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北京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 )A.分子B.分母C.分数线2.完成同一份稿件,甲用小时,乙用小时,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A.6:5B.不能确定C.5:6D.25:363.一个长方体,宽是长的,宽是高的.这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最简整数比是( )A.10:5:6B.6:5:1C.10:5:24.下列各比中能与12:6组成比例的是( )A.2:4B.0.8:0.04C.9:3D.6:35.如果x=y,那么x与y成( )比例。A.正B.反C.不成D.无法确定6.圆的周长和直径(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7.x、y、z是三个非零自然数,且x×=y×=z×,那么x、y、z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是( )A.x>y>zB.z>y>xC.y>x>zD.y>z>x8.学校操场的长是20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0的图上,应画( )A.2分米B.2厘米C.2毫米二.填空题(共10小题)9.=Y,XY成 比例;=Y,XY成 比例.10.是 比例尺,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11.在2:5中,如果比的前项乘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12.已知,求x. 13.把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14.在一幅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2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如果把一个长1.2毫米的零件,在图上用24厘米表示,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5.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一定,两个两内项成 比例.16.如图的统计图表示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驶向B地的行驶时间和路程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出发4分钟后,甲、乙两车相距 千米.(2)甲车的速度是 千米/分.(3)行驶6千米的路程,甲车比乙车少用 分钟.(4)如图中表示甲车已经到达B地,那么乙车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从A地行驶到B地一共需要 分钟.(5)如果甲车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则当乙车到达目的地时,甲、乙两车相距 千米.17. %=6÷ = :12== (填小数)。18.书柜中故事书与科技书的本数比是5:3,故事书和科技书共320本,科技书有 本,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少 %。三.判断题(共5小题)19.交换比例的两个内项或两个外项,比例仍然成立. .(判断对错)20.比例尺l:100说明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距离100米. .(判断对错)21.淘气和笑笑比赛做口算题,淘气4分钟做32道,笑笑5分钟做35道,淘气与笑笑做题的速度比是32:35。 (判断对错)22.y=(k一定),x和y成反比例. .23.今年小军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比是1:6,那么5年后小军和爸爸的年龄比仍然是1:6。 (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求未知数x的值。0.75:x=1.25:=35%x﹣x=0.5五.操作题(共1小题)25.如图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再画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六.应用题(共7小题)26.广场上摆放了一些盆花,兰花和茶花数量的比是2:3.如果兰花摆放60盆,茶花需要多少盆?27.甲、乙两个粮仓的存粮数的比是4:3,如果从甲粮仓拿出1200千克放入乙粮仓,这时甲粮仓存粮数是乙粮仓存粮数的.①甲、乙两粮仓共有粮多少千克?②甲粮仓原有粮多少千克?28.六(2)班有40人参加运动会,男女运动员人数之比是5:3,女运动员中有获奖,获奖的女运动员有多少人?29.张师傅两天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的个数比零件总个数的多60个,第二天完成的个数与第一天完成的比是1:3。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30.学校购买了一批新书,分给高年级后,剩下的按4:3分给中年级和低年级,已知中年级分得240本.这批新书一共有多少本?31.某小学六(三)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5:4,女生有30人.这个班的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这所学校共有学生多少人?32.一把刀售价3元.如果小明买这把刀,剩下的钱与小强的钱数比是2:5,现在小强买了这把刀而小明没买,小明的钱与小强剩下钱数的比是8:13,小明原有多少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解: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故选:A.2.解:设这份稿件的工作总量为10,10÷=3010÷=2530:25=6:5答: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故选:A。3.解:宽是长的,长与宽的比是2:1,宽是高的,宽与高的比5:6,长与宽的比是2:1=10:5,所以长方体长、宽、高的最简整数比是10:5:6.故选:A.4.解:12:6=12÷6=2A.2:4=2÷4=B.0.8:0.04=0.8÷0.04=20C.9:3=9÷3=3D.6:3=6÷3=2所以12:6能与6:3组成比例。故选:D。5.解:如果x=y,即x:y=(一定),是比值一定,那么x与y成正比例。故选:A。6.解:圆的周长公式:C=πd,可以推出:C:d=π(一定);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变化,π一定,也就是圆的周长和对应的直径的比值一定,所以圆的周长和直径是成正比例关系.故选:A。7.解:由x×,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x:y=:=():()=40:42=20:21,所以x<y,由y×=z×,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y:z==():()=70:72=35:36,所以y<z,所以x<y<z.故选:B。8.解:200米=20000厘米,20000×=2(厘米)答:应画2厘米;故选:B.二.填空题(共12小题)9.解:因为,=Y,则X:Y=5(一定);所以,XY成正比例;因为,=Y,则XY=5(一定);所以,XY成反比例.故答案为:正,反.10.解:是线段比例尺。80千米=8000000厘米数值比例尺是1:8000000答:是线段比例尺,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8000000。11.解:5×4﹣5=15在2:5中,如果比的前项乘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15.故答案为:15.12.解:1.8:x=2:3x×2=1.8×3x=×x=6x=6x=6×x=故答案为:.13.解:由题意可知:此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又因40千米=4000000厘米,则1厘米:4000000厘米=1:4000000;故答案为:1:4000000.14.解:8.2÷=24600000(厘米)=246(千米);24厘米=240毫米,240:1.2=200:1.故答案为:246、200:1.15.解:内项×内项=外项×外项(一定),可以看出,两内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内项随另一内项的变化而变化,两外项的积一定,也就是两内项相对应数的乘积一定,所以两内项成反比例关系.故答案为:反.16.解:(1)甲车4分钟行驶4千米,乙车4分钟行驶2千米,4﹣2=2(千米);答:出发4分钟后,甲、乙两车相距2千米.(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车的速度是1千米/分;(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车行驶6千米,用6分钟;乙车行驶6千米,用12分钟,12﹣6=6(分钟);答:甲车比乙车少用6分钟.(4)根据乙车4分钟行驶2千米,8÷(2÷4)=8÷0.5=16(分钟);答:乙车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从A地行驶到B地一共需要16分钟.(5)8÷8=1(小时)12÷6=2(小时)2﹣1=1(小时)8×1=8(千米)答:甲、乙两车相距8千米.故答案为:2;1;6;16;8.17.解:75%=6÷8=9:12==0.75故答案为:75,8,9,0.75。18.解:320×=320×=120(本)(5﹣3)÷5=2÷5=0.4=40%答:科技书有120本,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少40%。故答案为:120,40。三.判断题(共5小题)19.解: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交换位置后,两内项之积仍然等于两外项之积,所以仍是比例;例如:2:3=4:6,6:3=4:2;故答案为:√.20.解:比例尺l:100说明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距离100厘米.故答案为:×21.解:(32÷4):(35÷5)=8:7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2.解:因为y=(k一定),所以XY=2K﹣1(一定)(K一定,2和1是常量,所以2K﹣1也一定),可以看出,X和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X随Y的变化而变化,2K﹣1是一定的,也就是X与Y相对应数的乘积一定,所以X与Y成反比例关系.故答案为:正确.23.解:假设小军今年5岁,爸爸今年30岁,他们的年龄比为5:30=1:6,5年后,小军10岁,爸爸35岁,他们的年龄比为10:35=2:7;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四.计算题(共1小题)24.解:(1)0.75:x=1.25:1.25x=0.75×1.25x÷1.25=0.75×÷1.25x=0.2(2)=0.6x=2×0.150.6x÷0.6=2×0.15÷0.6x=0.5(3)35%x﹣x=0.50.1x=0.50.1x÷0.1=0.5÷0.1x=5五.操作题(共1小题)25.解:24=24×1=12÷2=6×4,即长24厘米,宽1厘米或长12厘米,宽2厘米或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只有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6:4=3:2;24÷2=12(厘米),即长方形的长、宽之和是12厘米,12=11+1=10+2+9+3+8+4=7+5,即可画长11厘米,宽1厘米或长10厘米,宽2厘米或长9厘米,宽3厘米,宽长8厘米,宽4厘米或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只有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8:4=2:1。画图如下(红色部分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绿色部分为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六.应用题(共7小题)26.解:60÷2×3=30×3=90(盆)答:茶花需要90盆.27.解:①1200÷(﹣)=1200÷(﹣)=1200÷=7000(千克)答:甲、乙两粮仓共有粮7000千克.②7000×=7000×=4000(千克)答:甲粮仓原有粮4000千克.28.解:40××=40××=15×=10(人)答:获奖的女运动员有10人.29.解:60÷(1﹣﹣)=60÷(1﹣﹣)=60÷=400(个)答:这批零件一共有400个。30.解:240÷÷(1﹣)=240÷÷=420÷=700(本)答:这批新书一共有700本。31.解: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5:4,把女生人数看成5份,男生人数就是4份,30÷5×4=6×4=24(人)(30+24)÷5%=54÷5%=1080(人)答:这所学校共有学生1080人.32.解:设小明买下这把刀剩下的钱为2x元,则小强原有5x元,(2x+3):(5x﹣3)=8:13(5x﹣3)×8=(2x+3)×1340x﹣24=26x+3914x=63x=4.54.5×2+3=9+3=12(元)答:小明原有12元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