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细胞1.1665年英国人胡克借助工具来观察软木塞切片时,首先发现了(cell),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学说,其基本观点是:。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3.细胞的大小:之间。细胞的种类很多,形态大小各异,但都具有基本相似的结构,基本结构有:。: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非常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含遗传物质,控制遗传形状。此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有。: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含细胞液。注意: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质和外界之间的唯一屏障。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使用时操作步骤:A.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放在体前略。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取出目镜装在上。B.对光:转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集光器,眼观察目镜,用手转动反光镜,当观察到一个视野,对光完成。C.放片、调焦: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用压片夹压住装片。眼看物镜,向前转动,使物镜和装片接近。眼看目镜,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双手转动直到物像清晰为止。D.观察。(2)注意: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②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原物的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③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④视野中的异物可能出现在玻片、物镜和目镜上,可通过移动或转换来判断异物位置;⑤物像移动问题:同向移动。如像在视野右下角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右下角移动;⑥镜筒下降时眼睛在侧面观察物镜,避免物镜镜头接触到玻片而损坏镜头和压破玻片;观察时两眼要睁开,一只眼睛看目镜里,一只眼睛画图。5.按实验要求,简要写出制作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7个步骤: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滴一滴。③用从洋葱的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④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⑥把一滴滴在的一侧。⑦用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6.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1)取材用的牙签必须经过。(2)实验中滴在载玻片上的液体为0.9%。(3)实验中所用的染色液是。(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应把视野调些。1.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番茄果肉细胞近似球形,这种细胞不同形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下列哪种结构()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核2.植物细胞一般呈立方体或者多面体的形状,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A.叶绿体B.液泡C.细胞膜D.细咆壁3.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视野④所示的部分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核构成B.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该将装片向左上方转移C.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粗准焦螺旋调节D.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遮光器换成高倍物镜4.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B.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C.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遮光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D.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可通过开大光圈来增加视野亮度一、选择题1.(2013·云浮)荔枝、龙眼等水果味道甜美、果汁丰富。这些果汁主要来自细胞的()A.细胞核B.液泡C.细胞质D.细胞膜2.下列细胞结构中,能控制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3.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A.叶绿体和液泡B.细胞壁和细胞质C.细胞壁和液泡D.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5.如图为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结构名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叶绿体B.②表示液泡C.③表示细胞核D.④表示细胞膜6.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在盖玻片的右上角不小心留下了一个小气泡,用低倍镜观察时,气泡可能会出现在视野的()A.右上角B.左上角C.右下角D.左下角7.在显微镜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A.通光孔B.目镜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8.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A.细准焦螺旋B.粗准焦螺旋C.反光镜D.遮光器9.给制好的临时装片进行染色时,其正确的方法是()A.直接往盖玻片上滴加染液,然后用吸水纸B.从装片上取下材料,放在染液中染色后再放回去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液后,用吸水纸在对侧吸引D.先将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再进行与C相同的操作10.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向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A.杀死细胞B.清洁玻片C.染色D.保持细胞原有形态11.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④看到物像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③12.如图,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甲乙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13.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光时,应该让较小的光圈对准光孔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C物镜和目镜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越多D.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细胞结构14.(2013·云南)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①镊子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④清水⑤消毒牙签⑥刀片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15.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则通过此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应为()操作结构级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低/高倍镜高低高高高镜筒状态下落中反复中,下落时下落中下落中反复中,下落时粗/细准焦螺旋粗粗粗细细A.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B.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C.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D.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二、填空题16.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提出了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构成的。”请根据下边的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AB(1)A图代表的是细胞;B图代表的是细胞。(2)请标出图B中下列各编号所指位置的名称:1.;2.;3.;4.;5.;6.。17.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图l图2(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的显微镜(填“甲”或“乙”)。(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找到一个细胞(如图1),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方向移动(填“←”、“↑”、“→”或“↓”)。(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结构有等结构。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细胞遗传物质在中。三、实验、简答题18.下图显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操作步骤,据图回答问题。图1图2(1)图1中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2)图2中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19.下面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遇到的几个问题。请分析回答:甲乙(1)如图所示,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换目镜或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则异物可能位于()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2)要将图甲中染色较好的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向()A.上方移动装片B.下方移动装片C.左方移动装片D.右方移动装片(3)换用高倍镜后视野的亮度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调节方法是()①选用小光圈;②选用大光圈;③选用平面镜;④选用凹面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ABCD2.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B.下降显微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细准焦螺旋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A.亚甲基蓝溶液、生理盐水、自来水B.亚甲基蓝溶液、生理盐水、凉开水C.亚甲基蓝溶液、自来水、生理盐水D.凉开水、生理盐水、亚甲基蓝溶液4.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下列有关显微镜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对光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B.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他判断污点一定在物镜上C.两台显微镜,1号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2号显微镜目镜15×,物镜1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2号显微镜D.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5.李明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看到了一个清晰的物像,但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不见了。请你帮他分析最可能的原因()A.没有调节反光镜B.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D.没有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6.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B.视野变亮了C.物像变模糊了D.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7.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菠菜叶徒手切片,当他调节细准焦螺旋时,视野中有一部分细胞看得很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主要是由于()A.物镜损坏B.反光镜未调节好C.标本厚薄不均D.细准焦螺旋损坏8.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B.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D.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9.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盖上盖玻片②展平③滴水④取材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②④③10.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以下问题:ABCD(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B、C、D中视野最暗的是。(2)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填“顺时针”或“逆时针”)。11.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防止气泡产生,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2)将标本染色的正确方法是。(3)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应先用镜观察。观察时,一只眼注视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12.右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①]。(2)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3)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是[④]。(4)切洋葱时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中。2·2细胞1.自制的显微镜细胞2.施莱登施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细胞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3.几微米到几十微米(10-6米)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细胞壁叶绿体液泡4.(1)镜座偏左镜筒转换器左眼明亮的正中心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5.载玻片的中央清水镊子内侧表皮展平气泡稀碘液盖玻片吸水纸6.(1)消毒(2)生理盐水(3)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4)暗1.B解析:细胞膜可以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2.D3.D解析:A视野④所示的部分属于细胞,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一部分,它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B.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右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不符合题意。C.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不符合题意。D.物像②的放大倍数小,物像③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符合题意。4.D1.B2.B3.D4.C5.D6.D7.D8.A9.C10.D11.B12.D13.D14.A15.C16.施莱登施旺细胞(1)动物植物(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素细胞壁液泡17.(1)乙(2)←(3)细准焦螺旋(4)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18.(1)生理盐水使细胞保持形状(2)亚甲基蓝溶液染色、便于观察19.BAD1.D2.A3.D4.B5.D6.B7.C8.C9.B10.(1)C(2)顺时针11.(1)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材料上。(2)将亚甲基蓝溶液先滴在盖片一侧,再用吸水纸从对侧吸,浸润标本。(3)低倍目镜粗细l2.(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核(4)⑤液泡共6页第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