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2019年中考数学三模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2019年中考数学三模试卷

资源简介

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2019年中考数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满分24分)
1.(2018七上·利川期末)计算(﹣x2)3的结果是(  )
A.﹣x6 B.x6 C.﹣x5 D.﹣x8
2.(2019·上海模拟)下列方程中,有实数解的个数是(  )
① ﹣1=0,② =4﹣x,③ = ,④ =﹣x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2019·上海模拟)已知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m、n的取值范围(  )
A.m>0,n<0 B.m<0,n>0 C.m>0,n>0 D.m<0,n<0
4.(2019·上海模拟)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
A.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天气预报
B.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4点朝上
C.从分别写有3,6两个数字的两张卡片中随机抽出一张,卡片上的数字能被3整除
D.长度分别是3cm,3cm,6cm的三根木条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
5.(2019·上海模拟)⊙O是一个正n边形的外接圆,若⊙O的半径与这个正n边形的边长相等,则n的值为(  )
A.3 B.4 C.6 D.8
6.(2019·上海模拟)如图,⊙O的半径为4,点A,B在⊙O上,点P在⊙O内,sin∠APB= ,AB⊥PB,如果OP⊥OA,那么OP的长为(  )
A. B.3 C. D.
二、填空题:(满分48分)
7.(2019·上海模拟)计算:a﹣2b2 (a2b﹣2)﹣3=   .
8.(2019七上·越城期末)小明在数轴上先作边长为1的正方形,再用圆规画出了点A(如图所示),则点A所表示的数为   .
9.(2019·上海模拟)不等式3x≤x+4的非负整数解是   .
10.(2019·上海模拟)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为   .
11.(2019·上海模拟)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1,2),则k的值是   .
12.(2019·上海模拟)已知抛物线y=2x2﹣4x+5,将该抛物线沿x轴翻折后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13.(2019·上海模拟)如图,任意转动正六边形转盘一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大于3的数的概率是   .
14.(2019·上海模拟)在100个数据中,用适当方法抽取50个样本进行统计,在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是0.2,那么估计总体数据落在54.5~57.5之间的约有   个.
15.(2019·上海模拟)已知两圆内切,半径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那么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   厘米.
16.(2019·上海模拟)化简: ( )=   .
17.(2019·上海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若点C、D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这四点恰好是面积为2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有   个.
18.(2019·上海模拟)如图,已知E为长方形纸片ABCD的边CD上一点,将纸片沿AE对折,点D的对应点D′恰好在线段BE上.若AD=3,DE=1,则AB=   .
三、解答题(满分78分)
19.(2019·上海模拟)先化简代数式1﹣ ÷ ,并从﹣1,0,1,3中选取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
20.(2019·上海模拟)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
21.(2019·上海模拟)如图,在△ABC中
(1)作图,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AC,BC于点D,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条件下,连接BD,若BD=9,BC=12,求∠C的余弦值.
22.(2019·上海模拟)某景区在同一线路上顺次有三个景点A,B,C,甲、乙两名游客从景点A出发,甲步行到景点C;乙花20分钟时间排队后乘观光车先到景点B,在B处停留一段时间后,再步行到景点C.甲、乙两人离景点A的路程s(米)关于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甲的速度是   米/分钟;
(2)当20≤t≤30时,求乙离景点A的路程s与t的函数表达式;
(3)乙出发后多长时间与甲在途中相遇?
(4)若当甲到达景点C时,乙与景点C的路程为360米,则乙从景点B步行到景点C的速度是多少?
23.(2019·上海模拟)如图,已知ED∥BC,∠EAB=∠BCF.求证:
(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OB2=OE OF;
24.(2019九上·徐闻期末)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
(1)求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
(2)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3)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NM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M点的坐标和△ANM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2019·上海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BC,AC于点D,E,连结EB,交OD于点F.
(1)求证:OD⊥BE.
(2)若DE= ,AB=6,求AE的长.
(3)若△CDE的面积是△OBF面积的 ,求线段BC与AC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积的乘方
【解析】【解答】(﹣x2)3
=﹣x2×3
=-x6,
故选A.
【分析】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根据法则即可算出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① ﹣1=0,
=1,
2x+8=1,
解得x=﹣ ,
经检验x=﹣ 是原方程的解;
② =4﹣x,
x﹣6=(4﹣x)2,
整理得x2﹣9x+22=0,
△=92﹣4×22<0,方程没有实数解,
所以原方程无实数解;
③ =
x+5=2﹣x,
所以x=﹣ ,
经检验x=﹣ 是原方程的解;
④ =﹣x,
x+1=x2,
整理得x2﹣x﹣1=0,解得x1= ,x2= ,
经检验x= 为原方程无实数解.
故答案为:D.
【分析】将①②③④中的等式先进行平方,变成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分别写出①②③④中一元二次方程的a、b、c的值,判断Δ也就是b2-4ac的大小,Δ>0;即有实数解,Δ<0;即无实数解。
3.【答案】B
【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性质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过二、四象限,
∴m<0,
∵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正半轴,
∴n>0,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一次函数与y轴交于正半轴,可知n>0;再由一次函数必过二、四象限,可知m<0。
4.【答案】C
【知识点】随机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解析】【解答】解:A,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天气预报是随机事件;
B,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4点朝上是随机事件;
C,从分别写有3,6两个数字的两张卡片中随机抽出一张,卡片上的数字能被3整除是必然事件;
D,长度分别是3cm,3cm,6cm的三根木条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是不可能事件;
故答案为:C.
【分析】必然事件是指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而随时打开电视,正在播天气预报的可能小,属随机事件;同样B选项中掷骰子,出现4朝上,也属于随机事件;C选项中共有3与6两个数,无论哪一个都能被3整除;D中3,3,6,不或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为不可能事件。
5.【答案】C
【知识点】圆内接正多边形
【解析】【解答】解:∵⊙O的半径与这个正n边形的边长相等,
∴这个多边形的中心角=60°,
∴ =60°,
∴n=6,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圆O的半径与正n边形的边长相等,可知这个多边形的中心角为60°,所以这个多边形是个六边形。
6.【答案】D
【知识点】圆的综合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OB,作BM⊥OP交OP的延长线于M,作AN⊥MB交MB的延长线于N.则四边形AOMN是矩形,
∵∠AOP=∠ABP=90°,
∴A、O、P、B四点共圆,
∴∠BOP=∠BAP,
∵sin∠APB= ,
∴tan∠BAP= ,
tan∠BOM=tan∠BAP= = ,设BM=4k,OM=3k,
在Rt△OMB中,(4k)2+(3k)2=42,
解得k= (负根已经舍弃),
∴BM= ,OM= ,BN=MN﹣BM= ,
∵∠MBP+∠BPM=90°,∠MBP+∠ABN=90°,
∴∠BPM=∠ABN,
∵∠BMP=∠ANB=90°,
∴△BMP∽△ANB,
∴ = ,
∴ = ,
∴PM= ,
∴OP=OM﹣PM=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BAP等于∠BOP;由已知中的∠APB的正弦,可求出∠APB的正切,即∠BOP的正切,设BM=4k,OM=3k,由勾股定理得BM2+OM2=OB2,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k=,从而求出BM=与OM=;由∠ABN+∠PBM=90°,∠BPM+∠PBM=90°,可知∠ABN=∠BPM,根据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可得△BMP∽△ANB,得到,即可求得PM的值,从而求得OP的长。
7.【答案】
【知识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幂的乘方
【解析】【解答】解:原式= =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积的乘方可得(a2b-2)-3=a-6b6,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和负整数指数幂计算即可。
8.【答案】1+
【知识点】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得,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为 = ,
则点A表示的数为1+ ,
故答案为:1+ .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我,由作图可知点A与1的距离等于,所以点A表示的数为1+ .
9.【答案】0,1,2
【知识点】不等式的解及解集
【解析】【解答】解:解不等式3x≤x+4得,x≤2,
∴不等式3x≤x+4的非负整数解是0,1,2,
故答案为:0,1,2.
【分析】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求出x≤2,即可得到在这个范围内的非负整数解。
10.【答案】m<5且m≠1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且m﹣1≠0,即(﹣4)2﹣4(m﹣1)>0且m≠1,
解得m<5且m≠1,
故答案为:m<5且m≠1.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Δ>0且m-1≠0,将方程中的系数代入到Δ=b2-4ac=(-4)2-4(m-1)中,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再与m-1≠0联合,就得到m的取值范围。
11.【答案】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解:∵点(1,2)在函数y= 上,则有2= ,即k=2.
故答案为:2.
【分析】由点(1,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可知,当x=1时,y=2,代入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得k的值。
12.【答案】y=﹣2(x﹣1)2﹣3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y=2x2﹣4x+5=2(x﹣1)2+3,其顶点坐标是(1,3),将该抛物线沿x轴翻折后的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3),抛物线开口方向与原抛物线方向相反,
所以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3.
故答案为:y=﹣2(x﹣1)2﹣3.
【分析】先将y=2x2-4x+5变成顶点式y=2(x-1)2+3,将抛物线沿x轴翻折,对称轴不变,顶点坐标由(1,3)变为(1,-3),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发生变化,而开口大小不变,所以a=-2,即可写出翻折后的解析式。
13.【答案】
【知识点】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共6个数,大于3的数有3个,
∴P(大于3)= =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题意可知,共有6种可能性,而大于3的可能性有3种,即P(大于3)=,约分得到指针指向大于3的数的概率。
14.【答案】20
【知识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解析】【解答】解:用样本估计总体:在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是0.2,
估计总体数据落在54.5~57.5这一组的频率同样是0.2,
那么总体数据落在54.5~57.5之间的约有100×0.2=20个.
故答案为:20.
【分析】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可知,50个样本的频率为0.2,即100个数据的频率仍为0.2,算出即为20。
15.【答案】3
【知识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解:∵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5,两圆内切,
∴d=R﹣r=5﹣2=3cm,
故答案为:3.
【分析】两圆内切时,圆心距的长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差。
16.【答案】
【知识点】向量的加法法则;向量的减法法则;实数与向量相乘运算法则
【解析】【解答】解: ( )
= ﹣
=(﹣ + ) +(1﹣ )
= .
故答案为: .
【分析】先将括号去掉,即先将乘到括号内,再根据去括号法则,将括号去掉,最后将含有同样向量的系数进行相加减即可。
17.【答案】6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作图可发现符合题意的有5种情况: ABC2D3、 ABC1D2、 AC1BD1、 AC2BC3、正方形ABD1C2、正方形ABC3C1.
故答案为:6.
【分析】先找到满足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时,所以点C的个数,然后将三角形ABC进行翻折、平移即可找到满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2的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有四个平行四边形,分别是 BAC1D2, C1AD1B, BAD3C2, BC3AC2,还有两个正方形,分别是正方形BAC2D1和正方形BAC1C3.
18.【答案】5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折叠,
∴△ADE≌△AD'E,
∴AD=AD'=3,DE=D'E=1,∠DEA=∠D'EA,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
∴∠DEA=∠EAB,
∴∠EAB=∠AEB,
∴AB=BE,
∴D'B=BE﹣D'E=AB﹣1,
在Rt△ABD'中,AB2=D'A2+D'B2,
∴AB2=9+(AB﹣1)2,
∴AB=5
故答案为:5
【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D=AD'=3,ED=ED'=1;再由矩形的对边平行与翻折的性质可知,∠EAB=∠AEB,即AB=BE;再利用勾股定理AB2=AD'2+BD'2求出AB的值.
19.【答案】解:原式=1﹣ ×
=1﹣
= ﹣
=﹣ ,
由题意得,x≠﹣1,0,1,
当x=3时,原式=﹣ .
【知识点】分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运用分式的乘除法则,先将进行化简得到;再运用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则,将1-进行化简得到;由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知x不能为-1,0,1这三个数,将x=3代入到化简后的分式即可求出。
20.【答案】解: ,
把(1)变形y=1﹣x,代入(2)得x2﹣(1﹣x)﹣2x﹣1=0,
化简整理得x2﹣x﹣2=0,
∴x1=﹣1,x2=2,
把x=2代入(1)得y=﹣1,
把x=﹣1代入(1)得y=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 , .
【知识点】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解析】【分析】将方程(1)变形,用含有x的代数式将y表示出来,即y=1-x,再将其代入到方程(2)中,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2=0,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出x的两个解,再将两个x的解代入到y=1-x中,即可求出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两组解。
21.【答案】(1)解:如图所示,直线DE即为所求;
(2)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EC= BC=6,BD=CD=9,
∴cos∠C= = =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尺规作图的定义
【解析】【分析】(1)分别以点B、点C为圆心,以大于BC一半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线段BC的上方与下方,过这两个交点画一条直线,与AC交于点D,BC交于点E,直线DE即为所求;
(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D=CD=9,BE=EC=,即可求得cos∠C=。
22.【答案】(1)60
(2)解:当20≤t≤30时,设s=mt+n,
由题意得
解得
∴s=300t﹣6000.
(3)解:当20≤t≤30时,60t=300t﹣6000,
解得t=25,
∴乙出发后时间=25﹣20=5,
当30≤t≤60时,60t=3000,
解得t=50,
∴乙出发后时间=50﹣20=30,
综上所述:乙出发5分钟和30分钟时与甲在途中相遇。
(4)解:设乙从B步行到C的速度是x米/分钟,
由题意得5400﹣3000﹣(90﹣60)x=360,
解得x=68,
所以乙从景点B步行到景点C的速度是68米/分钟.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1)甲的速度= =60米/分钟,
故答案为:60
【分析】(1)由图象可知甲用了90分钟走了5400米,即可求得甲的速度为60米/分钟;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设s=mt+n,将图象中的(20,0)与(30,3000)代入到解析式中求出m=300,n=-6000,即可得到s与t的函数表达式;
(3)通过图象可知甲与乙有两次相交,这两次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遇的时间,由(2)中求得的函数表达式与甲的函数表达式联在一起得到60t=300t-6000,求得t=25;当乙在景点B逗留时,与甲第二次相遇,即60t=3000,求得t=50。
(4)由图象可知,当甲到达景点C时,乙离景点C还有360米,即乙走了5400-3000-360=2040米,一共用了90-60=30分钟,即可求得乙的速度。
23.【答案】(1)解:∵DE∥BC,
∴∠D=∠BCF,
∵∠EAB=∠BCF,
∴∠EAB=∠D,
∴AB∥CD,
∵DE∥B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解:∵DE∥BC,
∴ = ,
∵AB∥CD,
∴ = ,
∴ ,
∴OB2=OE OF.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其特殊类型
【解析】【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ED∥BC,可知内错角∠EAB=∠ABC,再由∠EAB=∠BCF,得到∠ABC=∠BCF,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B∥DF,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CB∥AD得到,AB∥CD得到,整理即可证得OB2=OE·OF.
24.【答案】(1)解:将A(1,0),C(﹣2,3)代入y=﹣x2+bx+c,得:
,解得: ,
∴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2x+3;
设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m≠0),
将A(1,0),C(﹣2,3)代入y=mx+n,得:
,解得: ,
∴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为y=﹣x+1
(2)解:过点P作PE∥y轴交x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F,过点C作CQ∥y轴交x轴于点Q,如图1所示.
设点P的坐标为(x,﹣x2﹣2x+3)(﹣2<x<1),则点E的坐标为(x,0),点F的坐标为(x,﹣x+1),
∴PE=﹣x2﹣2x+3,EF=﹣x+1,
EF=PE﹣EF=﹣x2﹣2x+3﹣(﹣x+1)=﹣x2﹣x+2.
∵点C的坐标为(﹣2,3),
∴点Q的坐标为(﹣2,0),
∴AQ=1﹣(﹣2)=3,
∴S△APC= AQ PF=﹣ x2﹣ x+3=﹣ (x+ )2+ .
∵﹣ <0,
∴当x=﹣ 时,△APC的面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此时点P的坐标为(﹣ , )
(3)解:当x=0时,y=﹣x2﹣2x+3=3,
∴点N的坐标为(0,3).
∵y=﹣x2﹣2x+3=﹣(x+1)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点C的坐标为(﹣2,3),
∴点C,N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令直线A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交点为点M,如图2所示.
∵点C,N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MN=CM,
∴AM+MN=AM+MC=AC,
∴此时△ANM周长取最小值.
当x=﹣1时,y=﹣x+1=2,
∴此时点M的坐标为(﹣1,2).
∵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2,3),点N的坐标为(0,3),
∴AC= =3 ,AN= = ,
∴C△ANM=AM+MN+AN=AC+AN=3 + .
∴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M(﹣1,2),使△ANM的周长最小,△ANM周长的最小值为3 + .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将点A和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中,即可求得b和c的值,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设AC的直线解析式为y=mx+n,将点A和点C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直线AC的直线解析式。
(2)过点P作PE∥y轴交x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F,过点C作CQ∥y轴交x轴于点Q,分别设出点P和点E的坐标,根据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将两个点的坐标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顶点式,得到点P的坐标。
(3)令直线A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交点为点M,把抛物线的一般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得出对称轴,再结合C、N的坐标得出关于对称轴对称,所以MN=CM,即AM+MN=AC,△ANM周长取得最小值。最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AC、AN的值,即可得到△ANM 周长的最小值。
25.【答案】(1)证明:连接AD,
∵AB是直径,
∴∠AEB=∠ADB=90°,
∵AB=AC,
∴∠CAD=∠BAD,BD=CD,
∴ = ,
∴OD⊥BE;
(2)解:∵∠AEB=90°,
∴∠BEC=90°,
∵BD=CD,
∴BC=2DE=2 ,
∵四边形ABDE内接于⊙O,
∴∠BAC+∠BDE=180°,
∵∠CDE+∠BDE=180°,
∴∠CDE=∠BAC,
∵∠C=∠C,
∴△CDE∽△CAB,
∴ = ,即 = ,
∴CE=2,
∴AE=AC﹣CE=AB﹣CE=4.
(3)解:∵BD=CD,
∴S△CDE=S△BDE,
∵BD=CD,AO=BO,
∴OD∥AC,
∵△OBF∽△ABE,
∴ =( )2= ,
∴S△ABE=4S△OBF,
∵ = ,
∴S△ABE=4S△OBF=6S△CDE,
∴S△CAB=S△CDE+S△BDE+S△ABE=8S△CDE,
∵△CDE∽△CAB,
∴ =( )2= ,
∴ = ,
∵BD=CD,AB=AC,
∴ = ,
即AC= BC.
【知识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连接A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EB=∠ADB=90°;再由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知BD=CD,再由同圆中所对的弧相等可知弧BD等于弧ED,即可证得OD⊥BE;
(2)由(1)中可知弦DE=弦BD,由CD=BD,可知BC=2;再由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可知∠CDE=∠BAC,加∠C公共角,可判定△CDE∽△C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CE的长,即可求得AE的长。
(3)由(1)结论可知S△CDE=S△BDE,结合已知条件,得到S△BDE=S△OBF;由S△AEB=4S△OBF,可知S△AEB=6S△CDE,进一步可知S△CAB=8S△CDE,由(2)中结论△CDE∽△C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线段比的平方,即可求出CD:CA=1:,再由(1)中的结论即可求出线段BC与AC之间的等量关系AC=BC。
1 / 1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2019年中考数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满分24分)
1.(2018七上·利川期末)计算(﹣x2)3的结果是(  )
A.﹣x6 B.x6 C.﹣x5 D.﹣x8
【答案】A
【知识点】积的乘方
【解析】【解答】(﹣x2)3
=﹣x2×3
=-x6,
故选A.
【分析】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根据法则即可算出答案。
2.(2019·上海模拟)下列方程中,有实数解的个数是(  )
① ﹣1=0,② =4﹣x,③ = ,④ =﹣x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D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① ﹣1=0,
=1,
2x+8=1,
解得x=﹣ ,
经检验x=﹣ 是原方程的解;
② =4﹣x,
x﹣6=(4﹣x)2,
整理得x2﹣9x+22=0,
△=92﹣4×22<0,方程没有实数解,
所以原方程无实数解;
③ =
x+5=2﹣x,
所以x=﹣ ,
经检验x=﹣ 是原方程的解;
④ =﹣x,
x+1=x2,
整理得x2﹣x﹣1=0,解得x1= ,x2= ,
经检验x= 为原方程无实数解.
故答案为:D.
【分析】将①②③④中的等式先进行平方,变成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分别写出①②③④中一元二次方程的a、b、c的值,判断Δ也就是b2-4ac的大小,Δ>0;即有实数解,Δ<0;即无实数解。
3.(2019·上海模拟)已知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m、n的取值范围(  )
A.m>0,n<0 B.m<0,n>0 C.m>0,n>0 D.m<0,n<0
【答案】B
【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性质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过二、四象限,
∴m<0,
∵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正半轴,
∴n>0,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一次函数与y轴交于正半轴,可知n>0;再由一次函数必过二、四象限,可知m<0。
4.(2019·上海模拟)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
A.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天气预报
B.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4点朝上
C.从分别写有3,6两个数字的两张卡片中随机抽出一张,卡片上的数字能被3整除
D.长度分别是3cm,3cm,6cm的三根木条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
【答案】C
【知识点】随机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解析】【解答】解:A,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天气预报是随机事件;
B,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4点朝上是随机事件;
C,从分别写有3,6两个数字的两张卡片中随机抽出一张,卡片上的数字能被3整除是必然事件;
D,长度分别是3cm,3cm,6cm的三根木条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是不可能事件;
故答案为:C.
【分析】必然事件是指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而随时打开电视,正在播天气预报的可能小,属随机事件;同样B选项中掷骰子,出现4朝上,也属于随机事件;C选项中共有3与6两个数,无论哪一个都能被3整除;D中3,3,6,不或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为不可能事件。
5.(2019·上海模拟)⊙O是一个正n边形的外接圆,若⊙O的半径与这个正n边形的边长相等,则n的值为(  )
A.3 B.4 C.6 D.8
【答案】C
【知识点】圆内接正多边形
【解析】【解答】解:∵⊙O的半径与这个正n边形的边长相等,
∴这个多边形的中心角=60°,
∴ =60°,
∴n=6,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圆O的半径与正n边形的边长相等,可知这个多边形的中心角为60°,所以这个多边形是个六边形。
6.(2019·上海模拟)如图,⊙O的半径为4,点A,B在⊙O上,点P在⊙O内,sin∠APB= ,AB⊥PB,如果OP⊥OA,那么OP的长为(  )
A. B.3 C. D.
【答案】D
【知识点】圆的综合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OB,作BM⊥OP交OP的延长线于M,作AN⊥MB交MB的延长线于N.则四边形AOMN是矩形,
∵∠AOP=∠ABP=90°,
∴A、O、P、B四点共圆,
∴∠BOP=∠BAP,
∵sin∠APB= ,
∴tan∠BAP= ,
tan∠BOM=tan∠BAP= = ,设BM=4k,OM=3k,
在Rt△OMB中,(4k)2+(3k)2=42,
解得k= (负根已经舍弃),
∴BM= ,OM= ,BN=MN﹣BM= ,
∵∠MBP+∠BPM=90°,∠MBP+∠ABN=90°,
∴∠BPM=∠ABN,
∵∠BMP=∠ANB=90°,
∴△BMP∽△ANB,
∴ = ,
∴ = ,
∴PM= ,
∴OP=OM﹣PM=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BAP等于∠BOP;由已知中的∠APB的正弦,可求出∠APB的正切,即∠BOP的正切,设BM=4k,OM=3k,由勾股定理得BM2+OM2=OB2,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k=,从而求出BM=与OM=;由∠ABN+∠PBM=90°,∠BPM+∠PBM=90°,可知∠ABN=∠BPM,根据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可得△BMP∽△ANB,得到,即可求得PM的值,从而求得OP的长。
二、填空题:(满分48分)
7.(2019·上海模拟)计算:a﹣2b2 (a2b﹣2)﹣3=   .
【答案】
【知识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幂的乘方
【解析】【解答】解:原式= =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积的乘方可得(a2b-2)-3=a-6b6,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和负整数指数幂计算即可。
8.(2019七上·越城期末)小明在数轴上先作边长为1的正方形,再用圆规画出了点A(如图所示),则点A所表示的数为   .
【答案】1+
【知识点】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得,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为 = ,
则点A表示的数为1+ ,
故答案为:1+ .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我,由作图可知点A与1的距离等于,所以点A表示的数为1+ .
9.(2019·上海模拟)不等式3x≤x+4的非负整数解是   .
【答案】0,1,2
【知识点】不等式的解及解集
【解析】【解答】解:解不等式3x≤x+4得,x≤2,
∴不等式3x≤x+4的非负整数解是0,1,2,
故答案为:0,1,2.
【分析】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求出x≤2,即可得到在这个范围内的非负整数解。
10.(2019·上海模拟)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m<5且m≠1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且m﹣1≠0,即(﹣4)2﹣4(m﹣1)>0且m≠1,
解得m<5且m≠1,
故答案为:m<5且m≠1.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Δ>0且m-1≠0,将方程中的系数代入到Δ=b2-4ac=(-4)2-4(m-1)中,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再与m-1≠0联合,就得到m的取值范围。
11.(2019·上海模拟)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1,2),则k的值是   .
【答案】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解:∵点(1,2)在函数y= 上,则有2= ,即k=2.
故答案为:2.
【分析】由点(1,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可知,当x=1时,y=2,代入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得k的值。
12.(2019·上海模拟)已知抛物线y=2x2﹣4x+5,将该抛物线沿x轴翻折后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答案】y=﹣2(x﹣1)2﹣3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y=2x2﹣4x+5=2(x﹣1)2+3,其顶点坐标是(1,3),将该抛物线沿x轴翻折后的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3),抛物线开口方向与原抛物线方向相反,
所以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3.
故答案为:y=﹣2(x﹣1)2﹣3.
【分析】先将y=2x2-4x+5变成顶点式y=2(x-1)2+3,将抛物线沿x轴翻折,对称轴不变,顶点坐标由(1,3)变为(1,-3),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发生变化,而开口大小不变,所以a=-2,即可写出翻折后的解析式。
13.(2019·上海模拟)如图,任意转动正六边形转盘一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大于3的数的概率是   .
【答案】
【知识点】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共6个数,大于3的数有3个,
∴P(大于3)= =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题意可知,共有6种可能性,而大于3的可能性有3种,即P(大于3)=,约分得到指针指向大于3的数的概率。
14.(2019·上海模拟)在100个数据中,用适当方法抽取50个样本进行统计,在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是0.2,那么估计总体数据落在54.5~57.5之间的约有   个.
【答案】20
【知识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解析】【解答】解:用样本估计总体:在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是0.2,
估计总体数据落在54.5~57.5这一组的频率同样是0.2,
那么总体数据落在54.5~57.5之间的约有100×0.2=20个.
故答案为:20.
【分析】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可知,50个样本的频率为0.2,即100个数据的频率仍为0.2,算出即为20。
15.(2019·上海模拟)已知两圆内切,半径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那么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   厘米.
【答案】3
【知识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解:∵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5,两圆内切,
∴d=R﹣r=5﹣2=3cm,
故答案为:3.
【分析】两圆内切时,圆心距的长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差。
16.(2019·上海模拟)化简: ( )=   .
【答案】
【知识点】向量的加法法则;向量的减法法则;实数与向量相乘运算法则
【解析】【解答】解: ( )
= ﹣
=(﹣ + ) +(1﹣ )
= .
故答案为: .
【分析】先将括号去掉,即先将乘到括号内,再根据去括号法则,将括号去掉,最后将含有同样向量的系数进行相加减即可。
17.(2019·上海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若点C、D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这四点恰好是面积为2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有   个.
【答案】6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作图可发现符合题意的有5种情况: ABC2D3、 ABC1D2、 AC1BD1、 AC2BC3、正方形ABD1C2、正方形ABC3C1.
故答案为:6.
【分析】先找到满足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时,所以点C的个数,然后将三角形ABC进行翻折、平移即可找到满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2的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有四个平行四边形,分别是 BAC1D2, C1AD1B, BAD3C2, BC3AC2,还有两个正方形,分别是正方形BAC2D1和正方形BAC1C3.
18.(2019·上海模拟)如图,已知E为长方形纸片ABCD的边CD上一点,将纸片沿AE对折,点D的对应点D′恰好在线段BE上.若AD=3,DE=1,则AB=   .
【答案】5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折叠,
∴△ADE≌△AD'E,
∴AD=AD'=3,DE=D'E=1,∠DEA=∠D'EA,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
∴∠DEA=∠EAB,
∴∠EAB=∠AEB,
∴AB=BE,
∴D'B=BE﹣D'E=AB﹣1,
在Rt△ABD'中,AB2=D'A2+D'B2,
∴AB2=9+(AB﹣1)2,
∴AB=5
故答案为:5
【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D=AD'=3,ED=ED'=1;再由矩形的对边平行与翻折的性质可知,∠EAB=∠AEB,即AB=BE;再利用勾股定理AB2=AD'2+BD'2求出AB的值.
三、解答题(满分78分)
19.(2019·上海模拟)先化简代数式1﹣ ÷ ,并从﹣1,0,1,3中选取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
【答案】解:原式=1﹣ ×
=1﹣
= ﹣
=﹣ ,
由题意得,x≠﹣1,0,1,
当x=3时,原式=﹣ .
【知识点】分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运用分式的乘除法则,先将进行化简得到;再运用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则,将1-进行化简得到;由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知x不能为-1,0,1这三个数,将x=3代入到化简后的分式即可求出。
20.(2019·上海模拟)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
【答案】解: ,
把(1)变形y=1﹣x,代入(2)得x2﹣(1﹣x)﹣2x﹣1=0,
化简整理得x2﹣x﹣2=0,
∴x1=﹣1,x2=2,
把x=2代入(1)得y=﹣1,
把x=﹣1代入(1)得y=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 , .
【知识点】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解析】【分析】将方程(1)变形,用含有x的代数式将y表示出来,即y=1-x,再将其代入到方程(2)中,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2=0,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出x的两个解,再将两个x的解代入到y=1-x中,即可求出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两组解。
21.(2019·上海模拟)如图,在△ABC中
(1)作图,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AC,BC于点D,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条件下,连接BD,若BD=9,BC=12,求∠C的余弦值.
【答案】(1)解:如图所示,直线DE即为所求;
(2)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EC= BC=6,BD=CD=9,
∴cos∠C= = =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尺规作图的定义
【解析】【分析】(1)分别以点B、点C为圆心,以大于BC一半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线段BC的上方与下方,过这两个交点画一条直线,与AC交于点D,BC交于点E,直线DE即为所求;
(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D=CD=9,BE=EC=,即可求得cos∠C=。
22.(2019·上海模拟)某景区在同一线路上顺次有三个景点A,B,C,甲、乙两名游客从景点A出发,甲步行到景点C;乙花20分钟时间排队后乘观光车先到景点B,在B处停留一段时间后,再步行到景点C.甲、乙两人离景点A的路程s(米)关于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甲的速度是   米/分钟;
(2)当20≤t≤30时,求乙离景点A的路程s与t的函数表达式;
(3)乙出发后多长时间与甲在途中相遇?
(4)若当甲到达景点C时,乙与景点C的路程为360米,则乙从景点B步行到景点C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1)60
(2)解:当20≤t≤30时,设s=mt+n,
由题意得
解得
∴s=300t﹣6000.
(3)解:当20≤t≤30时,60t=300t﹣6000,
解得t=25,
∴乙出发后时间=25﹣20=5,
当30≤t≤60时,60t=3000,
解得t=50,
∴乙出发后时间=50﹣20=30,
综上所述:乙出发5分钟和30分钟时与甲在途中相遇。
(4)解:设乙从B步行到C的速度是x米/分钟,
由题意得5400﹣3000﹣(90﹣60)x=360,
解得x=68,
所以乙从景点B步行到景点C的速度是68米/分钟.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1)甲的速度= =60米/分钟,
故答案为:60
【分析】(1)由图象可知甲用了90分钟走了5400米,即可求得甲的速度为60米/分钟;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设s=mt+n,将图象中的(20,0)与(30,3000)代入到解析式中求出m=300,n=-6000,即可得到s与t的函数表达式;
(3)通过图象可知甲与乙有两次相交,这两次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遇的时间,由(2)中求得的函数表达式与甲的函数表达式联在一起得到60t=300t-6000,求得t=25;当乙在景点B逗留时,与甲第二次相遇,即60t=3000,求得t=50。
(4)由图象可知,当甲到达景点C时,乙离景点C还有360米,即乙走了5400-3000-360=2040米,一共用了90-60=30分钟,即可求得乙的速度。
23.(2019·上海模拟)如图,已知ED∥BC,∠EAB=∠BCF.求证:
(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OB2=OE OF;
【答案】(1)解:∵DE∥BC,
∴∠D=∠BCF,
∵∠EAB=∠BCF,
∴∠EAB=∠D,
∴AB∥CD,
∵DE∥B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解:∵DE∥BC,
∴ = ,
∵AB∥CD,
∴ = ,
∴ ,
∴OB2=OE OF.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其特殊类型
【解析】【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ED∥BC,可知内错角∠EAB=∠ABC,再由∠EAB=∠BCF,得到∠ABC=∠BCF,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B∥DF,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CB∥AD得到,AB∥CD得到,整理即可证得OB2=OE·OF.
24.(2019九上·徐闻期末)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
(1)求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
(2)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3)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NM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M点的坐标和△ANM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将A(1,0),C(﹣2,3)代入y=﹣x2+bx+c,得:
,解得: ,
∴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2x+3;
设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m≠0),
将A(1,0),C(﹣2,3)代入y=mx+n,得:
,解得: ,
∴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为y=﹣x+1
(2)解:过点P作PE∥y轴交x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F,过点C作CQ∥y轴交x轴于点Q,如图1所示.
设点P的坐标为(x,﹣x2﹣2x+3)(﹣2<x<1),则点E的坐标为(x,0),点F的坐标为(x,﹣x+1),
∴PE=﹣x2﹣2x+3,EF=﹣x+1,
EF=PE﹣EF=﹣x2﹣2x+3﹣(﹣x+1)=﹣x2﹣x+2.
∵点C的坐标为(﹣2,3),
∴点Q的坐标为(﹣2,0),
∴AQ=1﹣(﹣2)=3,
∴S△APC= AQ PF=﹣ x2﹣ x+3=﹣ (x+ )2+ .
∵﹣ <0,
∴当x=﹣ 时,△APC的面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此时点P的坐标为(﹣ , )
(3)解:当x=0时,y=﹣x2﹣2x+3=3,
∴点N的坐标为(0,3).
∵y=﹣x2﹣2x+3=﹣(x+1)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点C的坐标为(﹣2,3),
∴点C,N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令直线A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交点为点M,如图2所示.
∵点C,N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MN=CM,
∴AM+MN=AM+MC=AC,
∴此时△ANM周长取最小值.
当x=﹣1时,y=﹣x+1=2,
∴此时点M的坐标为(﹣1,2).
∵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2,3),点N的坐标为(0,3),
∴AC= =3 ,AN= = ,
∴C△ANM=AM+MN+AN=AC+AN=3 + .
∴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M(﹣1,2),使△ANM的周长最小,△ANM周长的最小值为3 + .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将点A和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中,即可求得b和c的值,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设AC的直线解析式为y=mx+n,将点A和点C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直线AC的直线解析式。
(2)过点P作PE∥y轴交x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F,过点C作CQ∥y轴交x轴于点Q,分别设出点P和点E的坐标,根据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将两个点的坐标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顶点式,得到点P的坐标。
(3)令直线A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交点为点M,把抛物线的一般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得出对称轴,再结合C、N的坐标得出关于对称轴对称,所以MN=CM,即AM+MN=AC,△ANM周长取得最小值。最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AC、AN的值,即可得到△ANM 周长的最小值。
25.(2019·上海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BC,AC于点D,E,连结EB,交OD于点F.
(1)求证:OD⊥BE.
(2)若DE= ,AB=6,求AE的长.
(3)若△CDE的面积是△OBF面积的 ,求线段BC与AC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连接AD,
∵AB是直径,
∴∠AEB=∠ADB=90°,
∵AB=AC,
∴∠CAD=∠BAD,BD=CD,
∴ = ,
∴OD⊥BE;
(2)解:∵∠AEB=90°,
∴∠BEC=90°,
∵BD=CD,
∴BC=2DE=2 ,
∵四边形ABDE内接于⊙O,
∴∠BAC+∠BDE=180°,
∵∠CDE+∠BDE=180°,
∴∠CDE=∠BAC,
∵∠C=∠C,
∴△CDE∽△CAB,
∴ = ,即 = ,
∴CE=2,
∴AE=AC﹣CE=AB﹣CE=4.
(3)解:∵BD=CD,
∴S△CDE=S△BDE,
∵BD=CD,AO=BO,
∴OD∥AC,
∵△OBF∽△ABE,
∴ =( )2= ,
∴S△ABE=4S△OBF,
∵ = ,
∴S△ABE=4S△OBF=6S△CDE,
∴S△CAB=S△CDE+S△BDE+S△ABE=8S△CDE,
∵△CDE∽△CAB,
∴ =( )2= ,
∴ = ,
∵BD=CD,AB=AC,
∴ = ,
即AC= BC.
【知识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连接A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EB=∠ADB=90°;再由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知BD=CD,再由同圆中所对的弧相等可知弧BD等于弧ED,即可证得OD⊥BE;
(2)由(1)中可知弦DE=弦BD,由CD=BD,可知BC=2;再由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可知∠CDE=∠BAC,加∠C公共角,可判定△CDE∽△C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CE的长,即可求得AE的长。
(3)由(1)结论可知S△CDE=S△BDE,结合已知条件,得到S△BDE=S△OBF;由S△AEB=4S△OBF,可知S△AEB=6S△CDE,进一步可知S△CAB=8S△CDE,由(2)中结论△CDE∽△C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线段比的平方,即可求出CD:CA=1:,再由(1)中的结论即可求出线段BC与AC之间的等量关系AC=BC。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