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
B.原于
C.单质
D.元素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B.枝外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2019·北京中考)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
B.HO
C.
HCO
D.
HO
4.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Mg
B.Zn
C.Cl
D.Ag
5.(2019?云南中考)变速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6.月球上存在着一种丰富的新能源氦3,已知氦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A.1和2
B.2和3
C.3和1
D.3和3
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个分子——分子很小
C.将氮气制成液氮,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D.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8.(2019广州中考)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原子易失电子
B.x只能为7
C.M为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阴离子
9.“镉大米”曾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锅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是金属元素
D.原子的核外电数为48
10.有关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阳离子
B②所属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C.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D.④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11.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轴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12.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6分)
13.(6分)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水是由
构成的;
(2)氧化钠是由

构成的;
(3)铜是由
直接构成的;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5)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4.(8分)(2019衡阳中考)下面是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请用相应微粒代号填空。
(1)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4)表示离子的是

15.(6分)构建知识的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1)请将微粒名称或物质的化学符号填入下图A、B、C、D相应方框内,从而完成粒子与物质之间正确的关系图。
(2)用和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如图是氧化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的变化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选填“相同”或“不同”)。
16.(4分)如图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填字母);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7.(5分)(2019桂林中考)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现150周年,该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钪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由此可知钪是一种
(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如图是一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字母序号填空。
①表示阳离子的是
,表示原子的是

②以上粒对应的元素有
种。
18.(7分)
(1)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先去”)电子。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4)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度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5)纵列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共同之处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19.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试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型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

【实验方案三】如图5
资料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NH),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写出氨气与氧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资料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已知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氨气的大)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在长玻璃管外壁用记号笔做了a,b、c三个标记。实验开始时同时挤入浓氨水和浓盐酸,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

参考答案
1.D
2.A
3.A
4.C
5.C
6.B
7.C
8.D
9.B
10.D
A、①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于无法确定②是原子、阳离子还是阴离子,无法确定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不能确定位于哪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是Mg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24,故选项说法错误;D、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11.D
12.A
13.【解析】(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3)铜是由
铜原子直接构成的;(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5)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1)水分子
(2)钠离子
氯离子
(3)铜原子
(4)原子
(5)二氧化碳分子
14.【解析】(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则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①;(2)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的为2)是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
构的是①③;(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则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③⑤;(4)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表示离子的是③。
答案:(1)①
(2)④⑤
(3)③⑤
(4)⑤
15.【解析】(1)此图将宏观物质的分类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明确地表示出来,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也能分解成原子,故C为分子,A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都可以,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故D为离子,离子能结合成物质,B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等。(2)在图示B中存在单个的汞原子和氧原子,而图示C中则存在氧分子和聚集的汞原子,所以该过程是(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或构成或组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或构成)金属汞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答案:(1)H2O
NaCl
分子
离子
(2)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或构成或组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或构成)金属汞相同
16.【解析】(1)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决定,在A~D中,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2)在A~D中,CD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位于同一周期:(3)在A~D中,A核外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符号是He;C微粒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属于钠离子,符号为Na+;(4)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答案:(1)BD
(2)CD
(3)He、Nat+
(4)140.1
17.【解析(1)钪是一种金属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2)①表示阳离子的是A,A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表示原子的是B,B是氯原子。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以上微粒对应的元素有2种,即铝元素和氯元素。
答案:(1)金属
44.96
(2)①
A
B
②2
18.【解析】(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其原子比较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离子;(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从左至右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4)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5)纵列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共同之处是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1)得到
(2)质子数
(3)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
从左至右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4)金属
非金属
(5)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9.解析【实验方案一】①浓氨水易挥发,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试液变红色;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计对比实验,不能排除空气中的物质使酚酞试液变色。【实验方案二】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故观
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从下至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②4个被控制的量是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
均匀喷有酚酞试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实验
方案三】资料①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符号表达式为NH3+HCl→NH4Cl;资料②实验开始时同时挤入浓氨水和浓盐酸,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因此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c。
答案:【实验方案一】①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没有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方案二】①小纸花从下至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
②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试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
【实验方案三】资料①:NH3+HCl→NH4Cl
资料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