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3.描述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4.通过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5.通过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6.通过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形成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教学难点】描述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命的发生和发展。讲述:地球诞生时,它的模样和现在一样吗?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演化【教师】地球的演化离不开宇宙,也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正是由于宇宙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物质的发展变化,地球才能一步步地成长演化,如今地球仍处于不停的演化之中。那么,地球最初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太阳系在大约50亿年前诞生后,大约经过了5亿年,地球开始形成。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坍缩、凝聚而形成的。由于陨石的轰击、地球不断收缩等原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出现熔融现象。同时又在地球自转、重力作用下,发生了物质分异现象,外部密度较大的物质和元素向内部逐渐下沉,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结构。【教师】课件展示形成初期地球表面想象图,引导学生思考:(1)原始地球有什么特点?(2)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原始地球上,火山频繁爆发,岩浆四处奔流,地壳不断运动,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原始大气中含有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等气体。【教师】科学家们通过对地球地层和化石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地球在25亿年前至今发生的变化:25亿~5.7亿年前的元古代,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5.7亿~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2.5亿~0.65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繁盛。0.65亿年前至今的新生代,地区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人类诞生。【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听讲,了解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二)生命的起源【教师】早期的地球上没有任何生命的踪迹,现在却是生机勃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介绍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过程:1.自生论:17世纪初,范·海尔蒙特把小麦、被人汗水浸湿的衬衣放入一个容器,经过21天,老鼠“自生”出来了。由此他提出了“自生论”。2.17世纪,雷迪的“腐肉生蛆”实验:蛆是由蝇产在肉上的卵发育而来的。否认了“自生论”。3.19世纪,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肉汤腐败是由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引起的,彻底否认了微生物可以“自生”的观点。(建议使用演示动画:【知识探究】巴斯德的实验)【学生】了解人们对生命起源的早期探索和认识过程。【教师】生命到底是怎样起源的呢?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有没有可能产生原始生命?为此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或播放视频:【知识解析】米勒的实验):提问:(1)沸水模拟什么?(2)甲烷、氨、氢气等气体模拟什么?(3)火花放电模拟什么?(4)冷凝装置模拟什么?米勒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5)米勒实验能够说明什么?【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或观看视频,思考、回答。【教师】评价、总结。明确米勒实验的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有机小分子。【学生】听讲,理解米勒实验的原理和结论。【教师】小结化学演化学说的基本观点。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无机小分子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生命起源的第二步: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生命起源的第三步: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渐形成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这些原始生命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地区上的生物从此生机勃勃,不断进化发展。【教师】1959年9月,人们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和有机物,这一发现震动了当时整个科学界。由此,人们提出假说,原始生命物质有可能来自外星球。课堂反馈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原始生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B.生命起源与原始海洋无关C.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D.原始大气中含有丰富的氧气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原始大气中有氧气等成分C.生命起源的过程是: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D.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四、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3/3(共18张PPT)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第1章演化的自然一、导入新课视频:【情境素材】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演化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演化1.原始地球有什么特点?2.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是什么?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演化25亿~5.7亿年前的元古代,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演化5.7亿~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演化2.5亿~0.65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繁盛。二、讲授新课(一)地球的演化0.65亿年前至今的新生代,地区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人类诞生。二、讲授新课(一)生命的起源“自生论”范·海尔蒙特的“老鼠实验”二、讲授新课雷迪的“腐肉生蛆”实验否定了“自生论”(一)生命的起源二、讲授新课“生生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一)生命的起源二、讲授新课【知识探究】巴斯德的实验。二、讲授新课1.沸水模拟什么?2.甲烷、氨、氢气等气体模拟什么?3.火花放电模拟什么?4.冷凝装置模拟什么?合成了什么物质?原始海洋原始大气闪电降雨有机小分子(二)生命的起源米勒的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二、讲授新课(二)生命的起源化学演化学说二、讲授新课(二)生命的起源小行星撞击地球原始生命物质也有可能来自外星球。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陨石坑三、课堂反馈DB1.下列哪一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和二氧化碳2.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形成了()A.原始大气B.有机小分子C.有机大分子D.原始细胞四、课堂小结神创论: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生命起源学说自生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的。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化学进化论: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情境素材】生命的发生和发展.mp4 【教学方案】第3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示范教案1.docx 【教学课件】第3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示范课件1.ppt animation.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