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一、选择题1.(2015八下·潮南期中)传说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引发了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如图所示的实物中,重力约为2N的是( )A.牛顿本人 B.一个苹果C.一颗苹果树 D.一片苹果树叶【答案】B【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解析】【解答】解:在不精确计算时,g可取10N/kg,该物体的质量约m= = =0.2kg,牛顿和一棵苹果树的质量要比0.2kg大得多,一片苹果树叶的质量要比0.2kg小得多,一个苹果的质量与0.2kg最为接近.故选B.【分析】解答时可先求出重2N的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进行判断.2.(2015八下·潮南期中)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玻璃杯掷到墙上仍完好无损 B.高处的水不会往低处流C.“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D.灰尘飞扬后不会落回地面【答案】A【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解析】【解答】解:A、虽然没有重力作用,但当人给玻璃杯一个力的作用时,玻璃杯会由静止变为运动,当玻璃杯撞到地面或墙上时,由于玻璃杯受到碰撞力的作用而发生破碎.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高处的水之所以会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就是因为受到地球重力的缘故,如果没有重力作用,则河里的水就不会再流动了;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人跳起后将落回地面,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灰尘最后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没有重力,灰尘就不会落向地面,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河里的水会向下流,大山受到的重力很大,杯中的水倒出来会向下流.3.(2017·富顺模拟)4月6日,丁俊晖在2014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决赛以总比分10﹣5击败卫冕冠军,如图,斯诺克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台球运动,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A【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力作用的相互性【解析】【解答】解: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作用在台球上,二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受到了桌边给的力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4.(2015八下·潮南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对应选项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甲图: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B.乙图:菜刀刃很锋利C.丙图:注射器针头做很尖细 D.丁图: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答案】D【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A、盲道上凸起的圆点,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刀刃做得很薄,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注射器针头做很尖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5.(2015八下·潮南期中)2014年底,亚航飞机坠毁,据猜测,客机为了避开暴风雨而绕过勿里洞岛的海面,却遇上强气流而坠海,飞机急速下降而坠毁.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你认为是( )A.飞机上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B.飞机下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大C.飞机上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变大D.飞机下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变小【答案】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解答】飞机是依靠升力飞上天空的,飞机正常飞行时,飞机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飞机下面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飞机升空,飞机急速下降,说明飞机受到的升力远远小于重力,所以应该是飞机上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变大.故选C.【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据此分析即可解答.6.(2017八下·迁安期末)如图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的橡皮膜绷紧程度相同,将此装置置于水中,下列哪幅图能反应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后的凹凸情况( )A. B.C. D.【答案】B【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解析】【解答】解:A、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液体更大,所以应该是橡皮膜向上凹,故错误;B、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液体压强更大,且橡皮膜向上凹的更厉害,故正确;C、玻璃管的右侧也处于液体中,所以右侧的橡皮膜应该向左凹,故错误;D、玻璃管处于液体中,两侧的橡皮膜都应向内凹,故错误;故选B.【分析】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其特点是: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橡皮膜的形状由玻璃管所受的液体压强大小决定,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7.(2017八下·龙岗期末)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2N C.4N D.8N【答案】C【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解析】【解答】解: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因为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因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其中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其示数是4N..故选C【分析】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各加4N的拉力,虽然弹簧测力计是静止不动的,但弹簧在4N的拉力作用下是被拉长了,故示数不可能为零.二、填空题8.(2015八下·潮南期中)小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 的,当他的 (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 (选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答案】运动;脚;上身【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解析】【解答】解:小强上身和脚原来相对于地面都是运动的,他的脚由于受石块的力由运动变成静止,他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向前运动,所以身体向前倾倒.故答案为:运动;脚;上身.【分析】解释惯性现象常用的步骤:(1)两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其中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个部分)由于受力改变成什么运动状态;(3)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个部分)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什么运动状态;(4)所以出现了什么现象.9.(2015八下·潮南期中)小柯做了如图所示的“魔力转椅”实验.他坐在普通转椅上用力扇扇子,椅子不转;在普通转椅的立柱和底座金属筒之间装上滚动轴承和钢珠后,用力扇扇子,“魔力转椅”随即转动.“魔力转椅”是采用变滑动为 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扇子能扇转“魔力转椅”是利用了物体同力的作用是 原理;转椅的软座垫比硬座垫坐着舒服,是因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少了 .【答案】滚动;相互;压强【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在普通转椅的立柱和底座金属筒之间装上滚动轴承和钢珠后,即采用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减小了摩擦力;用力扇扇子,“魔力转椅”随即转动,这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特点工作的;同时转椅的软座垫比硬座垫坐着舒服,这是由于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缘故.故答案为:滚动;相互;压强.【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很多: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用气垫等.(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10.(2015八下·潮南期中)如图中甲用手将弹性钢片拉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松手后如图乙,钢片将塑料片打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说明了小钢球具有 ,小钢球下落受到 的作用.【答案】形状;运动状态;惯性;重力【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惯性及其现象【解析】【解答】解:图甲中用手将弹性钢片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松手后如图乙,钢片将塑料片打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钢球原来是静止的,当塑料片受力飞出时,小钢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塑料片飞出后,小钢球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下落.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惯性;重力.【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11.(2015八下·潮南期中)小明在家里根据课本提示(在玻璃杯里装满米,压紧后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地把装米的玻璃杯提了起来),做“筷子提米”实验.(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 .(2)这种摩擦是一种 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答案】(1)筷子;竖直向上(2)静【知识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筷子,方向竖直向上.(2)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即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故筷子提米实验中摩擦是一种静摩擦.故答案为:(1)筷子;竖直向上;(2)静.【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根据题意分析施力物体是什么.(2)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抓住物体的运动情况,可判断题目中各属于何种摩擦力.12.(2015八下·潮南期中)高铁站自启动以来,方便了市民的交通旅行,如图所示,乘客在站台候车时必须站在黄线以外,这是因为火车进站时,黄线内空气的流速 ,压强 ,从而产生一个向 (填“里”或“外”)的压强差.【答案】变大;变小;里【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解答】解: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黄线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故答案为:变大;变小;里.【分析】当火车驶过站台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造成人周围空气流速不同,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可解决此题.13.(2015八下·潮南期中)我县某区是水浸黑点,该路段处遇下雨尤其是强降水时容易严重积水.如果汽车落水或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因为车辆被淹越深,车门下部O处受到水的压强越 .紧急情况下,应挥动逃生锤的 (选填“A”或“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减少,从而 (填“增大”或“减少”)了对车窗压强,更容易破窗.【答案】大;B;增大【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析】【解答】解: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车辆被淹越深,车门下部O处受到水的压强越大;由图知,B处比A处的面积小,所以用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越大,玻璃更容易破碎.故答案为:大; B;增大.【分析】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进行分析.掌握压强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根据公式p= ,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14.(2015八下·潮南期中)输液时药液匀速下滴,如图所示,输液时输液袋口A处插有输液管B、空气管C、C插入袋口处不能过高,保证袋口处压强与 相等,致使药液流入人体是输液管中液体(即袋口到手的液柱)产生的 ,当吊瓶和手之间的高度差一定时,输液管中液体对手上针眼处 不变,与人体血液的压强差保持恒定,药液匀速下滴.【答案】大气压;压强;压强【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有药液流出时,袋内药店液上方空气压强变小,此时空气管会将少量空气输入药袋中,因此,C插入袋口处不能过高,保证袋口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即袋口处药液产生的压强与袋内气体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致使药液流入人体是输液管中液体产生的压强;为了使输液时药液匀速下滴,吊瓶和手之间的高度差要保持一定,输液管中液体对手上针眼处的与血液的压强保持不变,即与人体血液的压强差保持恒定,药液匀速下滴.故答案为:大气压;压强;压强;【分析】输液时,是利用了药液的压强大于人体内的血压,从而使药液流入人体内.而空气管起到了连通空气的作用,分析不同位置压强的大小关系,可做出解答.三、作图题15.(2015八下·潮南期中)根据题意解答(1)如图1所示中袋鼠的质量为100Kg,请画出袋鼠所受重力的示意图(g=10N/Kg);(2)如图2所示,小球悬挂在弹簧下端处于静止,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3)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重为20N的小球,作出如图3所示的情景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不计)【答案】(1)解:袋鼠的重力:G=mg=100kg×10N/kg=1000N,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地球上是指向地心的,如下图所示:(2)解:小球受重力和拉力,重力竖直向下画,标上符号G,拉力竖直向上画,作用点在弹簧与小球的接触点,标出符号F,注意两个力长度相等,如图:(3)解:通过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若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小球共受到绳子对它的拉力和地球对它的吸引力两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1)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2)小球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拉力,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上.(3)受力分析时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的顺序画图,避免漏力.四、实验填空题16.(2015八下·潮南期中)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实验次数 深度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U型管左右液面 高度差△h/(cm)1 3 朝上 2.62 6 朝上 5.43 9 朝上 8.24 9 朝下 8.05 9 朝左 8.26 9 朝右 8.2(1)图中,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用的仪器是 ;如果将橡皮膜浸入液体中,观察到U型管左右液面存在高度差,即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这一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3)综合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在同一液体中, ,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6的数据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②在液体的同一深度, .(4)如果换用酒精来做实验,在深度为9cm时,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将 8.2cm(选填“>”、“﹦”或“<”),由此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已知ρ水>ρ酒精)【答案】(1)液体压强计;转换法(2)4(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密度【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解答】解:(1)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用的仪器是压强计;U型管左右液面存在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用到了转换法;(2)由表格中数据知,当深度为9cm时,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应为8.2cm,所以第4组数据错误;(3)1、2、3次实验数据,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相同,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不同,且深度越大,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可得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5、6数据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可得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如果换用酒精来做实验,液体的密度减小,同一深度压强减小,所以在深度为9cm时,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将小于8.2cm;可得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小,液体的压强越小.故答案为:(1)液体压强计;转换法;(2)4;(3)①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②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密度.【分析】(1)实验中利用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通过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利用了转换法;(2)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方向无关进行分析;(3)分析1、2、3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4)根据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进行分析.17.(2017八下·永福期中)实验小组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通过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这些猜想:(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2)如果要验证猜想②,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3)要验证猜想③,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于是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 (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答案】(1)匀速;二力平衡(2)甲、丙;接触面越粗糙(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相同【知识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解析】【解答】解:(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要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根据猜想,需使压力和接触面积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所以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探究;由图知,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拉力越大,则摩擦力越大,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伟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不可靠;正确而又简便的操作应是:将切下的木块叠放在被拉木块上面,重复甲的操作过程,比较它和甲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匀速;二力平衡;(2)甲、丙;接触面越粗糙;(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相同.【分析】(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2)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图示情景,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然后答题;(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18.(2015八下·潮南期中)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 状态不变;(3)此实验正确的揭示了:力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填“是”或“不是”)(4)这个实验 (填“能”或“不能”)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答案】(1)速度(2)小;大;运动(3)不是;是(4)不能【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可以推理,当小车不受摩擦力,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了,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3)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要求物体不受任何力,这个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这个实验不能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故答案为:(1)速度;(2)小;大;运动;(3)不是;是;(4)不能.【分析】(1)为完成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由于小车经过的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就会出现运动距离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上科学的推理后,可得出结论;(3)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五、解答题19.(2015八下·潮南期中)如图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1648年做的一个实验,他用一个封闭的木桶,桶内装满水,上面插一根很细的管子.他从楼房的阳台向管中灌水时,只用了几杯水,桶就被撑破了.桶底内底面积为1200cm2,桶自重20N,管中装满水时水的总体积为20L,根据图中所标出的数据,如果管中装满水时,(1)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力是多大?(3)若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200cm2,则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答案】(1)解:水对桶底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3.4+0.6)m=4×104Pa(2)解:桶底内底面积:S=1200cm2=0.12m2,由p= 得,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力F=pS=4×104Pa×0.12m2=4800N(3)解:桶内水的体积:V=20L=20dm3=20×10﹣3m3;由ρ= 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20×10﹣3m3=20kg;水桶对地面的压力:F=G水+G桶=mg+20N=20kg×10N/kg+20N=220N;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S桶=200cm2=0.02m2,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桶= = =1.1×104Pa【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水对桶底的压强用p=ρgh解答;(2)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强,用p= 公式变形计算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力;(3)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用压强公式计算.20.(2015八下·潮南期中)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表.自行车净重/N 200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m2 1×10﹣2车轮直径/m 0.61外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Pa 5×106(1)在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2)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3)当自行车从一块面积为2cm2的小石块上驶过,自行车的外轮胎会否扎破?通过计算判断.【答案】(1)解: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F压=G人+G车=500N+200N=700N(2)解: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p= = =7×104Pa(3)解:从石头上驶过还是两个轮着地,一个轮承受的压力应该是总重一半,P′= = =1.75×106Pa<5×106Pa,所以当自行车从一块面积为2cm2的小石块上驶过,自行车的外轮胎不会扎破【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因为在水平路面上,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重加上人重;(2)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3)从石头上驶过还是两个轮着地,一个轮承受的压力应该是总重一半,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自行车从一块面积为2cm2的小石块上驶过时的压强,然后与表中给出的外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进行比较.21.(2015八下·潮南期中)阅读下面一段小材料,并完成有关题目:汽 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品牌,外形各异的汽车,它们有些在尾部安装了导流板,以满足那些爱开快车的人的需求;有些出厂时就自带卫星导航系统,方便一些喜欢自驾游的人们.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的不良开车习惯,比如有些人爱开快车,让坐的人感觉心惊胆跳;有些货车司机经常超载、超速、疲劳驾驶,常引发交通事故;还有些人开车时喜欢按喇叭,大大影响了马路两边居民的正常休息.(1)交警部门要求乘坐在小轿车前排的乘客必须要扣安全带,其目的是 .(2)汽车尾部的导流板做成上平下凸的形状,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比静止时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高速行驶时导流板上方的气体流速 ,压强 ,从而给汽车造成了一个方向向 (选填“上”或“下”)的压力差.(3)市区一般禁鸣喇叭,这样做是为了在 处减弱噪声.(4)急刹车时,常可在路面上看到有刹车痕,主要原因是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由 摩擦变成了 摩擦.(5)汽车的车胎上有花纹,当花纹磨损到一定的程度后,必须及时更换车胎,因为此时车胎与地面间摩擦力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答案】(1)避免由于惯性给乘客所带来的伤害(2)大;小;大;下(3)声源(4)滚动;滑动(5)减小【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解答】解:(1)人随汽车高速前进,当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仍然会高速向前运动,容易撞到车内前方的硬物而受伤,因此要求前排乘客及驾驶员系安全带.(2)上方平直下方凸起,导流板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差,可以增加轿车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3)城市市区内禁鸣喇叭,其目的是在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4)汽车中很多地方应用了物理知识如: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可以增大摩擦,从而使车尽快停下来;安全带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观后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轮胎做成粗糙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等;(5)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花纹磨损到一定的程度后,必须及时更换车胎,因为此时车胎与地面间摩擦力会减小,容易发交通事故.故答案为:(1)避免由于惯性给乘客所带来的伤害;(2)大;小;大;下;(4)声源;(5)滚动;滑动;(6)减小.【分析】(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要产生向下的压力,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就应跟客机机翼的形状相反﹣﹣上平下凸,使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4)汽车上应用的物理知识较多,可通过各部分的功能进行分析;用增大压力的方法可以增大摩擦;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可以增大摩擦.(5)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2.(2015八下·潮南期中)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弹簧受到的拉力/N 0 1 2 3 4甲弹簧的长度/cm 6 7 8 9 10乙弹簧的长度/cm 6 8 10 12 14(1)分析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②甲弹簧受4N拉力时的长度跟乙弹簧受 N拉力的长度相同;(2)如图所受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若甲弹簧的刻度如图A.①由图知A弹簧的量程是4N,B弹簧的量程应是 N;②B弹簧的分度值是 N.(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现为探究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的关系,设计实验如下: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段;②分别用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拉两弹簧,然后比较弹簧伸长长度.【答案】(1)正比;2(2)2;0.1(3)不同;相同【知识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解析】【解答】解:(1)①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不论是甲弹簧还是乙弹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之比是定值,即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②由表格可知:拉力F=4N时甲弹簧的长度10cm,长度为10cm的乙弹簧对应的拉力为2N;(2)拉力F=4N时甲弹簧伸长的长度△L=10cm﹣6cm=4cm,伸长的相同长度时乙弹簧长度为LB=6cm+4cm=10cm,由表格可知:长度为10cm的乙弹簧对应的拉力为2N;故B 弹簧的量程应是2N;由图B 弹簧测力计可知:在0~2N之间共分20格,则分度值为 =0.1N;(3)要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的关系,设计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弹簧的材料、粗细、所受拉力相同,只改变弹簧的原长,要控制弹簧的材料、粗细相同可以取同一根弹簧来做实验,再将弹簧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就可以改变弹簧的原长,并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两根弹簧,就可以控制弹簧所受的拉力相同,最后比较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故答案为:(1)①正比;②2;(2)①2;②0.1;(3)①不同;②相同.【分析】(1)①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是原长,用弹簧的长度减去弹簧的原长即为弹簧伸长的长度,计算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分析它与所受拉力的关系;②由表格得出拉力F=4N时甲弹簧的长度,找出相同长度的乙弹簧对应的拉力;(2)根据拉力F=4N时与甲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时乙弹簧对应的拉力即为B弹簧的量程;根据量程和风格刻度线的格数求出分度值;(3)由题意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并且由题中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弹簧伸长的长度还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有关,因此要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时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弹簧的材料、粗细、所受拉力相同,只改变弹簧的原长.23.(2015八下·潮南期中)小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1)如图1,他用水平力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的移动:他用相同的水平力推瓶盖时,瓶子翻了,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2)他向空矿泉水瓶倒入一些温水,过一会发现瓶子变瘪了,如图2所示,说明了 的存在;(3)他在矿泉水瓶中装水,在侧壁扎了三个小孔,观察到如图3所示的现象是 (选填“最上”或“最下”)水柱喷得最远,验证的是同种液体 ,压强越大.【答案】(1)作用点(2)大气压(3)最下;深度越大【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解答】解:(1)用手推动竖放在桌子上的矿泉水瓶的底部,可以使瓶子向前移动,而用同样的力去推动竖放在桌子的瓶子的顶部,瓶子会向前倒,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2)图乙中,空矿泉水瓶中装入少量热水,迅速倒出,再马上盖上瓶盖,瓶中温度先迅速升高,再迅速降低,瓶中气体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子瘪了进去,因此,是验证大气压的存在;(3)图丙中,矿泉水瓶中装水,在侧壁不同高度扎了三个小孔,发现最下端的小孔水喷得最远,是为了验证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答案为:(1)作用点;(2)大气压;(3)最下;深度越大.【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1)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被称为力的三要素;(2)从大气压的角度,分析瓶内部气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从而做出判断;(3)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1 / 1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一、选择题1.(2015八下·潮南期中)传说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引发了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如图所示的实物中,重力约为2N的是( )A.牛顿本人 B.一个苹果C.一颗苹果树 D.一片苹果树叶2.(2015八下·潮南期中)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玻璃杯掷到墙上仍完好无损 B.高处的水不会往低处流C.“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D.灰尘飞扬后不会落回地面3.(2017·富顺模拟)4月6日,丁俊晖在2014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决赛以总比分10﹣5击败卫冕冠军,如图,斯诺克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台球运动,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2015八下·潮南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对应选项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甲图: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B.乙图:菜刀刃很锋利C.丙图:注射器针头做很尖细 D.丁图: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5.(2015八下·潮南期中)2014年底,亚航飞机坠毁,据猜测,客机为了避开暴风雨而绕过勿里洞岛的海面,却遇上强气流而坠海,飞机急速下降而坠毁.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你认为是( )A.飞机上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B.飞机下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大C.飞机上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变大D.飞机下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变小6.(2017八下·迁安期末)如图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的橡皮膜绷紧程度相同,将此装置置于水中,下列哪幅图能反应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后的凹凸情况( )A. B.C. D.7.(2017八下·龙岗期末)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2N C.4N D.8N二、填空题8.(2015八下·潮南期中)小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 的,当他的 (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 (选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9.(2015八下·潮南期中)小柯做了如图所示的“魔力转椅”实验.他坐在普通转椅上用力扇扇子,椅子不转;在普通转椅的立柱和底座金属筒之间装上滚动轴承和钢珠后,用力扇扇子,“魔力转椅”随即转动.“魔力转椅”是采用变滑动为 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扇子能扇转“魔力转椅”是利用了物体同力的作用是 原理;转椅的软座垫比硬座垫坐着舒服,是因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少了 .10.(2015八下·潮南期中)如图中甲用手将弹性钢片拉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松手后如图乙,钢片将塑料片打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说明了小钢球具有 ,小钢球下落受到 的作用.11.(2015八下·潮南期中)小明在家里根据课本提示(在玻璃杯里装满米,压紧后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地把装米的玻璃杯提了起来),做“筷子提米”实验.(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 .(2)这种摩擦是一种 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12.(2015八下·潮南期中)高铁站自启动以来,方便了市民的交通旅行,如图所示,乘客在站台候车时必须站在黄线以外,这是因为火车进站时,黄线内空气的流速 ,压强 ,从而产生一个向 (填“里”或“外”)的压强差.13.(2015八下·潮南期中)我县某区是水浸黑点,该路段处遇下雨尤其是强降水时容易严重积水.如果汽车落水或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因为车辆被淹越深,车门下部O处受到水的压强越 .紧急情况下,应挥动逃生锤的 (选填“A”或“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减少,从而 (填“增大”或“减少”)了对车窗压强,更容易破窗.14.(2015八下·潮南期中)输液时药液匀速下滴,如图所示,输液时输液袋口A处插有输液管B、空气管C、C插入袋口处不能过高,保证袋口处压强与 相等,致使药液流入人体是输液管中液体(即袋口到手的液柱)产生的 ,当吊瓶和手之间的高度差一定时,输液管中液体对手上针眼处 不变,与人体血液的压强差保持恒定,药液匀速下滴.三、作图题15.(2015八下·潮南期中)根据题意解答(1)如图1所示中袋鼠的质量为100Kg,请画出袋鼠所受重力的示意图(g=10N/Kg);(2)如图2所示,小球悬挂在弹簧下端处于静止,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3)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重为20N的小球,作出如图3所示的情景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不计)四、实验填空题16.(2015八下·潮南期中)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实验次数 深度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U型管左右液面 高度差△h/(cm)1 3 朝上 2.62 6 朝上 5.43 9 朝上 8.24 9 朝下 8.05 9 朝左 8.26 9 朝右 8.2(1)图中,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用的仪器是 ;如果将橡皮膜浸入液体中,观察到U型管左右液面存在高度差,即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这一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3)综合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在同一液体中, ,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6的数据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②在液体的同一深度, .(4)如果换用酒精来做实验,在深度为9cm时,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将 8.2cm(选填“>”、“﹦”或“<”),由此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已知ρ水>ρ酒精)17.(2017八下·永福期中)实验小组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通过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这些猜想:(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2)如果要验证猜想②,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3)要验证猜想③,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于是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 (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18.(2015八下·潮南期中)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 状态不变;(3)此实验正确的揭示了:力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填“是”或“不是”)(4)这个实验 (填“能”或“不能”)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五、解答题19.(2015八下·潮南期中)如图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1648年做的一个实验,他用一个封闭的木桶,桶内装满水,上面插一根很细的管子.他从楼房的阳台向管中灌水时,只用了几杯水,桶就被撑破了.桶底内底面积为1200cm2,桶自重20N,管中装满水时水的总体积为20L,根据图中所标出的数据,如果管中装满水时,(1)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力是多大?(3)若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200cm2,则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20.(2015八下·潮南期中)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表.自行车净重/N 200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m2 1×10﹣2车轮直径/m 0.61外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Pa 5×106(1)在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2)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3)当自行车从一块面积为2cm2的小石块上驶过,自行车的外轮胎会否扎破?通过计算判断.21.(2015八下·潮南期中)阅读下面一段小材料,并完成有关题目:汽 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品牌,外形各异的汽车,它们有些在尾部安装了导流板,以满足那些爱开快车的人的需求;有些出厂时就自带卫星导航系统,方便一些喜欢自驾游的人们.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的不良开车习惯,比如有些人爱开快车,让坐的人感觉心惊胆跳;有些货车司机经常超载、超速、疲劳驾驶,常引发交通事故;还有些人开车时喜欢按喇叭,大大影响了马路两边居民的正常休息.(1)交警部门要求乘坐在小轿车前排的乘客必须要扣安全带,其目的是 .(2)汽车尾部的导流板做成上平下凸的形状,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比静止时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高速行驶时导流板上方的气体流速 ,压强 ,从而给汽车造成了一个方向向 (选填“上”或“下”)的压力差.(3)市区一般禁鸣喇叭,这样做是为了在 处减弱噪声.(4)急刹车时,常可在路面上看到有刹车痕,主要原因是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由 摩擦变成了 摩擦.(5)汽车的车胎上有花纹,当花纹磨损到一定的程度后,必须及时更换车胎,因为此时车胎与地面间摩擦力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22.(2015八下·潮南期中)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弹簧受到的拉力/N 0 1 2 3 4甲弹簧的长度/cm 6 7 8 9 10乙弹簧的长度/cm 6 8 10 12 14(1)分析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②甲弹簧受4N拉力时的长度跟乙弹簧受 N拉力的长度相同;(2)如图所受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若甲弹簧的刻度如图A.①由图知A弹簧的量程是4N,B弹簧的量程应是 N;②B弹簧的分度值是 N.(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现为探究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的关系,设计实验如下: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段;②分别用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拉两弹簧,然后比较弹簧伸长长度.23.(2015八下·潮南期中)小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1)如图1,他用水平力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的移动:他用相同的水平力推瓶盖时,瓶子翻了,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2)他向空矿泉水瓶倒入一些温水,过一会发现瓶子变瘪了,如图2所示,说明了 的存在;(3)他在矿泉水瓶中装水,在侧壁扎了三个小孔,观察到如图3所示的现象是 (选填“最上”或“最下”)水柱喷得最远,验证的是同种液体 ,压强越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解析】【解答】解:在不精确计算时,g可取10N/kg,该物体的质量约m= = =0.2kg,牛顿和一棵苹果树的质量要比0.2kg大得多,一片苹果树叶的质量要比0.2kg小得多,一个苹果的质量与0.2kg最为接近.故选B.【分析】解答时可先求出重2N的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进行判断.2.【答案】A【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解析】【解答】解:A、虽然没有重力作用,但当人给玻璃杯一个力的作用时,玻璃杯会由静止变为运动,当玻璃杯撞到地面或墙上时,由于玻璃杯受到碰撞力的作用而发生破碎.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高处的水之所以会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就是因为受到地球重力的缘故,如果没有重力作用,则河里的水就不会再流动了;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人跳起后将落回地面,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灰尘最后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没有重力,灰尘就不会落向地面,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河里的水会向下流,大山受到的重力很大,杯中的水倒出来会向下流.3.【答案】A【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力作用的相互性【解析】【解答】解: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作用在台球上,二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受到了桌边给的力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4.【答案】D【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A、盲道上凸起的圆点,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刀刃做得很薄,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注射器针头做很尖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5.【答案】C【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解答】飞机是依靠升力飞上天空的,飞机正常飞行时,飞机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飞机下面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飞机升空,飞机急速下降,说明飞机受到的升力远远小于重力,所以应该是飞机上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变大.故选C.【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据此分析即可解答.6.【答案】B【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解析】【解答】解:A、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液体更大,所以应该是橡皮膜向上凹,故错误;B、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液体压强更大,且橡皮膜向上凹的更厉害,故正确;C、玻璃管的右侧也处于液体中,所以右侧的橡皮膜应该向左凹,故错误;D、玻璃管处于液体中,两侧的橡皮膜都应向内凹,故错误;故选B.【分析】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其特点是: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橡皮膜的形状由玻璃管所受的液体压强大小决定,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7.【答案】C【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解析】【解答】解: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因为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因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其中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其示数是4N..故选C【分析】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各加4N的拉力,虽然弹簧测力计是静止不动的,但弹簧在4N的拉力作用下是被拉长了,故示数不可能为零.8.【答案】运动;脚;上身【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解析】【解答】解:小强上身和脚原来相对于地面都是运动的,他的脚由于受石块的力由运动变成静止,他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向前运动,所以身体向前倾倒.故答案为:运动;脚;上身.【分析】解释惯性现象常用的步骤:(1)两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其中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个部分)由于受力改变成什么运动状态;(3)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个部分)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什么运动状态;(4)所以出现了什么现象.9.【答案】滚动;相互;压强【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解:在普通转椅的立柱和底座金属筒之间装上滚动轴承和钢珠后,即采用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减小了摩擦力;用力扇扇子,“魔力转椅”随即转动,这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特点工作的;同时转椅的软座垫比硬座垫坐着舒服,这是由于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缘故.故答案为:滚动;相互;压强.【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很多: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用气垫等.(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10.【答案】形状;运动状态;惯性;重力【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惯性及其现象【解析】【解答】解:图甲中用手将弹性钢片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松手后如图乙,钢片将塑料片打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钢球原来是静止的,当塑料片受力飞出时,小钢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小钢球不会随塑料片飞出;塑料片飞出后,小钢球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下落.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惯性;重力.【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11.【答案】(1)筷子;竖直向上(2)静【知识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筷子,方向竖直向上.(2)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即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故筷子提米实验中摩擦是一种静摩擦.故答案为:(1)筷子;竖直向上;(2)静.【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根据题意分析施力物体是什么.(2)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抓住物体的运动情况,可判断题目中各属于何种摩擦力.12.【答案】变大;变小;里【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解答】解: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黄线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故答案为:变大;变小;里.【分析】当火车驶过站台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造成人周围空气流速不同,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可解决此题.13.【答案】大;B;增大【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析】【解答】解: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车辆被淹越深,车门下部O处受到水的压强越大;由图知,B处比A处的面积小,所以用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越大,玻璃更容易破碎.故答案为:大; B;增大.【分析】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进行分析.掌握压强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根据公式p= ,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14.【答案】大气压;压强;压强【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有药液流出时,袋内药店液上方空气压强变小,此时空气管会将少量空气输入药袋中,因此,C插入袋口处不能过高,保证袋口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即袋口处药液产生的压强与袋内气体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致使药液流入人体是输液管中液体产生的压强;为了使输液时药液匀速下滴,吊瓶和手之间的高度差要保持一定,输液管中液体对手上针眼处的与血液的压强保持不变,即与人体血液的压强差保持恒定,药液匀速下滴.故答案为:大气压;压强;压强;【分析】输液时,是利用了药液的压强大于人体内的血压,从而使药液流入人体内.而空气管起到了连通空气的作用,分析不同位置压强的大小关系,可做出解答.15.【答案】(1)解:袋鼠的重力:G=mg=100kg×10N/kg=1000N,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地球上是指向地心的,如下图所示:(2)解:小球受重力和拉力,重力竖直向下画,标上符号G,拉力竖直向上画,作用点在弹簧与小球的接触点,标出符号F,注意两个力长度相等,如图:(3)解:通过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若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小球共受到绳子对它的拉力和地球对它的吸引力两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1)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2)小球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拉力,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上.(3)受力分析时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的顺序画图,避免漏力.16.【答案】(1)液体压强计;转换法(2)4(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密度【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解答】解:(1)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用的仪器是压强计;U型管左右液面存在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用到了转换法;(2)由表格中数据知,当深度为9cm时,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应为8.2cm,所以第4组数据错误;(3)1、2、3次实验数据,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相同,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不同,且深度越大,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可得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5、6数据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可得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如果换用酒精来做实验,液体的密度减小,同一深度压强减小,所以在深度为9cm时,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将小于8.2cm;可得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小,液体的压强越小.故答案为:(1)液体压强计;转换法;(2)4;(3)①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②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密度.【分析】(1)实验中利用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通过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利用了转换法;(2)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方向无关进行分析;(3)分析1、2、3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4)根据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进行分析.17.【答案】(1)匀速;二力平衡(2)甲、丙;接触面越粗糙(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相同【知识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解析】【解答】解:(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要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根据猜想,需使压力和接触面积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所以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探究;由图知,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拉力越大,则摩擦力越大,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伟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不可靠;正确而又简便的操作应是:将切下的木块叠放在被拉木块上面,重复甲的操作过程,比较它和甲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匀速;二力平衡;(2)甲、丙;接触面越粗糙;(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相同.【分析】(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2)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图示情景,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然后答题;(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18.【答案】(1)速度(2)小;大;运动(3)不是;是(4)不能【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可以推理,当小车不受摩擦力,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了,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3)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要求物体不受任何力,这个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这个实验不能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故答案为:(1)速度;(2)小;大;运动;(3)不是;是;(4)不能.【分析】(1)为完成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由于小车经过的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就会出现运动距离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上科学的推理后,可得出结论;(3)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19.【答案】(1)解:水对桶底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3.4+0.6)m=4×104Pa(2)解:桶底内底面积:S=1200cm2=0.12m2,由p= 得,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力F=pS=4×104Pa×0.12m2=4800N(3)解:桶内水的体积:V=20L=20dm3=20×10﹣3m3;由ρ= 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20×10﹣3m3=20kg;水桶对地面的压力:F=G水+G桶=mg+20N=20kg×10N/kg+20N=220N;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S桶=200cm2=0.02m2,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桶= = =1.1×104Pa【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水对桶底的压强用p=ρgh解答;(2)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强,用p= 公式变形计算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力;(3)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用压强公式计算.20.【答案】(1)解: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F压=G人+G车=500N+200N=700N(2)解: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p= = =7×104Pa(3)解:从石头上驶过还是两个轮着地,一个轮承受的压力应该是总重一半,P′= = =1.75×106Pa<5×106Pa,所以当自行车从一块面积为2cm2的小石块上驶过,自行车的外轮胎不会扎破【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因为在水平路面上,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重加上人重;(2)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3)从石头上驶过还是两个轮着地,一个轮承受的压力应该是总重一半,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自行车从一块面积为2cm2的小石块上驶过时的压强,然后与表中给出的外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进行比较.21.【答案】(1)避免由于惯性给乘客所带来的伤害(2)大;小;大;下(3)声源(4)滚动;滑动(5)减小【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解答】解:(1)人随汽车高速前进,当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仍然会高速向前运动,容易撞到车内前方的硬物而受伤,因此要求前排乘客及驾驶员系安全带.(2)上方平直下方凸起,导流板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差,可以增加轿车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3)城市市区内禁鸣喇叭,其目的是在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4)汽车中很多地方应用了物理知识如: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可以增大摩擦,从而使车尽快停下来;安全带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观后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轮胎做成粗糙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等;(5)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花纹磨损到一定的程度后,必须及时更换车胎,因为此时车胎与地面间摩擦力会减小,容易发交通事故.故答案为:(1)避免由于惯性给乘客所带来的伤害;(2)大;小;大;下;(4)声源;(5)滚动;滑动;(6)减小.【分析】(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要产生向下的压力,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就应跟客机机翼的形状相反﹣﹣上平下凸,使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4)汽车上应用的物理知识较多,可通过各部分的功能进行分析;用增大压力的方法可以增大摩擦;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可以增大摩擦.(5)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2.【答案】(1)正比;2(2)2;0.1(3)不同;相同【知识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解析】【解答】解:(1)①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不论是甲弹簧还是乙弹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之比是定值,即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②由表格可知:拉力F=4N时甲弹簧的长度10cm,长度为10cm的乙弹簧对应的拉力为2N;(2)拉力F=4N时甲弹簧伸长的长度△L=10cm﹣6cm=4cm,伸长的相同长度时乙弹簧长度为LB=6cm+4cm=10cm,由表格可知:长度为10cm的乙弹簧对应的拉力为2N;故B 弹簧的量程应是2N;由图B 弹簧测力计可知:在0~2N之间共分20格,则分度值为 =0.1N;(3)要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的关系,设计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弹簧的材料、粗细、所受拉力相同,只改变弹簧的原长,要控制弹簧的材料、粗细相同可以取同一根弹簧来做实验,再将弹簧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就可以改变弹簧的原长,并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两根弹簧,就可以控制弹簧所受的拉力相同,最后比较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故答案为:(1)①正比;②2;(2)①2;②0.1;(3)①不同;②相同.【分析】(1)①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是原长,用弹簧的长度减去弹簧的原长即为弹簧伸长的长度,计算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分析它与所受拉力的关系;②由表格得出拉力F=4N时甲弹簧的长度,找出相同长度的乙弹簧对应的拉力;(2)根据拉力F=4N时与甲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时乙弹簧对应的拉力即为B弹簧的量程;根据量程和风格刻度线的格数求出分度值;(3)由题意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并且由题中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弹簧伸长的长度还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有关,因此要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时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弹簧的材料、粗细、所受拉力相同,只改变弹簧的原长.23.【答案】(1)作用点(2)大气压(3)最下;深度越大【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解答】解:(1)用手推动竖放在桌子上的矿泉水瓶的底部,可以使瓶子向前移动,而用同样的力去推动竖放在桌子的瓶子的顶部,瓶子会向前倒,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2)图乙中,空矿泉水瓶中装入少量热水,迅速倒出,再马上盖上瓶盖,瓶中温度先迅速升高,再迅速降低,瓶中气体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子瘪了进去,因此,是验证大气压的存在;(3)图丙中,矿泉水瓶中装水,在侧壁不同高度扎了三个小孔,发现最下端的小孔水喷得最远,是为了验证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答案为:(1)作用点;(2)大气压;(3)最下;深度越大.【分析】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1)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被称为力的三要素;(2)从大气压的角度,分析瓶内部气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从而做出判断;(3)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学生版).docx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