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具。 2、学生?自己制作简易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及显微镜的发展对人类的贡献。 2、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其观察物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认知科学的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昆虫的足、翅、触角等,发丝等。?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说说放大镜的作用. 结合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思考:能否将其放得更大? 二、新课学习 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把物体放得更大?? (师适当讲述人类探索的愿望和不懈的追求、研究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显微技术的进步)。 介绍几种显微镜? a、列文虎克的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 4、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把物体放得更大??(师演示) 2)、师生共同探究原因 。(放大镜数量变多,至少两个,导出显微镜的制作) 5、学生自制显微镜? 1)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2)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4)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 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5)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发丝,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6、小结 1)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把两块凸透镜(放大镜)组合起来制成了简易的显微镜,使物体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工具,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业 1、搜集显微镜下奇妙的世界,说说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制作更好的放得更大的显微镜。 板书: 怎样放得更大 放大镜 放大物体 两个放大镜组合?? ?把物体放得更大 显微镜???????? 发现更多更细小的物体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