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设计人: 审核人: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 学(学习)目 标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知道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 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两个变形公式是 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某些物体的速度进行测量,那么,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实验探究 气泡的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2.实验原理:要测量速度,我们需要测量 和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__进行计算。?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_______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__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_______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4.下表是是小梅和绍杰同学在实验中测量出来的一组数据,请你帮他们算出各阶段气泡运动的速度并填入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_____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 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运动。 [及时练习]1. (多选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8-29页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运动,在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_________的_______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试举出一例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2.变速直线运动看图2-3-5,把这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时间段0s-3s3s-5s5s-7s7s-9s9s-12.5s全程时间/s通过的路程/s运动速度(m/s)分析:计算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你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是__________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在实际中常见到的情形。试举出一例常见的做变速直线运动: 。3.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物体通过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4.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29页图2-3-6关于速度的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 [及时练习]1.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 ;二是它的速度大小 。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2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3min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30m,则物体在这3min内所做的运动(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选项都不对知识点三: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页例题和图2-3-7,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1.速度公式v=s/t的推导公式有 …和 。?2..汽车速度盘指针所指示的数字的意义是? 解:v=80Km/h,t=3h…………这是已知,解题中用到的物理量3小时汽车行驶的路程为:……这是必要的文字说明s= v t…………… 这是计算公式,必不可少=80Km/h×3h……… 这是代入过程,数据与物理量一 一对应,且要带上单位=240Km……………… 这是计算结果,且要带上单位注意:(1)计算时一定要有公式;(2)必须有数据的代入过程;(3)物理量一定要带单位;(4)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5)不能设x、y,因为每个物理量都有专有的符号,如设x、y,即使结果正确也判0分;(6)不要出现除号和带分数(计算结果一般用小数表示)。[及时练习]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成绩,夺得50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用不同颜色的笔等。达标检测1、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2、根据课本图2-3-8的列车时刻表,计算该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以及从曲阜东站到常州北站运行的平均速度。 3、如课本图2-3-9,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45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三种方法)要求:独立完成。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3节内容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2)设计人: 审核人: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 学(学习)目 标1. 会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两个变形公式是 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如何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1、路程时间图像(1)用横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的图像叫做路程时间图像。(2)如图甲所示是物体A的路程时间图像,物体的起始点在距离原点________m处,4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___m,8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___m,所以物体A处于________状态。(3)如图乙所示是物体B的路程时间图像,物体的起始点在距离原点________m处,2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__m,其速度是_______m/s;4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__m,其速度是______m/s;6s后物体距离原点________m,其速度是_______m/s;所以物体B做_____________运动。结论: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2、速度时间图像。(1)用横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的图像叫做速度时间图像。(2)如图丙所示是物体C的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起始点的速度是________m/s,4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m/s,8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m/s,12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m/s,所以物体C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3)如图丁所示是物体D的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起始点的速度是________m/s,2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m/s,4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m/s,6s后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m/s,所以物体C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结论: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_______________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及时练习]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下图所示,则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甲??? 乙?? ?丙??? ?丁??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达标检测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 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cm/s.(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2.甲、乙两辆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小明测出它们的运动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求:(1)甲车的速度是多少?(2)乙车的速度是多少?要求:独立完成。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3节内容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 学(学习)目 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2.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知道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 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v=s/t ,两个变形公式是 s=vt 和 t=s/v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某些物体的速度进行测量,那么,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实验探究 气泡的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2.实验原理:要测量速度,我们需要测量 路程 和 时间 ,然后利用公式 v=s/t 进行计算。?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 竖直 ,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 2 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 米尺 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4.下表是是小梅和绍杰同学在实验中测量出来的一组数据,请你帮他们算出各阶段气泡运动的速度并填入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速度的大小不变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 图像 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 光滑曲线 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可知:这是一条 斜 线,表示该气泡做 匀速直线 运动。 [及时练习]1.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8-29页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 直线 运动,在 任意相等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相等 ,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 不变 的 直 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试举出一例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缓缓上升 。2.变速直线运动看图2-3-5,把这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时间段0s-3s3s-5s5s-7s7s-9s9s-12.5s全程时间/s32223.512.5通过的路程/s1520171830100运动速度(m/s)5108.598.68分析:计算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你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是 不相等 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 变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我们在实际中常见到的情形。试举出一例常见的做变速直线运动: 百米赛跑 。3.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 速度 来表示物体通过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4.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29页图2-3-6关于速度的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 该女士不明白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60公里每小时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 而不是7分钟所通过的路程。 [及时练习]1.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 直线 ;二是它的速度大小 不变 。2.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答:不是 ,因为圆周运动不是直线运动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2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3min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30m,则物体在这3min内所做的运动( C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选项都不对知识点三: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页例题和图2-3-7,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1.速度公式v=s/t的推导公式有 s=vt 和 t=s/v 。?2..汽车速度盘指针所指示的数字的意义是? 表示汽车的速度是80km/h 解:v=80Km/h,t=3h…………这是已知,解题中用到的物理量3小时汽车行驶的路程为:……这是必要的文字说明s= v t…………… 这是计算公式,必不可少=80Km/h×3h……… 这是代入过程,数据与物理量一 一对应,且要带上单位=240Km……………… 这是计算结果,且要带上单位注意:(1)计算时一定要有公式;(2)必须有数据的代入过程;(3)物理量一定要带单位;(4)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5)不能设x、y,因为每个物理量都有专有的符号,如设x、y,即使结果正确也判0分;(6)不要出现除号和带分数(计算结果一般用小数表示)。[及时练习]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成绩,夺得50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s=50m t=24.79s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v=s/t=50m/24.79s≈2m/s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2m/s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用不同颜色的笔等。达标检测1、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2、根据课本图2-3-8的列车时刻表,计算该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以及从曲阜东站到常州北站运行的平均速度。解: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 s1=1318km t1=12:23-7:00≈5.38h 曲阜东站到常州北站 s2=1153km-533km=620km t2=11:35-9:08=2.45h v1=s1/t1=1318km/5.38h≈244.8km/h v2=s2/t2=620km/2.45h≈253.1km/h答: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244.8km/h从曲阜东站到常州北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253.1km/h3、如课本图2-3-9,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45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三种方法)解:s1=50m s2=50m+110m=160m v1=18m/s v2=45m/s方法一:野兔安全逃进树洞所用时间:t1=s1/v1=50m/(18m/s)≈2.8s秃鹰飞到树洞所用时间:t2=s2/v2=160m/(45m/s)≈3.6s >2.8s所以 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方法二:野兔安全逃进树洞所用时间:t1=s1/v1=50m/(18m/s)≈2.8s 秃鹰在2.8s的时间内所飞行的路程是s3=v2t1=45m/s×2.8s=126m<160m 所以 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方法三:野兔安全逃进树洞所用时间:t1=s1/v1=50m/(18m/s)≈2.8s 秃鹰要在2.8s的时间内追上野兔,速度是v3= s2/t1=160m/2.8s≈57m/s>45m/s 所以 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要求:独立完成。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3节内容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2)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 学(学习)目 标1. 会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v=s/t ,两个变形公式是 s=vt 和 t=s/v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如何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1、路程时间图像(1)用横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 时间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 路程 的图像叫做路程时间图像。(2)如图甲所示是物体A的路程时间图像,物体的起始点在距离原点 8 m处,4s后物体距离原点 8 m,8s后物体距离原点 8 m,所以物体A处于 静止 状态。(3)如图乙所示是物体B的路程时间图像,物体的起始点在距离原点 0 m处,2s后物体距离原点 4 m,其速度是 2 m/s;4s后物体距离原点 8 m,其速度是 2 m/s;6s后物体距离原点 12 m,其速度是 2 m/s;所以物体B做 匀速直线 运动。结论: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处于 静止 状态;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 运动。2、速度时间图像。(1)用横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 时间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 速度 的图像叫做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是物体C的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起始点的速度是 8 m/s,4s后物体的速度是 8 m/s,8s后物体的速度是 8 m/s,12s后物体的速度是 8 m/s,所以物体C做 匀速直线 运动。(3)如图丁所示是物体D的速度时间图像,物体在起始点的速度是 0 m/s,2s后物体的速度是 4 m/s,4s后物体的速度是 8 m/s,6s后物体的速度是 12 m/s,所以物体C做 变速直线 运动。结论: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 变速直线 运动。 [及时练习]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下图所示,则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C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甲??? 乙?? ?丙??? ?丁??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达标检测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 变速直线 运动,其理由是 时间相等,下落的高度变大 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16 cm/s.(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C )2.甲、乙两辆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小明测出它们的运动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求:(1)甲车的速度是多少?(2)乙车的速度是多少?解:由图像可知:当s甲=60m 时 t甲=6s 当s乙=30m 时 t 乙=6s所以 (1)甲车的速度 v甲=s甲/t甲=60m/6s=10m/s (2)乙车的速度 v乙=s乙/t乙=30m/6s=5m/s要求:独立完成。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3节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