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夏津期中)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
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
2.(2017九上·龙岗月考)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3.(2017九上·龙岗月考)图中的示意图反应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4.(2017九上·龙岗月考)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5.(2017九上·龙岗月考)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的扩散得快
B.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连在一起能够吊住大钩码
C.铅板和会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勺
6.(2017九上·龙岗月考)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
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
D.在相同物态下,同-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就会减少
7.(2017九上·龙岗月考)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7九上·龙岗月考)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放出热量
C.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9.(2017九上·龙岗月考)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壶口喷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10.(2017九上·龙岗月考)如图所示是研究做功与内能改变的一个实验装置。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把瓶口塞紧,并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寨子会从瓶口跳起来。在这一实验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  )
A.打气过程
B.打气过程中瓶中水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高度
D.瓶塞跳起瞬间,瓶内发生的情况
11.(2017九上·龙岗月考)用酒精灯给试符中的水加热,如图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水蒸气的内能保持不变
D.软木塞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2.(2017九上·龙岗月考)关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B.能量转移和转化没有方向性
C.电取暖器辐射到房间里的热量可以再利用
D.汽车由于刹车散失的热量可以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
13.(2017九上·龙岗月考)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甚至出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
A.海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B.海水的密度小,沙石的密度大
C.海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沙石吸收的热量多
14.(2017九上·龙岗月考)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二,则剩余酒精的密度、比热容(  )
A.密度,比热容减小为三分之一
B.两个量都不变
C.两个量都变为原来的分之
D.密度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15.(2017九上·龙岗月考)铜块的质量是铅块质量的2倍,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若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则铜块降低的温度与铅块降低的温度之比是(  )
A.2:3 B.3:2 C.1:6 D.6:1
16.(2017九上·龙岗月考)水与酒精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下表列出了它们在标准大气压下的部分物理特征数据,请你参照这些特征分析: 让质量及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酒精冷却,待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倒在一起混合。下列哪个判断是错误的(  )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容J/kg·℃ 凝固点[℃] 沸点[℃]
水 1.0×103 4.2 ×103 0 100
酒精 0.8×103 2.4×103 -117 78
A.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酒精传递给水
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
C.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
D.均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
二、非选择题
17.(2017九上·龙岗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
(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
①实验时,选用初温和   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②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③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些。
④甲、乙两种液体中,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一盒牛奶分
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如甲所示),一个放在空气中(如乙所示),其它条件均相同,
实验时他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7 46
①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②根据表中数据,小明已将乙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坐标系中,请你将甲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答题卡上同一个坐标系中:   
③本次实验中,小明发现   的冷却效果更好。
④进一步分析,小明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   小明通过仔细分析认为牛奶冷却的快慢可能还受到   的影响。
18.(2017九上·龙岗月考)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此时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度(取整数) 升高到多少度 (C钢=0.46 ×103J/(kg·℃),不计热最损失)
19.(2017九上·龙岗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请写出下面几种情形中“热”字的含义:
①这盆水很热:   。
②物体吸热升温:   。
③摩擦生热:   。
(2)如图所示,用气简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根据这一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问题: 塞了冲出瓶口后为什么继续向前运动 回答:   
②问题: 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能最是如何转化的 回答:   
③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A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增大或减小气体体积,也就是改变分子间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会发生变化,但引力和斥力仍然是同时存在的.此两选项均错误;
CD、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存在分子势能.当拉伸或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势能相应变化.并且无论是拉伸还是压缩固体,势能都是增大的.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分子距离有关;分子距离在平衡距离处分子势能最小.
2.【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冬天,雪花纷飞,是固体的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八月,桂花飘香,是芳香油分子运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
C、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C、D雪花、灰尘、粉笔灰都是肉眼可见的,它们的运动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B、桂花飘香,分子运动的结果。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利用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特征。在这三种状态中,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分子可以在任意空间内自由运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间的排列紧密,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分子间距离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形状。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B、C都违反常识,分子之间一定有间隙,有斥力就有引力,布朗运动是不会被纳米纸阻挡的.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判断,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体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说明温度不同,分子运动的快慢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连在一起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B符合题意;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这是铅和金的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抽出挡板后两种气体混合均匀,说明分子是在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D扩散: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B不符合题意;
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不符合题意;
D、在相同物态下,同-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就会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物体由分子组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B、物体内能增加,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有可能是吸收了热量;C、沸腾的水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蒸汽,由于温度不变,内能的动能部分没有增加,但是水变成水蒸汽后,内能的势能部分增加了,内能总量就增加了;D、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
7.【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①搓手时两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温度升高,是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①符合题意;
②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②不符合题意;
③铁锅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把热量从锅传铁铲,因此铁铲热得烫手,③不符合题意;
④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8.【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A符合题意;
B、C物体内能减少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对外做功,B、C不符合题意;
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且热量不能用含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B、C使物体内能减小的方式:物体放出热量、物体对外界最高内能减小;D、热量是物体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该变量。
9.【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壶口喷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的越剧烈,C符合题意;
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10.【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本实验需要观察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
故答案为:D。
【分析】塞子把瓶口塞紧,并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寨子会从瓶口跳起来,当瓶内气体冲开瓶塞时,因为瓶内气体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
11.【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B符合题意;
C、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C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软木塞的机械能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12.【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A、热量不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但在外界的影响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例如电冰箱下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A符合题意;
B、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B不符合题意;
C、电取暖器辐射到房间里的热量不可以再利用,C不符合题意;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汽车由于刹车散失的热量不可以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但在外界的影响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13.【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热量后,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多,气温较高;夜晚,放出热量后,沙子的温度下降的多,气温较低;由此可知沙漠地区白天黑夜的温差大,产生了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因此,只有选项A中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Q=cm△t知,当Q、m相同时,c越大,△t就越小;c越小,△t就越大。
1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基本属性
【解析】【解答】密度,比热容、燃料的热值都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
故答案为:B。
【分析】密度,比热容、燃料的热值都是物质的特性。
15.【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m铜=2m铅、c铜=3c铅、Q铜放=Q铅放及Q=cm△t可得△t=,==.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铜和铅的质量、比热容、放出的热量和Q=cm△t求解。
16.【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Q=cm△t知,当Q、m相同时,水的比热容大,水降低的温度小,而水喝酒精的初温由相同,水的末温高,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水传递给酒精,A符合题意;
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公式ρ= 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比酒精的密度大一些,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水和酒精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比酒精的比热容大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水和酒精的初温相同、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利用热量公式Q=cm△t的变形公式△t= 分析水和酒精的温度降低值,即可得出末温的关系,从而判断出热传递的方向;B、晶体物质中混入杂质后,其熔点和凝固点都降低;C、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分析;D、酒精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据此分析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变化.
17.【答案】(1)质量;等于;甲;乙
(2)牛奶质量相等、牛奶的初温相等;;水;慢;温度
【知识点】比热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就要选用质量、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让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即可;
②用相同的加热器对两种物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③由图像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甲的温度升高的多;
④根据Q=cm△t可知,当Q、m相同时△t越小,c越大,由于乙的温度升高地少,所以乙的比热容比较大;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知,“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要控制牛奶的质量、初温相同;
②运用描点法画出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③根据Q=cm△t可知,当c、m相同时△t越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对应的冷却物质的冷却效果就越好;
④由图像知,开始牛奶的温度和冷却物质的温差较大,牛奶冷却较快,所以牛奶冷却的快慢可能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① 质量;② 等于;③ 甲;④ 乙;(2)①牛奶质量相等、牛奶的初温相等;②;③ 水;④ 慢,温度。
【分析】(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②利用转化法分析;③根据图像提供的数据分析;④根据Q=cm△t和控制变量法分析;(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②运用描点法画出图像;③根据Q=cm△t和控制变量法分析;④根据图像和牛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18.【答案】解:Q放=c钢m铜Δt钢=0.46×103J/(kg·℃)×0.25 kg×(560-20)℃=6.21×104J ;钢刀放出的热全部被水吸收:Q吸= Q放=6.21×104J,由Q吸=c水m水Δt水得,水升高的温度:Δt水= ; 由Δt水= t- t0得,水的末温: t = Δt水+ t0= 30℃ +3 0℃ = 60℃。答: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6.21×104J 热量;水温可以上升30 ℃;升高到 60℃。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Q=cm△t求出钢刀放出的热量;根据Q吸= Q放和Q=cm△t求出△t;根据△t=t-t0求出t。
19.【答案】(1)温度;热量;内能
(2)由于塞子具有惯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①这盆水很热,是指水的温度高;②物体吸热升温,是指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摩擦生热是指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①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② 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③、④塞子冲出试管口后,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1)①温度;②热量;③内能;(2)①由于塞子具有惯性;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分析】(1)①、②、③根据温度、热量、内能的定义逐个判断;(2)①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移;③、④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夏津期中)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
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A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增大或减小气体体积,也就是改变分子间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会发生变化,但引力和斥力仍然是同时存在的.此两选项均错误;
CD、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存在分子势能.当拉伸或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势能相应变化.并且无论是拉伸还是压缩固体,势能都是增大的.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分子距离有关;分子距离在平衡距离处分子势能最小.
2.(2017九上·龙岗月考)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冬天,雪花纷飞,是固体的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八月,桂花飘香,是芳香油分子运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
C、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C、D雪花、灰尘、粉笔灰都是肉眼可见的,它们的运动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B、桂花飘香,分子运动的结果。
3.(2017九上·龙岗月考)图中的示意图反应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利用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特征。在这三种状态中,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分子可以在任意空间内自由运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间的排列紧密,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分子间距离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形状。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判断。
4.(2017九上·龙岗月考)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B、C都违反常识,分子之间一定有间隙,有斥力就有引力,布朗运动是不会被纳米纸阻挡的.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判断,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体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2017九上·龙岗月考)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的扩散得快
B.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连在一起能够吊住大钩码
C.铅板和会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勺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说明温度不同,分子运动的快慢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连在一起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B符合题意;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这是铅和金的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抽出挡板后两种气体混合均匀,说明分子是在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D扩散: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2017九上·龙岗月考)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
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
D.在相同物态下,同-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就会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B不符合题意;
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不符合题意;
D、在相同物态下,同-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就会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物体由分子组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B、物体内能增加,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有可能是吸收了热量;C、沸腾的水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蒸汽,由于温度不变,内能的动能部分没有增加,但是水变成水蒸汽后,内能的势能部分增加了,内能总量就增加了;D、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
7.(2017九上·龙岗月考)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①搓手时两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温度升高,是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①符合题意;
②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②不符合题意;
③铁锅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把热量从锅传铁铲,因此铁铲热得烫手,③不符合题意;
④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8.(2017九上·龙岗月考)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放出热量
C.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A符合题意;
B、C物体内能减少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对外做功,B、C不符合题意;
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且热量不能用含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B、C使物体内能减小的方式:物体放出热量、物体对外界最高内能减小;D、热量是物体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该变量。
9.(2017九上·龙岗月考)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壶口喷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壶口喷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的越剧烈,C符合题意;
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10.(2017九上·龙岗月考)如图所示是研究做功与内能改变的一个实验装置。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把瓶口塞紧,并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寨子会从瓶口跳起来。在这一实验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  )
A.打气过程
B.打气过程中瓶中水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高度
D.瓶塞跳起瞬间,瓶内发生的情况
【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本实验需要观察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
故答案为:D。
【分析】塞子把瓶口塞紧,并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寨子会从瓶口跳起来,当瓶内气体冲开瓶塞时,因为瓶内气体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
11.(2017九上·龙岗月考)用酒精灯给试符中的水加热,如图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水蒸气的内能保持不变
D.软木塞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B符合题意;
C、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C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对软木寨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软木塞的机械能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12.(2017九上·龙岗月考)关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B.能量转移和转化没有方向性
C.电取暖器辐射到房间里的热量可以再利用
D.汽车由于刹车散失的热量可以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A、热量不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但在外界的影响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例如电冰箱下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A符合题意;
B、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B不符合题意;
C、电取暖器辐射到房间里的热量不可以再利用,C不符合题意;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汽车由于刹车散失的热量不可以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但在外界的影响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13.(2017九上·龙岗月考)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甚至出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
A.海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B.海水的密度小,沙石的密度大
C.海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沙石吸收的热量多
【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热量后,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多,气温较高;夜晚,放出热量后,沙子的温度下降的多,气温较低;由此可知沙漠地区白天黑夜的温差大,产生了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因此,只有选项A中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Q=cm△t知,当Q、m相同时,c越大,△t就越小;c越小,△t就越大。
14.(2017九上·龙岗月考)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二,则剩余酒精的密度、比热容(  )
A.密度,比热容减小为三分之一
B.两个量都不变
C.两个量都变为原来的分之
D.密度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基本属性
【解析】【解答】密度,比热容、燃料的热值都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
故答案为:B。
【分析】密度,比热容、燃料的热值都是物质的特性。
15.(2017九上·龙岗月考)铜块的质量是铅块质量的2倍,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若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则铜块降低的温度与铅块降低的温度之比是(  )
A.2:3 B.3:2 C.1:6 D.6:1
【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m铜=2m铅、c铜=3c铅、Q铜放=Q铅放及Q=cm△t可得△t=,==.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铜和铅的质量、比热容、放出的热量和Q=cm△t求解。
16.(2017九上·龙岗月考)水与酒精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下表列出了它们在标准大气压下的部分物理特征数据,请你参照这些特征分析: 让质量及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酒精冷却,待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倒在一起混合。下列哪个判断是错误的(  )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容J/kg·℃ 凝固点[℃] 沸点[℃]
水 1.0×103 4.2 ×103 0 100
酒精 0.8×103 2.4×103 -117 78
A.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酒精传递给水
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
C.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
D.均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
【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Q=cm△t知,当Q、m相同时,水的比热容大,水降低的温度小,而水喝酒精的初温由相同,水的末温高,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水传递给酒精,A符合题意;
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公式ρ= 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比酒精的密度大一些,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水和酒精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比酒精的比热容大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水和酒精的初温相同、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利用热量公式Q=cm△t的变形公式△t= 分析水和酒精的温度降低值,即可得出末温的关系,从而判断出热传递的方向;B、晶体物质中混入杂质后,其熔点和凝固点都降低;C、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分析;D、酒精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据此分析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
17.(2017九上·龙岗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
(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
①实验时,选用初温和   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②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③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些。
④甲、乙两种液体中,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一盒牛奶分
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如甲所示),一个放在空气中(如乙所示),其它条件均相同,
实验时他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7 46
①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②根据表中数据,小明已将乙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坐标系中,请你将甲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答题卡上同一个坐标系中:   
③本次实验中,小明发现   的冷却效果更好。
④进一步分析,小明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   小明通过仔细分析认为牛奶冷却的快慢可能还受到   的影响。
【答案】(1)质量;等于;甲;乙
(2)牛奶质量相等、牛奶的初温相等;;水;慢;温度
【知识点】比热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就要选用质量、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让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即可;
②用相同的加热器对两种物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③由图像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甲的温度升高的多;
④根据Q=cm△t可知,当Q、m相同时△t越小,c越大,由于乙的温度升高地少,所以乙的比热容比较大;
(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知,“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要控制牛奶的质量、初温相同;
②运用描点法画出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③根据Q=cm△t可知,当c、m相同时△t越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对应的冷却物质的冷却效果就越好;
④由图像知,开始牛奶的温度和冷却物质的温差较大,牛奶冷却较快,所以牛奶冷却的快慢可能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① 质量;② 等于;③ 甲;④ 乙;(2)①牛奶质量相等、牛奶的初温相等;②;③ 水;④ 慢,温度。
【分析】(1)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②利用转化法分析;③根据图像提供的数据分析;④根据Q=cm△t和控制变量法分析;(2)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②运用描点法画出图像;③根据Q=cm△t和控制变量法分析;④根据图像和牛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18.(2017九上·龙岗月考)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此时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度(取整数) 升高到多少度 (C钢=0.46 ×103J/(kg·℃),不计热最损失)
【答案】解:Q放=c钢m铜Δt钢=0.46×103J/(kg·℃)×0.25 kg×(560-20)℃=6.21×104J ;钢刀放出的热全部被水吸收:Q吸= Q放=6.21×104J,由Q吸=c水m水Δt水得,水升高的温度:Δt水= ; 由Δt水= t- t0得,水的末温: t = Δt水+ t0= 30℃ +3 0℃ = 60℃。答: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6.21×104J 热量;水温可以上升30 ℃;升高到 60℃。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Q=cm△t求出钢刀放出的热量;根据Q吸= Q放和Q=cm△t求出△t;根据△t=t-t0求出t。
19.(2017九上·龙岗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请写出下面几种情形中“热”字的含义:
①这盆水很热:   。
②物体吸热升温:   。
③摩擦生热:   。
(2)如图所示,用气简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根据这一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问题: 塞了冲出瓶口后为什么继续向前运动 回答:   
②问题: 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能最是如何转化的 回答:   
③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答案】(1)温度;热量;内能
(2)由于塞子具有惯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①这盆水很热,是指水的温度高;②物体吸热升温,是指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摩擦生热是指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①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② 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③、④塞子冲出试管口后,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1)①温度;②热量;③内能;(2)①由于塞子具有惯性;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分析】(1)①、②、③根据温度、热量、内能的定义逐个判断;(2)①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移;③、④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