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6《逍遥游》 课件91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6《逍遥游》 课件91张

资源简介

(共91张PPT)
“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圣人的精神境界。逍遥和游是分不开的,在一定程度上,逍遥就是游,逍遥的本质和意义由“游”来表述,游是逍遥的式样。“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
战国中期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老庄”。
中国文化主要讲儒、释、道三家。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他的生活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白瑜厚 2011.09
《至乐》记载: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吊唁
像簸箕一样坐着
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她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
不也太过分了吧!


恍恍惚惚
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

考察一个人的初始,本来就没有什么生命,连形体也没有,气也没有。生命产生的过程是:从什么也没有,到若有若无之间,再到气,再到形体,然后才有了生命。因此,生与死的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纯属自然而然。
《列御寇》记载: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
白瑜厚 2011.09
《庄子》
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
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
(如:朝三暮四、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井底之蛙、越俎代庖等。)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名言: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庄子·内篇》之首。
  “逍遥”是悠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 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文题解释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写作背景
朗读感知
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蜩蝉( )
舂粮( )
míng
kūn
tuán

ào
jiè
è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蓬蒿( )
数数然( )
恶乎待哉( )
决 起( )
chōng
huì gū
chūn
chì yàn
líng
rèn
hāo
tiáo
shuò

xuè
老师教我们的最早的三个数字是……1、2、3。这三个数字中,“三”似乎于我们特别有缘。说出和“三”字有关的词语。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顾茅庐 、三打白骨精……
我们能不能说一说课文中有关三的数字的片段 ?
初中时《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有三比三思,还有三令三改。《失街亭》中有马谡的三笑,《石钟山记》中也有三笑。那是苏轼的迷人的三笑。笑作为人们日常表情之一,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想笑就笑,要笑得漂亮。有各式的笑,比如……微笑,大笑……当然,最难的笑是皮笑肉不笑。
在《逍遥游》中,也有三笑,我们不妨来找一找,读一读。
一笑
蜩与学鸠
鲲鹏
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 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自然而成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书。《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课文研读
鲲鹏
(大)
形体:几千里、垂天之云
变化:神速
飞行:壮观 
活动范围: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
——六月之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用)气息吹拂所致。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上看天上一样罢了。
——高空中的大鹏和地上的人一样,都不能真正认识天。从另一角度说明大鹏受到限制,是不自由的。
庄子用水与舟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再说(如果)水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的大船就没有力量。
——置杯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着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白瑜厚 2011.09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风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那么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飞往南方。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写蜩和学鸠的故事为了说明什么?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
——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因此它们嘲笑鲲鹏。蜩和学鸠不是没有所待,而是必须凭借一点外力。
白瑜厚 2011.09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到郊外的人,只须一天就回来,回来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三个月前就要储备干粮。这两种小动物又知道什么?
——远行备粮:越远准备越多。
庄子对蜩与学鸠是什么态度?
★庄子用行路备粮的比喻反驳,去得远,其凭借也须大;去得近,其凭借就小。
鹏鸟奋飞:去以六月息者也。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第一自然段:
万物皆有所待
其实世间的万事万物无论是庞大的还是渺小的,都有束缚,都有依靠,都受到空间的控制,知了能笑大鹏鸟吗?显然不能,蜩的嘲笑实在是不应该的,笑大鹏鸟就是笑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何笑之有?其他像野马、尘埃、舟、草芥包括三位旅游者都是比喻。说明世间的万物都需要依靠。
字词整理
1.找出本段的通假字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怒而飞 志怪者也
时则不至 决起而飞
而后乃今培风 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 之二虫又何知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
北冥有鱼 三餐而反
奋发
记载
有时
快速的样子
然后才开始
很饱的样子


表选择是…还是…
代词 鹏
翻译:
南冥者,天池也.
莫之夭阏者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判断句 南冥是天然形成的大海.
宾语前置 没有阻碍它的东西.
反问句、固定结构 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宾语前置 这两只虫子又知道什么
二笑
斥鴳
鲲鹏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根据什么知道它这样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月时间的变化,春生夏死的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的。
课文研读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叫冥灵的树木,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些都是长寿的。而彭祖(只活了八百岁)如今却以独特的长寿而闻名于世,一般人和他比,(羡慕他),不是很可悲吗?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要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
课文研读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不生长草木的荒原之北……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这也就是飞的极限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蜩鸠
斥鴳
鲲鹏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小年     大年
朝菌
蟪蛄
众人
冥灵
大椿
彭祖
第二部分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大小之辩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万物有所待,境界有大小。
世间大小事物对世界的理解是有区别的,由于自身的局限,小事物永远了解不了大事物,真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万物还是有个共同点,是都受时间的限制。彭祖也只能活八百岁,并不能万寿无疆。当然话说回来,小事物能自得其乐,发挥人生的极乐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笑对人生是一种生活的原则和态度。
小知不如大知
此大小之辩也
汤之问棘也是已
知 通 智
辩 通 辨
通假字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绝云气,负青天
解释词语
相 比
直上穿过

翻译:
奚以知其然也?
彼且奚适也?
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
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已 通 矣
三笑
宋荣子
知行德而
其自视也,
亦若此矣。
【原文】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注释】
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行(xìng):品行。比:合。
而:通作“能”,能耐,能力。征:取信。
【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
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
以世俗之见自视
以出类拔萃自居
(蜩、学鸠、斥鴳)
 而宋荣子嗤笑这几种人。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他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他在世间,并没有追求什么。即便如此,他也还有尚未达到的境界。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原文】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注释】
御:驾驭。
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旬:十天。有:又。
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译文】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白瑜厚 2011.09
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
以世俗之见自视
以出类拔萃自居
(蜩、学鸠、斥鴳)
宋荣子
列 子
淡泊名利、犹有未树
超脱于世、犹有所待
(大鹏)
未达逍遥之境
【原文】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
待:凭借,依靠。
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恶(wū):何,什么。
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译文】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故夫知效一官
辩乎荣辱之境
旬有五日而后反
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
知 通 智
辩 通 辨
通假字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犹有所待者也
解释词语
沮丧
拼命追求的样子
勉励
翻译:
彼且恶乎待哉?
那将要凭借什么呢?
有 通 又
辩 通 变
凭借
反 通 返
而 通 耐
白瑜厚 2011.09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如何做到“逍遥游”?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
无己,无功,无名
无己: 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
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
追逐外物。
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
第三部分
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当都被世俗所累;
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
小 结
闲适自得无拘无束
鲲鹏之大
有所待
-六月息
野马尘埃大舟小芥
-以息相吹
-水之积
蜩与学鸠
-小知不
如大知
朝菌蟪蛄
冥灵大椿
彭祖众人
-小年不
及大年
汤之问棘
-小大之辩
效比合征
有所待
荣子列子
社会中人也
世间万物皆
有所待
小大之辩皆
不逍遥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逍遥游
无所待
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
-亦若此矣
-未树所待


文章的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

什么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你如何看待作者提出的 “逍遥游”的境界。
参考:
“逍遥游”指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活动,体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就是为人处世中一种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作者认为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与物“无待”,即摆脱与周围事物的对立、依赖的关系;而要做到“无待”的“无己”,即在矛盾的双方中把自己的一方消除。这种“无己”实际上是对现实感到绝望后的一种逃避。
体会思想
现在我们把“人”前面三个字连起来,就是至神圣。只有达到至神圣,才是逍遥者。在哲学家庄子的心中,那四种重名利的人与斥鼹与学鸠没有区别,列子宋荣子和大鹏鸟类似,只有忘记自身的我才是真正的逍遥者,在学鸠大鹏逍遥者这三类中,第三种无疑是可望而不可求,庄子对大鹏鸟作者投入了极大的感情。文中三次重墨浓彩的描绘,包含着对大鹏鸟的喜爱和崇拜。其实庄子就是这只大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天才卓绝的庄子,聪明敏感的庄子,他醉心与动物神仙世界,满纸荒唐言,谁能理解背后的一把辛酸泪。内心燃烧的炽热的激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脆弱,那么容易受伤。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艺术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2.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夹叙夹议。
4.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寓言即寄寓之言,“意在此而言寄于彼” 。庄子《逍遥游》寓言特色鲜明。一是暗喻性。《逍遥游》中,鲲鹏等其实就是比喻,借以表达主题。二是想象性。《逍遥游》中的人物不同于历史故事,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虚构而成。三是多义性。解释庄子寓言,向来是丰富多义的,庄子文中寓意大多隐而不发,比较模糊,有的可以有多种解读,其意蕴无穷、内涵丰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领悟。
谈谈《逍遥游》的寓言特色。
文言知识总结
北冥有鱼
徙于南冥
小知不及大知
知效一官
而征一国者
通“溟”,海
通“智”,智慧
通“耐”,能
北冥有鱼
徙于南冥
小知不及大知
知效一官
而征一国者
文言知识总结
此小大之辩也
辩乎荣辱之间
御六气之辩
三餐而反
旬有五日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辩乎荣辱之间
御六气之辩
三餐而反
旬有五日而反
通“辨”,区别
通“变”,变化
通“返”,返回
通“又”,连词,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此小大之辩也
辩乎荣辱之间
御六气之辩
三餐而反
旬有五日而反
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矣”,罢了。
水击三千里
而后乃今将图南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宿舂粮(三月聚粮)
抟扶摇而上者
水击三千里
而后乃今将图南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宿舂粮(三月聚粮)
抟扶摇而上者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我腾跃而上者,不过数仞而下
而征一国者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者,不过数仞而下
而征一国者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虽然,犹有未树也
圣人无功
蟪蛄不知春秋
众人匹之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虽然,犹有未树也
圣人无功
蟪蛄不知春秋
众人匹之
这样之后
充实的样子
虽然这样
无所作为
一年
一般人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此小年也
此小大之辩也
此亦飞之至也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此小年也
此小大之辩也
此亦飞之至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白瑜厚 2011.09
而莫之夭阏者
之二虫又何知
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
奚以知其然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化而为鸟
翱翔蓬蒿之间
而莫之夭阏者
之二虫又何知
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
奚以知其然也
(鲲)
(于)
固定句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若:
1.像,好像。例句:背若泰山,翼苦垂天之云。(《逍遥游》)
2.假如,如果。例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3.你,例句: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表对称时,除了有“你”“你们”之意,也有“你的”之意。例句: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此外,“若”字还有以下用法或意思:
① 及,比得上。例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表他称,他,他的。例句: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王充《论衡 实知》
③ 表近指,这,这样,如此。例句: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 宪问》)
④ 表选择,或,或者。例句: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 高帝纪》)
⑤ 与“夫”“至”等结合,组成“若夫”“至若”,用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语气。例句: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是:
1.代词,这。例句: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2.动词,表判断。 例句: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此外,“是”字还有以下用法或意思:
① 形容词,正确。 例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意动用法作动词时,有“以……为是”“认为……正确”之意。 例句: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
② 助词,与“惟”构成“惟……是”结构,“是”表宾语前置。 例句: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斯:
1.副词,则,就。 例句: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柳宗元《封建论》)
2.代词,此。 例句:予为斯序,既痛逝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斯”字本义为“劈”,如《诗经 陈风 墓门》中的“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另有一种用法是用作句中、句末语气词,如《诗经 豳风 破斧》的“哀我人斯”。
之:
1.助词,的。 例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代词,这,此。 例句: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3.助词,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无实义。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之”字的用法或意思还有:“到……去”,如《汉书 高帝纪》中的“沛公引兵之薛”;
第三人称代词,如《汉书 高帝纪》中的“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等。
特:
1.形容词,独,独特。 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2.副词,只。 例句: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特”字有“公牛”之意,引申为“雄性牲畜”,也可泛指“牲畜”,另有“配偶”之意,用作副词有“特此,特别”之意,用作形容词可表“杰出的、独特的”。
修:
1.长。 例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修饰。 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修”字主要用作动词和形容词,用作动词时有“修建”“修理”“治理”“修养”“修订、修改”“编写”“学习、研究”等意思,用作形容词时还有“善、美好”之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