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综合全练全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综合全练全测

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综合全练全测
一、填空题。
1.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绿豆种子   阳光。(填“需要”或“不需要”)
【答案】不需要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种子在发芽时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氧气和养料等。
2.绿豆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   和一定的空气。
【答案】水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绿豆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和一定的空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
【答案】生物群落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分析】生物群落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
4.在一个生态瓶中,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
【答案】养料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解答】在模拟生态系统中,常用生物的粪便作为植物生长的有机肥。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为系统提供能量,但是植物本身也是需要营养物质的,它们的营养物质就来自于土壤。
5.科学家利用光的   原理,解决了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的问题。
【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根据天文望远镜的原理来得到的,望远镜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原理。
【分析】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6.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   、   。
【答案】遮挡物;屏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 ,就会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
7.太阳灶是利用   (填“凸透镜”或“凹面镜”)把光线会聚起来产生高温的原理制造的。
【答案】凹面镜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解答】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把光线会聚起来产生高温的原理制造的。
【分析】凹面镜即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镜,会聚镜。
8.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   。
【答案】太阳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解答】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太阳。
【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会发光发热的天体。
9.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   的物体比   的物体吸热快。
【答案】颜色深;颜色浅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表面颜色与其吸热能力的关系。
二、判断题。
10.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水分。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控制变量法中除了要探究的条件外,其余条件要保持不变。
11.蚯蚓喜欢干燥、明亮的环境。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解答】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类动物,其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靠土壤中的腐殖质生存。
1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解答】动物生命体所需要的能量绝大多数来自于食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对动物生存的重要作用。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网的定义和特点。
14.苍蝇会传播疾病,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让这个物种灭绝。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解答】尽管苍蝇在某些方面是有害的,但是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是在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将苍蝇消灭。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如果将苍蝇消灭光,那么短时间内苍蝇的天敌就会激增,一段时间后,就会因食物不足而锐减,造成生态失衡,所以不能将苍蝇全部消灭。
15.夜空中的月亮非常明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月亮上的光是反射的太阳上的光。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6.教室的墙刷成白色能更好地反射光。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物体的反光能力与表面的颜色有关,表面颜色越浅,其反光能力就越强。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物体反光能力的因素。
17.因为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所以汽车的后视镜会采用凸面镜。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解答】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可以放大物像,观察范围大于平面镜。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光的强弱和温度无关。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光越强,其温度越高。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三、选择题。
19.为了探究种子发芽与光照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放种子的容器上分别罩上透明和不透明的罩子,放在同一个地方
B.一个放种子的容器放在干燥的地方,另一个放种子的容器放在潮湿的地方
C.一部分种子放在土壤中,另一部分种子放在水中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在探究实验中,只改变要探究的条件,其余条件保持不变。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0.小红突然发现有很多蚯蚓从饲养箱中爬到箱子外,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饲养箱中太暗了 B.饲养箱中太干燥了 C.饲养箱中太潮湿了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解答】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蚯蚓的生活环境。
21.在自制生态瓶时,我们应该使用(  )。
A.池塘水 B.凉开水 C.加入消毒液的河水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解答】在自制生态瓶时,应该用更接近天然水的水。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制生态瓶中必不可少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非生物,可以在短时间内没有分解者。
2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开着的电灯 B.太阳、萤火虫 C.镜子、打火机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A.月亮不是光源,开着的电灯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和萤火虫都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
C.静止不是光源,点燃的打火机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不同角度照射同一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子
B.遮挡物与光源间的距离会影响影子的大小
C.只要有光源、遮挡物,就会形成影子
【答案】C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A.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小,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影子形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子形成的特点。
24.阳光下,关于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午的影子最短
B.早晨和下午的影子最短
C.早晨和中午的影子一样长
【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解答】A.光源离物体越近,影子越短,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光源离物体越近,影子越短,所以早晨和下午的影子是最长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早晨离太阳远,影子长,中午离太阳近,影子短,两个时刻的影子不一样长,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影响影子的长度的因素是物体与光源的距离,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短。
25.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像(  )那样调整。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镜子只能看到天空和树梢,应该将镜面向下调节。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光镜的原理是运用了光的反射。
26.下列各种颜色的纸中,(  )吸热能力最强。
A.白色的纸 B.红色的纸 C.黑色的纸
【答案】C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物体的吸热能力与表面的颜色有关,表面颜色越深,吸热能力就越强。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物体吸热能力的因素是表面颜色深浅和粗糙程度。
27.下面的光学仪器中,(  )不能把光线会聚起来。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凸透镜
【解析】【解答】凸透镜和凹面镜都是可以汇聚光线的,而凹透镜不可以汇聚光线。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凹透镜亦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8.在我们评价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时,在水量、光照与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指标是(  )。
A.太阳能热水器体积的大小
B.水温升高的程度
C.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的大小
【答案】B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我们通常用温度升高的程度来判断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线也具有热能,光线越多,热量越多。
四、连线题。
29.如图所示,用手电筒照射同一个木块,木块在三个不同位置时,形成了A、B、C三个影子,依据所学知识对三个物体所形成的影子进行判断。
A 最长 面积最大
B 最短 面积最小
C 较长 面积较大
【答案】解: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影响影子的大小,光源于物体的距离越近,影子就越小。
【分析】本题探究的是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对影子大小的影响。
五、探究题。
30.动物、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动物、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动物、植物各至少举2例)
【答案】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橡胶树生长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宽大。②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候鸟(如大雁)会通过迁徙来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②寒冷的冬天,青蛙会开始冬眠。③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植物各方面的身体特征进化出适应环境的形状。如仙人掌的叶子进化为针状就是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减少水分的蒸腾。
【分析】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31.用箭头标出下图中生物的食物关系。
【答案】解: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一个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一个植物, 一个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和一个或更多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等。
六、实验题。
32.下面是小方同学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表,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1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4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2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5 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 发芽
3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6 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 发芽
(1)要研究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实验   和实验   来进行
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发芽   阳光。
(2)实验1和2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  )的关系;实验2和4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  )的关系。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3)如果以上实验中种子都没有发芽,其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5;6;不需要
(2)A ;C
(3)种子自身损坏导致不能发芽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探究实验采取控制变量法,即探究某一条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时,其余条件要保持不变。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33.小明同学用黑色的纸做了三个相同的纸袋,在纸袋内插上温度计,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和地面垂直、和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在阳光下,并每隔两分钟记录温度,数据如下表(单位:℃)。
纸袋摆放的情况 刚开始的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和地面水平 21 23 24 24 25 25
和地面垂直 21 22 23 23 24 24
和阳光垂直 21 23 25 26 28 29
(1)小明同学的实验研究的是(  )。
A.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B.物体摆放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C.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纸的颜色 B.纸袋的大小 C.物体摆放的角度
(3)从实验中发现,10分钟内温度升得最快的是(  )。
A.和地面水平的纸袋 B.和地面垂直的纸袋 C.和阳光垂直的纸袋
(4)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对我们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有什么启发?
【答案】(1)B
(2)C
(3)C
(4)结论:纸袋与光线垂直放置吸热最快;启发: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应该与太阳光线垂直放置。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本实验探究的是物体吸热的能力与摆放角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当物体与阳光垂直时,物体的吸热能力最强。
【分析】除了摆放角度,影响物体吸热能力的因素还有表面的颜色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1 / 1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综合全练全测
一、填空题。
1.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绿豆种子   阳光。(填“需要”或“不需要”)
2.绿豆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   和一定的空气。
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
4.在一个生态瓶中,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
5.科学家利用光的   原理,解决了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的问题。
6.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   、   。
7.太阳灶是利用   (填“凸透镜”或“凹面镜”)把光线会聚起来产生高温的原理制造的。
8.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   。
9.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   的物体比   的物体吸热快。
二、判断题。
10.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水分。
11.蚯蚓喜欢干燥、明亮的环境。
1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4.苍蝇会传播疾病,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让这个物种灭绝。
15.夜空中的月亮非常明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16.教室的墙刷成白色能更好地反射光。
17.因为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所以汽车的后视镜会采用凸面镜。
18.光的强弱和温度无关。
三、选择题。
19.为了探究种子发芽与光照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放种子的容器上分别罩上透明和不透明的罩子,放在同一个地方
B.一个放种子的容器放在干燥的地方,另一个放种子的容器放在潮湿的地方
C.一部分种子放在土壤中,另一部分种子放在水中
20.小红突然发现有很多蚯蚓从饲养箱中爬到箱子外,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饲养箱中太暗了 B.饲养箱中太干燥了 C.饲养箱中太潮湿了
21.在自制生态瓶时,我们应该使用(  )。
A.池塘水 B.凉开水 C.加入消毒液的河水
2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开着的电灯 B.太阳、萤火虫 C.镜子、打火机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不同角度照射同一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子
B.遮挡物与光源间的距离会影响影子的大小
C.只要有光源、遮挡物,就会形成影子
24.阳光下,关于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午的影子最短
B.早晨和下午的影子最短
C.早晨和中午的影子一样长
25.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像(  )那样调整。
A. B. C.
26.下列各种颜色的纸中,(  )吸热能力最强。
A.白色的纸 B.红色的纸 C.黑色的纸
27.下面的光学仪器中,(  )不能把光线会聚起来。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28.在我们评价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时,在水量、光照与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指标是(  )。
A.太阳能热水器体积的大小
B.水温升高的程度
C.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的大小
四、连线题。
29.如图所示,用手电筒照射同一个木块,木块在三个不同位置时,形成了A、B、C三个影子,依据所学知识对三个物体所形成的影子进行判断。
A 最长 面积最大
B 最短 面积最小
C 较长 面积较大
五、探究题。
30.动物、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动物、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动物、植物各至少举2例)
31.用箭头标出下图中生物的食物关系。
六、实验题。
32.下面是小方同学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表,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1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4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2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5 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 发芽
3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6 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 发芽
(1)要研究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实验   和实验   来进行
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发芽   阳光。
(2)实验1和2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  )的关系;实验2和4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  )的关系。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3)如果以上实验中种子都没有发芽,其可能的原因是   。
33.小明同学用黑色的纸做了三个相同的纸袋,在纸袋内插上温度计,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和地面垂直、和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在阳光下,并每隔两分钟记录温度,数据如下表(单位:℃)。
纸袋摆放的情况 刚开始的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和地面水平 21 23 24 24 25 25
和地面垂直 21 22 23 23 24 24
和阳光垂直 21 23 25 26 28 29
(1)小明同学的实验研究的是(  )。
A.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B.物体摆放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C.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纸的颜色 B.纸袋的大小 C.物体摆放的角度
(3)从实验中发现,10分钟内温度升得最快的是(  )。
A.和地面水平的纸袋 B.和地面垂直的纸袋 C.和阳光垂直的纸袋
(4)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对我们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有什么启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不需要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种子在发芽时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氧气和养料等。
2.【答案】水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绿豆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和一定的空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3.【答案】生物群落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分析】生物群落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
4.【答案】养料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解答】在模拟生态系统中,常用生物的粪便作为植物生长的有机肥。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为系统提供能量,但是植物本身也是需要营养物质的,它们的营养物质就来自于土壤。
5.【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根据天文望远镜的原理来得到的,望远镜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原理。
【分析】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6.【答案】遮挡物;屏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 ,就会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
7.【答案】凹面镜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解答】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把光线会聚起来产生高温的原理制造的。
【分析】凹面镜即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镜,会聚镜。
8.【答案】太阳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解答】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太阳。
【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会发光发热的天体。
9.【答案】颜色深;颜色浅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表面颜色与其吸热能力的关系。
10.【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控制变量法中除了要探究的条件外,其余条件要保持不变。
11.【答案】(1)错误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解答】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类动物,其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靠土壤中的腐殖质生存。
1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解答】动物生命体所需要的能量绝大多数来自于食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对动物生存的重要作用。
13.【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网的定义和特点。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解答】尽管苍蝇在某些方面是有害的,但是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是在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将苍蝇消灭。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如果将苍蝇消灭光,那么短时间内苍蝇的天敌就会激增,一段时间后,就会因食物不足而锐减,造成生态失衡,所以不能将苍蝇全部消灭。
1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月亮上的光是反射的太阳上的光。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物体的反光能力与表面的颜色有关,表面颜色越浅,其反光能力就越强。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物体反光能力的因素。
1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解答】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可以放大物像,观察范围大于平面镜。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光越强,其温度越高。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19.【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在探究实验中,只改变要探究的条件,其余条件保持不变。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0.【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解答】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蚯蚓的生活环境。
21.【答案】A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解答】在自制生态瓶时,应该用更接近天然水的水。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制生态瓶中必不可少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非生物,可以在短时间内没有分解者。
22.【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A.月亮不是光源,开着的电灯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和萤火虫都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
C.静止不是光源,点燃的打火机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3.【答案】C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A.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小,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影子形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子形成的特点。
24.【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解答】A.光源离物体越近,影子越短,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光源离物体越近,影子越短,所以早晨和下午的影子是最长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早晨离太阳远,影子长,中午离太阳近,影子短,两个时刻的影子不一样长,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影响影子的长度的因素是物体与光源的距离,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短。
25.【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镜子只能看到天空和树梢,应该将镜面向下调节。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光镜的原理是运用了光的反射。
26.【答案】C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物体的吸热能力与表面的颜色有关,表面颜色越深,吸热能力就越强。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物体吸热能力的因素是表面颜色深浅和粗糙程度。
27.【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凸透镜
【解析】【解答】凸透镜和凹面镜都是可以汇聚光线的,而凹透镜不可以汇聚光线。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凹透镜亦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8.【答案】B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我们通常用温度升高的程度来判断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线也具有热能,光线越多,热量越多。
29.【答案】解:
【知识点】影子
【解析】【解答】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影响影子的大小,光源于物体的距离越近,影子就越小。
【分析】本题探究的是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对影子大小的影响。
30.【答案】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橡胶树生长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宽大。②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候鸟(如大雁)会通过迁徙来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②寒冷的冬天,青蛙会开始冬眠。③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植物各方面的身体特征进化出适应环境的形状。如仙人掌的叶子进化为针状就是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减少水分的蒸腾。
【分析】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31.【答案】解: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一个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一个植物, 一个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和一个或更多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等。
32.【答案】(1)5;6;不需要
(2)A ;C
(3)种子自身损坏导致不能发芽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探究实验采取控制变量法,即探究某一条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时,其余条件要保持不变。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33.【答案】(1)B
(2)C
(3)C
(4)结论:纸袋与光线垂直放置吸热最快;启发: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应该与太阳光线垂直放置。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解答】本实验探究的是物体吸热的能力与摆放角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当物体与阳光垂直时,物体的吸热能力最强。
【分析】除了摆放角度,影响物体吸热能力的因素还有表面的颜色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