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题型分类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枫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小车的车长为10cm,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测量时间(选填最佳答案“减小”、“增大”、“控制”)。(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cm;vAC=______m/s。答案:(1)控制(2)偏小(3)40.0 0.162.小枫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1)此实验除了实验装置图1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2)组装实验器材如图1所示,此时他应将_______(选填“A处向上”、“B处向下”)适当调整。(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______________(可选填“图3”、“图4”)。(5)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中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会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先不变后升高”);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______mb。(6)小枫在完成实验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仍能沸腾一段时间,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7)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答案:(1)停表(2)A处向上(3)94(4)图3(5)不变 >(6)烧杯有余热,水还可以继续吸热(7)D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1)组装器材时,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垂直,透明的玻璃板表面能够看到物体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___。(2)同样的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比在玻璃板里___________(清晰或模糊)一些,但还是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燃蜡烛A,拿_________(选填“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现象,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虚”、“等大”)像。答案:(1)光的反射(2)清晰 确定像的位置(3)未点燃 等效替代法(4)虚4.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再取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在玻璃板前放置一个棋子,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1)实验时应选_________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_________放置.(2)选取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关系。(3)移去后面的棋子,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玻璃板前面棋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将玻璃板前的棋子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由于玻璃板对光的_________能力较弱,成像较暗,所以本实验最好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代替棋子完成实验。实验时也只点燃玻璃板______的蜡烛。(6)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 ______________。答案:(1)较薄;垂直(或竖直)(2)大小;(3)不能;(4)不变 (5)反射;前(6)连接AA′、BB′、CC′(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探究像物的连线即AA′BB′CC′与镜面的关系。)5.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_________,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_________,使光屏上得到烛焰_________倒立的_________的实像。(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选填“成完整的像”、“成烛焰上半部分的像”或“无法成像”);与实验(1)比像的亮度会_________。(3)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答案:光具座上;(1)左右移动光屏,清晰,缩小;(2)成完整的像,亮度暗一些;(3)前面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足够长):(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的光点,则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器材处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2)下表是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表格中第3次的物距应是____cm;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__ 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物距u/cm 30 20 12 11 5像距v/cm 15 20 30 60 70 光屏上无像 (3)在图乙中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近或远)视眼镜。(4)点燃蜡烛后,还发现眼睛从蜡烛A的这一侧可看到凸透镜里还有两个像:一个正立的、一个倒立的,如图丙所示,这个正立的像相当于是________________镜形成的;答案:(1)最小、最亮 照相机(2)15 5 (3)进(4)放大7.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 。(2)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总随光屏远离凸透镜而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 或“下”)移动。(3)小明将蜡烛由如图甲中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填符号)。答案:(1)同一高度 (2)变大 上(3)DACB8.小明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长江边拾到的一枚鹅卵石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填字母)。A. 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③ D.②③①④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 g;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kg/m3。(3)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 ,若小明在图乙中读数正确,在图丙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C(2)27 2.7×103(3)不变(4)相平 偏大9.小明为了测量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 处,调节平衡螺母后,并未待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而是 ,就开始测量了。(2)接下来进行以下操作: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B.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C.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D.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同组小敏认为上述操作有一步没有必要,剔除该步骤后,合理必要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3)由图所示可知老醋的密度是 kg/m3。(4)实验中量筒不慎摔碎,聪明的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成功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老醋,用天平测出老醋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老醋等深度的水(如图16所示),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d.老醋的密度ρ老醋=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答案:(1)零刻度 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2)CDB(3)1.125×103(4)(m1-m0)ρ水/m2-m010.如图所示,是小红和小枫在实验室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情形。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归零后,小红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她应该将________________向左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在测量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后,天平的指针仍会如图甲所示,此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枫的实验步骤如下:他先把小石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他将小石块从量简中取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砝码,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丙所示,则小枫测出的该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g,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4)小红指出:小枫在天平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这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这种测量方法会使测量的小石块密度值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答案:(1)平衡螺母(2)取出最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3)52 2.6×103(4)石块上有水会腐蚀托盘 偏大11.如图所示,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______________的0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______________向______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3)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4)利用_______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答案:(1)标尺左边 平衡螺母 右(2)78.4(3)10(4)ρ=m/v 7.84×10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