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19·赤峰)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A.1cm B.0.2m C.1.7m D.4.5m【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估测【解析】【解答】运动员的身高在1.7m左右,由图知,运动员脚部到蹦床的距离与升高差不多,所以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为1.7m。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及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2.(2019·湘西)“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A.回声 B.音色 C.音调 D.响度【答案】D【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解:“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是指声音很大,所以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故答案为:D。【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2019·天水)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答案】A【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解:A图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A符合题意;B图探究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不符合题意;C图探究了声音传递能量,C不符合题意;D图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4.(2019·郴州)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答案】D【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5.(2019·孝感)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答案】B【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A.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冬天驾车,车内的温度相对较高,车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小水滴,即水雾,B符合题意;C.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水雾消失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6.(2019八上·平遥月考)十月一日小明在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祖国》,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B.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 D.银幕对光有折射作用【答案】A【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解答】看电影时,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银幕发生了漫反射,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粗糙的物体表面会发生漫反射。7.(2019八上·平遥月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有“海市蜃楼”的奇景,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天空日食 B.手影游戏C.水中铅笔 D.湖面倒影【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是光的折射,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看到的铅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湖面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转,是折射现象。8.(2019八上·平遥月考)潜水员在水里看岸边的树,看起来比实际的高。图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水中的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水中的折射角靠近法线,折射角变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9.(2019八上·平遥月考)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東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解答】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根据图像,当水面上升时,入射点上升,折射提前发生,光线向左移动,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光线靠近法线偏转。10.(2019八上·平遥月考)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显示光路的光屏用粗糙的白色物体,A不符合题意;B.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物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B符合题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若垂直入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C不符合题意;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变短,像上升,光屏向上移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发生漫反射时,能从不同位置看到光线,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等大,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11.(2019八上·平遥月考)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高效便捷。人们在距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0.5-1.2m处时,系统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大于0.5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小于1.2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6m【答案】C【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解析】【解答】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头是凸透镜,人在焦距的2倍之外时,能成清晰的像,由于人到摄像机的距离最小0.5m,所以焦距小于0.25m,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摄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摄像机成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12.(2019八上·平遥月考)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20s末,甲、乙速度相同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在0-20s时,甲乙的路程相同,A符合题意;B.根据图像,乙是速度在增加,是加速运动,B不符合题意;C.第20s末,甲乙路程相同,C不符合题意;D.甲是匀速运动,但不一定是直线,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在速度和时间图像中,水平的线表示匀速运动,升高的线表示加速运动。二、实验与探究(共34分)13.(2019八上·平遥月考)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小凡同学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1)选择A、B两图,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关系。(2)选择B、C两图,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关系,这样做的错误之处是: 。(3)选择A、D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图D中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4)小凡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又提出猜想: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的方案: 。【答案】(1)表面积(2)液体表面积不同(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液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汽化(蒸发)越快(4)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水和酒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它们蒸发的快慢【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1)探究蒸发快慢时,若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可以探究蒸发快慢和表面积的关系;(2)探究液体的蒸发快慢和温度的关系,要保持表面积相同;(3)根据图像,在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有风时蒸发快,可以探究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4)若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种类关系,需要选择等量的不同液体,放置同样的环境中观察现象。【分析】(1)液体蒸发快慢和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探究蒸发快慢和温度关系时,要保持表面积相同;(3)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4)探究不同液体的蒸发快慢时,需要选择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并选择相同环境进行观察。14.(2019八上·平遥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3)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4)接着,换用凸度更大的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要得到清晰地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透镜”、“远离透镜”或“保持不动”)(5)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发生偏移,若使像回到原来的位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6)小明在做凸透镜实验时不慎将透镜上沿摔掉一块所成的像会将( )A.不成像 B.不受影响 C.只有一半 D.亮度变暗【答案】(1)10.0(2)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缩小;照相机(4)靠近(5)下(6)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光屏上最小的点到光屏的距离是焦距,为60.0cm-50.0cm=10.0cm;(2)实验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根据图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4)凸度更大的透镜,焦距变小,相当于物距更大,需要缩小像距,所以光屏靠近凸透镜;(5)当蜡烛变短,像向上移动,可以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像也向下移动,再次成在光屏上;(6)若用不完整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像是完整的,光线变暗。【分析】(1)凸透镜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2)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成在光屏中央;(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4)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折光能力越强;(5)进行实验时,当光屏向下移动,像会向下移动;(6)不完整的凸透镜,像完整但会变暗。15.(2019八上·平遥月考)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2)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并标出A′B′(3)该同学将一根高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选填“倒立的”、“放大的”、“等大的”、“缩小的”)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4)该同学还想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接下来的操作是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3)正比;缩小;倒立的(4)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观察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画物体通过小孔的光线,如图;(3)根据实验数据,像距越大,像越大,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的像是缩小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倒立;(4)保持小孔和光屏的位置,改变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可以探究像的大小额物距的关系。【分析】(1)小孔成像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做图像;(3)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小孔成像一定是倒立的;(4)探究小孔成像和物距的关系,保持像距不变。16.(2019八上·平遥月考)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 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更好的显示光路(2)反射;折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3)是;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次实验【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解答】(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水中滴入牛奶可以显示光路;(2)根据数据,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小于入射角;(3)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换用不同的介质,探究的折射规律更具普遍性。【分析】(1)水中加入牛奶可以呈现光路;(2)光线射向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探究折射规律的普遍性,要换用不同介质多次实验。17.(2019八上·平遥月考)小明家中有一个透镜,如何鉴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将如何辨别 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来做出判断。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答案】书本;透镜放在书本的文字上,透镜逐渐远离书本上的字,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老凸透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凹透镜【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解答】利用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的特点:透镜放在书本的文字上,透镜逐渐远离书本上的字,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老凸透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凹透镜。【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可以成物体放大的虚像,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三、综合应用(共30分)18.(2019八上·平遥月考)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梁祝》,将弓放在琴弦上并拉动就能发出优美的乐曲,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为了增强响度,老师要用力拉,此时琴弦振动 的增大。隔壁班级关紧门窗是采用 的方法减弱噪声。【答案】振动;幅度;阻断噪声传播【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拉动琴弦上的弓,琴弦振动,能听到声音,若增大拉动的力度,琴弦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幅度;阻断噪声的传播。【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阻断声音的传播可以阻止噪声。19.(2019八上·平遥月考)国庆70周年,空中护旗梯队9架直升机护卫着党旗、国旗、军旗通过天安门,如图所示。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从自己的头顶飞过,是以 为参照物的,以编队中某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飞机以180km/h飞行速度,通过天安门用时约9分20秒,则飞行距离为 m。【答案】地面(或天安门);静止;2.8×104【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以飞机编队中的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飞机是静止的,根据速度v=180km/h=50m/s,结合时间计算距离为s=vt=50m/s×(9×60s+20s)=2.8×104m。故答案为:地面;静止;2.8×104.【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的,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0.(2019八上·平遥月考)清晨的公园:鸟语花香、露珠晶莹剔透。如图,花草树叶上的水珠。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手机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甲”或“乙”)图相同。其中露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答案】凸;甲;液化【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生活中的透镜【解析】【解答】树叶上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摄像头的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像,原理和甲相同,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故答案为:凸;甲;液化。【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21.(2019八上·平遥月考)现在的手机都有照相机的功能,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现在流行的“自拍神器”给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 (选填”物距“或“像距”),从而增大拍摄范围,所成的像将变 。【答案】缩小;物距;变小【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解析】【解答】照相机所成的像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手机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从而增大拍摄范围,所成的像变小。故答案为:缩小;物距;变小。【分析】照相机可以成缩小的像,增大物距可以增大拍摄范围,像变小。22.(2019八上·平遥月考)(1)小明经常在鸭绿江边观察小鱼,如图所示,A、B其中之一(不知道是哪一个)是小明看到的水中的鱼的像,另一个是水中的鱼,C是小明的眼睛,画出小明看到鱼的光路图。(2)请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答案】(1)解:如图所示:(2)解:如图所示:【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1)空气中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际变浅,所以A是像,B是物体,A和眼睛C在同一直线上,再连线画出入射光线,如图 ;(2)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和凸透镜主光轴平行,如图 ;【分析】(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变大,空气中看到的水中物体的像变浅;(2)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折射后和主光轴平行。23.(2019八上·平遥月考)在台湾台中市发生了一起汽车起火事故经调查发现起火的“元凶”竟然是车主随手放在中控台的几瓶矿泉水。是真的吗 请用所学物理知识帮以解释。【答案】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会发生一定角度的折射;而放在车内的矿泉水瓶则可以被看做一个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凸透镜”,太阳光在矿泉水这个“凸透镜”的表面经过两次折射后,将能量汇集在“焦点”位置,在小面积区域产生高温高热现象,由此即可致使易燃物起火【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解答】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会发生一定角度的折射;而放在车内的矿泉水瓶则可以被看做一个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凸透镜”,太阳光在矿泉水这个“凸透镜”的表面经过两次折射后,将能量汇集在“焦点”位置,在小面积区域产生高温高热现象,由此即可致使易燃物起火。【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聚的光线能量集中。24.(2019八上·平遥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人机无人机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扫描仪、红外夜视仪等设备获取信息,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无人机,整机质量2kg,摄像机拍摄速度11000帧/秒(即每秒拍摄画面的数为11000帧)为了减轻质量,该无人机部分零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1)超声波传感器可探测无人机在飞行时遇到的障碍物,这是利用了超声波 的特点。若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1s收到回波,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 m,(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摄像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 (选填“大”或“小”),从摄像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可在摄像机镜头前加一 (选填“凸“或”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3)在轿车限速120km/h的某高速公路上,交警利用该无人机进行道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无人机在某轿车通行1.05m的过程中拍摄330帧,则该监测的轿车速度是 m/s,该轿车 (选填“超速“或”不超速“)。【答案】(1)传递信息;17(2)大;凸(3)35;超速【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析】【解答】(1)超声波可以作传感器,是因为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根据回声时间,发声物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为;(2)摄像机成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则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会变大;所以为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应装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能提前会聚。(3)根据拍摄频率,计算时间为,轿车是速度为,超速了。【分析】(1)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回声的时间和速度可以计算路程;(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比较速度判断是否超速。1 / 1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19·赤峰)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A.1cm B.0.2m C.1.7m D.4.5m2.(2019·湘西)“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A.回声 B.音色 C.音调 D.响度3.(2019·天水)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4.(2019·郴州)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5.(2019·孝感)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6.(2019八上·平遥月考)十月一日小明在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祖国》,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B.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 D.银幕对光有折射作用7.(2019八上·平遥月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有“海市蜃楼”的奇景,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天空日食 B.手影游戏C.水中铅笔 D.湖面倒影8.(2019八上·平遥月考)潜水员在水里看岸边的树,看起来比实际的高。图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 )A. B.C. D.9.(2019八上·平遥月考)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東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10.(2019八上·平遥月考)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11.(2019八上·平遥月考)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高效便捷。人们在距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0.5-1.2m处时,系统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大于0.5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小于1.2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6m12.(2019八上·平遥月考)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20s末,甲、乙速度相同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二、实验与探究(共34分)13.(2019八上·平遥月考)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是否有关。小凡同学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1)选择A、B两图,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关系。(2)选择B、C两图,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关系,这样做的错误之处是: 。(3)选择A、D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图D中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4)小凡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又提出猜想: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的方案: 。14.(2019八上·平遥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3)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4)接着,换用凸度更大的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要得到清晰地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透镜”、“远离透镜”或“保持不动”)(5)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发生偏移,若使像回到原来的位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6)小明在做凸透镜实验时不慎将透镜上沿摔掉一块所成的像会将( )A.不成像 B.不受影响 C.只有一半 D.亮度变暗15.(2019八上·平遥月考)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2)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并标出A′B′(3)该同学将一根高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选填“倒立的”、“放大的”、“等大的”、“缩小的”)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4)该同学还想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接下来的操作是 。16.(2019八上·平遥月考)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 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17.(2019八上·平遥月考)小明家中有一个透镜,如何鉴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将如何辨别 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来做出判断。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三、综合应用(共30分)18.(2019八上·平遥月考)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梁祝》,将弓放在琴弦上并拉动就能发出优美的乐曲,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为了增强响度,老师要用力拉,此时琴弦振动 的增大。隔壁班级关紧门窗是采用 的方法减弱噪声。19.(2019八上·平遥月考)国庆70周年,空中护旗梯队9架直升机护卫着党旗、国旗、军旗通过天安门,如图所示。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从自己的头顶飞过,是以 为参照物的,以编队中某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飞机以180km/h飞行速度,通过天安门用时约9分20秒,则飞行距离为 m。20.(2019八上·平遥月考)清晨的公园:鸟语花香、露珠晶莹剔透。如图,花草树叶上的水珠。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手机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甲”或“乙”)图相同。其中露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1.(2019八上·平遥月考)现在的手机都有照相机的功能,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现在流行的“自拍神器”给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 (选填”物距“或“像距”),从而增大拍摄范围,所成的像将变 。22.(2019八上·平遥月考)(1)小明经常在鸭绿江边观察小鱼,如图所示,A、B其中之一(不知道是哪一个)是小明看到的水中的鱼的像,另一个是水中的鱼,C是小明的眼睛,画出小明看到鱼的光路图。(2)请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23.(2019八上·平遥月考)在台湾台中市发生了一起汽车起火事故经调查发现起火的“元凶”竟然是车主随手放在中控台的几瓶矿泉水。是真的吗 请用所学物理知识帮以解释。24.(2019八上·平遥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人机无人机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扫描仪、红外夜视仪等设备获取信息,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无人机,整机质量2kg,摄像机拍摄速度11000帧/秒(即每秒拍摄画面的数为11000帧)为了减轻质量,该无人机部分零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1)超声波传感器可探测无人机在飞行时遇到的障碍物,这是利用了超声波 的特点。若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1s收到回波,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 m,(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摄像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 (选填“大”或“小”),从摄像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可在摄像机镜头前加一 (选填“凸“或”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3)在轿车限速120km/h的某高速公路上,交警利用该无人机进行道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无人机在某轿车通行1.05m的过程中拍摄330帧,则该监测的轿车速度是 m/s,该轿车 (选填“超速“或”不超速“)。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估测【解析】【解答】运动员的身高在1.7m左右,由图知,运动员脚部到蹦床的距离与升高差不多,所以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为1.7m。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及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2.【答案】D【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解:“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是指声音很大,所以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故答案为:D。【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答案】A【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解:A图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A符合题意;B图探究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不符合题意;C图探究了声音传递能量,C不符合题意;D图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4.【答案】D【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故答案为:D。【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5.【答案】B【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解析】【解答】A.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冬天驾车,车内的温度相对较高,车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小水滴,即水雾,B符合题意;C.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水雾消失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6.【答案】A【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解答】看电影时,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银幕发生了漫反射,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粗糙的物体表面会发生漫反射。7.【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是光的折射,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看到的铅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湖面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转,是折射现象。8.【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水中的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水中的折射角靠近法线,折射角变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9.【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解答】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根据图像,当水面上升时,入射点上升,折射提前发生,光线向左移动,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光线靠近法线偏转。10.【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显示光路的光屏用粗糙的白色物体,A不符合题意;B.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物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B符合题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若垂直入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C不符合题意;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变短,像上升,光屏向上移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发生漫反射时,能从不同位置看到光线,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等大,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11.【答案】C【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解析】【解答】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头是凸透镜,人在焦距的2倍之外时,能成清晰的像,由于人到摄像机的距离最小0.5m,所以焦距小于0.25m,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摄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摄像机成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12.【答案】A【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在0-20s时,甲乙的路程相同,A符合题意;B.根据图像,乙是速度在增加,是加速运动,B不符合题意;C.第20s末,甲乙路程相同,C不符合题意;D.甲是匀速运动,但不一定是直线,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在速度和时间图像中,水平的线表示匀速运动,升高的线表示加速运动。13.【答案】(1)表面积(2)液体表面积不同(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液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汽化(蒸发)越快(4)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水和酒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它们蒸发的快慢【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1)探究蒸发快慢时,若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可以探究蒸发快慢和表面积的关系;(2)探究液体的蒸发快慢和温度的关系,要保持表面积相同;(3)根据图像,在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有风时蒸发快,可以探究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4)若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种类关系,需要选择等量的不同液体,放置同样的环境中观察现象。【分析】(1)液体蒸发快慢和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探究蒸发快慢和温度关系时,要保持表面积相同;(3)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4)探究不同液体的蒸发快慢时,需要选择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并选择相同环境进行观察。14.【答案】(1)10.0(2)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缩小;照相机(4)靠近(5)下(6)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光屏上最小的点到光屏的距离是焦距,为60.0cm-50.0cm=10.0cm;(2)实验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根据图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4)凸度更大的透镜,焦距变小,相当于物距更大,需要缩小像距,所以光屏靠近凸透镜;(5)当蜡烛变短,像向上移动,可以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像也向下移动,再次成在光屏上;(6)若用不完整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像是完整的,光线变暗。【分析】(1)凸透镜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2)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成在光屏中央;(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4)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折光能力越强;(5)进行实验时,当光屏向下移动,像会向下移动;(6)不完整的凸透镜,像完整但会变暗。15.【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3)正比;缩小;倒立的(4)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观察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画物体通过小孔的光线,如图;(3)根据实验数据,像距越大,像越大,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的像是缩小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倒立;(4)保持小孔和光屏的位置,改变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可以探究像的大小额物距的关系。【分析】(1)小孔成像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做图像;(3)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小孔成像一定是倒立的;(4)探究小孔成像和物距的关系,保持像距不变。16.【答案】(1)更好的显示光路(2)反射;折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3)是;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次实验【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解答】(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水中滴入牛奶可以显示光路;(2)根据数据,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小于入射角;(3)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换用不同的介质,探究的折射规律更具普遍性。【分析】(1)水中加入牛奶可以呈现光路;(2)光线射向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探究折射规律的普遍性,要换用不同介质多次实验。17.【答案】书本;透镜放在书本的文字上,透镜逐渐远离书本上的字,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老凸透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凹透镜【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解答】利用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的特点:透镜放在书本的文字上,透镜逐渐远离书本上的字,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老凸透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凹透镜。【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可以成物体放大的虚像,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18.【答案】振动;幅度;阻断噪声传播【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拉动琴弦上的弓,琴弦振动,能听到声音,若增大拉动的力度,琴弦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幅度;阻断噪声的传播。【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阻断声音的传播可以阻止噪声。19.【答案】地面(或天安门);静止;2.8×104【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解答】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以飞机编队中的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飞机是静止的,根据速度v=180km/h=50m/s,结合时间计算距离为s=vt=50m/s×(9×60s+20s)=2.8×104m。故答案为:地面;静止;2.8×104.【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的,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0.【答案】凸;甲;液化【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生活中的透镜【解析】【解答】树叶上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摄像头的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像,原理和甲相同,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故答案为:凸;甲;液化。【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21.【答案】缩小;物距;变小【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解析】【解答】照相机所成的像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手机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从而增大拍摄范围,所成的像变小。故答案为:缩小;物距;变小。【分析】照相机可以成缩小的像,增大物距可以增大拍摄范围,像变小。22.【答案】(1)解:如图所示:(2)解:如图所示:【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1)空气中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际变浅,所以A是像,B是物体,A和眼睛C在同一直线上,再连线画出入射光线,如图 ;(2)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和凸透镜主光轴平行,如图 ;【分析】(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变大,空气中看到的水中物体的像变浅;(2)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折射后和主光轴平行。23.【答案】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会发生一定角度的折射;而放在车内的矿泉水瓶则可以被看做一个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凸透镜”,太阳光在矿泉水这个“凸透镜”的表面经过两次折射后,将能量汇集在“焦点”位置,在小面积区域产生高温高热现象,由此即可致使易燃物起火【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解答】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会发生一定角度的折射;而放在车内的矿泉水瓶则可以被看做一个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凸透镜”,太阳光在矿泉水这个“凸透镜”的表面经过两次折射后,将能量汇集在“焦点”位置,在小面积区域产生高温高热现象,由此即可致使易燃物起火。【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聚的光线能量集中。24.【答案】(1)传递信息;17(2)大;凸(3)35;超速【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析】【解答】(1)超声波可以作传感器,是因为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根据回声时间,发声物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为;(2)摄像机成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则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会变大;所以为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应装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能提前会聚。(3)根据拍摄频率,计算时间为,轿车是速度为,超速了。【分析】(1)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回声的时间和速度可以计算路程;(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比较速度判断是否超速。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