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学设计案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学设计案例

资源简介

幻化无方,学之有道
——《逍遥游》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构思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然而庄子的“逍遥游”的绝对境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混沌,不知所云;庄子的写作风格也读得学生云里雾里的感觉,深邃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都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庄子的文章正如他所追求的“精神绝对自由”一样,不拘一格,变幻无穷。因此课前我反复阅读文本,试着从学生角度去体会他们产生误解的根源,并尝试寻找解读的途径。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文章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因此,学习本文时首先让学生们谈谈自己认为的“逍遥”再寻找“文眼”把握文章主旨,这样才不被文中各个肆意变化的故事所牵引,同时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在反复的诵读中去分析写作手法,领悟庄子的思想,从而导出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实施:
(一)激趣导入:
“鹏”这个字在人名中运用很多,李鹏,王鹏,咱们班有没有名字带“鹏”字的?(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庄子寓言故事与学生距离)
(二)初读体验,把握主旨
1.平时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逍遥”的?(学生谈体会理解)
2.同学们的理解有约束就不自由,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几千年前的庄子也是如此看的。注释上说是“逍遥,悠游自得的样子”,本中如何表述的,请找出课文中的“文眼”是哪一句?(意读,通文意,抓主旨,学生讨论,把握全文整体思路)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这一结论与前两段有何关系呢?(问题设置有一定难度,学生一时难以作答,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三)文本探究,师生合作
1.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事物?强调了一个什么观点?(学生根据意象,分别总结归纳)
鹏徙南冥“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尘埃“以息相吹也”。作者用一大一小两种事物概括了宇宙间的万物“皆有所待”。
2.道理似乎说完了,第二段又从什么角度论述呢?一、二两段中有什麽明显的相同甚至可以说是重复的内容?你能说出其中的用意吗?(悟读,析手法,明特色。学生深入文本阅读,归纳总结庄子寓言的写作特色)
第一段是从广阔的宇宙既空间的角度取材,而第二段则从时间的角度取材。强调了“大小之辩”。 “以重言为真”(引经据典) “以卮言为曼衍”(夸张) “以寓言为广”(象征)
3.第三段由物及人写了几类人?有何共同的特点?(学生抓住第三段中关键字,讨论归纳总结特点)
承接上文的“万物皆有所待”而来,由物及人,点明“知”、“行”、“德”、“耐”者“犹然可笑”;宋荣子“犹有未树”;列子“犹有所待”。为最后点出观点做了最后的铺垫。
(四)能力提升
讨论:庄子眼中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你有什么感悟?(情读,悟其情,谈启示。学生讨论热烈,有很多出人意料,非常深刻的见解,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三、教学反思和参评体会
从整堂课学生学习情况看,学生活动反响较好,学生有话可说,并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个别同学的发言更是大胆质疑,精彩独到,让我感受到新课标下学生能力的提高。从具体教学情况看,这堂课应该说有满意之处,也有遗憾。满意于自己能沉静和从容的带领学生扎扎实实走进文本,触及庄子的文字及背后的思想,打开一扇窗,也许学生能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遗憾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意识自己阅历有限对“逍遥”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二是课本容量较大,时间有限,而课堂是有时间限制的舞台,对学生的朗读方面还需加强。这也提示我在“教什么”和“怎样教”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完善。
教什么——立足教材,研读文本,重点突破,一课一得。
《逍遥游》是熟悉的旧教材的传统篇目,而且无论文字还是主题都比较艰深难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备课时间紧张心乱如麻,如何推陈出新,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心浮气躁地看看课本、翻翻教参,静不下心,理不出头绪。在我迷茫的时候,是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消解了我的烦闷,让我放下心中的杂念,看淡荣辱得失,把新秀评选当成平常的课去看待,顺其自然。我曾经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平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逍遥”。语文老师恐怕只有立足教材,研读文本,真正沉下心来读懂了文本,自己有所得,有所悟才能带给学生更多东西。我反复阅读文本,试着从学生角度去体会他们产生难点的根源,并尝试寻找解决的途径。开始备课时我也很没有底气,我一直纠结于文言文教学侧重“言”还是侧重“文”?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对文言基础知识的处理太过淡化,然而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教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唯一任务,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对庄子思想的理解。《逍遥游》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庄子的写作特色以及思想境界,根据重难点进行突破,争取一课一得。
怎么教——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思想的阵地。
正式上课之前,先在本校进行了试讲。试讲时学生对文本完全陌生,没有基本的预习,课堂成了我的“一言堂”表演课,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上得很累,很失败。静心思之,是我忽略的学生,忽略了学情。学生缺乏对文本的认识,只是听我讲,对于庄子“逍遥”的理解感悟都是老师的,学生没有思想上、能力上的收获。整堂课我是课堂的主导,必须让学生主体服从我这个主导,却忘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发言的时候只顾一味的肯定学生的答案,没有抓住学生的发言顺势利导,放过了学生很有价值的问题。只是着顺着我的思路进行,缺乏课堂的生成。找到问题所在,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更多学生活动,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重新组织教学设计,让课堂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先从“鹏”在人名中常常出现,让学生谈鹏的象征意味,引导学生体会大鹏幻化之神奇,奋飞之壮美,“那它就是绝对自由吗?”引出“有所待”,引导学生去探究依附于“象”之后的“意”,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逍遥游”的看法,学生个人观点的相互碰撞中,自己领悟到文本的思想魅力,领悟到庄子的“逍遥”不是肉体的飞升而是精神的自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感悟,要比我教给他们,告诉他们,更具有实效性,让学生切切实实有学习能力上的提高,思维品质上的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