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指数函数的概念说课 目 录 CONTENTS 01 教材分析 05 教法、学法 02 学情分析 06 教学过程 03 目标分析 07 板书设计 04 重、难点分析 08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承前启后 本节课是在上一章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类比于研究幂函数的过程和方法、并已经掌握了指数幂运算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探究。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原有认知: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通过几何与函数概念的学习后具备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现有认知: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技能。 心理特征: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简单的化归思想去解决问题。 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2) 重点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体会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1) 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3) 逐步养成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重难点分析 重 点 难 点 了解指数函数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体会指数函数增长和衰减的规律。 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指数函数,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法:引导探究法 1 2 3 4 从具体实例数据对比,发现什么规律? 能否用图像或具体函数式进一步描绘规律? 总结概括两个实际例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概念 学法:学生主动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层层递进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 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01 深入研究,理解新知 02 强化训练,巩固小结 03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年 A地景区 B地景区 人次/万次 年增量/万次 人次/万次 年增量/万次 2001 600 278 2002 609 9 309 31 2003 620 11 344 35 2004 631 11 383 39 2005 641 10 427 44 2006 650 9 475 48 2007 661 11 528 53 2008 671 10 588 60 2009 681 10 655 67 2010 691 10 729 74 2011 702 11 811 82 2012 711 9 903 92 2013 721 10 1005 102 2014 732 11 1118 113 2015 743 11 1244 126 引例 -1 B地则取消了景区门票 A地提高了景区门票价格 随着中过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城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生活方式,由于旅游人数不断增加,A、B两地景区自2011年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A提高了景区门票的价格,而B地则取消了景区门票。 问题1:比较两地景区游客人次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怎样的变化规律? 问题2:能否作出A、B两地游客人次变化的图像?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A地 B地 问题3:当年增量不能刻画B地的景区游客人次变化规律,能不能换一个量来刻画?比如‘增长率’即从2002年起将B地游客人次除以上一年的游客人次,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4:能否求出B地景区游客人次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根据解析式说明两地景区游客人次变化的情况? 2002年游客人次2001年游客人次=309278≈1.11 2003年游客人次2002年游客人次=344309≈1.11 2015年游客人次2014年游客人次=12441118≈1.11 。。。。。。 近似描述为 y=1.11????(????∈[0,+∞)) 如果设经过x年后的游客人次为2001年的y倍,那么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引例 -2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含量会按确定的衰减比率(简称衰减率)衰减,大约经过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 问题1:按照上述变化规律,生物体内碳14 含量与死亡年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2:能否求出生物体内碳14含量随死亡年数变化的函数解析式? 问题3:生物死亡后体内碳14 含量每年衰减的比例是多少?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引例 -2 y=((12)15730)????(????∈[0,+∞) 问题1:按照上述变化规律,生物体内碳14 含量与死亡年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2:能否求出生物体内碳14含量随死亡年数变化的函数解析式? 问题3:生物死亡后体内碳14 含量每年衰减的比例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实际问题的探究,引出用函数刻画实际问题,并体会其增长和衰减规律,为抽象出指数函数作准备。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深入研究,理解新知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y=((12)15730)????(????∈[0,+∞) y=1.11????(????∈[0,+∞)) ①总结函数共同特征 ②用a代替底数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y=((12)15730)????(????∈[0,+∞) y=1.11????(????∈[0,+∞)) ①总结函数共同特征 ②用a代替底数 ③统一为y=????????,其中????为自变量 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为自变量,定义域为R。 ④强调a的取值范围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y=((12)15730)????(????∈[0,+∞) y=1.11????(????∈[0,+∞)) ①总结函数共同特征 ②用a代替底数 ③统一为y=????????,其中????为自变量 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为自变量,定义域为R。 ④强调a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两个实例,概括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得到指数函数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练习 -1 y=4x y=x4 y=-4x y=(-4)x y=???????? y=(1????)???? 判断下列那些函数是指数函数 由具体实例数据到简单描绘关于实例数据图像,总结规律特点,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由具体实例抽象为具体函数、再由具体函数概括为指数函数的过程,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由具体实例中的函数关系总结归纳出指数函数形式,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形结合思想构建模型,体现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归纳 小结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思考题:如果某函数值呈指数增长,那么称函数值增长为原来二倍所用的时间为“倍增期”,你可以给出一个倍增的指数函数模型实例么?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pt展示 教学反思 THANK YOU! 学校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 报告人:李佳宁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