精神焕发。说过七十,好像十八。一边落叶,一边开花。人生至此,值啦,值啦……”我和在场的同志看了捧腹大笑。现在看来,这“一边落叶,一边开花”,不也正是他本人的最好写照吗?想想看,他生病的10年,居然写了那么多的诗和文章。他一定还有满腹文章要写呢!雷抒雁为人处世很阳光,他热爱生活、怜悯百姓、眷恋家乡。他对于生养他的故乡陕西充满赤子之情,对那片黄土地心里一直充溢着感念之情。其实,我们对家乡的情结同样很浓。在北京的我们这伙“老陕”到了一起,就说家乡的变化,家乡的新事物,家乡又出了什么好作品……只要家乡文艺界有会议,有活动需要我们,我们都会结伴而行。去年《西安晚报》的纪念活动邀请我们回去,都和抒雁说好了,大家一起返乡。后因与另一个要紧会议时间上有冲突,没回成。阎纲、何西来、雷抒雁和我又约定:今年春暖花开时一同回陕西,去感受家乡的新变化。然而,这一计划无法再实现了。几十年来,我们如兄如弟,生活上相互温暖,事业上互相支持,万万没想到,过早地失去了这样一位好朋友、好兄弟!你说,我如何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一个从黄土地、从八百里秦川农家走出的诗人、歌手,激情地歌唱了一生。如今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小草”仍在歌唱,他的抒情歌声会永远在读者心中回荡。(1)文中说“现在看来,这‘一边落叶,一边开花’,不也正是他本人的最好写照吗?”如何理解?(2)作者笔下的雷抒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事例加以说明。四、句子默写13.(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默写(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4)软泥上的青荇,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满载一船星辉,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五、语言表达14.(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字数大致相等。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 , , ; , , , 。六、命题作文15.(2019高一上·武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这样的故事,可以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与识见,也可以以各不相同的方式教育我们,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与为人处事进行反思。请以《生活中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字数800字以上;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A项,“满载”的“载”字音为“zài”;“万户候”的“候”字形应为“侯”;C项,“沧茫”字音为“cāngmáng”,字形应为“苍茫”;“尽管”的“尽”字音应为“jǐn”;“竟自由”的“竟”字形应为“竞”。D项,“寥廓”字音应为“liáokuò”;“忸怩”字音应为“niǔní”;“漫溯”的“溯”字音应为“sù”;“桔子洲”的“桔”字形应为“橘”。故答案为:B【点评】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对于汉字字形题平时要适当拓宽阅读面,要辨明字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正确答题。2.【答案】D【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这类题只能多写多记。注意一些形近字和生僻字。A项 “風子”改为“虱子”;“榆荫”改为“ 榆阴”;C项 “有尝”改为“有偿”;“笙萧”改为“笙箫”;D项 “迷盲”改为“迷茫”。故答案为:D【点评】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3.【答案】B【知识点】近义词辨析【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翔”如解释为“飞翔在空中”,则与语境“鱼翔浅底”不合,“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能力,注意做题的方法。做此类题,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再阅读文句,根据句意判断答案。4.【答案】D【知识点】文学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考生要结合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D项,“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错误,“古典诗词”一说错误,毛泽东是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沁园春 长沙》应为现代诗歌。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平时的背诵。文学常识是基础,平时要多背诵多积累。5.【答案】C【知识点】成语的使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选项A,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使用正确。选项B,力透纸背:书法有力或文章深刻。选项C,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语境的意思是轻视百姓,属于错用对象,望文生义。选项D,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辨析能力,注意辨析成语的含义。成语含义是基础,所以只有牢记成语的含义,才能分析成语的正误,再结合语境推断答案。6.【答案】D【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D项,句意为: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注意积累课本文言实词。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7.【答案】A【知识点】文言句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A项,定语后置句。B项,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故答案为:A【点评】文言句式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8.【答案】C【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①敢:冒昧;②陪:增加……的实力;③为:给予;④济:筑墙用的夹板,是工具;⑨行李:使者。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注意翻译文句。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9.【答案】A【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①连词,表原因;②介词,用,拿;③动词,成为疆界;④名词,疆界。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注意平时的积累。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10.【答案】(1)B(2)C(3)A(4)①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②秦王正在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筛选信息;课文理解【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B项,句意为: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被:受。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①“秦武阳色变振恐”,这是武阳的表现;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这是间接表现;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这是秦王的行为。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A项,“荆轲屈于权势”错误,无中生有,荆轲并未屈于权势,荆轲是为了义而迁去行刺,并非“屈于权势”。故选A。(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①中“引”,挣着;“绝”,断了。②中“方”,正;“还”,绕着;“卒惶”,惊惶失措。故答案为:⑴B⑵C⑶A⑷ ①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②秦王正在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实词的辨析能力,注意总结词语的含义。平时要总结文言实词的含义,做题时,通过分析语境判断实词的含义。(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注意阅读选项内容。先阅读选项的内容,根据选项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文本原句,通过翻译判断选项。(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文段内容。根据题干,翻译相关文段,掌握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句,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翻译的能力,注意翻译关键词。文言翻译要先把关键词翻译出来,然后再翻译整个句子,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保证句子的通畅性。【参考译文】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野蛮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扎着站起来,扯断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在殿上的臣子们都被惊吓到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臣子们,不能带兵器;那些持有武器的侍卫,都在宫殿的台阶下面列队站好,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因此导致荆轲追逐秦王,秦王仓促间惊惶失措,拔不出剑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士兵们惊惶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负剑于背!”“大王负剑于背!”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簸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11.【答案】(1)C(2)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根据文本诗句“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和语句“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可以看出作者运用“在……之后”和“我……”句式进行排比,表明诗人不舍的离开大堰河;根据第一诗节开头语句和结尾诗句重复“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表明大堰河对诗人的爱;根据第一诗节诗人在大堰河家和到自家的感觉形成对比,表明诗人对大堰河的思念;所以诗句运用了排比、反复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根据诗句“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可以看出诗人运用“在……之后”主要描写了大堰河劳动的场景,根据词语“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尝到饭已煮熟了”可以看出大堰河劳动辛苦,词语“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可以看出大堰河仁慈善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诗人运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堰河的辛苦操劳、仁慈善良的性格特点故答案为:⑴C⑵ 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做此题,先要弄清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确定表达技巧,结合诗句的含义判断答案。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作者的的思想背景。通过翻译全面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背景和诗句的具体内容组织答案。12.【答案】(1)“一边落叶”是指雷抒雁健康状况欠佳,生命走向死亡,“一边开花”是指他坚持创作释放才华。作者用一边落叶一边开花的树木来比喻雷抒雁,赞扬他直面生死笔耕不辍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老友的尊敬与追忆。(2)①关注现实。他写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文章。②意志坚韧。抱病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③不骄傲自矜。对于所获得的荣誉始终保持平静。④勤奋、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⑤责任感和自我要求。题词中自叙“催逼诗人,拿出力作”。⑥积极乐观。始终能积极面对病魔。⑦幽默。在会议期间写诗打趣我。⑧热爱家系乡。关注故乡且愿意为故乡出力。【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散文【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从“正当他创作力旺盛之时,不幸患了癌症。虽病魔缠身,他却坦然面对”“他几乎是以带病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坚持写作”“他一直在默默地同病魔作斗争”等句中可看出,“落叶”其实就是比喻象征他一直病魔缠身,生命正如落叶一般凋零。而“开花”从“想想看,他生病的10年,居然写了那么多的诗和文章。他一定还有满腹文章要写呢”“诗人‘催逼’自己,要求自己‘拿出力作’”可见,“开花”是指他在病中仍旧坚持创作。这是赞扬雷抒雁笔耕不辍的精神,体现出作者对雷抒雁的尊敬。(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审准题干,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景物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他的创作倾向于短小抒情诗,在内容上更注重观照人生的现实”“他的随笔和散文,有往事的回顾,有对现实的关注,还有针砭时弊、思想深刻的锐利篇章”可见,他是个关注现实的作家;“故乡八百里秦川,许多风土人情的记忆,也时常出现在他散文的字里行间”“热爱生活、怜悯百姓、眷恋家乡。他对于生养他的故乡陕西充满赤子之情,对那片黄土地心里一直充溢着感念之情。……到了一起,就说家乡的变化,家乡的新事物,家乡又出了什么好作品……只要家乡文艺界有会议,有活动需要我们,我们都会结伴而行”可见,他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一切变化;“他几乎是以带病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坚持写作”可见,他意志坚强,抱病创作;“他生病的10年,居然写了那么多的诗和文章”可见,他笔耕不辍,勤奋努力;“雁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诗刊》副主编时,在1994年为《诗刊》写的一期卷首语中,曾以自拟问答的形式提问……诗人‘催逼’自己,要求自己‘拿出力作’”可见,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有高要求;“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他不幸患上重症,仍能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然后战胜它’的乐观态度。从来没和我们谈论他的病、他的痛,总是泰然处之、一切如常。实际上他一直在默默地同病魔作斗争”可见他积极乐观;“他幽默,有时候甚至还有点淘气。他常常在某些会议上用张信纸或纸条写诗、写感言,这种幽默其实是智慧的表现”,可知性格幽默。故答案为:⑴ “一边落叶”是指雷抒雁健康状况欠佳,生命走向死亡,“一边开花”是指他坚持创作释放才华。作者用一边落叶一边开花的树木来比喻雷抒雁,赞扬他直面生死笔耕不辍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老友的尊敬与追忆。⑵ ①关注现实。他写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文章。②意志坚韧。抱病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③不骄傲自矜。对于所获得的荣誉始终保持平静。④勤奋、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⑤责任感和自我要求。题词中自叙“催逼诗人,拿出力作”。⑥积极乐观。始终能积极面对病魔。⑦幽默。在会议期间写诗打趣我。⑧热爱家系乡。关注故乡且愿意为故乡出力。【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13.【答案】(1)粪土当年万户侯(2)浪遏飞舟(3)到了颓圮的篱墙(4)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5)在星辉斑斓里放歌(6)风萧萧兮易水寒;复为慷慨羽声【知识点】名句;名篇【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遏”“颓圮”“篱”“斑斓”“萧”“慷慨”的书写。故答案为:⑴ 1、粪土当年万户侯⑵ 1、浪遏飞舟⑶ 到了颓圮的篱墙⑷1、油油的在水底招摇2、在康河的柔波里⑸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⑹1、风萧萧兮易水寒2、复为慷慨羽声【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注意多积累多背诵。此类题,积累背诵是重点。平时背诵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14.【答案】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蓬勃;才多了些丰腴;少了些贫瘠;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芬芳;才多了些生机;少了些冷寂。【知识点】仿写句式【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仿写的时候要注意仿句式,为“……因……而……,而……也因有了……才多了些……少了些……”的形式,每句前后要关联,依次写秋和冬,注意季节特点。故答案为: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蓬勃;才多了些丰腴;少了些贫瘠;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芬芳;才多了些生机;少了些冷寂。【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注意分析材料的特点。仿句的原则是形似质新、形神兼备。所谓“形似”重在模仿,涉及到句式的特点、修辞的运用等。所谓“质新”意在创新,由考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营造新的意象,创造新的意境。形神兼备即仿句要体现文字表达与语言语境的和谐统一,要做到修辞运用正确,使之前后连贯流畅15.【答案】【参考例文】生活中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少时青春的我,和一个少时青春的他。悠悠记得当天笑,又带一种惘然。在这三两天的背后有着一段8年的记忆。这个故事,名叫寻找。初一那年,和他是同桌,一个调皮捣蛋的毛头小子。而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第一次考试过后,成绩优秀的我向老师说,我不要和他坐,我要换位置。于是,我们第一次分开。自此以后,我们之间的交集似乎越来越少。不知道这是不是寻找的开始,这寻了八年的故事。世界好幽默,不大不小的城市我们都进了同一所高中,却彼此不知。若不是那炎炎八月军训时偶然的相见,或许我们还要彼此不知很久。汗渍浸泡泛白的军衫,晒得黝黑的皮肤,所有人都几乎长得一样,唯有那眼神,是人最独特的表情。8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国防教育基地度过。高中三年,我们不在一个班,不在同一楼层,偶尔路上相遇,总是会心一笑,心头总有淡淡的情愫萌生。总觉得,他还是当年那个调皮的孩子,自己也总还是那个配合着他调皮的孩子。有时会有夸张的动作,夸张的音量,夸张地旁若无人的叫喧。这是两个孩子夸张的与世隔绝的纯真年代。有一天,他去了高二,我还是高三,而有一天当他是高三的时候,我又将高三的时光重新踏了一遍。他说,这是我在等他一起考大学,我说都是他这个阴魂不散的小子害得我再痛苦地经历一遍生命的轮回。然而,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了。各自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看各自的花开花落。各自在暗夜中细数回忆。在相识过了6年之后,失散。突然发现,我们居然谁也没有谁的电话,就这样走散。我以为在这偌大的世界,走散了,再相遇的机会是渺茫,就算彼此重新站在原点,也许也是朝着不同的方向,望不见彼此视线里的光。寻找故事的主角,八年前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9月的一天,我离开了原来的高中,去了许多地方听课,从原先生活学习的地方消失了,没有告诉除了家人外的任何人。他找不到我了。10月的一天,他去了英国,也消失了。偶尔我会和妈妈问道,那一起用放大镜烤着蚂蚁,一起比身高从十几比到二十几,一起去烧烤的男生,他去了哪儿。可是,不光是妈妈,所有人都不知道答案。当我们失踪了将近一年之后,神奇般的找到了彼此。继续着停留在十几岁时光的对白,停留在互相怄气互相打压的话题,继续着有一搭没一搭的故事。走过了8年,这寻找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寻到了彼此,是不是只是现在的事,是不是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是不是只是繁星的碎片,骤然滑落一地,我只是拾到一小缕光明。寻找了8年的故事,是不是到了现在,才刚刚开始 【知识点】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特指义等。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审题】命题“生活中的故事”中的“生活”与“故事”二者的关系是并列的,同等重要。“故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二是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生活”限定故事中绝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生活”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可以是故事的旁观者,同时“故事”也可以对我产生影响。可谓“生活”中有“故事”,“故事”中有“生活”,二者缺一不可。【立意】生活中温暖的故事;生活中令人感动的故事;生活中触目惊心的事件等等。【结构】命题作文《生活中的故事》,讲述了青春时光中一段纯真的感情。从“初一那年,和他是同桌,一个调皮捣蛋的毛头小子。而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到“不大不小的城市我们都进了同一所高中”;从高中三年远远相望到后来的走散;从我出国留学又一次失散到“当我们失踪了将近一年之后,神奇般的找到了彼此”。青春时代的美好是不是仅仅才开始,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点评】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注意要认真审题。作文审题一 要审读词语含义二要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三要大题小作、小题大作法。二审好了题,再确定文体,然后再写。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