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科学探究:力的合成 配套练习(含解析) 1.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8N和15N,则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不能是:( ) A.4N B.8N C.16N D.20N 2.作用在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3N和5N,其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0N B.1N C.3N D.15N 3.“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控制变量法 C.建立物理模型法 D.微小量放大法 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使用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建立理想模型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应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类比法 5.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必须 A.每次把橡皮条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6.已知物体在F1、F2、F3,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F1=20 N,F2=28 N,那么F3的大小可能是 ( ) A.40 N B.70 N C.100 N D.6 N 7.如图所示,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F1=6N和F2=8N,它们的合力大小F合为 A.2N B.10N C.14N D.45N 8.“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控制变量的方法 B.等效替代的方法 C.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D.取微元的方法 9.物块受到共点力F1和F2的作用,它们的合力大小为4N,则F1和F2的大小可能是( ) A.F1=10N F2=5N B.F1=1N F2=2N C.F1=4N F2=4N D.F1=10N F2=16N 10.两个共点力,一个是40N,另一个等于F,它们的合力是100N,则F的大小可能是( ) A.40N B.50N C.150N D.80N 11.如图所示,重力为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0.2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4N,向左 B.10N,向左 C.4N,向右 D.14N,向右 12.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2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13N,0N B.5N,0N C.9N,1N D.13N,1N 13.大小分别为、和的三个力合成,其合力F大小的范围为( ) A. B. C. D. 14.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以下属于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是( ) A.轻弹簧 B.加速度 C.力的合成 D.自由落体运动 15.如图,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和两个小孩共同提起同一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人的拉力可以看作两个小孩拉力的合力 B.大人拉力一定等于两个小孩拉力大小之和 C.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小 D.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大 16.两个共点力,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下。求它们的合力(用图示法和计算法两种方法)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若二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为 F=F1+F2=8N+15N=23N,为最大值;?若二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为 F=F2-F1=15N-8N=7N,为最小值;故两力的合力大小可能范围为:7N≤F≤23N,故BCD可能,A不可能,故选A.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作用在同一点上的两个力,F1=3N、F2=5N,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其合力最小 Fmin=F2﹣F1=5N﹣3N=2N 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其合力最大 Fmax=F1+F2=5N+3N=8N 因为两个力的方向不确定,所以其合力的大小在2N与8N之间,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A。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正确; B.瞬时速度的定义应用了极限法,故B错误;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C错误;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必须每次把橡皮条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故A正确,BCD错误.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和的合力取值范围:,代入数据得8N≤F≤48N,40N在合力范围内,即的大小可能是40N,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题关键抓住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两共点力,大小分别为F1=6N和F2=8N,当夹角为时,合力的大小为 A.2N与分析不符,故A项错误; B.10N与分析相符,故B项正确; C.14N与分析不符,故C项错误; D.45N与分析不符,故D项错误.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实验中,两个力拉绳套和一个力拉绳套时,节点要到同一位置,即要求作用效果相同,故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方法; A. 控制变量的方法,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等效替代的方法,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 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取微元的方法,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9.C 【解析】 F1=10N F2=5N,它们的合力最小值是5N,最大值是15N,4N不在该范围内,所以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4N.故A错误;F1=1N F2=2N,它们的合力最小值是1N,最大值是3N,4N不在该范围内,所以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4N.故B错误;F1=4N F2=4N,它们的合力最小值是0N,最大值是8N,4N在该范围内,所以它们的合力可能是4N.故C正确;F1=10N F2=16N,它们的合力最小值是6N,最大值是26N,4N不在该范围内,所以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4N.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 ,故140N≥F≥60N. A. 40N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50N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150N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80N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受到水平面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N等于物体的重力G,则摩擦力大小为 所以合力为 合力方向向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同方向时,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即 Fmax=4N+7N+2N=13N 4N与2N的最大值为6N,所以当4N与2N的方向相同,都与7N的力的方向相反时,三个力的合力最小,最小值为 Fmin=1N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 【分析】 当三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和两个力的合力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而在这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能为零,则合力的最小值为0.合力范围为:. 【详解】 A.选项不符合. B.选项不符合. C.选项不符合. D.选项符合. 故选D项. 【点睛】 当三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判断合力的最小值看合力能否为零,若能为零,最小值是0.若不能为零,则最小值等于较小的两个力同向与较大的一个力反向而得到的合力. 【考点】 力的合成 14.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轻弹簧忽略了弹簧的质量,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故A正确; 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不属于理想化模型,故B错误; C.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思维,故C错误; D.自由落体运动忽略了空气的阻力作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故D正确。 故选AD。 15.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大人的拉力作用的效果和两人小孩拉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故A正确 B.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的大小可以大于、小于也可以等于分力的大小;故B错误 CD.两个力合成时,夹角越大则合力越小,两小孩拉力的合力一定,所以夹角越大则分力越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6.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示法:取单位长度表示15N,以两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开,对角线表是合力,求得合力F=5ⅹ15N=75N 计算法: 力F1和力F2相互垂直,由勾股定理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