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检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检测含解析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019-2020学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3章轴对称单元检测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分 ? ? ? ? ? ?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下列汽车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在Rt△ABC中,∠BAC=90 ,AD⊥BC于D,将AB边沿AD折叠,发现B点的对应点E正好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则∠C=(?? )

A.30 B.45° C.60 D.75
3如图,在ABC 中,∠BAC=72°,∠C=36°,∠BAC 的平分线 AD 交 BC 于 D, 则图中有等腰三
角形( )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4.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E=CD,BQ⊥AD于Q,BE交AD于点P,下列说法:①∠APE=∠C,② AQ=BQ,③BP=2PQ, ④AE+BD=AB,其正确的个数有(??? )个.

A.1 B.2 C.3 D.4
5.如图,△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AC=6cm. △ADC的周长为14cm,则BC的长是(???? )

A.7cm B.8cm C.9cm D.10cm
6.甲、乙两名同学下棋,甲执圆子,乙执方子.如图,棋盘中心方子的位置用(-1,0)表示,右下角方子的位置用(0,-1)表示,甲将第4枚圆子放入棋盘后,所有棋子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甲放的位置是(?? )

A.(-2,1) B.(-1,1) C.(-1,0) D.(-1,2)
7.如图,在△ABE中,AE的垂直平分线MN交BE于点C,∠E=30°,且AB=CE,则∠BAE的度数是(?????? )

A.80° B.85° C.90° D.105°
8.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 cm,那么它的周长是(??? )
A.9 cm B.12 cm C.12cm或15cm D.15cm
9.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③钝角三角形不可能使等腰三角形;④有一高与一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⑤在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也相等
A.1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0.如图,在等腰 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 ??)

A.60° B.55° C.50° D.45°
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
11.已知,a,b,c是△ABC三边,且满|a﹣c|+|b﹣c|=0,则△ABC是________ 三角形.
12.如图,在△ABC中,AB=AC,CD=CB,若∠ACD=42°,则∠BAC=________.

13.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80°,则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4.如图,△ABC的AC边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E,若BC=4,AB=3,则△ABE的周长为________

15.点 P(3,﹣4)关于 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
16.在三角形ABC中,AB=AC,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则底角的度数________.
三、解答题(共9题;共66分)
17.(6分)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

18.(6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边BC上,且BD=CE.

求证:AD=AE.

19.(6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边上,点D到点A的距离与点D到点C的距离相等.

(1)利用尺规作图作出点D,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
(2)连接CD,若△ABC的底边长为5,周长为21,求△BCD的周长.
20.(7分)如图,△ACB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C、E、D在同一直线上,在△ACD中,线段AE是CD边上的中线,连接BD.求证:CD=2BD.

21.(7分)△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2a+ab=2c+bc,请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2.(7分)如图,在△ABC 中,AB=AC,∠BAC=120°,D 为 BC 的中点,DE⊥AC 于点 E,AE=8,求 CE 的长.


23.(9分)如图,△ABC中,∠A=60°,P为AB上一点, Q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CQ,连PQ交AC边于D, PD=DQ,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24.(9分)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

(1)①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写出点B1的坐标;
(3)求△ABC的面积.
23.(9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y轴上,点B的坐标为(0,1),∠BAO=30°.

(1)求AB的长度;
(2)以AB为一边作等边△ABE,作OA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的垂线AD于点D.求证:BD=OE;
(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交AB于F.求证:F为DE的中点.
















参考答案
第 1题:
【答案】 C
【解析】【解答】观察图形,结合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和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B;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
第 2 题: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B=∠AEB,
∵E点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EA=EC,
∴∠EAC=∠C,
由外角的性质,可知
∠B=∠AEB=∠EAC+∠C=2∠C,
在Rt△ABC中,∠BAC=90°,∴∠B+∠C=90°,即2∠C+∠C=90°,
解得∠C=30°,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B=∠AE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EA=EC,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EAC=∠C,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B=∠AEB=∠EAC+∠C=2∠C,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第 3 题:
【答案】D
第 4 题: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E=∠C=60°,
在△ABE和△CAD中,
AB=AC,∠BAE=∠C,AE=CD,
∴△ABE≌△CAD(SAS).
∴∠ABE =∠CAD,
∴∠APE=∠ABE +∠BAP=∠CAD +∠BAP =∠BAC=60°,
∴∠APE=∠C.
故①结论正确;
∵BQ⊥AD,
∴∠PBQ=90°-∠BPQ=90°-60°=30°,
∴BP=2PQ.
故③结论正确;
∵△ABE≌△CAD,
∴AE=CD,
∴AE+BD=CD+BD=BC=AB.
故④结论正确;
无法证明AQ=BQ成立,故②结论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C,∠BAE=∠C=60°,然后利用SAS判断出△ABE≌△C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ABE =∠CAD,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得出∠APE=60°=∠C,故①结论正确;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出∠PBQ=90°-∠BPQ=90°-60°=30°,根据含30°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BP=2PQ,故③结论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由△ABE≌△CAD,得出AE=CD,根据线段的和差、等量代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D=CD+BD=BC=AB,故④结论正确;无法证明AQ=BQ成立,故②结论错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第 5 题: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
∴BD=AD;
∵△ADC的周长为14cm,
∴AC+CD+AD=14cm,
即AC+CD+BD=AC+BC=14cm.
∵AC=6cm,
∴BC =8cm.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BD=AD;根据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奖励方程,再由等量代换、线段的和差即可算出答案。
第 6 题: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棋子的坐标可知,原图中最右侧的圆子位于坐标原点O,并且可以确定如图①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画出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棋盘上依次标注各选项所描述的第4枚圆子的位置(如图②至图⑤;该圆子所在位置用相应的选项名称在图中标注).
观察图②至图⑤可以看出,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按照B选项给出的坐标放置第4枚圆子才能使整个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图③中的虚线表示该图形的对称轴).
故本题应选B.
【分析】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由方子所在的位置可知对称轴是过点(-1,0)和(0,-1)的直线,所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甲放的第四枚棋子应为(-1,1)。
第 7 题:
【答案】 C
【解析】【解答】∵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MN上
∴AC=CE
∴∠EAC=∠E=30°
又∵AB=CE
∴AB=AC
∴∠B=∠ACB
又∵∠ACB是△ACE的外角
∴∠ACB=∠EAC+∠E=60°
∴∠B=∠ACB=60°
在△ABE中,∠BAE+∠E+∠B=180°
∴∠BAE=180°-∠E-∠B=180°-30°-60°=90°。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得线段AC=CE,然后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EAC=∠E=30°和∠B=∠ACB;再用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ACB=60°,易得∠B=∠ACB=60°;最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E=90°。
第 8 题:
【答案】 D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6、3或6、3、3,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为6,6,3
∴三角形的周长=6+6+3=15cm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三角形边长的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得出符合题意的一组等腰三角形的边,求出其周长即可。
第 9 题:
【答案】 D
【解析】【解答】①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正确,
③钝角三角形不可能使等腰三角形,错误,
④有一高与一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
⑤在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也相等,正确,
综上,一共有4个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判断即可。
第 10 题:
【答案】 C
【解析】【解答】如图,连接OB,

∵∠BAC=50°,AO为∠BAC的平分线,
∴∠BAO= ∠BAC=12×50°=25°.
又∵AB=AC,

∴∠ABC=∠ACB=65°.
∵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OA=OB,
∴∠ABO=∠BAO=25°,
∴∠OBC=∠ABC?∠ABO=65°?25°=40°.
∵AO为∠BAC的平分线,AB=AC,
∴直线AO垂直平分BC,
∴OB=OC,
∴∠OCB=∠OBC=40°,
∵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COE=∠OCB=40°;
在△OCE中,∠OEC=180°?∠COE?∠OCB=180°?40°?40°=100°
∴∠CEF= ∠CEO=5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垂直平分线以及角平分线可以求得∠OBA=∠BAO=2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可以求得∠CEF的度数。
第 11 题:
【答案】 等边
【解析】【解答】解:根据非负数的性质, ??
解得 ?
?
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边.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由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数都为0即可得出 解得故a=b=c,根据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结论: △ABC是 等边三角形。
第 12 题:
【答案】 32°
【解析】【解答】解:设∠BAC=x,则∠BDC=42°+x.
∵CD=CB,
∴∠B=∠BDC=42°+x.
∵AB=AC,
∴∠ACB=∠B=42°+x,
∴∠BCD=∠ACB-∠ACD=x,
∴∠ADC=∠B+∠BCD=42°+x+x=42°+2x.

∵∠ADC+∠BDC=180°,
∴42°+2x+42°+x=180°,
解得x=32°,
所以∠BAC=32°.
【分析】设∠BAC=x,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BDC=42°+x.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BDC=42°+x.∠ACB=∠B=42°+x,根据角的和差得出∠BCD=∠ACB-∠ACD=x,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B+∠BCD=42°+x+x=42°+2x.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出∠ADC+∠BDC=180°,从而整体代换求解即可。
第 13 题:
【答案】 80°或20°
【解析】【解答】解:当该内角为顶角时,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80°;当该内角为底角时,顶角度数为20°
故答案为:20°或8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80°的内角可能为顶角,也可能为底角,分情况进行讨论即可。
第 14 题:
【答案】 7
【解析】【解答】解:∵ED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AE=EC
∵△ABE的周长=AB+BE+AE
即周长=AB+BE+EC=AB+BC=7。
故答案为:7。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将△ABE的周长转化为AB和BC两条边的边长。
第 15 题:
【答案】 (-3,﹣4)
【解析】【解答】解:∵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P(3,﹣4)关于 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3,﹣4)
故答案为:(-3,﹣4).
【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为: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根据条件,得出P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即可。
第 16 题:
【答案】 65°或25°
【解析】【解答】解:若△ABC为锐角等腰三角形,如下图,∠1=40°, 由题可知∠A=90°-40°=50°,
∴∠B=∠C=(180°-50°)÷2=65°,

若△ABC为钝角等腰三角形,如下图,∠1=40°,

∴∠A=90°+40°=130°,
∴∠B=∠C=(180°-130°)÷2=25°,
综上,底角的度数为65°或25°.
故答案为:65°或25°。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三角形共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根据两种形态下的三角形,做出图形,求得底角的度数即可。
第 17 题:
【答案】 证明:∵BM=CN,BC=AC,∴CM=AN,
又∵AB=AC,∠BAN=∠ACM,
∴△AMC≌△BNA,则∠BNA=∠AMC,
∵∠MAN+∠ANB+∠AQN=180°
∠MAN+∠AMC+∠ACB=180°,
∴∠AQN=∠ACB,
∵∠BQM=∠AQN,
∴∠BQM=∠AQN=∠ACB=60°
【解析】【分析】根据BM=CN可得CM=AN,易证△AMC≌△BNA,得∠BNA=∠AMC,根据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得∠BQM=∠ACB=60°,即可解题.
第 18 题:
【答案】 证明:过点A作AF⊥BC于点F,
∵AB=AC,
∴BF=CF,
∵BD=CE,
∴DF=EF,
∴AD=AE.
【解析】【分析】过点A作AF⊥BC于点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F=CF,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出DF=EF,根据中垂线定理得出AD=AE.
第 19 题:
【答案】 (1)解:∴点D如图所示;


(2)解:∵BC=5,C△ABC=21
∴ AB=AC=(21-5)÷2=8
∵ AD=CD
∴ C△BCD=BC+BD+CD=BC+BD+AD=BC+AB=5+8=13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尺规作出线段AC的中垂线即可;
(2)由条件可知腰AB的长,根据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可得DA=DC,从而BD+DC可转化为AB,据此即可解答。

第 20 题:
【答案】 解:∵△ACB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
∴AB=AC,AD=AE,∠BAC=∠DAE=60°,
∴∠BAC-∠BAE=∠DAE-∠BAE,
即∠CAE=∠BAD,
在△ACE和△ABD中,
AB=AC,∠CAE=∠BAD,AD=AE,
∴△ACE≌△ABD(SAS),?
∴BD=CE,
又∵AE是CD边上的中线,
∴CD=2CE,
∴CD=2BD.
【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AB=AC,AD=AE,∠BAC=∠DAE=60°, 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出 ∠CAE=∠BAD, 然后利用SAS判断出 △ACE≌△ABD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 BD=CE, 又 CD=2CE, 故 CD=2BD.
第 21 题:
【答案】 解:由原式得a(2+b)=c(2+b)
a(2+b)-c(2+b)=0
(2+b)(a-c)=0
∵2+b≠0
∴a-c=0
∴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分析】通过对已知式的变形整理可得三角形中边的关系,即由2a+ab=2c+bc变形可得(2+b)(a-c)=0能得到a=c,故可判断是等腰三角形。
第 22 题:
【答案】 解:连接 AD,

∵AB=AC,∠BAC=120°,D 为 BC 的中点,
∴AD⊥BC,AD 平分∠BAC,∠B=∠C=30°
∴∠DAC= ∠BAC=60°,
∵DE⊥AC于E,
∴∠AED=90°,
∴∠ADE=30°,
在 Rt△ADE 中,AE=8,∠ADE=30°,
∴AD=2AE=16,
在 Rt△ADC 中,AD=16,∠C=30°,
∴AC=2AD=32,
则CE=AC﹣AE=32﹣8=24.
【解析】【分析】连接AD,利用等边对等角即可得到∠B和∠C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ADE中,可以求得AD的长度,在直角三角形ADC中,可以求得AC的长度,继而得到CE的长度。
第 23 题:
【答案】 解:如图,过P作PE∥BQ交AC于E,

∴∠EPD=∠Q,
在△EPD和△CQD中,

∴△EPD≌△CQD(ASA),
∴PE=CQ,∵PA=CQ,∴PE=PA,∴∠PEA=∠A=60°,
∵PE∥BQ,∴∠PEA=∠ACB=60°∴∠A=∠ACB=∠B=60°,
∴△ABC为等边三角形.
【解析】【分析】 如图,过P作PE∥BQ交AC于E, 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 ∠EPD=∠Q, 然后利用ASA判断出 △EPD≌△CQD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 PE=CQ ,又 PA=CQ,故PE=PA ,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 ∠PEA=∠A=60°, 根据二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 ∠PEA=∠ACB=6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A=∠ACB=∠B=60°, 根据三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结论: △ABC为等边三角形.
第 24 题:
【答案】 (1)解:如图,△A1B1C1即为所求


(2)解:由图可知,B1(2,1)
(3)解:S△ABC=3×4﹣ ×2×4﹣ ×2×1﹣ ×2×3=12﹣4﹣1﹣3=4
【解析】【分析】(1)①由A、C两点的坐标可知,点A、C都在第二象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即可画图;
②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可求得点A、B、C的对应点的坐标,由新的坐标即可画出图形;
(2)把三角形ABC放在矩形中,用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解。
第 25 题:
【答案】 (1)解:∵在Rt△ABO中,∠BAO=30°,
∴AB=2BO=2.

(2)证明:连接OD,

∵△ABE为等边三角形,
∴AB=AE,∠EAB=60°,
∵∠BAO=30°,作OA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的垂线AD于点D,
∴∠DAO=60°.
∴∠EAO=∠NAB
又∵DO=DA,
∴△ADO为等边三角形.
∴DA=AO.
在△ABD与△AEO中,
∵ ,
∴△ABD≌△AEO(SAS).
∴BD=OE.

(3)证明:作EH⊥AB于H.

∵AE=BE,∴AH= AB,
∵BO= AB,∴AH=BO,
在Rt△AEH与Rt△BAO中,

∴Rt△AEH≌Rt△BAO(HL),
∴EH=AO=AD.
又∵∠EHF=∠DAF=90°,
在△HFE与△AFD中,

∴△HFE≌△AFD(AAS),
∴EF=DF.
∴F为DE的中点.
【解析】【分析】(1)在直角三角形ABO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AB的长度。
(2)连接O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段点的距离相同,即可求得OD=AD,证明三角形ADO为等边三角形,根据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及其夹角相同,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 △ABD≌△AEO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即可得出BD=OE。
(3) 作EH⊥AB于H,根据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以及斜边对应相等,即可证明 Rt△AEH≌Rt△BAO,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AO=EH,继而根据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即可证明三角形全等 △HFE≌△AFD?,最后进行中点的证明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