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
D.葡萄“变”美酒
2.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3、下列玻璃仪器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水槽
D、锥形瓶
4、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6、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右边盘上放被称量物品,左边盘上砝码为10g,游码在标尺上0.3g处,天平平衡,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是(

A、10.3g
B、10.7g
C、9.7g
D、9.3g
7.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
8.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不见了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汽油易燃烧
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
9、如图所示,金丝鸟与金鱼生活在一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您推测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绝热性好
B、透气、隔水
C、不能导电
D、熔点高
10、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发生了炸裂,试管炸裂的原因不可能是(

A、试管没预热
B、试管外壁有水
C、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1/3
D、试管底部接触了灯芯
11、某学生仰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30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液体读数为20ml,则实际倒出液体体积(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判断.
12.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步操作如图所示,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A.极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水
C.不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3.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14.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先熔化后燃烧
B.火焰分三层,最外层最亮
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有水珠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5.下列结果与操作正确的是(

A.用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g
B.用量筒准确量得某液体的体积为16.74mL
C.用量筒量取液体,俯视读数结果为35mL,其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应大于35mL
D.用100mL的量筒量取20mL的液体
二、填空题
16.用“多”或“少”填空。
(1)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______,所含二氧化碳_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俯视凹液面最低刻度处读数为amL,则该液体的实际体积比amL______。
17.现有下列实验仪器:①量筒;②药匙;③镊子;④胶头滴管;⑤试管
(1)取用蔗糖并装入小试管中应选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③⑤
(2)量取25mL稀盐酸,应选用的是(

A.①
B.④⑤
C.①③
D.①④
(3)如图所示10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mL。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1)b的名称是    。f的名称是    。
(2)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              。
(3)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   (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19、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所以其常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氧气和臭氧是不是同种物质?
(2)臭氧的物理性质:
臭氧的化学性质:
(3)臭氧的用途:
(4)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三、实验题
21、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这说明石蜡难溶于水且其密度比水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3)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石蜡的熔沸点较低,受热后易变成液态或气态;石蜡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冰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
实验。
【现象与结论】
①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②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③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22、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2)上图①、②、⑤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
。用它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应放在
上加热。
(3)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
g,游码的读数为3.5
g,则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
g。
(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BAC
6-10、CCCBC
11-15、ACDDA
二、填空题
16、(1)多

(2)少
17、(1)C
(2)D
(3)6.5
18、(1)烧杯
漏斗
(2)对齐凹液面最低处
(3)B
19、(1)g
(2)a
(3)c
(4)h
(5)f
(6)e
20、(1)不是同种物质
(2)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3)臭氧常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4)减少废弃和氟利昂的排放
三、实验题
21、(1)小
(2)a
(3)①导管壁上没有冷凝的固体,但导管口可以点燃
②导管壁上有冷凝的固体,但导管口不可以点燃
③导管壁上有冷凝的固体且导管口可以点燃
22、(1)3中左码右物
(2)烧杯
石棉网
(3)11.5
(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