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课时1同步练习3选择题1.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lmol·L-1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l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等于5mL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烧瓶支管口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3.图3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A.锌和盐酸发生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右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锥形瓶中的溶液滴定管中的溶液选用指示剂选用滴定管A碱酸石蕊(乙)B酸碱酚酞(甲)C碱酸甲基橙(甲)D酸碱酚酞(乙)二、非选择题5.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请填空和回答问题:(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高、偏低或不变)(4)步骤⑤的目的是(5)步骤⑦的目的是6.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卮,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代替(填写物质名称)。(4)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选下列仪器的编号)。a.烧杯b.试管c.广口瓶d.容量瓶e.量筒f.单孔塞g.双孔塞7..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①托盘天平②启普发生器⑧硬质玻璃管④泥三角⑤烧杯⑥坩埚⑦酒精灯⑧玻棒⑨漏斗⑩干燥管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a.锌粒b.稀硫酸c.氯化钠溶液d,浓硫酸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所用仪器(用编号表示)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12参考答案1.A2.C3.A4.CD5(1)样品重,砝码轻(2)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3)偏高(4)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型管中(5)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6(1)N2、O2的体积(2)偏低(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bceg或beg或ceg7.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所用仪器(用编号表示)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1H2SO4+Zn→ZnSO4+H2↑H2+CuOCu+H2O①②③⑦实验前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或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实验后Cu及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2H2SO4+CuO→CuSO4+H2O①⑤⑧⑨过滤后剩余固体的质量32Cu+O22CuO①④⑥⑦⑧实验前坩埚与样品总质量(或坩埚质量)实验后坩埚与CuO总质量(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两种,其它合理的方法也给分)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课时2同步练习3选择题1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⑦C①②⑥D②③⑥2容量瓶上需要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碱式或酸式六项中的()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③3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8.75克食盐C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NaOH溶液23.10mlD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4下列各项是关于玻璃棒在若干实验中的用途及操作,其中错误的是()①溶解物质时搅拌②蘸取少量溶液作焰色反应③蘸取少量溶液测PH值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其下端在漏斗内滤纸的任意部位A.①③B.②④C.只有④D.全部错误5下列实验中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均可用到的仪器是()A试管B漏斗C胶头滴管D玻璃棒6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宜用带胶塞的试剂瓶盛KMnO4溶液B苯酚沾到手上,立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洗涤C欲取纯碱样品5.6克,可用托盘天平称量D配制1mol·L-1NaCl溶液时,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后,直接注入NaCl溶液7用某仪器量一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ml,俯视时读数为y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是()A量筒B酸式滴定管C碱式滴定管D容量瓶8欲量取25.00ml稀硫酸放于锥形瓶里,可选用的仪器为()A刻度烧杯B25ml酸式滴定管C50ml量筒D25ml容量瓶9下列实验中需使用温度计的有()A苯与溴的取代反应B苯的硝化反应C乙醛的银镜反应D乙酸乙酯的制取E石油的分馏10下面不需要标示温度的是()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托盘天平11下面能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的是()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托盘天平E温度计12由于错误操作,使得到的数据比正确数据偏小的是()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时,俯视液面读数B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定容时俯视液面,所得溶液的浓度二、非选择题13称取10.5克固体药品(1克以下用游码),将样品放在了天平右盘,则实际质量为__14指出使用下列仪器(已洗净)的第一步操作:①容量瓶___②酸式滴定管___③集气瓶(集HCl)___15哪些仪器使用以前都需检漏?16哪些常用仪器标有温度和容量?17A、B、C是中学常见的几种实验装置图ABC(1)在A、B、C下面的空格里分别填上能进行实验的序号①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乙烯②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氯气③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④用浓硝酸和铜反应制二氧化氮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乙炔⑥分离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⑦从溴水中用苯提取溴单质⑧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制二氧化硫(2)上述装置中都使用了分液漏斗,其中真正起到分液作用的是_(填A、B、C)(3)用B制取少量气体时,烧瓶可用___代替(填一仪器名称)(4)若用B制备氧气,分液漏斗中盛放试剂为__,烧瓶中盛放试剂为__18现有下列仪器:①铁架台(含铁夹、铁圈)②锥形瓶③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④烧杯⑤玻璃棒⑥胶头滴管⑦天平⑧滤纸⑨量筒⑩漏斗,请回答:(1)过滤时应选用的仪器是__(填编号)(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__(3)进行中和滴定时,不需用将要盛的溶液事先润洗的是__(填编号)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25ml量筒D锥形瓶1.D2。A3。C4。B5。D6。B7.A8。B9。BE10。D11.C12B13.9.5g14(1)检查是否漏水(2)检查是否漏水,活塞是否转动灵活(3)干燥15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16容量瓶、滴定管、量筒17(1)A②B⑤⑧C⑦(2)C(3)大试管(或锥形瓶或广口瓶)(4)H2ONaOH18(1)①④⑤⑧⑩(2)容量瓶(3)D课题1实验化学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 亚甲基蓝亚甲基白。【答案】 A3.下列关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D.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答案】 B4.(2013·日照高二期末)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解析】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且用细口瓶;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mL;向试管中放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答案】 B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解析】 A、B装置不能使气体流入;C装置极易发生倒吸;D能使气体溶解,且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答案】 D6.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 )水葡萄糖0.1%亚甲基蓝NaOH溶液温度A50mL1.5g8滴2mL40℃B50mL1.5g10滴2mL40℃C50mL1.5g8滴2mL25℃D50mL1.5g10滴2mL25℃【解析】 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振荡周期短,C、D两项被排除;亚甲基蓝含量越少,越容易被还原,振荡周期越短,所以选A项。【答案】 A7.(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解析】 B项,先将浓硫酸与硝酸混合;C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水冲洗;D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应直接加热。【答案】 A二、非选择题8.(2013·中山高二检测)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个,依次加入4g氢氧化钠、4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______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_______有关。【解析】 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由物质浓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答案】 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 O2 C6H12O69.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按图Ⅰ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管中的现象。①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操作2: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请说明造成两种操作现象不同的原因(如两种现象相同,此小题不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装置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的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和操作均已略去),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图Ⅱ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试管甲内出现白色沉淀,试管乙内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回答: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现象写出A管内溶液蒸干后,在高温煅烧分解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图Ⅱ中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在装置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当夹紧止水夹a使A试管进行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会将FeSO4压入B管内,与适量的NaOH反应生成白色Fe(OH)2沉淀,但由于系统中含有空气,生成的Fe(OH)2很快被氧化为Fe(OH)3,出现一系列的颜色变化。当先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由于产生的H2将系统中的空气赶尽,使生成的Fe(OH)2不再被氧化。由于A管内H2SO4不过量,最后生成的溶质应为FeSO4,由信息知,FeSO4分解产物有SO3、SO2和Fe2O3。【答案】 (1)①液面升高且生成白色沉淀,且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②液面上升,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③产生的H2将系统内空气赶尽,避免了Fe(OH)2的氧化(2)①SO3+H2O+BaCl2BaSO4↓+2HCl②2FeSO4Fe2O3+SO3↑+SO2↑③吸收剩余的SO2气体 导管内倒吸一段液柱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课时1同步练习1[基础过关]一、实验仪器的选用1.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BCD存放浓硝酸分离水和乙酸乙酯准确量取9.50mL水实验室制取乙烯2.(1)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下图中A、B、C、D、E是常见的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写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①NaOH溶液 ②浓硫酸 ③Na2CO3溶液 ④白磷 ⑤大理石 ⑥酒精 ⑦氯水 ⑧浓硝酸ABCDE( )( )( )( )( )(2)某些装有化学物质的瓶子上贴有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是一些危险警告标签,则装有浓硝酸的瓶上应贴________。3.(1)有如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①烧杯 ②普通漏斗 ③圆底烧瓶 ④锥形瓶 ⑤分液漏斗 ⑥酸式滴定管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g。二、化学实验安全4.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5.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6.下列有关实验的注意事项,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物中,不能混入可燃性物质B.加热液体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酒精灯灯芯接触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D.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过滤器中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7.以下所示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所选用的装置或进行的操作,其中没有明显错误的是( )收集Cl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称量NaOH固体配制溶液时转移溶液ABCD8.下列各项是关于玻璃棒在若干实验中的用途及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①溶解物质时搅拌 ②用缠在玻璃棒上的光洁铁丝蘸取少量溶液做焰色反应 ③蘸取少量溶液测其pH 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其下端在漏斗内滤纸的任意部分 ⑤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 ⑥加热坩埚中固体物质用玻璃捧搅拌A.①③⑤B.②④⑥C.只有④D.全部错误9.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⑥较多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干布擦干,后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若是其他酸,先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NaHCO3溶液 ⑦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中和,后水洗 ⑧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2H4、C2H2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A.①②③⑤⑦⑧B.①②⑤⑥⑧C.①②③④⑤⑧D.全部[能力提升]10.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11.下列有关实验的内容正确的是(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mL的KMnO4溶液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D.配制500mL0.4mol·L-1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乙所示12.对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可立即用湿布盖灭 ②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③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④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而后在搅拌时慢慢加入浓硫酸 ⑤不慎将浓碱溶液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⑥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所称药品均可放在纸上,并置于天平的左盘 ⑦测定溶液的pH时,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⑧浓硝酸与浓盐酸均易挥发,故均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⑩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00mol·L-1KMnO4溶液1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量取15.00mLNaOH溶液B.定容C.电解制Cl2和H2D.高温煅烧石灰石14.今有下列气体:H2、Cl2、CH4、HCl、NH3、NO、H2S、SO2,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填写下列空白:(1)当烧瓶干燥时,从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从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2)当烧瓶中充满水时,可用来测量______________等气体的体积。(3)当烧瓶中装入洗液,用于洗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口进入烧瓶。[拓展探究]15.用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省略)的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为淀粉 KI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A为浓硫酸(70%),B为Na2SO3,C为酸性KMnO4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A为30%H2O2溶液,B为MnO2,C为H2S饱和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A为稀盐酸,B为大理石,C为Na2SiO3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1)⑤ ④ ①③ ②⑥ ⑦⑧(2)C3.(1)③ ⑤ ④ ⑥(2)砝码放在左盘,烧杯放在右盘(或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 27.44.D 5.B 6.D 7.B8.C 9.D 10.A 11.C 12.②④⑥⑧13.A14.(1)H2、CH4、NH3 Cl2、HCl、H2S、SO2(2)H2、CH4、NO (3)B15.(1)防止溶液倒吸 (2)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2KI+Cl2===2KCl+I2、5Cl2+I2+6H2O===2HIO3+10HCl (3)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5SO2+2H2O+2KMnO4===K2SO4+2MnSO4+2H2SO4 (4)溶液中产生淡黄色固体,O2+2H2S===2S↓+2H2O (5)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课题1基础化学起步课时2同步练习1[基础过关]一、实验成功的关键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C.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2.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 碘溶液褪色的性质,通过实验(如图所示)比较加入苹果汁和橙汁的多少来确定它们中维生素C浓度的大小。要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实验时必须向两烧杯中同时滴加液体B.淀粉 碘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必须相等C.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D.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不需要相等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的合理顺序是( )①加足量氯水 ②加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③加足量硫氰化钾溶液A.①③B.②③C.③①D.①②③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______(填“打开”或“关闭”),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蓝瓶子实验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甲基蓝是一种蓝色染料B.亚甲基白是一种白色染料C.亚甲基蓝具有可燃性D.亚甲基白具有可燃性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热可以促使亚甲基蓝变为亚甲基白B.微热可以促使亚甲基白变为亚甲基蓝C.碱性条件下,亚甲基蓝易变为亚甲基白D.酸性条件下,亚甲基蓝易变为亚甲基白7.向葡萄糖稀溶液中滴入几滴0.1%亚甲基蓝溶液,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加入几毫升30%NaOH溶液,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所得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向上述溶液中用玻璃管吹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静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为了弄清亚甲基蓝的变色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同等条件下,在不同的糖溶液中加入亚甲基蓝试剂,“振荡→静置”,实验结果记录如下:配制的各种糖的“蓝瓶子”“振荡→静置”过程中是否有“蓝色→无色”转变“蓝色→无色”转变过程所需时间(s)1.可溶性淀粉无——2.蔗糖无——3.果糖有10→54.葡萄糖有60→505.麦芽糖有110→70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葡萄糖为例说明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9.回答下列问题:(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至不再被吸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所得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通入二氧化硫至不再被吸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所得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几滴稀亚甲基蓝溶液,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静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2沉淀。(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稀硫酸和________。(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Fe(OH)2沉淀。(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试管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状态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2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___。(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拓展探究]12.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混合溶液 ABCDEF4mol·L-1H2SO4/mL30V1V2V3V4V5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H2O/mLV7V8V9V10100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V6=______,V9=________;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B 3.C4.(1)铁屑 Fe+2H+===Fe2++H2↑(2)打开 H2(3)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4)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5.B 6.D7.溶液呈现蓝色 溶液先变无色然后变蓝色 再次呈现无色 溶液又变蓝色 溶液再次呈现无色8.(1)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性糖;使用不同的还原性糖,亚甲基蓝的振荡周期不同葡萄糖(2)亚甲基蓝(蓝色、氧化态)亚甲基白(无色、还原态)氧气9.(1)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澄清 溶液又变浑浊(2)品红褪色 无明显变化 溶液恢复红色(3)溶液呈蓝色 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10.方法一:(1)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方法二:(1)稀硫酸、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11.(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2)3和4(3)开始反应温度 6和7(4)一定量的金属跟足量的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12.(1)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3)Ag2SO4(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5)①30 10 17.5②灰黑 暗红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课题1实验化学起步课时3同步练习3填空1.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得Fe(OH)2白色沉淀。若用左图所示实验装置,则可制得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已知两极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1)a极材料为,电极反应式为。(2)电解液d可以是,则白色沉淀在电极上生成;电解液d也可以是,则白色沉淀在两极间的溶液中生成。A.纯水B.NaCl溶液C.NaOH溶液D.CuCl2溶液(3)液体c为苯,其作用是,在加苯之前对d溶液进行加热煮沸处理,目的是。(4)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改用H2SO4作电解液B.适当增大电源电压C.适当缩小两极间距离D.适当地降低电解液的温度(5)若d改为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看到白色沉淀后,再反接电源继续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的气泡外,另一明显的现象为。2.亚甲基蓝(MethylneneBlue)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MethyleneWhite)。亚甲基蓝的结构简式如下:著名的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NaOH、100mLH2O和3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滴~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②塞紧橡皮塞(活塞a、b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无色;③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④再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试回答下列问题:⑴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能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填“A”或“B”)。⑵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a、b通入足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⑶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_,亚甲基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⑷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该实验中③、④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Fe,Fe-2e=Fe2+(2)C,B(3)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Fe(OH)2被空气氧化排净溶液中溶解的氧气,防止生成的Fe(OH)2在溶液中被氧化(4)B、C(5)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2.⑴B⑵不能能⑶还原剂催化剂(或催化剂兼作指示剂)⑷还原性⑸不能一段时间后葡萄糖全部转化为其它物质(本小题3分,其他每空2分,共15分)AB试管1试管2ab123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化学起步》同步练习1 课时2.doc 《实验化学起步》同步练习2.doc 《实验化学起步》同步练习3 课时1.doc 《实验化学起步》同步练习3 课时2.doc 《实验化学起步》同步练习3 课时3.doc