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大关教育集团2020-2021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到第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教育集团2020-2021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到第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教育集团2020-2021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到第2章)
1.(2020七上·杭州月考)2020年初,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各个医院人满为患,各地医务人员对各地的流感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相互通报。医务人员联合研究和通报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 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定计划 D.合作与交流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和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合作是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组织方式,交流则是探究活动的具体表现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将直接影响着探究的深度和效果。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确定选项。
【解答】由题中信息“ 各地医务人员对各地的流感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相互通报 ”,应该属于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闻药品气味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要悬滴滴加液体;
2、闻药品气味的正确操作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体的气味;
3、加热液体时,试管要略倾斜,试管中盛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体积的1/3;
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与试管口接触,操作错误,A错误;
B、图中闻药品气味时,鼻子凑到了瓶口,操作错误,应该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体的气味,B错误;
C、图中试管中的液体太多,操作错误,C错误;
D、图中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操作正确,D正确。
故选D
3.(2020七上·杭州月考)对需要进行测量的待测量,进行预估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技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我们所用课桌高度约为 0.8 米
B.盒装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 毫升
C.我们上课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 10 立方米
D.今年夏天浙江省最高气温接近 40℃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估测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常用的目测法。
【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应该在80cm(0.8m)左右,符合实际;
B、盒装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 毫升,符合题意;
C、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8米、7米、3米左右,根据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得出教室中空气的体积在168左右,C不符合实际;
D、杭州夏季高温炎热,今年夏天浙江省最高气温接近 40℃,符合实际。
4.(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
B.1.2微米=1.2×1000微米=1200纳米
C.0.05米=0.05米×1000=50毫米
D.3.2米=3.2×100厘米=320厘米
【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 1、单位换算首先要保证进率正确;
2、单位换算时错误主要出现在中间的等式,中间等式也要带单位且只能有一个单位,单位要在后一个数字的后面。据此可判断选项 。
【解答】A: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中间项每个数后都有单位,乘积后应该是面积,换算错误,A错误;
B:1.2微米=1.2×1000微米=1200纳米,中间项乘以进率后,单位应该是纳米,换算错误,B错误;
C:0.05米=0.05米×1000=50毫米,中间项的单位应该在后一个数的后面,换算错误,C错误;
D:3.2米=3.2×100厘米=320厘米,换算进率正确,单位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0七上·杭州月考)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5.46厘米、25.45厘米、25.66厘米、25.44厘米、25.47厘米,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25.495厘米 B.25.46厘米 C.25.496厘米 D.25.47厘米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所测得的物体长度准确值部分应该相同,估计值部分允许出现不同。在求平均值时,准确值部分偏差太大的要先去除不要,再求出平均值,最后求得的平均值的位数要与已知数值的位数一致(主要由这把尺的精确度决定)。
【解答】在5次测量值“ 25.46厘米、25.45厘米、25.66厘米、25.44厘米、25.47厘米 ”中,25.66厘米与其余四个测量值的准确值部分不同,这是一个错误的数据,求平均时不要。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B选项正确。
故选B
6.(2020七上·杭州月考)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内径粗细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相同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测量的准确度是指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的高度大小,变化高度大的精确度高,变化高度小精确度低;
2、温度计玻璃泡相同时,变化相同温度,玻璃管越细液柱变化越大。玻璃管粗细相同时,变化相同温度,玻璃泡越大的液柱变化越大。
【解答】由分析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越大,内径越细在变化相同温度时的液柱变化大,两刻度间的距离就大。由此可知,甲的温度玻璃泡最大,内径最细,所以甲温度计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最长的,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2020七上·杭州月考)用未甩过的两支体温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8.5℃和39.2℃,则此人的体温一定是(  )
A.38.5℃ B.39.2℃
C.不超过38.5℃ D.在38.5℃和39.2℃之间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玻璃管在结构上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所以测量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必须将液柱甩回玻璃泡附近。
【解答】由体温计结构上的特点可知,测量时体温只上升不下降。如果这个人的体温超过38.5 ℃ ,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不可能保持在38.5 ℃,所以只可能这个人的体温 不超过38.5℃,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2020七上·杭州月考)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物质 水银 煤油 酒精 水
凝固点(℃) -38.8 -30 -117 0
A.体温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液体温度计要能正常使用,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
【解答】由题中信息“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 ”,该温度低于表格中提供水银、煤油、水的凝固点,这三种液体在该温度下将是固态,用这三种液体制作的温度计不能正常使用。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 ,低于南极的最低气温,所以在南极仍是液体,能正确使用,所以可选用B酒精温度计,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2020七上·杭州月考)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mm,换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其结果应是(  )
A.45.06厘米 B.450.6厘米 C.45.1厘米 D.45厘米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得的数据可分为两部分,准确值部分和估计值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对刻度尺中最小刻度间的数值的估计。
【解答】题中 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mm ,45厘米是准确值部分,06说明物体长度超过45厘米,06表示1mm不到,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中,可估计成1mm,所以结果应是45.1厘米,C选项正确,A、B、D正确。
故选C
10.(2020七上·杭州月考)某学生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视液面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3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12毫升 B.大于12毫升 C.小于12毫升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
【解答】由分析可知,仰视读数时读数为25毫升,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要大于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时为13毫升,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要小于13毫升。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大于12毫升,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测量过程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
A.用皮尺测量铅球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读数
B.测量书本纸张厚度时,错把页数当作张数
C.用量筒测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D.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玻璃泡未充分接触就读数
【答案】C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测量时由于对测量工具操作不当容易出现使测量结果与实际值有偏差,根据实际操作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偏大,也有可能导致偏小;
【解答】A: 用皮尺测量铅球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读数。拉紧皮尺时,皮尺的每一刻度都比平时要大,而标值不变,所以拉紧后会使测量结果偏小,A错误;
B: 测量书本纸张厚度时,错把页数当作张数。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时,用厚度除以张数,由于页数当张数后,分母中的张数偏大,所以测量结果将偏小,B错误;
C: 用量筒测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当俯视读数时测量结果会偏大,C正确;
D: 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玻璃泡未充分接触就读数。由于未充分接触玻璃泡内液体的温度小于热水的温度,所以测量结果偏小,D错误。
故选C
12.(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一棵参天大树,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这棵大树的周长最接近于(  )
A.10cm B.50dm C.36000mm D.0.45m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 当一个人将两手张开后,两手之间的距离与这人的身高差不多。一个学生大概在1.6~1.7米之间,据此可计算出3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即为这棵大树的周长。
【解答】由分析可知,学生张开手臂后,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在1.6~1.7米之间,所以3个学生手拉手之后的长度大约是5m,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果将新鲜的菠菜在清水中泡10分钟,水不会变绿;但如果将新鲜的菠菜用沸水煮10分钟,则发现水变绿了,这是因为细胞的哪一结构被破坏?(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在细胞结构中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允许水分自由进出,而其他物质是不能自由进出的。
【解答】由题中信息“ 如果将新鲜的菠菜在清水中泡10分钟,水不会变绿;但如果将新鲜的菠菜用沸水煮10分钟,则发现水变绿了 ”可知,细胞膜不能再控制物质进出,所以考虑是因为细胞膜结构被破坏了,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2020七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量取30mL的酒精。该同学操作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酒精(  )
A.大于30mL B.小于30mL C.等于30mL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
【解答】由题中信息“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量取30mL的酒精。该同学操作时仰视读数 ”,当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量取的酒精的测量值为30mL,所以酒精的实际值应该是大于30mL,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cm3,最大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则在高度为h/2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  )
A.等于50cm3 B.小于50cm3 C.大于50cm3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杯的形状是下面截面小上面截面大,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下面疏上面密。
【解答】由量杯的形状可知,量杯下面截面小上面截面大,所以在高度的h/2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小于50cm3,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2020七上·杭州月考)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 B.调节光圈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物镜转换器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操作有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其中对光时,要使目镜、镜筒、物镜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找到明亮的视野。
【解答】由分析可知,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细准焦螺旋,C选项正确。A调节反光镜,B调节光圈,D转动物镜转换器,都是与对光操作有关的。
故选C
17.(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C.显微镜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再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
【解答】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把它命名为细胞,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视野对光完成,C符合题意。
D、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2020七上·杭州月考)科学家曾用变形虫(一种单细胞生物)做分割实验,结果有核部分不仅会活下来还会复原失去的部分,无核部分过不久就会死亡,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细胞膜能保护细胞
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C.细胞质是新陈代谢的场所
D.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场所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由题中的实验操作,将变形虫分成了有核和无核的几部分,可认为控制的变量是有核无核。根据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结论。
【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实验控制了变形虫分割的几部分,有核与无核,结果有核的活了下来并复原了失去的部分,无核的部分死亡,这个事例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9.(2020七上·杭州月考)在实验与观察中,经常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  )
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B.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
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1、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3、一些测量工具还能帮助我们得到需要的具体的数据。
【解答】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A正确;
B: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需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才能得到需要的数据,B正确、
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C说法正确;
综上可知,以上三项都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20.(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殖是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对有性生殖生物来讲,受精卵的形成意味着下一代生命的开始。从受精卵分裂到性成熟生物体的形成是发育过程,所以,生长发育是生殖过程的继续,是把受精卵时具有的生命可能性变成生物现实的过程。发育过程包含着个体生长,生长发育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个体生长过程中,经过量的积累,到性成熟时实现质变,从而完成个体发育过程。
【解答】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主要描写了燕子衔泥巩巢,鸳鸯睡在沙滩上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无关,A错误;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了受惊的喜鹊和半夜鸣叫的蝉,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无关,B错误;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写了春天到来红豆植物萌发出新枝条,属于生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描写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蜻蜓在水面飞不时点下水的情景,与生长发育无关,D错误。
故选C
21.(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表所示猫和鼠的生命现象,与相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生物特征
A 猫吃老鼠 需要营养
B 猫生猫,鼠生鼠 生长
C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 变异
D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 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猫吃老鼠是一种捕食现象,是猫为了生存需要营养;
2、猫生猫,鼠生鼠,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3、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 ,是遗传中的变异现象;
4、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 ,是一种条件反射,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解答】A、猫吃老鼠是一种捕食现象,是猫为了生存需要营养,两者相符,A错误;
B、猫生猫,鼠生鼠,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是生长现象,两者不相符,B正确;
C、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 ,是遗传中的变异现象,两者相符,C错误;
D、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 ,是一种条件反射,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两者相符,D错误。
故选B
22.(2020七上·杭州月考)嘉兴有名有产品——锦绣黄桃,黄桃树春天开出粉红色的花,夏天长成大个、味甜的桃子,黄桃果实营养丰富广受百姓喜爱。请问使黄桃叶呈现绿色的物质、使黄桃花呈现粉红色的物质、以及黄桃果实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分别存在于细胞中的(  )
A.叶绿体、液泡、液泡 B.叶绿体、叶绿体、液泡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液泡、液泡、液泡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色素包括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液色素,前者存在于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如叶绿素;后者存在于液泡中,特别与花朵的颜色有关,如花青素属黄酮类物质。果实中的甜味、酸味物质一般存在于细胞的液泡内。
【解答】由分析可知,黄桃叶呈现绿色的物质,应该是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现出的颜色。黄桃花呈现粉红色的物质,属于细胞液色素,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黄桃果实中的甜味物质应该在细胞的液泡内。综上可知三种物质分别存在在于叶绿体、液泡、液泡内,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3.(2020七上·杭州月考)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
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④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操作步骤有安放、对光、放片和调焦;
2、对光后是放片和调焦。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一、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二、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三、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四、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
【解答】由分析可知,放片和调焦的操作步骤是:一、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二、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三、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四、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B选项正确。
故选B
24.(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操作(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要调换目镜 转动转换器
B 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换用低倍镜
C 要增加视野亮度 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D 要使物镜更清晰 调节粗准焦螺旋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对应的功能。能对其进行熟练的操作。
【解答】A、物镜转换器可控制物镜的变换,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可在高倍镜和低倍镜之间变换,但不能调换目镜,A错误;
B、低倍镜下细胞数目多,视野亮,细胞个体小,所以要增加细胞数目,可换用低倍镜,B正确;
C、反光镜有两面,在光线比较暗时可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在光线比较亮时可用平面镜和小光圈,目的与操作不符,C错误;
D、通过调节粗准焦可得到模糊的像,再用细准焦可得到清晰的的像。目的与操作不符D错误。
故选B
25.(2020七上·杭州月考)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表中存在有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选项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部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部 10只 阴暗 湿润
A.各放1只鼠妇即可 B.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对研究的因素要控制不同,只允许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条件保持相同。实验中多选择样本数量可避免偶然性。
【解答】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要控制光照不同,而使其他条件都相同。表格中,光照不同,土壤潮湿度也不同。所以需要将土壤的潮湿度控制相同,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2020七上·杭州月考)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 8.848   ;
(2)一瓶伊利纯牛奶 250   ;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 1.8   ;
(4)家用热水瓶的容积约为 2   ;
(5)某位病人体温为 39   ;
(6)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 200   。
【答案】(1)千米
(2)毫升
(3)分米
(4)升
(5)摄氏度
(6)立方米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单位使用;
【解答】(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 8848m,即8.48km;故答案为:千米;
(2)一瓶伊利纯牛奶 250毫升;故答案为:毫升;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 1.8分米;故答案为:分米;
(4)家用热水瓶的容积约为 2升;故答案为:升;
(5)某位病人体温为 39℃;故答案为:摄氏度;
(6)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 200立方米;故答案为:立方米;
故答案为:(1)千米;(2)毫升;(3)分米;(4)升;(5)摄氏度;(6)立方米。
27.(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填序号,下同)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   ;常用来搅拌的是    ;用于加热的是     。
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答案】⑤;⑥;④;③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取用固体药品,块状的可用镊子或药匙,粉末状的可用药匙;
2、物体反应的容器可用烧杯或试管,当反应物的量较少时,可用试管;
3、用来搅拌的工具是玻璃棒;
4、用于加热的一般用酒精灯。
【解答】 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⑤药匙 ; 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⑥试管 ; 常用来搅拌的是④玻璃棒 ; 用于加热的是③酒精灯 。
故答案为:⑤;⑥;④;③
28.(2020七上·杭州月考)科学的学习离不开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验的操作,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气象人员按气象要求测得某地一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    ℃,当日的最大温差(最高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为    。
(2)为了解决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金属丝直径的问题,运用了如图2所示的特殊测量方
法   (填方法名称)进行测量,此方法具备的优点是   ,此时,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    毫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预热然后集中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答案】(1)1;16℃
(2)累积法;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1.6
(3)②④③①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指一小格的温度值,由图1可知。图出图中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即可得最大温差;
2、累积法可用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累积法利用多个物体的长度求平均的方法,误差会更小;
3、先在试管中加入液体,立即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再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最后点燃酒精进入预热后集中加热。
【解答】(1)图中的温度计,5 ℃ -10 ℃ 之间有5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为1 ℃ ;四幅图中表示温度最大的是10 ℃ ,最小的是-6 ℃ ,所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16 ℃ ;
(2)为了解决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金属丝直径的问题,运用了如图2所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进行测量。此方法通过求平均可使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细金属丝的总长度为2.40cm,共有15匝,金属丝的直径为2.40cm/15=1.6mm;
(3) 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先在试管中加入液体,立即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再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最后点燃酒精进入预热后集中加热.,所以是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1)1; 14℃ (2)累积法;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1.6 (3)②④③①
29.(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右上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植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归根结底是因为细胞结构中有   (填数字)。
(2)树木之所以能够高大挺拔是因为细胞中具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   (填数字)。
(3)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   (填数字)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4)“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填数字)中。
(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出 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填“结构名称”)
【答案】(1)B;5
(2)6
(3)1
(4)3
(5)2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等;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解答】(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结构上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所以B图表示植物细胞。植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归根结底是因为细胞结构中有5叶绿体;
(2)树木之所以能够高大挺拔是因为细胞中具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6细胞壁;
(3) 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1细胞膜;
(4)“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3细胞核;
(5)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出 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2细胞质。
故答案为:(1)B;5 (2)6 (3)1 (4)3 (5)2
30.(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1)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
【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
(2)左
(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此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膨胀,弯管中的液柱向左移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收缩,弯管中的液柱向右移动;
3、冰的熔点是0 ℃ ,冰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
【解答】(1)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气体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 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 时瓶内气体膨胀,弯管中的液柱会向左移动;
(3)由冰熔化时的特点可知, 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0 ℃ 。
故答案为:(1)气体热胀冷缩 (2)左 (3)0
31.(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
(1)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    ℃
(2)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    ℃
【答案】(1)140
(2)-60℃~2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先算出每1小格的温度,以30格为标准算出100格处的温度;
2、根据30格为0 ℃ ,计算出第1格表示的温度和第150格表示的温度,即是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解答】(1)由题意可知,30格处表示的温度为0 ℃ ,80格处的温度为100 ℃ 。每1小格的温度为:,第100格处的温度为(100-30) ×2℃ =140℃ ;
(2)第1小格的温度为:(0-30) ×2℃ =-60 ℃,第150格的温度为(150-30) ×2℃ =240 ×2℃ 。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 -60℃~240℃ 。
故答案为:(1)140℃ (2) -60℃~240℃
32.(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两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40℃的室内测同一长度时分别为LA 和LB ,但LA>LB .若将这两支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长度,结果分别为L′A 和L′B ,则L′A    L′B .(填“>”、“<”或“=”)(提示:膨胀多的物体收缩的也比较多)
【答案】<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用不同的尺子去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的尺子长度是相同的。题中AB尺子会热胀冷缩,当膨胀时1小格的刻度间距增大,反之减小,在间距变化时刻度尺的标值是不变的,所以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是不同的。
【解答】由题中信息“ 有两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40℃的室内测同一长度时分别为LA 和LB ,但LA>LB ”,由LA>LB 可知,LB膨胀比LA大。由提示 膨胀多的物体收缩的也比较多 ,可知,当 将这两支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长度 时,LB收缩比LA大,LB1小格的间距变小于LA,当用这两把尺子去测量同一物体的温度时,LB格数比LA的格数,所以测得的长度 L′A故答案为:<
33.(2020七上·杭州月考)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填图中代码),它能与其它组形成     个对照组。
(2)甲组与丁组作为对照试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3)
图二表示在图一中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6次,从第   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4)兴趣小组的同学重复进行3次上述的操作后,分析得出了结论.你认为他们重复操作3次的目的是   。
【答案】(1)丁;3
(2)温度对鼠妇分布是否有影响
(3)8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误差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一般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它因素相同。常设置对照实验来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中根据控制的因素不同可以确定探究的问题;
3、弄清图二坐标轴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可确定答案;
4、重复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和壁免实验偶然性。
【解答】(1)起对照作用的组往往是不进行处理的实验组,该组设置的条件与原来的环境条件相同。由此可知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丁组。甲与丁只有温度不同能探究温度因素,乙与丁只有湿度不同能探究湿度因素,丙与丁只有光照不同能探究光照因素,所以它与其它组形成3个对照组;
(2)甲组与丁组比较,控制了温度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鼠妇分布是否有影响;
(3)图二表示的是随时间鼠妇增加的数量,第8分钟后鼠妇增加的数量变为0,所以考虑从第8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
(4)多次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误差 。
故答案为:(1)丁;3 (2)温度对鼠妇分布是否有影响 (3)8 (4)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误差
34.(2020七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    (填字母)实验测量是最没有必要的。
(2)小灯泡的体积是   。
(3)如果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
(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并说出理由   ;
(5)你有其他测灯泡体积的方法吗 简略写出步骤.
【答案】(1)C
(2)20
(3)偏大
(4)有影响;会导致无法测量或测量不准
(5)有。先把小灯泡放到量筒中,倒入细沙,当细沙刚好没过灯泡时读出此时的体积V1,将灯泡取出再读出细沙的体积V2,小灯泡的体积为:V1-V2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时,当物体浮在水面时可以用挂重物的方法,使物体和重物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再用这个体积去减去水和重物的体积即得物体的体积;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
3、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时,所取的水要能浸没物体,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液面不能超过量筒的刻度;
4、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排水法、排液体法、沙埋法等。
【解答】(1)图中B测量的是重物和水的体积,图中D测量的是物体、灯泡和水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可以得到小灯泡的体积。A测的是水的体积,C测的是水和一部分小灯泡的体积。相比下图中C实验测量是最没有必要的;
(2)小灯泡的体积为:70毫升-50毫升=20毫升;
(3)量筒读数时视线俯视,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用偏大的值去减去B中水和重物体积时,结果将偏大;
(4)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时,水要能浸没物体,水和物体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程,所以水的多少对实验有影响。水太少或太多会导致无法测量或测量不准;
(5)除了用排水法可测灯泡的体积,还可用沙埋法测量。先把小灯泡放到量筒中,倒入细沙,当细沙刚好没过灯泡时读出此时的体积V1,将灯泡取出再读出细沙的体积V2,小灯泡的体积为:V1-V2。
故答案为:(1)C (2)20 (3)偏大 (4)有影响;水太少或太多会导致无法测量或测量不准 (5)有;先把小灯泡放到量筒中,倒入细沙,当细沙刚好没过灯泡时读出此时的体积V1,将灯泡取出再读出细沙的体积V2,小灯泡的体积为:V1-V2
35.(2020七上·杭州月考)观察下边与显微镜相关的示意图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哪几项 答:   .
①放置显微镜时,应该是5朝前,4朝后。
②若想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应向前转动3。
③若实验室的光线较暗,应该选择10的凹面。
④7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
⑤下降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1。
⑥放片时,应该使待观察对象对准8的中央。
(2)某同学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欲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他接下来的正确操作顺序     .
①转动转换器 ②调节粗准焦螺旋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④将待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 ⑤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3)图乙是显微镜的镜头示意图,若想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应该选择的组合是   。
(4)小明将玻片往左移,则像往   移。
【答案】(1)①③⑥
(2)④①⑤③
(3)②③
(4)右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可对第1小题进行判断;
2、由低倍镜到高倍镜时,首先将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到高倍镜,因为在高倍镜下视野会变暗所以需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最后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3、物镜越长表示放大倍数越大,反之越小。目镜越长表示放大倍数越小,反之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4、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1)①放置显微镜时,应该是5朝前,4朝后。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操作正确;
②若想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应向前转动3。应该转动粗准焦螺旋2,操作错误;
③若实验室的光线较暗,应该选择10的凹面。光线较暗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操作正确;
④7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7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说法错误;
⑤下降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1。下降镜筒时为防止压碎玻片视线要注视物镜,说法错误;
⑥放片时,应该使待观察对象对准8的中央。显微镜物镜的孔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物体在正中时容易找到,说法正确。
故①③⑥正确;
(2)由分析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①⑤③ ;
(3)由物镜越长表示放大倍数越大,反之越小。目镜越长表示放大倍数越小,反之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可知。目镜 ③的的放大倍数大于目镜④,物镜② 的放大倍数大于物镜 ① ,所以③和②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大;
(4)因为显微镜中成的是倒像,所以像与物的移动相反,当小明将玻片往左移时,则像往右移。
故答案为:(1)①③⑥ (2)④①⑤③ (3)③和② (4)右
36.(2020七上·杭州月考)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象中的   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
【答案】(1)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B
(3)粘性大小;流淌时间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用流淌时间来比较蜂蜜的粘性,流淌时间越长粘性越大,反之越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到温度与粘性的关系,再找出符合这一关系的图线;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 理量, 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 量间接测量,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蜂蜜的流淌时间越来越短,说明粘性越来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结论是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与B图线的变化相符,所以B选项正确;
(3)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粘性大小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
故答案为:(1) 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B (3)粘性大小;流淌时间
1 / 1浙江省杭州市大关教育集团2020-2021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月考试卷(到第2章)
1.(2020七上·杭州月考)2020年初,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各个医院人满为患,各地医务人员对各地的流感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相互通报。医务人员联合研究和通报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 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定计划 D.合作与交流
2.(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闻药品气味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3.(2020七上·杭州月考)对需要进行测量的待测量,进行预估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技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我们所用课桌高度约为 0.8 米
B.盒装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 毫升
C.我们上课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 10 立方米
D.今年夏天浙江省最高气温接近 40℃
4.(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
B.1.2微米=1.2×1000微米=1200纳米
C.0.05米=0.05米×1000=50毫米
D.3.2米=3.2×100厘米=320厘米
5.(2020七上·杭州月考)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5.46厘米、25.45厘米、25.66厘米、25.44厘米、25.47厘米,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25.495厘米 B.25.46厘米 C.25.496厘米 D.25.47厘米
6.(2020七上·杭州月考)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内径粗细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相同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7.(2020七上·杭州月考)用未甩过的两支体温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8.5℃和39.2℃,则此人的体温一定是(  )
A.38.5℃ B.39.2℃
C.不超过38.5℃ D.在38.5℃和39.2℃之间
8.(2020七上·杭州月考)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物质 水银 煤油 酒精 水
凝固点(℃) -38.8 -30 -117 0
A.体温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9.(2020七上·杭州月考)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mm,换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其结果应是(  )
A.45.06厘米 B.450.6厘米 C.45.1厘米 D.45厘米
10.(2020七上·杭州月考)某学生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视液面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3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12毫升 B.大于12毫升 C.小于12毫升 D.无法判断
11.(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测量过程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
A.用皮尺测量铅球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读数
B.测量书本纸张厚度时,错把页数当作张数
C.用量筒测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D.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玻璃泡未充分接触就读数
12.(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一棵参天大树,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这棵大树的周长最接近于(  )
A.10cm B.50dm C.36000mm D.0.45m
13.(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果将新鲜的菠菜在清水中泡10分钟,水不会变绿;但如果将新鲜的菠菜用沸水煮10分钟,则发现水变绿了,这是因为细胞的哪一结构被破坏?(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4.(2020七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量取30mL的酒精。该同学操作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酒精(  )
A.大于30mL B.小于30mL C.等于30mL D.无法确定
15.(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cm3,最大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则在高度为h/2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  )
A.等于50cm3 B.小于50cm3 C.大于50cm3 D.无法判断
16.(2020七上·杭州月考)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 B.调节光圈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物镜转换器
17.(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C.显微镜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再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18.(2020七上·杭州月考)科学家曾用变形虫(一种单细胞生物)做分割实验,结果有核部分不仅会活下来还会复原失去的部分,无核部分过不久就会死亡,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细胞膜能保护细胞
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C.细胞质是新陈代谢的场所
D.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场所
19.(2020七上·杭州月考)在实验与观察中,经常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  )
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B.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
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0.(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21.(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表所示猫和鼠的生命现象,与相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生物特征
A 猫吃老鼠 需要营养
B 猫生猫,鼠生鼠 生长
C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 变异
D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 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A.A B.B C.C D.D
22.(2020七上·杭州月考)嘉兴有名有产品——锦绣黄桃,黄桃树春天开出粉红色的花,夏天长成大个、味甜的桃子,黄桃果实营养丰富广受百姓喜爱。请问使黄桃叶呈现绿色的物质、使黄桃花呈现粉红色的物质、以及黄桃果实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分别存在于细胞中的(  )
A.叶绿体、液泡、液泡 B.叶绿体、叶绿体、液泡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液泡、液泡、液泡
23.(2020七上·杭州月考)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
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④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24.(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操作(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要调换目镜 转动转换器
B 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换用低倍镜
C 要增加视野亮度 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D 要使物镜更清晰 调节粗准焦螺旋
A.A B.B
C.C D.D
25.(2020七上·杭州月考)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表中存在有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选项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部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部 10只 阴暗 湿润
A.各放1只鼠妇即可 B.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26.(2020七上·杭州月考)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 8.848   ;
(2)一瓶伊利纯牛奶 250   ;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 1.8   ;
(4)家用热水瓶的容积约为 2   ;
(5)某位病人体温为 39   ;
(6)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 200   。
27.(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填序号,下同)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   ;常用来搅拌的是    ;用于加热的是     。
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28.(2020七上·杭州月考)科学的学习离不开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验的操作,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气象人员按气象要求测得某地一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    ℃,当日的最大温差(最高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为    。
(2)为了解决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金属丝直径的问题,运用了如图2所示的特殊测量方
法   (填方法名称)进行测量,此方法具备的优点是   ,此时,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    毫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预热然后集中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29.(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右上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植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归根结底是因为细胞结构中有   (填数字)。
(2)树木之所以能够高大挺拔是因为细胞中具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   (填数字)。
(3)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   (填数字)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4)“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填数字)中。
(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出 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填“结构名称”)
30.(2020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1)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
31.(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
(1)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    ℃
(2)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    ℃
32.(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两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40℃的室内测同一长度时分别为LA 和LB ,但LA>LB .若将这两支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长度,结果分别为L′A 和L′B ,则L′A    L′B .(填“>”、“<”或“=”)(提示:膨胀多的物体收缩的也比较多)
33.(2020七上·杭州月考)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填图中代码),它能与其它组形成     个对照组。
(2)甲组与丁组作为对照试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3)
图二表示在图一中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6次,从第   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4)兴趣小组的同学重复进行3次上述的操作后,分析得出了结论.你认为他们重复操作3次的目的是   。
34.(2020七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    (填字母)实验测量是最没有必要的。
(2)小灯泡的体积是   。
(3)如果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
(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并说出理由   ;
(5)你有其他测灯泡体积的方法吗 简略写出步骤.
35.(2020七上·杭州月考)观察下边与显微镜相关的示意图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哪几项 答:   .
①放置显微镜时,应该是5朝前,4朝后。
②若想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应向前转动3。
③若实验室的光线较暗,应该选择10的凹面。
④7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
⑤下降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1。
⑥放片时,应该使待观察对象对准8的中央。
(2)某同学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欲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他接下来的正确操作顺序     .
①转动转换器 ②调节粗准焦螺旋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④将待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 ⑤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3)图乙是显微镜的镜头示意图,若想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应该选择的组合是   。
(4)小明将玻片往左移,则像往   移。
36.(2020七上·杭州月考)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象中的   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和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合作是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组织方式,交流则是探究活动的具体表现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将直接影响着探究的深度和效果。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确定选项。
【解答】由题中信息“ 各地医务人员对各地的流感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相互通报 ”,应该属于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要悬滴滴加液体;
2、闻药品气味的正确操作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体的气味;
3、加热液体时,试管要略倾斜,试管中盛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体积的1/3;
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与试管口接触,操作错误,A错误;
B、图中闻药品气味时,鼻子凑到了瓶口,操作错误,应该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体的气味,B错误;
C、图中试管中的液体太多,操作错误,C错误;
D、图中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操作正确,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估测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常用的目测法。
【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应该在80cm(0.8m)左右,符合实际;
B、盒装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 毫升,符合题意;
C、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8米、7米、3米左右,根据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得出教室中空气的体积在168左右,C不符合实际;
D、杭州夏季高温炎热,今年夏天浙江省最高气温接近 40℃,符合实际。
4.【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 1、单位换算首先要保证进率正确;
2、单位换算时错误主要出现在中间的等式,中间等式也要带单位且只能有一个单位,单位要在后一个数字的后面。据此可判断选项 。
【解答】A: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中间项每个数后都有单位,乘积后应该是面积,换算错误,A错误;
B:1.2微米=1.2×1000微米=1200纳米,中间项乘以进率后,单位应该是纳米,换算错误,B错误;
C:0.05米=0.05米×1000=50毫米,中间项的单位应该在后一个数的后面,换算错误,C错误;
D:3.2米=3.2×100厘米=320厘米,换算进率正确,单位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所测得的物体长度准确值部分应该相同,估计值部分允许出现不同。在求平均值时,准确值部分偏差太大的要先去除不要,再求出平均值,最后求得的平均值的位数要与已知数值的位数一致(主要由这把尺的精确度决定)。
【解答】在5次测量值“ 25.46厘米、25.45厘米、25.66厘米、25.44厘米、25.47厘米 ”中,25.66厘米与其余四个测量值的准确值部分不同,这是一个错误的数据,求平均时不要。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B选项正确。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测量的准确度是指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的高度大小,变化高度大的精确度高,变化高度小精确度低;
2、温度计玻璃泡相同时,变化相同温度,玻璃管越细液柱变化越大。玻璃管粗细相同时,变化相同温度,玻璃泡越大的液柱变化越大。
【解答】由分析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越大,内径越细在变化相同温度时的液柱变化大,两刻度间的距离就大。由此可知,甲的温度玻璃泡最大,内径最细,所以甲温度计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最长的,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玻璃管在结构上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所以测量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必须将液柱甩回玻璃泡附近。
【解答】由体温计结构上的特点可知,测量时体温只上升不下降。如果这个人的体温超过38.5 ℃ ,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不可能保持在38.5 ℃,所以只可能这个人的体温 不超过38.5℃,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液体温度计要能正常使用,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
【解答】由题中信息“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 ”,该温度低于表格中提供水银、煤油、水的凝固点,这三种液体在该温度下将是固态,用这三种液体制作的温度计不能正常使用。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 ,低于南极的最低气温,所以在南极仍是液体,能正确使用,所以可选用B酒精温度计,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得的数据可分为两部分,准确值部分和估计值部分。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对刻度尺中最小刻度间的数值的估计。
【解答】题中 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mm ,45厘米是准确值部分,06说明物体长度超过45厘米,06表示1mm不到,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中,可估计成1mm,所以结果应是45.1厘米,C选项正确,A、B、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
【解答】由分析可知,仰视读数时读数为25毫升,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要大于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时为13毫升,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要小于13毫升。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大于12毫升,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测量时由于对测量工具操作不当容易出现使测量结果与实际值有偏差,根据实际操作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偏大,也有可能导致偏小;
【解答】A: 用皮尺测量铅球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读数。拉紧皮尺时,皮尺的每一刻度都比平时要大,而标值不变,所以拉紧后会使测量结果偏小,A错误;
B: 测量书本纸张厚度时,错把页数当作张数。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时,用厚度除以张数,由于页数当张数后,分母中的张数偏大,所以测量结果将偏小,B错误;
C: 用量筒测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当俯视读数时测量结果会偏大,C正确;
D: 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玻璃泡未充分接触就读数。由于未充分接触玻璃泡内液体的温度小于热水的温度,所以测量结果偏小,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 当一个人将两手张开后,两手之间的距离与这人的身高差不多。一个学生大概在1.6~1.7米之间,据此可计算出3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即为这棵大树的周长。
【解答】由分析可知,学生张开手臂后,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在1.6~1.7米之间,所以3个学生手拉手之后的长度大约是5m,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在细胞结构中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允许水分自由进出,而其他物质是不能自由进出的。
【解答】由题中信息“ 如果将新鲜的菠菜在清水中泡10分钟,水不会变绿;但如果将新鲜的菠菜用沸水煮10分钟,则发现水变绿了 ”可知,细胞膜不能再控制物质进出,所以考虑是因为细胞膜结构被破坏了,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
【解答】由题中信息“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量取30mL的酒精。该同学操作时仰视读数 ”,当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量取的酒精的测量值为30mL,所以酒精的实际值应该是大于30mL,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杯的形状是下面截面小上面截面大,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下面疏上面密。
【解答】由量杯的形状可知,量杯下面截面小上面截面大,所以在高度的h/2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小于50cm3,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操作有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其中对光时,要使目镜、镜筒、物镜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找到明亮的视野。
【解答】由分析可知,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细准焦螺旋,C选项正确。A调节反光镜,B调节光圈,D转动物镜转换器,都是与对光操作有关的。
故选C
17.【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
【解答】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把它命名为细胞,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视野对光完成,C符合题意。
D、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由题中的实验操作,将变形虫分成了有核和无核的几部分,可认为控制的变量是有核无核。根据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结论。
【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实验控制了变形虫分割的几部分,有核与无核,结果有核的活了下来并复原了失去的部分,无核的部分死亡,这个事例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9.【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1、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3、一些测量工具还能帮助我们得到需要的具体的数据。
【解答】A: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A正确;
B: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需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才能得到需要的数据,B正确、
C: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C说法正确;
综上可知,以上三项都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殖是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对有性生殖生物来讲,受精卵的形成意味着下一代生命的开始。从受精卵分裂到性成熟生物体的形成是发育过程,所以,生长发育是生殖过程的继续,是把受精卵时具有的生命可能性变成生物现实的过程。发育过程包含着个体生长,生长发育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个体生长过程中,经过量的积累,到性成熟时实现质变,从而完成个体发育过程。
【解答】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主要描写了燕子衔泥巩巢,鸳鸯睡在沙滩上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无关,A错误;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了受惊的喜鹊和半夜鸣叫的蝉,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无关,B错误;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写了春天到来红豆植物萌发出新枝条,属于生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描写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蜻蜓在水面飞不时点下水的情景,与生长发育无关,D错误。
故选C
2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猫吃老鼠是一种捕食现象,是猫为了生存需要营养;
2、猫生猫,鼠生鼠,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3、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 ,是遗传中的变异现象;
4、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 ,是一种条件反射,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解答】A、猫吃老鼠是一种捕食现象,是猫为了生存需要营养,两者相符,A错误;
B、猫生猫,鼠生鼠,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是生长现象,两者不相符,B正确;
C、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 ,是遗传中的变异现象,两者相符,C错误;
D、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 ,是一种条件反射,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两者相符,D错误。
故选B
22.【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色素包括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液色素,前者存在于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如叶绿素;后者存在于液泡中,特别与花朵的颜色有关,如花青素属黄酮类物质。果实中的甜味、酸味物质一般存在于细胞的液泡内。
【解答】由分析可知,黄桃叶呈现绿色的物质,应该是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现出的颜色。黄桃花呈现粉红色的物质,属于细胞液色素,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黄桃果实中的甜味物质应该在细胞的液泡内。综上可知三种物质分别存在在于叶绿体、液泡、液泡内,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3.【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操作步骤有安放、对光、放片和调焦;
2、对光后是放片和调焦。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一、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二、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三、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四、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
【解答】由分析可知,放片和调焦的操作步骤是:一、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二、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三、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四、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B选项正确。
故选B
24.【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对应的功能。能对其进行熟练的操作。
【解答】A、物镜转换器可控制物镜的变换,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可在高倍镜和低倍镜之间变换,但不能调换目镜,A错误;
B、低倍镜下细胞数目多,视野亮,细胞个体小,所以要增加细胞数目,可换用低倍镜,B正确;
C、反光镜有两面,在光线比较暗时可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在光线比较亮时可用平面镜和小光圈,目的与操作不符,C错误;
D、通过调节粗准焦可得到模糊的像,再用细准焦可得到清晰的的像。目的与操作不符D错误。
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对研究的因素要控制不同,只允许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条件保持相同。实验中多选择样本数量可避免偶然性。
【解答】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要控制光照不同,而使其他条件都相同。表格中,光照不同,土壤潮湿度也不同。所以需要将土壤的潮湿度控制相同,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答案】(1)千米
(2)毫升
(3)分米
(4)升
(5)摄氏度
(6)立方米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单位使用;
【解答】(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 8848m,即8.48km;故答案为:千米;
(2)一瓶伊利纯牛奶 250毫升;故答案为:毫升;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 1.8分米;故答案为:分米;
(4)家用热水瓶的容积约为 2升;故答案为:升;
(5)某位病人体温为 39℃;故答案为:摄氏度;
(6)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 200立方米;故答案为:立方米;
故答案为:(1)千米;(2)毫升;(3)分米;(4)升;(5)摄氏度;(6)立方米。
27.【答案】⑤;⑥;④;③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取用固体药品,块状的可用镊子或药匙,粉末状的可用药匙;
2、物体反应的容器可用烧杯或试管,当反应物的量较少时,可用试管;
3、用来搅拌的工具是玻璃棒;
4、用于加热的一般用酒精灯。
【解答】 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⑤药匙 ; 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⑥试管 ; 常用来搅拌的是④玻璃棒 ; 用于加热的是③酒精灯 。
故答案为:⑤;⑥;④;③
28.【答案】(1)1;16℃
(2)累积法;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1.6
(3)②④③①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指一小格的温度值,由图1可知。图出图中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即可得最大温差;
2、累积法可用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累积法利用多个物体的长度求平均的方法,误差会更小;
3、先在试管中加入液体,立即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再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最后点燃酒精进入预热后集中加热。
【解答】(1)图中的温度计,5 ℃ -10 ℃ 之间有5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为1 ℃ ;四幅图中表示温度最大的是10 ℃ ,最小的是-6 ℃ ,所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16 ℃ ;
(2)为了解决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金属丝直径的问题,运用了如图2所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进行测量。此方法通过求平均可使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细金属丝的总长度为2.40cm,共有15匝,金属丝的直径为2.40cm/15=1.6mm;
(3) 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先在试管中加入液体,立即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再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最后点燃酒精进入预热后集中加热.,所以是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1)1; 14℃ (2)累积法;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1.6 (3)②④③①
29.【答案】(1)B;5
(2)6
(3)1
(4)3
(5)2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等;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解答】(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结构上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所以B图表示植物细胞。植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归根结底是因为细胞结构中有5叶绿体;
(2)树木之所以能够高大挺拔是因为细胞中具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6细胞壁;
(3) 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1细胞膜;
(4)“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3细胞核;
(5)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出 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2细胞质。
故答案为:(1)B;5 (2)6 (3)1 (4)3 (5)2
30.【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
(2)左
(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此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膨胀,弯管中的液柱向左移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收缩,弯管中的液柱向右移动;
3、冰的熔点是0 ℃ ,冰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
【解答】(1)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气体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 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 时瓶内气体膨胀,弯管中的液柱会向左移动;
(3)由冰熔化时的特点可知, 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0 ℃ 。
故答案为:(1)气体热胀冷缩 (2)左 (3)0
31.【答案】(1)140
(2)-60℃~2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先算出每1小格的温度,以30格为标准算出100格处的温度;
2、根据30格为0 ℃ ,计算出第1格表示的温度和第150格表示的温度,即是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解答】(1)由题意可知,30格处表示的温度为0 ℃ ,80格处的温度为100 ℃ 。每1小格的温度为:,第100格处的温度为(100-30) ×2℃ =140℃ ;
(2)第1小格的温度为:(0-30) ×2℃ =-60 ℃,第150格的温度为(150-30) ×2℃ =240 ×2℃ 。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 -60℃~240℃ 。
故答案为:(1)140℃ (2) -60℃~240℃
32.【答案】<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用不同的尺子去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的尺子长度是相同的。题中AB尺子会热胀冷缩,当膨胀时1小格的刻度间距增大,反之减小,在间距变化时刻度尺的标值是不变的,所以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是不同的。
【解答】由题中信息“ 有两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40℃的室内测同一长度时分别为LA 和LB ,但LA>LB ”,由LA>LB 可知,LB膨胀比LA大。由提示 膨胀多的物体收缩的也比较多 ,可知,当 将这两支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长度 时,LB收缩比LA大,LB1小格的间距变小于LA,当用这两把尺子去测量同一物体的温度时,LB格数比LA的格数,所以测得的长度 L′A故答案为:<
33.【答案】(1)丁;3
(2)温度对鼠妇分布是否有影响
(3)8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误差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一般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它因素相同。常设置对照实验来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中根据控制的因素不同可以确定探究的问题;
3、弄清图二坐标轴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可确定答案;
4、重复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和壁免实验偶然性。
【解答】(1)起对照作用的组往往是不进行处理的实验组,该组设置的条件与原来的环境条件相同。由此可知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丁组。甲与丁只有温度不同能探究温度因素,乙与丁只有湿度不同能探究湿度因素,丙与丁只有光照不同能探究光照因素,所以它与其它组形成3个对照组;
(2)甲组与丁组比较,控制了温度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鼠妇分布是否有影响;
(3)图二表示的是随时间鼠妇增加的数量,第8分钟后鼠妇增加的数量变为0,所以考虑从第8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
(4)多次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误差 。
故答案为:(1)丁;3 (2)温度对鼠妇分布是否有影响 (3)8 (4)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误差
34.【答案】(1)C
(2)20
(3)偏大
(4)有影响;会导致无法测量或测量不准
(5)有。先把小灯泡放到量筒中,倒入细沙,当细沙刚好没过灯泡时读出此时的体积V1,将灯泡取出再读出细沙的体积V2,小灯泡的体积为:V1-V2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时,当物体浮在水面时可以用挂重物的方法,使物体和重物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再用这个体积去减去水和重物的体积即得物体的体积;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
3、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时,所取的水要能浸没物体,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液面不能超过量筒的刻度;
4、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排水法、排液体法、沙埋法等。
【解答】(1)图中B测量的是重物和水的体积,图中D测量的是物体、灯泡和水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可以得到小灯泡的体积。A测的是水的体积,C测的是水和一部分小灯泡的体积。相比下图中C实验测量是最没有必要的;
(2)小灯泡的体积为:70毫升-50毫升=20毫升;
(3)量筒读数时视线俯视,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用偏大的值去减去B中水和重物体积时,结果将偏大;
(4)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时,水要能浸没物体,水和物体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程,所以水的多少对实验有影响。水太少或太多会导致无法测量或测量不准;
(5)除了用排水法可测灯泡的体积,还可用沙埋法测量。先把小灯泡放到量筒中,倒入细沙,当细沙刚好没过灯泡时读出此时的体积V1,将灯泡取出再读出细沙的体积V2,小灯泡的体积为:V1-V2。
故答案为:(1)C (2)20 (3)偏大 (4)有影响;水太少或太多会导致无法测量或测量不准 (5)有;先把小灯泡放到量筒中,倒入细沙,当细沙刚好没过灯泡时读出此时的体积V1,将灯泡取出再读出细沙的体积V2,小灯泡的体积为:V1-V2
35.【答案】(1)①③⑥
(2)④①⑤③
(3)②③
(4)右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可对第1小题进行判断;
2、由低倍镜到高倍镜时,首先将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到高倍镜,因为在高倍镜下视野会变暗所以需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最后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3、物镜越长表示放大倍数越大,反之越小。目镜越长表示放大倍数越小,反之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4、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1)①放置显微镜时,应该是5朝前,4朝后。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操作正确;
②若想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应向前转动3。应该转动粗准焦螺旋2,操作错误;
③若实验室的光线较暗,应该选择10的凹面。光线较暗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操作正确;
④7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7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说法错误;
⑤下降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1。下降镜筒时为防止压碎玻片视线要注视物镜,说法错误;
⑥放片时,应该使待观察对象对准8的中央。显微镜物镜的孔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物体在正中时容易找到,说法正确。
故①③⑥正确;
(2)由分析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①⑤③ ;
(3)由物镜越长表示放大倍数越大,反之越小。目镜越长表示放大倍数越小,反之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可知。目镜 ③的的放大倍数大于目镜④,物镜② 的放大倍数大于物镜 ① ,所以③和②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大;
(4)因为显微镜中成的是倒像,所以像与物的移动相反,当小明将玻片往左移时,则像往右移。
故答案为:(1)①③⑥ (2)④①⑤③ (3)③和② (4)右
36.【答案】(1)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B
(3)粘性大小;流淌时间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用流淌时间来比较蜂蜜的粘性,流淌时间越长粘性越大,反之越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到温度与粘性的关系,再找出符合这一关系的图线;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 理量, 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 量间接测量,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蜂蜜的流淌时间越来越短,说明粘性越来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结论是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与B图线的变化相符,所以B选项正确;
(3)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粘性大小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
故答案为:(1) 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B (3)粘性大小;流淌时间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